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
- 作品数:163 被引量:360H指数:11
- 相关作者:田盛君杨红威更多>>
- 相关机构:大连海洋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中华绒螯蟹、日本绒螯蟹及其杂交种性腺发育和生化组成的比较被引量:18
- 2015年
- 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日本绒螯蟹(E.japonica)及其杂交种成蟹性腺指数、肝胰腺指数、出肉率、总可食率及其常规生化成分,结果显示:(1)中华绒螯蟹的精巢指数显著高于其它两种群蟹,但其肝胰腺指数、出肉率和总可食率均无显著差异;中华绒螯蟹的卵巢指数也显著高于日本绒螯蟹和杂交蟹,而杂交蟹的肝胰腺指数显著高于其它两种群蟹。(2)中华绒螯蟹、日本绒螯蟹和杂交种精巢中水分、蛋白和脂肪含量分别最低,日本绒螯蟹精巢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杂交种肝胰腺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均最高,日本绒螯蟹肌肉中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它两种群。(3)日本绒螯蟹卵巢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种群蟹,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低于其它两种群;日本绒螯蟹肝胰腺的水分和蛋白含量最高,但脂肪含量最低,杂交种肝胰腺中脂肪含量最高、水分含量最低;日本绒螯蟹肌肉中的水分含量最高,其它生化成分含量最低;中华绒螯蟹肌肉的水分含量最低,其它生化成分含量最高。整体上,中华绒螯蟹具有早熟特性,不同种群绒螯蟹性腺中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可能与其发育阶段有关,杂交蟹肝胰腺中脂肪含量较高,日本绒螯蟹肌肉中脂肪含量较低。
- 吴旭干龙晓文刘乃更何杰王武成永旭
- 关键词:性腺发育生化组成
- 一种检测二尖梅奇酵母的RAA引物及检测试剂盒和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二尖梅奇酵母的RAA引物及检测试剂盒和应用,属于致病菌检测技术领域。一种检测二尖梅奇酵母的RAA引物,包括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正向引物和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反向...
- 张吉孙娜梁芳刘芳孙忠正马民曲英峰张晶
- 1龄性早熟中华绒螯蟹早熟性状遗传能力的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2016—2018年6月上旬—10月上旬,将早熟中华绒螯蟹、家系内自交繁育养殖3代的1龄性早熟选育蟹和非选育蟹的大眼幼体(即蟹苗)饲养在有效面积40m^(2)的稻田围隔中,比较选育群体及非选育群体的养殖性状。蟹苗的体质量为1.5×10^(5)~1.6×10^(5)只/kg。围隔内按行距30cm、株距20cm栽种水稻,每个围隔投放蟹苗2500只。每个家系养殖3个围隔。试验结果显示,早熟蟹回捕率在1次自交后稍有降低(P>0.05),2次自交后迅速降低(P<0.01);早熟蟹回捕率与扣蟹规格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扣蟹回捕率、总回捕率极显著负相关(P<0.01)。早熟蟹回捕率F_(1)与同期选育蟹差异极显著(P<0.01),F_(1)较高,与同期非选育蟹差异极显著(P<0.01),非选育蟹较高;F_(2)与同期选育蟹和同期非选育蟹差异极显著(P<0.01),F_(2)较高;F_(3)与同期选育蟹和非选育蟹差异极显著(P<0.01),F_(3)最低,非选育蟹最高。推测遗传是导致1龄性早熟的主要因素,并且近交比较容易清除与1龄性早熟相关的基因。选育是提升中华绒螯蟹种质、降低早熟比例的有效途径。
- 郑岩梁芳耿丹李杨刘胥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性早熟自交
- 白藜芦醇强化卤虫对斑马鱼肠道的形态结构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6年
- 为探究白藜芦醇强化卤虫对斑马鱼肠道的形态结构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240 尾健康、规格-致的斑马鱼(Barchydanio rerio),初始体质量为(0.3±0.05)g,分别用0(对照组),1,20,30mg.mL^-1白藜芦醇强化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 sp.)投喂给斑马鱼.饲养周期30d.结果表明: 白藜芦醇强化卤虫12h 后饲喂斑马鱼,与对照组相比,绒毛高度和皱襞面积有显著增加(p〈0.05),当强化剂量为20mg.mL^-1时,绒毛高度和皱襞面积达最大值,分别为211.13m和18789.10m^2,且差异显著(p〈0.05).各试验组肠道丙二醛(MDA)水平均显著下降,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显著升高(p〈0.05),当强化剂量为1mg.mL^-1时,肠道MDA水平最低,为7.84nmol.mg^-1,GSH-PX活性和T-AOC水平最高,分别为201.36nmol.mg^-1和73.43nmol.mg^-1,且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以1-20mg.mL^-1白藜芦醇强化卤虫12h 后投喂斑马鱼30d,可促进肠道绒毛的发育和明显提高肠道抗氧化能力,维护肠道健康.
- 董婧王洋郭锦晓谭博真李晓东刘谞李林
- 关键词:白藜芦醇斑马鱼肠道形态结构抗氧化能力
- 一种除草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除草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农作物区中各植株的图像及位置;分别将农作物区中各植株的图像与农作物标准图像进行比对,确定出农作物区中的非农作物植株;将非农作物植株的图像分别与多种杂草标准图像进行比对,确定出...
- 郑岩孙娜杨占全徐显峰李杨
- 托氏[虫昌]螺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研究
- 2022年
- 托氏[虫昌]螺为我国北方常见的小型螺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然而其营养成分组成尚不明确。为评价分析托氏[虫昌]螺营养成分,测定托氏[虫昌]螺[(1.3~1.6)g]软体部分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试验结果显示:托氏[虫昌]螺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9.48%、15.53%、1.39%和3.18%;共检测到17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达到20.43mg/g,其次分别为天冬氨酸、精氨酸和亮氨酸,含量分别为12.56、11.39 mg/g和8.98 mg/g,组氨酸含量最低,为2.05mg/g,必需氨基酸与呈味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0.80%和34.29%,必需氨基酸指数为46.80;共检测到18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8种(总量为35.91%),单不饱和脂肪酸3种(总量为20.64%),多不饱和脂肪酸7种(总量为22.88%),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的总量为16.13%。综上,托氏[虫昌]螺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来源。
- 胡清彪李晓东李应东刘胥孙娜
- 关键词:营养成分分析
- 两种有害藻对轮虫繁殖和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变态率的影响
- 2015年
- 为了探索池塘赤潮的有效防控措施,在温度为22~25℃的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两种有害藻类(异冒藻Heterocapsa sp.、裸甲藻Gymnodinium sp.)对轮虫和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各发育期溞状幼体的毒性,并将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放入不同密度的有害藻中,观察有害藻对溞状幼体各个时期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裸甲藻密度为2.000×105cells/m L时,Ⅰ、Ⅱ期溞状幼体的变态率仅有13.33%,裸甲藻对溞状幼体后期发育毒性不显著;在同样密度的异冒藻藻液中,Ⅰ期溞状幼体的变态率为11.67%;在两种藻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影响以及不同密度轮虫对有害藻摄食效果的试验中,两种藻密度为1.728×105cells/m L时,轮虫96 h内几乎不繁殖,当藻液密度为0.288×105cells/m L时,异冒藻和裸甲藻液中的轮虫数量在96 h后分别增加到原来的5倍和8倍。研究表明,两种有害藻能够严重影响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早期的存活和发育,其饵料生物轮虫在较高密度情况下可以通过摄食的方式控制有害藻的数量。
- 杨霞孙娜李永函李晓东
- 关键词:褶皱臂尾轮虫中华绒螯蟹幼体裸甲藻
- 井盐水培育轮虫过程中碳酸钙浓度过饱和的危害及防控方法的研究
- 2024年
- 为探究自然海水、井盐水混合自然海水两种水体下轮虫产量差别,提高轮虫的单产水平,找到限制轮虫产量的环境影响因子,试验选择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三角洲基地12排5个自然海水轮虫池塘和18排5个自然海水与井盐水混合的轮虫池塘进行调查,井盐水的量占总量的比例≥50%,连续监测15 d水温、pH值的变化,定期测定水体的理化指标,包括碱度、盐度、钙离子,计算晶型CaCO_(3)·H_(2)O临界突变的饱和度指数,并跟踪记录各池轮虫总产量。结果显示,对比自然海水池塘,井盐水混合池塘更易发生水质突变,且突变次数明显增多,平均自然海水为0.4±0.49次,井盐水混合池塘为2.6±0.49次。井盐水混合池塘碱度普遍较高,平均(4.18±0.10)mmol/L,自然海水为(2.63±0.22)mmol/L。添加井盐水的池塘,轮虫产量显著低于正常轮虫池(P<0.01),平均每亩产量低25万kg左右。研究结果显示,在轮虫池大量混合井盐水会使水体突变增多,最终导致轮虫大量减产。
- 梁芳李影李让刘芳邢冬飞耿丹孙娜
- 关键词:井盐水水质突变
- 稻蟹共生系统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该研究以稻蟹(扣蟹)共作及稻田单作中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S型5点采样法研究稻蟹共作对土壤主要细菌、真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其中稻蟹共作土壤比单作稻田土壤多6种细菌,且稻蟹共作土壤特有3种细菌,分别是乳酸杆菌、氧化微杆菌和节杆菌,稻蟹共作土壤和单作稻田土壤的共同真菌属有4种,其中枝孢菌属和链格孢菌属均是其优势菌。从种类上讲,稻蟹共作土壤比单作稻田土壤多4种真菌,无蟹稻田土壤特有6种真菌,稻蟹共作土壤特有10种真菌。稻蟹共作土壤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及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高于无蟹稻田。揭示了稻蟹共生系统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刘乃更廖睿杨占全梅杰李晓东李晓东
- 关键词:细菌真菌土壤微生物
- 一种河蟹选育方法
- 本发明涉及苗种繁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蟹选育方法,包括设定选育目标,选择基础选育群体催肥促熟,亲蟹交尾,抱卵蟹培育,蟹卵离体孵化,河蟹养殖和重复选育等步骤。通过模拟自然状态下河蟹的生活环境条件,把蟹卵的发育时间缩短到一个...
- 郑岩刘胥赵艳红徐显峰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