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地理系

作品数:30 被引量:948H指数:16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经济管理
  • 10篇天文地球
  • 4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6篇土地利用
  • 6篇分形
  • 5篇旅游
  • 4篇生态
  • 4篇分维
  • 3篇土地覆被
  • 3篇旅游开发
  • 3篇海岸
  • 2篇地貌
  • 2篇断层
  • 2篇断层系
  • 2篇生态环境
  • 2篇水系
  • 2篇土壤
  • 2篇农地
  • 2篇维数
  • 2篇景观
  • 2篇喀斯特地区
  • 2篇海岸带
  • 2篇层系

机构

  • 30篇北京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教育部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中国国土资源...
  • 3篇国家自然科学...
  • 3篇中国土地学会
  • 3篇中国地理学会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湖南大学
  • 1篇环境保护部环...
  • 1篇国土资源部土...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国地图出版...

作者

  • 21篇蔡运龙
  • 11篇朱晓华
  • 3篇霍雅勤
  • 3篇路云阁
  • 2篇王仰麟
  • 2篇彭建
  • 2篇孙强
  • 2篇许月卿
  • 2篇吴健生
  • 2篇万军
  • 2篇李卫锋
  • 2篇杨秀春
  • 2篇王建
  • 1篇蒋为国
  • 1篇饶胜
  • 1篇李有利
  • 1篇许学工
  • 1篇张惠远
  • 1篇杨一鹏
  • 1篇王瑛

传媒

  • 4篇地理科学
  • 3篇中国土地科学
  • 2篇中国人口·资...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新观点新学说...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经济地理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质技术经济...
  • 1篇海洋通报
  • 1篇山地学报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中国历史地理...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首届全国国土...

年份

  • 4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8篇2005
  • 5篇2004
  • 10篇2003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自然灾害灾情统计与自组织临界性特征被引量:27
2004年
基于自组织临界性(SOC)思想,在分析中国自然灾害灾情统计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并揭示了中国自然灾害灾情的自组织临界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建构了中国自然灾害灾情(包括松花江等七大流域洪涝灾害受灾县数、洪涝灾害伤亡人数、干旱伤亡人数、各类自然灾害总的伤亡人数等)标度-频度分形关系模型。最后指出,中国自然灾害灾情的自组织临界性特征是客观存在的,而标度-频度的幂律值则是一个相对值。
朱晓华蔡运龙
关键词:灾害灾情分形自组织临界性
安徽省石佛山风景区旅游开发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基于对安徽省石佛山风景区旅游资源的实地调研,本文首先对该风景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总体评价,其次指出了该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客观存在的问题,最后对该风景区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出了若干建议和对策。
朱晓华
关键词:旅游资源旅游开发
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的土地退化及生态重建——以贵州省关岭县为例被引量:31
2003年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脆弱生态区 ,土地退化严重 ,人地矛盾尖锐 ,区域发展可持续性差。对此区退化土地进行生态重建 ,是西部开发中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以位于贵州喀斯特高原峡谷地带的关岭县为研究区 ,分析了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主要特点 ,土地退化的主要过程及生态、经济和社会系统驱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生态重建对策 ,指出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外部的物质、技术、资金等投入扶持 ,而最终实现则需要立足于本地的生态重建和生态产业的良性发展。
万军蔡运龙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生态脆弱区生态重建
自组织的土地利用系统被引量:6
2005年
研究目的:探索蕴含在土地利用系统中的普遍现象和机制,是现代土地科学发展必须回答的重要命题。研究方法:根据丹麦科学家P·Bak、C·Tang等提出的现代自组织理论。研究结果:以中国土地利用数据为例,从不同时空、不同区域、不同尺度等多个角度,探讨了自组织的土地利用系统,并系统给出了土地利用系统自组织性质的大量定量实证。研究结论:土地利用系统中客观存在的自组织性质,对于揭示蕴含在土地利用系统中的普遍现象和机制具有意义。
朱晓华蔡运龙蒋为国吴健生
关键词:土地利用自组织
中国水系的盒维数及其关系被引量:37
2003年
应用分形理论,系统地探讨了整个中国水系及其各组成流域水系的分形结构特征。通过研究,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整个中国水系及其各组成流域水系的分形结构特征是客观存在的;(2)应用网格法系统地计算出了中国各流域水系的盒维数值:整个中国水系的盒维数值为1 4189,中国外流区水系的盒维数值为1 4305;(3)中国平原地区水系的盒维数值一般较大;(4)整个中国水系盒维数值与组成它的各个层次流域水系的盒维数值的平均值并不相等,一般而言,不同层次流域水系盒维数值的平均值小于整个水系盒维数值。
朱晓华蔡运龙
关键词:水系盒维数流域水系
京津以南河北平原地下水位下降驱动因子的定量评估被引量:22
2003年
自1970年代以来,在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交互影响下,京津以南河北平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并产生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降水、地表径流、气温等自然因素及地下水超采、水利工程修建、农作物产量水平提高、耗水型作物面积扩大等人为因素初步分析了京津以南河北平原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建立投影寻踪回归模型,定量评价了各因素对地下水位下降的影响,确定了各影响因素对地下水位下降的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地下水开采是引起地下水位下降的最主要因素,对地下水位下降的相对贡献率为54.7%,其中工业、农业、生活用水对地下水位下降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6.6%、43.7%和4.4%;其次是降水和地表径流,其相对贡献率分别为25.6%和19.7%。
许月卿
关键词:地下水位下降
中国东部沿海滩涂资源不同空间尺度下的生态开发模式被引量:20
2003年
沿海滩涂资源生态开发研究,是近年我国沿海滩涂研究的热点之一,但现有研究均很少考虑尺度问题。作者在探讨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尺度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当前不同空间尺度下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初步探讨了区域、农场与地块尺度下我国沿海滩涂资源生态开发模式的主要特征,并对沿海滩涂梯级开发、基塘系统、盐田综合利用和虾池立体养殖等主要生态开发模式进行了具体分析。
彭建王仰麟景娟李卫锋丁艳
关键词:沿海滩涂资源海岸带
中国断层系分维及其灰色预测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应用分形理论和灰色系统理论方法,对中国断层系分维及其灰色预测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计算并分析了中国断层系分维及其空间变化特征;其次,在计算中国大陆和南岭地区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断层系分维、揭示断层系具有的跨尺度分形特征的基础上,对分维变化进行了灰色预测,其结果表明:分形理论与灰色理论结合是研究断层系时空间特征的有力工具,中国大陆下一期断层系分维预测值为1.5995,预示中国大陆下一期断层系空间结构的复杂程度将有所增加。
朱晓华蔡运龙
关键词:分形分维灰色系统断层系
区域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分析被引量:96
2005年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需通过评价模型实现。而此类模型的构建则要克服理论、技术、方法、数据等方面的巨大障碍。文章根据生态环境系统的本质特征,对层次分析方法、灰色系统方法、模糊数学方法、变权方法等常用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模型进行优化的复合,以期获得更加贴近实际情况的评价结论。在此基础上,构建层次分析-变权-模糊-灰色关联复合模型,作为区域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的评价模型。
左伟王桥王文杰吴秀芹杨一鹏杨丽静朱晓华
关键词:区域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中国土壤空间分布的分形与分维被引量:30
2005年
基于分形理论,对中国土壤空间分布的分形性质进行了定量研究,所得结论为:(1)中国土壤空间分形结构特征客观存在,南方水稻土、黄刚土等53类土壤斑块的周长-面积关系客观存在;(2)中国各土壤类型中,寒漠土分维最大,为1.952,灰漠土分维最小,为1.158;寒漠土斑块镶嵌结构最复杂,灰漠土斑块镶嵌结构最简单;(3)随着我国土壤类型从华南→东北→西北的变化,土壤类型空间分布的分维总体增大;在青藏高原区,各土壤分维出现垂直与水平的复合分布,随着地势自东南向西北的逐渐升高,土壤分维总体变大;(4)中国各土壤类型中,寒漠土稳定性指数值最大,为0.452 4,其斑块镶嵌结构稳定性最高,灰褐土斑块镶嵌结构稳定性最低,稳定性指数值为0.001 3;(5)随着我国土壤类型由南向东北的变化,各土壤类型斑块镶嵌结构的稳定性指数总体变小;在青藏高原区,由东南向西北,各土壤类型斑块镶嵌结构的稳定性指数总体变大;(6)就中国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而言,中国土壤类型斑块空间分布的几何属性对其分维大小可能有直接的影响。
朱晓华杨秀春蔡运龙
关键词:分形分维土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