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

作品数:1,433 被引量:6,522H指数:28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63篇期刊文章
  • 71篇专利
  • 30篇会议论文
  • 20篇标准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23篇医药卫生
  • 56篇经济管理
  • 28篇文化科学
  • 2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0篇社会学
  • 7篇机械工程
  • 5篇哲学宗教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2篇艺术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08篇护理
  • 107篇细胞
  • 85篇肿瘤
  • 79篇术后
  • 76篇手术
  • 69篇康复
  • 67篇干预
  • 66篇老年
  • 61篇蛋白
  • 54篇卒中
  • 48篇脑卒中
  • 46篇动脉
  • 44篇疗效
  • 43篇外科
  • 42篇血管
  • 41篇糖尿
  • 41篇糖尿病
  • 39篇结石
  • 38篇慢性
  • 38篇骨折

机构

  • 1,386篇山东省立第三...
  • 51篇山东大学
  • 42篇山东中医药大...
  • 30篇山东省千佛山...
  • 30篇山东大学第二...
  • 21篇天津中医药大...
  • 20篇华中科技大学
  • 19篇首都医科大学...
  • 18篇第二军医大学
  • 18篇大连医科大学
  • 18篇中国疾病预防...
  • 18篇大连大学附属...
  • 18篇重庆市急救医...
  • 17篇福建医科大学
  • 17篇北京大学
  • 17篇福建省立医院
  • 17篇北京大学第一...
  • 17篇北京大学深圳...
  • 17篇广西医科大学
  • 17篇河南省人民医...

作者

  • 5篇马冲
  • 5篇李清初
  • 5篇孙健
  • 5篇毕育学
  • 4篇曹烨君
  • 4篇樊瑞红
  • 4篇张莉
  • 4篇王晓峰
  • 4篇张雪娟
  • 3篇徐新娟
  • 3篇刘素堂
  • 3篇肖泓
  • 3篇邓兵
  • 3篇孙洁
  • 3篇徐慧
  • 3篇王肖龙
  • 3篇许勇
  • 3篇王新陆
  • 3篇赵英强
  • 3篇姜卫东

传媒

  • 130篇医学临床研究
  • 125篇齐鲁护理杂志
  • 58篇中国肿瘤临床...
  • 48篇山西医药杂志
  • 32篇山东医药
  • 29篇检验医学与临...
  • 24篇医学影像学杂...
  • 23篇经济师
  • 22篇海南医学
  • 20篇血栓与止血学
  • 16篇中国医疗器械...
  • 16篇中国现代普通...
  • 10篇河北医药
  • 10篇山东中医杂志
  • 10篇中国医疗设备
  • 9篇中华物理医学...
  • 9篇中国矫形外科...
  • 9篇中国康复
  • 7篇河北医学
  • 7篇中国药业

年份

  • 149篇2024
  • 214篇2023
  • 191篇2022
  • 234篇2021
  • 265篇2020
  • 184篇2019
  • 133篇2018
  • 16篇2017
1,4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OXA方案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中D-二聚体和CyclinD蛋白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OXA)方案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中D-二聚体和细胞周期蛋白D(CyclinD)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26例老年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为观察组,以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对照组。比较OXA方案治疗观察组1、2、3个疗程后的疗效及两组对象血清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CyclinD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水平,并统计化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及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后,随着疗程的增加,患者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比例明显升高,且各疗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肝癌晚期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DP、CyclinD、HSP70的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各指标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患者化疗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1例,血液学毒性1例,周围神经毒性1例,总不良反应率为11.54%(3/26)。随访1年,有4例患者出现复发或转移,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个月。【结论】OXA方案治疗对老年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有明显的效果,其作用可能与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CyclinD蛋白的表达有关。
刘换王凤稳骆淑萍梁荔
关键词: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
综合护理干预在ERCP联合EST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0例行ERCP联合EST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Barthel指数、FAQ、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缓解ERCP联合EST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司水清
关键词: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综合护理干预护理满意度
颅内未破裂宽颈微小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短期效果观察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颅内未破裂宽颈微小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短期效果。方法选择颅内未破裂宽颈微小动脉瘤26例,均采用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LVIS)辅助Target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立即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按照Raymond分级方法评估栓塞效果;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随访期间动脉瘤破裂出血、脑血栓形成等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短期预后,同时行DSA检查,按照Raymond分级方法评估栓塞效果。结果26例颅内未破裂宽颈微小动脉瘤患者均完成LVIS辅助介入栓塞治疗,其中1例术中出现动脉瘤破裂出血,继续填塞弹簧圈后达到完全栓塞。术后即刻DSA检查发现,Raymond分级Ⅰ级23例、Ⅱ级2例、Ⅲ级1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脑血栓形成等血管事件,其中2例出现动脉瘤颈部复发扩张。术后12个月,mRS评分0分25例、≥1分1例,Raymond分级Ⅰ级22例、Ⅱ级4例。结论颅内未破裂宽颈微小动脉瘤接受LVIS辅助Target弹簧圈血管内栓塞的短期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李琛殷长江张荣伟杜晓光李昱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血管生成素1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侧支循环的关系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血管生成素1(Ang-1)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的关系。方法选取161例冠状动脉CTO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ohen-Rentrop分级法对患者的CCC进行评估,根据结果分为CCC不良组(0~1级)52例和CCC良好组(2~3级)109例。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临床病历资料,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实验室常规检查(血糖血脂)、药物使用情况等,并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量血清25(OH)D_(3)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Ang-1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CC形成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CCC不良组空腹血糖(FPG)水平高于CCC良好组,血清25(OH)D_(3)、Ang-1水平低于CCC良好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FPG升高是CCC形成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67),25(OH)D_(3)、Ang-1升高是CCC形成不良的保护因素(OR分别为0.856、0.907)。随着CCC分级增加,血清25(OH)D_(3)、Ang-1水平逐渐升高(P均<0.05)。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血清25(OH)D_(3)、Ang-1与CCC分级呈正相关关系(r_(s)分别为0.63、0.72,P均<0.05)。结论血清25(OH)D_(3)、Ang-1升高是冠状动脉CTO患者CCC形成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娟周国肖明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侧支循环血管生成素1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方案和激动剂长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正常不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方案和GnRH激动剂长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不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进行首次体外授精-胚胎移植的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不孕患者423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其中234例采取GnRH拮抗剂方案(GnRH拮抗组),189例采取GnRH激动剂长方案(GnRH激动组),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GnRH拮抗组促性腺激素(Gn)总剂量、应用时间、取卵数及可利用胚胎数低于GnRH激动组(均P<0.05)。两组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率和正常受精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妊娠结局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nRH拮抗剂方案和GnRH激动剂长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正常不孕患者中具有同样理想的应用效果,可根据患者临床需求进行选择。
刘冬梅盖增鑫王志敏武传叶
关键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体外授精-胚胎移植
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实施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食管癌是人体消化道内一类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若病情不能及时得到管控,可能会造成机体多组织器官功能受损,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难度。有统计资料显示[1],外科手术是当下临床治疗早、中期食管癌患者的首选方案。但食管癌根治术操作流程繁杂、手术持续时间较长、对患者机体形成较明显的创伤,故而,应积极实施适宜的护理方法,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的相对平稳性,减少术中不良应激反应等。笔者采集接受食管癌根治术的120例患者资料,对比不同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宋召凤刘芳孙亚兰王伟
关键词:食管癌根治术外科手术器官功能受损手术室护理干预不同护理方法生命体征
医麻护三位一体疼痛管理模式在肺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医麻护三位一体疼痛管理模式在肺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84例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医麻护三位一体疼痛管理模式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疼痛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5h、12h、1天、3天和出院时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及满意度。结果经过不同的疼痛管理模式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均呈现降低的趋势,且观察组患者术后5h、12h、1天、3天和出院时的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拔除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0.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麻护三位一体疼痛管理模式有利于减轻患者疼痛感,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加快患者身体的恢复,得到患者的广泛认可,满意度高。
高明琴景雪玲
关键词:肺肿瘤围手术期
行业医院转型后的科研认知现状调查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通过分析行业医院转型后,经过3年的发展医务人员科研认知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医院职工的科研能力,激发职工的科研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科研条件,加强科研服务水平,提升医院科研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并运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和职称的人员对医院科研制度、科研申报、本专业学科前沿动态、学术定位和方向的认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业医院转型后医务人员对科研的认知度普遍提高,但由于科研基础薄弱、诊疗工作压力大、缺乏科研能力等是制约科研工作的主要因素。
季韶荣陈莉谷翠芝王延鹏
关键词:医务人员
核心肌群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在本院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174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核心肌群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每组87例。比较两组干预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干预前后膝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患膝关节活动度、下肢运动能力(FMA)评分、中文版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评分(包括PA量表评分、NA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下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膝屈-伸活动度、内旋活动度和外旋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PA量表评分、NA量表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PA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NA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可显著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后负性情绪,提高膝关节功能,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梁婷婷郝伟张新梅孙宝平索贝贝司水清
关键词:运动疗法
2015~2017年我院住院患者皮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分析我院皮肤药物反应的药品种类及其发生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早诊断和及时处理。方法:对我院2015~2017年收集的352例药物致皮肤不良反应病例报告的类型、患者年龄分布、临床表现及涉及药物、严重不良反应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2例皮肤不良反应病例涉及的药物共有130种,其中抗菌药物居首位,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一般的不良反应294例,严重的不良反应47例,新的不良反应11例。结论:临床医生应关注严重皮肤药物反应表现与危险因素,减少药源性不良反应的发生。
郑磊徐洪玉管玉瑶杨静宋超
关键词:皮肤药品不良反应住院患者安全用药
共13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