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大学农学院应用微生物研究所

作品数:53 被引量:167H指数:7
相关作者:黄福常马光庭莫天砚李明娟赵承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农业科学
  • 14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栽培
  • 8篇菌丝
  • 7篇中国新记录
  • 7篇平菇
  • 6篇新记录种
  • 6篇记录种
  • 5篇真菌
  • 5篇中国新记录种
  • 5篇食用
  • 4篇栽培学
  • 4篇生物学
  • 4篇生物学特性
  • 4篇食用菌
  • 4篇食用菌栽培
  • 4篇食用菌栽培学
  • 4篇内生真菌
  • 4篇子实
  • 4篇子实体
  • 4篇菌丝体
  • 4篇教学

机构

  • 53篇广西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广西农业科学...
  • 4篇南宁师范大学
  • 2篇贵州轻工职业...
  • 2篇广西科学院
  • 2篇日本茨城大学
  • 2篇广西作物遗传...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

  • 38篇刘斌
  • 14篇黎金锋
  • 13篇覃培升
  • 12篇黄福常
  • 6篇马光庭
  • 5篇陈艳露
  • 4篇谢玲
  • 4篇刘杏忠
  • 3篇蔡杰华
  • 3篇吴浩
  • 3篇张金莲
  • 3篇兰钊
  • 3篇方亮
  • 3篇张雯龙
  • 3篇覃丽萍
  • 3篇赖钧灼
  • 3篇韦珂
  • 2篇刘敏
  • 2篇李明娟
  • 2篇钟冬梅

传媒

  • 6篇菌物学报
  • 5篇中国食用菌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北方园艺
  • 2篇农药
  • 2篇广西农业生物...
  • 2篇热带作物学报
  • 2篇菌物研究
  • 2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光谱实验室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食用菌
  • 1篇上海化工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广西畜牧兽医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8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1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食用菌托拉氏假单胞菌相关病害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在食用菌细菌性病害中,由托拉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tolaasii)引起的病害普遍存在且严重。笔者从P.tolaasii的多样性、检测技术、致病机理及其综合防控技术等方面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基于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研究展望,以期为科学防治由P.tolaasii引起的食用菌病害,促进食用菌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供理论参考。
黄在兴刘斌
关键词:褐斑病细菌性病害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课教学改革与实践被引量:22
2006年
从实验教学内容的编排、学生能力的培养、实验成绩的考评等方面对食用菌栽培学实验课的教学进行了探讨,并对食用菌栽培学教改论文进行了评述。
刘斌
关键词:食用菌栽培学教学改革
甘蔗根围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的分离及接种效应被引量:11
2014年
从广西8个甘蔗主产区分离得到10个DSE菌株。这些菌株的核糖体DNA的28S基因D1/D2区序列与Genbank中最相似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0个菌株在系统树上聚为3个大分支。其中4个菌株以68%的支持率与枝孢属Cladosporium、茎点霉属Phoma、Lophiostoma sp.和Emericella sp.聚为一大类;5个菌株在84%的支持率上与Conlarium sp.、Cercophora sp.和Schizothecium sp.聚为一大类;1个菌株与Phialocephala fortinii聚为一类,支持率为100%。10个菌株均能与甘蔗共生而无致病性,其中7个菌株接种甘蔗组培苗平均干重高于对照,选取干重最高的2个菌株接种甘蔗盆栽苗,接种处理的平均株高、茎宽、鲜重和干重均高于对照。
谢玲刘斌覃丽萍张雯龙李松秦碧霞史国英邓心
关键词:甘蔗促生
玉米淀粉质原料生料酒精发酵的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进行了玉米免蒸煮生料酒精发酵试验,对影响其发酵的主要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生料酒精发酵在发酵剂添加量占原料的0.7%、料水比1:4、起始pH5.5、35℃条件下发酵4-5d,原料淀粉利用率和酒精产率分别可达到81.4%和46.22%。
韦珂黎金锋覃晓霞马光庭
关键词:酒精生料发酵
3种植物源农药对平菇菌丝及子实体性状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筛选出可有效用于平菇害虫生物防治的植物源农药。[方法]采用拌药栽培法分别考察3种植物源农药对平菇菌丝及子实体性状的影响。[结果]在拌药栽培试验中,除虫菊素和印楝素对平菇菌丝生长抑制率极低,其EC50值分别为58655.27、87.33 mg/L,子实体的形成和产量不受影响。[结论]除虫菊素和印楝素可安全用于拌料栽培以防治平菇害虫。
邓永振周莉陈艳露李子玲刘斌
关键词:植物源农药平菇菌丝子实体
光镊捕获金福菇孢子的拉曼光谱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使用光镊拉曼光谱系统俘获悬浮在生理盐水中的单个金福菇孢子,激发并收集其拉曼信号,结果显示单个金福菇孢子的拉曼光谱基本能呈现其内含物的组成和结构信息,脂类物质是其主要成分。同种栽培方式的3个不同菌株单个金福菇孢子的平均拉曼光谱信号基本一致,分别对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PCA),无法区分其拉曼光谱信号;同一菌株不同栽培方式的单个孢子平均拉曼光谱的差异光谱表明其主要成分相同,都以脂类物质为主;而源自于脂类1743、1655、1442、1125、1080、1070、876、728cm-1等峰的信号强度基本一致,说明其脂类的含量基本相同。从单细胞拉曼光谱角度初步分析金福菇孢子,为光镊拉曼光谱技术研究食用菌孢子萌发机理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赖钧灼王桂文赵承刚黄庶识刘敏刘斌
关键词:光镊拉曼光谱金福菇
甘蔗叶栽培平菇配方筛选试验被引量:7
2009年
当前平菇栽培已相当普及,利用各种材料栽培平菇也有较多研究,稻草、麦秆、棉子壳等均可作为平菇栽培的原料(Bano and Srivastava,1962;Jandaik and Kapoor,1974;刘纯业,1980),杂草也可用于平菇栽培(Das&Muk herjee,2007),但利用甘蔗叶进行平菇栽培试验研究报道较少。甘蔗是广西主要的经济支柱产业,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45%以上,收蔗4170万t,而甘蔗叶作为甘蔗副产品占甘蔗总量的10%,年产量每年几百万吨的甘蔗叶除少量作为牛饲料使用外,大部分就地焚烧作肥料还田或晒干后作为农家燃料,既污染环境,
黎金锋覃培升刘斌
关键词:平菇甘蔗叶
香蕉杆栽培鸡腿菇试验被引量:1
2012年
用不同配比香蕉杆进行栽培鸡腿菇试验,结果表明,以香蕉杆50%加棉籽壳15%、麦麸10%、玉米粉5%组成的培养基配方栽培鸡腿菇生物转化率最高,2潮菇统计生物转化率85.53%。
黎金锋覃培升黄素萍刘斌
关键词:鸡腿菇栽培试验
玉米发酵酒精废液培养苏云金芽孢杆菌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对利用玉米发酵酒精废液培养苏云金芽孢杆菌(Bt07)的条件进行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培养该菌的最佳培养条件为:pH=7.0、料水比为1∶4的酒精发酵废液、接种量为5%(体积百分比)、摇瓶转速为100r/min;在所选最佳条件和30℃培养60h培养液中含活菌数和伴孢晶体相对百分率分别平均可达16.2×108个/mL和97.6%,经用水将其稀释作毒力试验,稀释40倍菌液喷洒桑叶喂蚕3d后杀虫率可达75%~80%。
兰钊宋玉凤韩宇马光庭
关键词:酒精废液苏云金芽孢杆菌伴孢晶体
黑牛肝菌菌丝体生长培养基的响应面优化及其活力评价
2022年
本研究通过向PDA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无机盐和维生素,以菌丝生长速率为指标,以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黑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野生株PH-21的生长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并对不同培养基上生长的菌丝体中的活性代谢物进行了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无机盐最佳添加量为FeSO_(4)1.28 mg/mL、CaSO_(4)1.10 mg/mL和MnSO_(4)0.81 mg/mL,维生素最佳添加量为VB_(1)128.5μg/mL、VB_(2)95.1μg/mL和VB_(3)94.8μg/mL,菌丝生长的实际值与预测值相符。优化的培养基中生长获得的菌丝体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含量分别提高了61.4%和53.5%,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提高了89.2%和44.6%,同时可显著减少细胞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缓解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歧化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的衰减。这些结果表明,在黑牛肝菌的培养过程中,可通过向培养基中添加适宜浓度的无机盐和维生素来提高黑牛肝菌的菌丝生长,减缓菌丝老化速度。
方亮付圣麟苏广林詹颖馨欧小云刘斌
关键词:无机盐维生素响应面法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