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中国生态资产评估研究中心

作品数:21 被引量:597H指数:10
相关作者:赵海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7篇生物学
  • 6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土地利用
  • 5篇物种
  • 3篇农牧
  • 3篇农牧交错带
  • 3篇物种丰富度
  • 3篇可持续土地利...
  • 3篇皇甫川流域
  • 3篇交错带
  • 3篇丰富度
  • 3篇高山草甸
  • 3篇草甸
  • 2篇地形
  • 2篇针叶
  • 2篇针叶林
  • 2篇植被
  • 2篇水牛
  • 2篇水牛业
  • 2篇土壤
  • 2篇退耕
  • 2篇退耕还林

机构

  • 21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植...
  • 3篇云南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延边大学
  • 1篇海南省气象局

作者

  • 10篇康慕谊
  • 7篇李波
  • 6篇朱源
  • 6篇江源
  • 6篇刘全儒
  • 4篇张新时
  • 3篇和克俭
  • 2篇陶岩
  • 2篇徐广才
  • 2篇邢开雄
  • 2篇王耿锐
  • 2篇李晓兵
  • 2篇范一大
  • 2篇陈海
  • 2篇赵海霞
  • 2篇朱恒峰
  • 1篇朱文娇
  • 1篇刘辉
  • 1篇卢书兵
  • 1篇谢花林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生态经济
  • 1篇商业时代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山地学报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中国草地学报
  • 1篇2006年全...
  • 1篇2006’全...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运用稀疏法分析物种丰富度的海拔梯度分布格局:以样方实测乔木种数据为例被引量:5
2011年
植物物种丰富度随山地海拔梯度的变化格局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种-面积关系的任何模型对群落物种数目所作估计,其精度都依赖于样本的代表性、抽样尺度以及所涉及的分类群。作者以秦岭南坡森林群落样方实测的乔木种数据为例,借鉴群落最小面积(minimum area,MA)的概念及其确定方式,利用稀疏法(rarefaction)确定了能够反映研究区物种丰富度的最小表现样方数(minimum plot number),利用3种分组方式将样方总体数据按海拔带分为不同的亚组计算各亚组的物种丰富度,分析物种丰富度随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在样方总体内计算任意数目的样方亚组的物种数时,稀疏法可以整合整个研究区的物种组成特点,避免单个样方数据对物种数估算的误差影响;以最小表现样方数为基础来确定物种丰富度,体现了物种数与样方数(所占面积)的非线性关系,从而保证了计算结果的物种丰富度有充分的代表性。(2)秦岭南坡森林群落乔木物种的丰富度在中海拔范围(1,400-1,900m)达到最大(≥80种),而乔木物种密度分布的最大值出现在海拔1,890m处(=9.5种/km2),与以往研究结论基本一致。(3)等样方数高度带滑动分组方法结合物种密度计算分析,不仅样方分组较详尽,而且减少了各样方组间的微小差异,是运用稀疏法考察区域物种丰富度时相对理想的样方分组方法。
邢开雄康慕谊王强段锦段锦
关键词:物种丰富度物种密度秦岭南坡
烟台市生态足迹分析被引量:10
2005年
本文应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对烟台市及其所属的各行政区2002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行政区中,人均生态足迹除长岛县盈余外其余均为赤字;烟台市人均生态赤字为3.280ha,总生态赤字达2.121 1×107ha,是其国土总面积的15.4倍。人均生态足迹已远远超过其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较严重,其中又以北部地区最为严重;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自身的承载能力,其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应大力提倡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型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城市与产业发展要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减少生态足迹、缓解生态赤字,以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
刘辉李波王传胜朱文娇谢花林张文忠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生态赤字
优化生态-生产范式理论——可持续土地利用的新途径
探讨了生态学为主的综合研究在可持续土地利用研究中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概括了优化生态-生产范式的理论内涵及农户调查的方法论意义。以农牧交错带及皇甫川流域的优化生态-生产范式研究为例,探讨了该理论在可持续土地利用研究中的重要意...
李波赵海霞郭卫华刘辉张新时
关键词:可持续土地利用农牧交错带皇甫川流域农户调查
文献传递
贺兰山高山草甸的群落生态学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对贺兰山高山草甸进行数量分析。主要的结果如下:(1)贺兰山高山草甸可分为三个群系,分别为珠芽蓼群系、高山嵩草群系和矮嵩草群系,而高山嵩草群系和矮嵩草群系可进一步划分为两个亚群系,不同群系(或亚群系)的群落结构和环境特征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2)高山嵩草群系和矮嵩草群系之间的界限约为海拔3200m,而珠芽蓼群系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偏阴坡,与海拔关系不大;(3)14个频次大于50%的物种在排序图上的空间分布反映了这些物种最适宜生境的位置,而且与群落类型的空间分布一致。
康慕谊朱源刘全儒苏云江源
关键词:群落类型
行政单元数据向网格单元转化的技术方法被引量:92
2004年
数据网格化是图形绘制、科学计算和空间模型实现的基础工作。文章提出了空间数据从行政单元向网格单元转化的技术方法 ,在ARC/INFO软件的支持下 ,以人口数据为例 ,实现了这一方法。结果表明 :利用网格单元表达社会、经济数据的空间分布 ,比用行政单元本身更接近于实际。如果提高网格单元的分辨率和行政单元数据的空间尺度 ,网格化的结果就会达到更加令人满意的效果。而且这种方法也可以用于其它统计单元数据(包括遥感数据 )向网格单元的转化。
范一大史培军辜智慧李晓兵
关键词:网格化ARC/INFO
皇甫川流域不同尺度景观分异下的土壤性状被引量:31
2005年
皇甫川流域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中段,是该地区正在进行的国家重点基础规划(“973”)项目设置的范式点之一。按照区域-小流域-中小地形这样的景观分类的等级体系,通过代表小流域的样带设置、实地调查和取样分析等,对该地区区域尺度、流域尺度和中小地形尺度景观分异下的土壤性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优化生态-生产范式的空间配置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总体上该研究区土壤养分含量低、发育程度差。(2)不同地质地貌类型区的土壤特性存在差异,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小流域比沙化黄土丘陵区和砒砂岩裸露丘陵沟壑区的小流域的土壤养分和质地好,相对更适于发展耕地。(3)中小地形尺度下,坡向、坡度和坡位及土地利用与土壤性状的关系为:1阴坡和阳坡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差异显著,且土壤养分还随着坡的向阳程度的减弱而增加。川地的土壤养分也较高,但土壤偏砂性。2坡度与土壤粒径存在显著相关,坡度不同侵蚀强度也不同。15°是侵蚀加剧的临界值,把它作为当地的退耕坡度标准是合理的。3土壤表层养分总体表现为随坡位的下降而减少的趋势。4综合考虑中小地形条件,景观立地类型可以划分为川台地养分富集区,坡中下部养分严重流失区(坡度>15°)和坡梁缓坡地养分涵养区(坡度<15°)。5中小地形尺度下,样带剖面上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性状的影响较大:乔木林土壤养分积累高、团粒结构好,灌木林由于放牧和沙化的影响,土壤养分最低,砂粒含量最高而粘粒含量最低。撂荒地的土壤养分少而农田和果园的土壤养分较高。荒草地的土壤养分条件较差。但就耕地与非耕地而言,土壤养分和质地并无显著差异。说明耕地熟化作用很弱,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现象十分普遍;(4)不同尺度景观分异下的土壤性状研究是优化生态-生产范�
赵海霞李波刘颖慧张新时
关键词:小流域土地利用土壤性状
城市衰退的机理与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
2011年
本文以四川华蓥市为例,论述城市衰退的机理,认为城市衰退可起因于城市区位优势的丧失、气候变迁、环境恶化、战争灾荒、政治因素、资源衰竭和资源市场的改变、产业结构老化、城市竞争、交通条件的改变。文章提出城市经营者应具有战略家的眼光,对城市发展进行诊断、预测,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延缓城市衰落,复活城市,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同时指出衰退城市要维持可持续发展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提高经济效益;旅游兴市,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加强城市经营,提高城市竞争力;传承历史文脉,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加强软硬件建设;依托大中城市,加强区域合作。
余中元李波孙特生毕华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贺兰山油松和青海云杉交错区的物种丰富度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对贺兰山东坡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和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交错区进行了野外群落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交错区跨越2100~2500ITI海拔范围,油松林和青海云杉林的海拔分界线为2300~2350m。地形是该交错区群落物种丰富度的主要影响因子,阳坡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高于阴坡。中等坡度样地的物种丰富度较低;平缓或陡峭样地的物种丰富度较高。海拔升高,物种的丰富度也有所增加。当群落中油松和青海云杉的优势度基本相等时,为典型的油松与青海云杉交错区,在该交错区内,随着油松优势度的降低和青海云杉优势度的升高,土壤条件有所改善,物种丰富度增加。
朱源康慕谊刘全儒江源和克俭
关键词:物种丰富度地形因子油松青海云杉
小五台亚高山草甸植物种分布的生境条件解释被引量:9
2007年
通过野外植被调查获取小五台亚高山草甸的第一手植被数据,结合室内外测定和模拟的研究区景观尺度的生境特征指标,分析了研究区亚高山草甸地段植物物种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排序的结果表明,1)在小五台的亚高山草甸分布地段,热量、养分和水分条件构成了其生境特征差异的基本格局;2)依据研究区的物种在热量、养分和水分梯度上的分布位置,可以划分为暖干、冷干、暖湿、冷湿、凉干、普适和耐干扰型几类物种;3)对于生境温度、养分及水分有特殊偏好的物种可以较好地指示研究区的生境特征。
黄晓霞江源刘全儒黄秋如
关键词:小五台山亚高山草甸典范对应分析
贺兰山针叶林结构特征与种类组成的比较被引量:16
2007年
贺兰山针叶林是我国西北地区珍贵的森林生态系统,本文通过研究其结构特征和植物种类组成,为森林保育提供建议。基于森林结构特征,贺兰山针叶林可分为4类,分别为乔木径级组成以小于lOcm为主,以10~20cm为主,径级组成较均衡和以大于30cm为主。分类的结果主要反映了砍伐后恢复时间的长短和海拔高度的影响。根据样方的物种组成分析,共得6个群丛,主要反映了海拔的影响。物种密度以云杉藓类林最低。云杉藓类林向上与高山灌丛草甸交错,物种密度增加。海拔降低,云杉林类型改变,物种密度增加。海拔最低的油松林,物种最为丰富。两种分类反映了贺兰山针叶林不同方面的特征,但也存在联系。海拔高度对于森林结构和物种组成的影响都是明显的,而当森林结构特征类似时,包含的群丛较多,但某一群丛则往往仅属于一种或两种结构类型。
朱源康慕谊刘全儒苏云江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