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成都医学院检验医学院医学检验系

作品数:100 被引量:329H指数:9
相关作者:王元元杨涌练栩辉刘丽珍陈卫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8篇医药卫生
  • 9篇生物学
  • 6篇文化科学
  • 5篇化学工程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4篇细胞
  • 11篇血清
  • 11篇杆菌
  • 6篇抗体
  • 6篇教学
  • 5篇脂磷壁酸
  • 5篇双歧杆菌
  • 5篇双歧杆菌脂磷...
  • 5篇免疫
  • 5篇病毒
  • 4篇肿瘤
  • 4篇细菌
  • 3篇代谢
  • 3篇单胞菌
  • 3篇蛋白
  • 3篇动脉
  • 3篇多态
  • 3篇血液
  • 3篇荧光
  • 3篇铜绿

机构

  • 96篇成都医学院
  • 15篇四川大学
  • 7篇自贡市第一人...
  • 6篇成都军区总医...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西华大学
  • 2篇川北医学院附...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井冈山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深圳市孙逸仙...
  • 2篇四川省妇幼保...
  • 2篇成都铁路中心...
  • 2篇成都市第九人...
  • 2篇四川省第二人...
  • 2篇遂宁市中心医...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川北医学院
  • 1篇贵阳医学院

作者

  • 12篇汪云利
  • 11篇郑崛村
  • 10篇沈富兵
  • 10篇邓念华
  • 8篇万莉
  • 8篇王跃
  • 8篇张庆莲
  • 8篇吴民泸
  • 7篇段佳慧
  • 7篇孟延发
  • 6篇陈曼
  • 6篇韩威
  • 6篇代娟
  • 6篇刘彦华
  • 4篇金家贵
  • 3篇赖翼
  • 3篇赵燕
  • 3篇刘双凤
  • 3篇王频佳
  • 3篇彭克军

传媒

  • 13篇成都医学院学...
  • 6篇西部医学
  • 6篇检验医学与临...
  • 5篇中国实验诊断...
  • 4篇四川医学
  • 4篇国际检验医学...
  • 4篇现代生物医学...
  • 3篇中国微生态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西南国防医药
  • 2篇检验医学教育
  • 1篇卫生研究
  • 1篇黑龙江科技信...
  • 1篇微量元素与健...
  • 1篇技术与市场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3篇2010
  • 24篇2009
  • 21篇2008
  • 9篇2007
  • 7篇2006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胆固醇7α-羟化酶基因多态性与胆固醇结石病关系的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基因多态性与胆固醇结石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160例胆固醇结石患者和94例正常人进行CYP7A-1基因A-204C基因座基因型分析。结果CYP7A-1基因A-204C基因座等位基因C、A频率在胆石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3.75%、16.25%和81.91%、18.09%,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石组和对照组中AA基因型个体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较AC、CC基因型患者显著降低(P<0.05)。结论CYP7A-1基因多态性与胆固醇结石无关,但与LDL-C水平有关。
赵燕姚有贵
关键词:7Α-羟化酶胆固醇结石病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重庆地区骨质疏松患者25-羟维生素D与骨代谢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对25-羟维生素D和甲状旁腺激素(PTH)、N端骨钙素(N-MID)、降钙素(CT)、骨碱性磷酸酶(BALP)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探讨其在临床疾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患者411例,其中女316例,男95例;平均(69.29±12.21)岁。采用免疫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住院患者25-羟维生素D、PTH、N-MID、CT、BALP的水平,探讨骨质疏松患者25-羟维生素D与骨代谢标志物的关系。结果25-羟维生素D与PTH、BALP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与CT、N-MID则无显著相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25-羟维生素D与骨代谢标志物回归方程为Y=19.02-0.066PTH-0.09BALP。结论骨质疏松患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升高、降低与PTH、BALP均有一定相关性,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为临床骨质疏松患者的诊断、预防和控制提供基础数据。
周华赵清谢念伶陈维贤
关键词:骨质疏松25-羟维生素D骨代谢
聚乙二醇化促红细胞生成素在猕猴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分析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40000)化促红细胞生成素(PEG-EPO)在猕猴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建立检测PEG-EPO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并进行验证。用1、3和9mg/kg3个剂量的PEG-EPO经静脉注射猕猴,给药后各时间点检测猕猴体内的血药浓度,用DAS软件获取各剂量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PEG-EPO在猕猴体内的代谢过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1、3和9mg/kg3个剂量的PEG-EPO的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51.89300±5.39558)、(42.48550±3.01606)和(56.46130±6.81932)h;AUC0~144分别为(109.32±9.82)、(236.23±36.16)和(722.55±84.31)mg/L·h。结论相对分子质量为40000的PEG修饰的EPO能显著延长其在猕猴体内的半衰期。
郑崛村沈富兵邓念华孟延发
关键词:聚乙二醇促红细胞生成素药代动力学
酵母静息细胞催化丙酮酸乙酯不对称还原制(S)-乳酸乙酯被引量:9
2011年
从污水处理池及其附近土壤中分离到36株可将丙酮酸乙酯不对称还原成(S)-乳酸乙酯的菌株,经多次复筛,最终得到一株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酵母菌BTY18-6.以BTY18-6的静息细胞为催化剂,在水相中进行丙酮酸乙酯不对称还原成(S)-乳酸乙酯的反应,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以2.5%葡萄糖为辅助底物,反应体系初始pH=6.8,发酵培养48h的菌体湿度0.175g/ml,丙酮酸乙酯初始浓度65mmol/L,于32oC反应48h的条件下,丙酮酸乙酯转化率达95.5%,产物对映体过量值(ee值)为92.1%.
王丹张强李旺戚南昌郭春晓杨志荣张杰
关键词:生物催化丙酮酸乙酯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9年
刘双凤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发病机制
血清降钙素原和白细胞检测在血液感染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在不同细菌所致血液感染中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临床各科室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血培养阳性患者共148例,同时记录患者PCT、WBC检测结果.分别讨...
龚国忠古玲
关键词:血液感染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血培养
柴郁排石散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肝郁气滞型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柴郁排石散对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平行双盲的方法,将6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茴三硫片和柴郁排石散,2次/天,共45天,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用药45天后,两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血清总胆红素均明显改善;其中治疗组疗效显著由于对照组。治疗组疼痛缓解时间、退热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柴郁排石散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6.7%,对照组总有效率33.4%(P<0.01)。两组患者于用药期间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柴郁排石散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疗效肯定、安全性高、服用方便等优点,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彦华杜卫红吴标汪云利王秀琴张翼冠张海港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
抗体新功能的发现:催化水的氧化作用
2008年
彭克军黄玉珊王树人
关键词:抗体单线态氧过氧化氢臭氧
双歧杆菌脂磷壁酸对B16荷瘤小鼠Fas/FasL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脂磷壁酸(lipoteichoi cacid of bifidobacterium,BLTA)对黑色素瘤B16小鼠Fas/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黑色素瘤B16细胞接种于C57BL/6小鼠(n=40)皮下,待触及肿块后于荷瘤小鼠瘤周注射不同剂量的BLTA。实验动物分为4组,每组10只:生理盐水(对照)组、低浓度BLTA(50mg/LBLTA)组、中浓度BLTA(100mg/LBLTA)组、高浓度BLTA(150mg/LBLTA)组。采用MTT法检测荷瘤小鼠CTL杀伤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浸润的CD4+、CD8+淋巴细胞的表达情况;用RT-PCR检测肿瘤组织和脾脏组织Fas、FasL mRNA的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和脾脏淋巴细胞Fas、FasL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LTA处理各组荷瘤小鼠的CTL杀伤率明显增加(P<0.05),肿瘤组织内Fas、FasL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荷瘤小鼠脾脏组织的Fas、FasL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肿瘤组织内CD8+淋巴细胞的浸润增多(P<0.05),并具有剂量依赖性。CD4+淋巴细胞的浸润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 BLTA能够通过调节Fas/FasL系统,增强CTL细胞的杀伤活性,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逆转荷瘤小鼠的肿瘤免疫逃逸现象,进而提高机体的抗肿瘤作用。
李芙蓉王跃
关键词:二裂菌属
金龟子绿僵菌固态发酵产壳聚糖酶被引量:3
2007年
对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AS3.4606产壳聚糖酶进行了固态发酵条件优化及酶学部分特征的研究。正交实验结果表明,以麸皮为碳源,日本根霉菌丝体粉末为氮源,在起始pH5.0,m(碳):m(氨)为1:4,m(干重):m(液体)为1:1.4,27℃下培养120h,壳聚糖酶活性可达35.08U/g(干培养基)。粗酶液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反应pH为5.0,酶在pH5.0~6.0条件下稳定性最高。该酶不能水解固体甲壳素和纤维素粉末,最适底物为胶体壳聚糖。
刘桦张涛王玉明
关键词:金龟子绿僵菌固态发酵壳聚糖酶酶学性质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