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联合化学反应工程研究所

作品数:13 被引量:95H指数:6
相关作者:林海波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石油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化学工程
  • 4篇理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3篇裂化
  • 2篇乳液
  • 2篇炼油
  • 2篇炼油厂
  • 2篇介孔
  • 2篇活性剂
  • 2篇硅源
  • 2篇硅源合成
  • 2篇分子
  • 2篇分子筛
  • 2篇Β沸石
  • 2篇表面活性
  • 2篇表面活性剂
  • 2篇催化
  • 2篇催化剂
  • 1篇等离子体
  • 1篇等离子体降解
  • 1篇电晕放电
  • 1篇动力学
  • 1篇钝化

机构

  • 13篇浙江大学
  • 4篇抚顺石油化工...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作者

  • 6篇阳永荣
  • 4篇王靖岱
  • 4篇陈松
  • 3篇吕德伟
  • 3篇张晓萍
  • 3篇李绍军
  • 3篇许杰
  • 2篇任智
  • 2篇刘利军
  • 2篇陈志荣
  • 1篇张昱
  • 1篇林海波
  • 1篇魏朋吉
  • 1篇单玉华
  • 1篇孙俊全
  • 1篇廖国勤
  • 1篇尹红
  • 1篇陈丰秋
  • 1篇张治国
  • 1篇徐永进

传媒

  • 2篇硅酸盐通报
  • 2篇石油学报(石...
  • 2篇Chines...
  • 1篇石油炼制与化...
  • 1篇化工学报
  • 1篇工业催化
  • 1篇化工进展
  • 1篇石油化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第四届全国超...

年份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2
  • 2篇200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离子活性剂乳液稳定性HLB规则研究被引量:30
2001年
研究了 TX系列乳化剂白油乳液体系稳定特性随 HL B值变化规律 ,测定了活性剂界面吸附层数 ,通过建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界面吸附拔河模型 ,分析了界面活性剂吸附层的结构和组成 (HLB值 )与乳液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从而说明了 HL B规则的内在作用机制 .实验还发现随着活性剂用量的增加 ,乳液粒径变小 ,体系的最佳 HL B值升高 ,并根据界面吸附拔河模型对此现象给予了解释 .
任智陈志荣吕德伟
关键词:乳液稳定性表面活性剂
价格不确定情况下炼厂生产计划的优化被引量:7
2002年
生产计划的编制是炼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然而由于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 ,使企业制定长远规划受到限制。笔者将多目标规划应用于炼厂价格不确定情况下生产计划的制定 ,使所得到的生产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市场的变化并能使企业的生产效益最优 ,为企业管理决策者进行长远规划给予指导。
廖国勤李绍军阳永荣吕德伟
关键词:多目标规划炼油厂
以介孔分子筛为硅源合成的超微β沸石特性及其加氢裂化性能被引量:11
2006年
以介孔分子筛MCM-41为硅源,采用水热晶化法合成了微孔β沸石.按照这种方法得到的β沸石除了具备微孔沸石的全部特点外,孔结构也继承了其前体的一些介孔特性,与传统方法合成得到的β沸石相比,其孔径高出30%以上,孔容更高出60%以上,而且晶粒小,B酸酸度高,从而改善了其在大分子反应过程中的扩散和反应性能.因此,当以这种方法合成的β沸石作为加氢裂化催化剂裂解组分用于处理重质烃物料时,催化剂的活性和中油选择性同时得到了明显改善,与采用传统方法得到的β沸石相比,动力学活性提高近60%,特别是中油选择性显著提高了2.5%.
陈松许杰阳永荣王靖岱张晓萍张奎喜
关键词:Β沸石介孔分子筛水热合成加氢裂化催化剂
固相媒介-原位法合成高稀土β分子筛及其催化裂化性能被引量:1
2007年
具有高硅铝比的β分子筛稀土阳离子交换容量比较低,因此采用常规的方法如离子交换法或浸渍法都不太适合获得高稀土改性的β分子筛。本文利用结构稳定性低而离子交换能力高的13X沸石通过固相媒介-原位法合成了高稀土β分子筛。这种原位合成的高稀土β分子筛不仅由于其高稀土含量,也由于其改进的孔结构和酸度而拓展了其催化应用范围,例如它在催化裂化过程就表现了更好的催化性能。
陈松王靖岱阳永荣许杰刘利军张晓萍
关键词:Β分子筛稀土原位合成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乳液体系抗聚并稳定性的实验与分析被引量:8
2002年
实验考察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和AEO乳化白油所得乳液体系抗聚并稳定性随电解质浓度和表面活性剂HLB值的变化规律 .针对上述体系建立了两液珠间的静态力学模型 .利用模型考察了界面电位和电解质浓度对两液珠间作用力的影响 .通过分析上述模型模拟结果和实验现象之间的矛盾 ,指出在液珠的碰撞过程中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界面静电排斥力的作用下 ,存在着被挤入到分散相液珠内的趋势 ,从而导致了界面的变形和表面活性剂空穴区的形成 。
任智陈志荣吕德伟
关键词:稳定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乳液体系TX乳液体系
Al_2O_3在脉冲等离子体降解CFC-113中提高转化率的作用机理被引量:8
2005年
催化剂αAl2O3可显著提高脉冲电晕等离子体降解CFC 113的转化率,高达95 5%。着重从物理角度深入研究了催化剂的增效机理:催化剂颗粒表面附近的等离子体鞘层有利于离子和电子的加速;等离子体中的离子、电子、激发态中性分子及亚稳态自由基团等活性粒子与反应器中固体表面的相互作用可促进降解;颗粒孔隙附近产生的局部电晕放电可显著提高附近离子和电子的动能。孔径小、比表面积大的Al2O3颗粒能更好地提高CFC 113的转化率,并从脉冲放电粒子荷电等机理出发分析,原因在于局部电晕场较多较强、吸附能力较高。
周洁张昱
关键词:AL2O3催化剂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
超临界CO2萃取墨红精油的工艺条件及传质过程模拟研究
实验考察了超临界CO2从墨虹浸膏中革取墨缸精油的工艺条件对所得精油的品质和得率的影响规律,确定了较优的萃取条件.以墨红精油在单个玻璃珠表面的浸膏层厦整个萃取釜内的超临界CO2中的传质机理为基础,对较优萃取条件下的精油得率...
陈丰秋詹晓力魏朋吉
关键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传质过程
文献传递
介孔Al-MCM-41为固体硅源合成高硅β沸石及其裂解特性
2006年
本文提出了以Al-MCM-41为固体硅源实现β沸石合成,并对其性质进行了表征,这种β沸石由于具备微孔沸石高酸度特点外,显著改善了孔结构,因而在大分子裂化上具有改善的效能。
陈松王靖岱阳永荣许杰刘利军张晓萍
关键词:介孔裂化
利用遗传-Alopex混合算法进行换热网络最优综合的研究被引量:6
2001年
提出了将传统的遗传算法与Alopex算法结合在一起的混合算法。该算法充分发挥了遗传算法和Alopex算法的优越性 ,可提高传统遗传算法的计算精度和计算速度 ,并且有利于遗传算法跳出局部最优值达到全局最优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同时考虑换热网络投资费用与操作费用的换热网络综合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采用遗传 Alopex混合算法进行求解可得到较好的结果 ,实例计算表明 。
李绍军姚平经
关键词:遗传算法ALOPEX算法换热网络数学模型
中性镍催化剂的研制及其对乙烯聚合反应的催化性能被引量:4
2004年
通过环己基氯与对位取代酚烷基化方法在酚的氧邻位引入高位阻的环己基 ,再经甲酰化、胺缩合及配合制得两种新的中性镍配合物 [O (3 C6H11) (5 CH3 )C6H2 o C(H)∶N 2 ,6 (i Pr) 2 C6H3 ]Ni(Ph3 P) (Ph)和 [O (3 C6H11) (5 Cl)C6H2 o C(H)∶N 2 ,6 (i Pr) 2 C6H3 ]Ni(Ph3 P) (Ph) .在Ni(COD) 2 (COD环辛二烯 )存在下 ,两种配合物均可有效地催化乙烯聚合反应 ,且后者的催化性能明显优于前者的催化性能 .两种配合物对温度很敏感 ,适宜的聚合温度是 4 5~ 5 5℃ .随着乙烯压力的提高 ,催化剂的活性显著提高 ,聚合物的粘均分子量 (Mη)显著增大 ,带支链的聚乙烯减少 .在n(Ni(COD) 2 ) /n(cat) =3,V(PhCH3) =30ml,p(C2 H4 ) =1 2MPa ,θ =4 5℃和t=2 0min的条件下 ,前者配合物的活性为 3 6 2× 10 5g/ (mol·h) ,聚乙烯的Mη=4 94×10 4;后者配合物的活性为 7 2 9× 10 5g/ (mol·h) ,聚乙烯的Mη=7 16× 10 4.两种配合物添加极性物质后的活性顺序为 :乙醚>四氢呋喃 >乙酸乙酯 >水 >乙醇 .其中 ,乙醚和四氢呋喃可使催化剂活性提高 .
单玉华孙俊全徐永进崔永刚
关键词:乙烯聚乙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