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系

作品数:917 被引量:3,263H指数:23
相关作者:肖纪美吴杏芳王佩璇田中卓王海成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34篇期刊文章
  • 169篇会议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395篇金属学及工艺
  • 368篇一般工业技术
  • 226篇理学
  • 63篇电气工程
  • 42篇电子电信
  • 40篇化学工程
  • 18篇核科学技术
  • 14篇机械工程
  • 10篇冶金工程
  • 10篇自然科学总论
  • 8篇经济管理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8篇兵器科学与技...
  • 7篇天文地球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文化科学
  • 3篇哲学宗教
  • 3篇建筑科学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26篇合金
  • 82篇纳米
  • 57篇金属
  • 46篇位错
  • 44篇
  • 42篇应力腐蚀
  • 40篇溅射
  • 40篇磁控
  • 39篇磁控溅射
  • 38篇磁性
  • 34篇不锈
  • 34篇不锈钢
  • 30篇马氏体
  • 30篇晶体
  • 29篇多层膜
  • 25篇FE
  • 24篇液晶
  • 24篇碳钢
  • 24篇相变
  • 22篇形核

机构

  • 904篇北京科技大学
  • 109篇中国科学院
  • 34篇北京大学
  • 20篇钢铁研究总院
  • 19篇北京工商大学
  • 13篇北京有色金属...
  • 13篇吉林大学
  • 10篇清华大学
  • 9篇唐山学院
  • 8篇马鞍山钢铁股...
  • 8篇首都师范大学
  • 8篇中航工业北京...
  • 7篇中国科学院微...
  • 6篇加州大学
  • 5篇北京联合大学
  • 5篇金日成综合大...
  • 5篇洛阳船舶材料...
  • 5篇北京航空航天...
  • 5篇中国工程物理...
  • 5篇中国科学院金...

作者

  • 179篇褚武扬
  • 128篇乔利杰
  • 107篇高克玮
  • 74篇于广华
  • 72篇肖纪美
  • 65篇王燕斌
  • 59篇张跃
  • 51篇朱逢吾
  • 50篇马如璋
  • 46篇贺信莱
  • 46篇宿彦京
  • 44篇顾有松
  • 42篇万发荣
  • 42篇杨善武
  • 35篇田文怀
  • 32篇吴杏芳
  • 28篇王蓉
  • 26篇田中卓
  • 25篇黄运华
  • 24篇常香荣

传媒

  • 107篇金属学报
  • 57篇物理学报
  • 46篇北京科技大学...
  • 40篇电子显微学报
  • 38篇科学通报
  • 32篇功能材料
  • 24篇中国科学(E...
  • 21篇中国科学(A...
  • 14篇真空科学与技...
  • 13篇中国腐蚀与防...
  • 12篇物理化学学报
  • 12篇中国稀土学报
  • 11篇金属热处理
  • 11篇功能材料与器...
  • 10篇世界科技研究...
  • 10篇钢铁研究学报
  • 10篇物理
  • 9篇材料科学与工...
  • 9篇真空科学与技...
  • 9篇2006中国...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8
  • 1篇2017
  • 7篇2016
  • 12篇2015
  • 15篇2014
  • 13篇2013
  • 10篇2012
  • 30篇2011
  • 23篇2010
  • 35篇2009
  • 40篇2008
  • 55篇2007
  • 71篇2006
  • 63篇2005
  • 52篇2004
  • 49篇2003
  • 58篇2002
9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脉冲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表面改性AlN膜的形成和结构被引量:4
2002年
利用脉冲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PHEDP)表面改性技术,在45号钢、γ不锈钢等试样上获得AlN膜.采用XRD,XPS和TEM等方法研究了改性膜的组织结构.研究表明,改性膜是由10nm尺寸的AlN相组成.AlN相结构随基体的结构而异.在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基体上.形成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c-AlN相、而在体心立方的基体上形成六方h-AlN相.从热力学角度,讨论了PHEDP表面改性中AlN形成的特性.
吴杏芳韦鲲单小鸥杨思泽
关键词:显微组织
二维范德瓦尔斯异质结构的制备与物性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二维范德瓦尔斯材料(可简称二维材料)已发展成为备受瞩目的材料大家族,而由其衍生的二维范德瓦尔斯异质结构的集成、性能及应用是现今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二维范德瓦尔斯异质结构为探索丰富多彩的物理效应和新奇的物理现象,以及构建新型的自旋电子学器件提供了灵活而广阔的平台.本文从二维材料的转移技术着手,介绍二维范德瓦尔斯异质结构的构筑、性能及应用.首先,依据湿法转移和干法转移的分类,详细介绍二维范德瓦尔斯异质结构的制备技术,内容包括转移技术的通用设备、常用转移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三维操纵二维材料的方法、异质界面清洁.随后介绍二维范德瓦尔斯异质结构的性能和应用,重点介绍二维磁性范德瓦尔斯异质结构,并列举在二维范德瓦尔斯磁隧道结和摩尔超晶格领域的应用.因此,二维材料转移技术的发展和优化将进一步助力二维范德瓦尔斯异质结构在基础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上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吴燕飞朱梦媛赵瑞杰刘心洁赵云驰魏红祥张静言郑新奇申见昕黄河王守国
应力腐蚀促进局部塑性变形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用金相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原位观察了抛光的黄铜恒位移试样在氨水中应力腐蚀时表面滑移带的变化.结果表明,预蠕变达稳态后抛光的试样在应力腐蚀过程中缺口前端会出现新的滑移带.卸载后检查,在表面和体内均没有发现应力腐蚀裂纹形核.这就表明应力腐蚀过程本身能促进局部塑性变形.应力腐蚀前加载产生多滑移,滑移带的平均高度和宽度分别为29.9nm和0.74μm.应力腐蚀引起的塑性变形是单滑移,滑移带的高度和宽度分别为8.01nm和2.79μm.
梁松乔利杰褚武扬
关键词:黄铜应力腐蚀原子力显微镜
Ni_2Al_3母合金相碱沥滤生成的镍晶粒成行排列的透射电镜观察
2002年
透射电镜观察到Ni2Al3合金相碱沥滤形成的镍晶粒沿着一定方向排列成行的现象,原位观察2min后,镍晶粒排列成行的现象不再出现.
邱少红王蓉
Ni_2MnGa铁磁形状记忆合金开裂的原位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对Ni_2MnGa铁磁形状记忆合金的缺口试样,通过在微分干涉相衬显微镜下原位拉伸,研究了裂纹形核、扩展和马氏体相变以及塑性变形的关系.结果表明,拉伸时首先形成马氏体,当裂尖应力集中足够大时就会在裂尖产生局部塑性区,微裂纹易于沿马氏体界面形核,但也可在塑性区中形核.随载荷升高,微裂纹沿马氏体不连续形核,通过韧带剪切连接,从而导致裂纹扩展阻力也随裂纹扩展而增大.
沈连成何健英宿彦京褚武扬乔利杰
关键词:NI2MNGA原位拉伸马氏体裂纹形核
Raney合金中NiAl_3相在脱铝过程中结构的转变被引量:4
1997年
Raney催化剂由纳米级镍晶粒、未转变的NiAl3和Ni2Al3母相以及包围着它们的界面区组成。X射线衍射和高分辨电子显微观察发现,在脱铝过程中,NiAl3晶粒碎裂为纳米级尺寸,而Ni2Al3相则不出现这现象。NiAl3母相与生成的镍晶体之间有确定的晶体学取向关系,NiAl3的密排面{301}平行于镍的{111}面,两相的密排方向也互相平行。高分辨电子显微像还揭示了原子排列疏松、富含孔洞的界面区结构的存在,脱铝产物镍晶体以及界面区的纳米尺寸特点。
王蓉陆致龙柯俊
关键词:RANEY镍催化剂合金脱铝
利用过硫酸钠化学抽取制备脱锂态电极材料
2009年
介绍了一种通过常规化学反应制备锂离子电池脱锂态电极材料的方法。首先将氧化剂Na2S2O8与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混合于去离子水中,对混合液进行振荡和搅拌,使脱锂反应充分进行,获得不溶于水的脱锂态电极材料和溶于水的其他生成物,然后将溶于水的生成物过滤掉,最后对不溶于水的脱锂态电极材料进行反复清洗并干燥,便获得所需材料。此方法操作简便,容易控制,计算锂含量方便准确,并且可以得到足够量和纯净的脱锂态电极材料,克服了充放电法制备和采用其他氧化剂进行化学抽取制备的缺点。
闫时建张敏刚田玉明孙钢田文怀
关键词:过硫酸钠
应力和夹杂对车轮钢中氢鼓泡的影响被引量:15
2006年
车轮钢在恒应力下充氢表面出现氢鼓泡的临界电流和无应力试样相同,恒应力下临界可扩散氢浓度C_σ~*落在无应力试样的分散带内,t检验表明应力对C_0~*没有影响.恒应力下发生氢致滞后断裂的门槛电流密度和门槛可扩散氢浓度分别为i_(th)=3 mA/cm^2和C_(th)=0.52×10^(-6),远小于出现氢鼓泡的相应值i_c=5 mA/cm^2和C_0~*=1.18×10^(-6).无应力时,氢鼓泡并不择优沿夹杂产生;但在恒应力下,氢鼓泡择优沿长条状夹杂形核,其临界可扩散氢浓度从1.18×10^(-6)降为0.56×10^(-6).
武明褚武扬李金许江波陈刚崔银会
关键词:应力夹杂车轮钢白点
组织细化的控制相变技术机理研究被引量:49
2002年
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模拟了不同的弛豫析出控制相变(RPC)工艺过程,结合金相、SEM、TEM以及EBSD技术研究了不同变形温度,变形量以及弛豫时间对含Nb,Ti低碳微合金钢最终组织细化的影响.此外Fe-Ni合金被用来研究弛豫过程中的位错亚结构变化以及析出行为.结果表明,经RPC工艺处理后,贝氏体束可得到明显的细化.弛豫过程中同时存在位错弛豫、多边形化形成位错胞状亚结构以及应变诱导析出,这两者是引起最终贝氏体组织细化的主要原因.当两种因素互相协调并促进时,细化效果最佳,在本模拟条件下,最佳控制工艺为850℃变形后弛豫60-200s左右.
王学敏尚成嘉杨善武贺信莱
关键词:应变诱导析出亚结构
液晶聚合物/炭黑复合体系PTC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正>聚合物基正温度系数(PTC)材料作为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中的一种智能高分子材料,由于其具有特殊的温度响应能力,且来源广泛,受到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在加热材料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由于液晶聚合物具有不同的相转变温度,本文...
孙宇尖高延子肖久梅丁杭军张兰英杨槐卢云峰
文献传递
共9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