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系 作品数:91 被引量:288 H指数:9 相关作者: 周柔丽 肖军军 孟书聪 陆爱丽 张页 更多>> 相关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理学 农业科学 更多>>
多样本人腮腺间充质干细胞诱导iPS细胞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样本腮腺间充质干细胞(hPMSCs)生成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PSCs)的效果。方法分别分离培养3个患者的h PMSCs,应用游离质粒混合因子(OCT3/4、SOX2、KLF4、c-MYC、LIN28、TP53 shRNA)电转导法重编程诱导获得iPS细胞(h PMSC-iPSCs)。比较在相同条件下3个不同供体来源腮腺细胞诱导iPS细胞的差异。结果 3个不同样本人腮腺间充质干细胞都成功诱导iPSCs,形成率分别为0.11%、0.10%、0.09%,无显著性差异(P>0.05);诱导形成iPS克隆时间有差异(P<0.05);形成iPSCs后维持培养倍增时间无差异(P>0.05)。结论不同患者可分离获得hPMSCs后成功诱导hPMSC-iPSCs,诱导效率无差异,诱导时间有差异。 颜兴 李扬 许诺 张方明关键词:腮腺 间充质干细胞 人肝癌相关新基因编码产物LAPTM4B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8 2003年 目的 :鉴定由肝细胞癌 (HCC)相关新基因LAPTM 4B编码的蛋白质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以Westernblot、免疫组化及双向电泳鉴定新基因的表达产物 ;以免疫共沉淀等方法研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LAPTM4B基因编码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35× 10 3 和 2 4× 10 3 、等电点分别为 9.0 7和 4 .6 5的两种异型分子。它们在肝癌组织及肝癌细胞系的表达显著上调 ,而相对分子质量为 35× 10 3 者尤为明显 ,并与细胞分化程度相关。LAPTM4B蛋白可与整合素α 6亚单位及表皮生长因子 (EGF)受体形成信号复合物。结论 :LAPTM4B 35蛋白在人肝癌组织及细胞系过表达 ,并可能通过与细胞表面的整合素受体及EGF受体形成复合物而参与细胞外基质成分所启动的信号转导。 刘歆荣 周柔丽 张青云 张页 邵根泽 金月英 张莎 林明 芮静安 叶大雄关键词:肝癌 LAPTM4B 生物学特性 细胞焦亡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2019年 细胞焦亡是一种促炎性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其生化及形态学特征、发生机制都与细胞凋亡等其他细胞死亡方式有着显著的不同。细胞焦亡的发生不仅与感染性疾病有关,而且与代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对细胞焦亡发生机制及其与相关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有利于了解这些疾病的发病机理,并为治愈这些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及作用靶点。 潘少容 曾克武 白云关键词:胱天蛋白酶 肝癌中高表达的新基因LAPTM4B对细胞增殖及成瘤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2003年 目的 :研究在肝细胞癌中高表达的新基因LAPTM4B对小鼠NIH3T3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探讨LAPTM4B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构建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 TM 4B ,利用脂质体稳定转染LAPTM 4BcDNA至NIH3T3细胞中 ,用RT -PCR、Northern和Western杂交法筛选和鉴定转染后LAPTM4B基因高表达的单克隆细胞株 ,研究其与细胞增殖相关的生物学特征的变化。结果 :与转染空载体的对照组相比 ,转染了LAPTM4BcDNA的NIH3T3细胞表面发生明显变化 ,微绒毛的数量和长度增加 ,多分枝且缠绕成团。转染细胞在纤黏连蛋白、人工基膜和层黏连蛋白基质上的黏附 /铺展能力增强。生长曲线显示转染细胞的生长速率增高。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转染细胞的S期细胞数比未转染细胞显著增多 ,而G0 ~G1期细胞数减少。Western杂交显示CyclinE蛋白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显著增加。转染细胞对血清的依赖性下降并具有成瘤性。结论 :LAPTM 4B基因能影响细胞增殖的调节 ,促进NIH3T3细胞的增殖 ,并使NIH3T3细胞具有成瘤性 ,在肿瘤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何静 邵根泽 周柔丽关键词:肝癌 基因 LAPTM4B 细胞增殖 成瘤性 N-乙酰氨基乳糖PEG苷及其二聚体的合成及活性研究 作者设计、合成了N-乙酰氨基乳糖PEG单苷、二聚体及其不同端基异构的组合体,并进行了抗癌转移活性实验. 李庆 苏斌 李辉 高拥军 李中军 索塔琳 周柔丽关键词:二聚体 化学合成 文献传递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个临床检测指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检测指标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101例IM患儿发热天数与多种检测指标,如EB病毒DNA(DNA copies of Epstein-Barr virus,EBV-DNA)、EB衣壳蛋白(viralcapsidantigen,VCA)抗体、异型淋巴细胞、血液中WBC和ALT等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IM患儿的发热天数与多种检测指标的关系用散点图趋势分析提示,不同的检测指标随着发热天数变化趋势不同。IM患儿在发热早期和中期(发热8 d内),EBVDNA和IgG-VCA的检出阳性率较高(分别是77.2%和76.9%);发热后期EBV-DNA和IgG-VCA(发热12 d后)迅速下降。结论在IM患儿发热的初期和中期检测EBV-DNA和VCA的IgG抗体,有助于患儿的特异性诊断。 伏洁 崔红 周士新关键词: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DNA 层粘连蛋白对晚G_1期人胃癌BGC-823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6 2007年 为研究层粘连蛋白(laminin,LN)促进肿瘤细胞生长作用,采用脉冲标记计数有丝分裂百分率(percentage labeling mitosis,PLM)法测得体外培养人胃癌(BGC-823)细胞周期时间为41h,其中G1期时间为24.5h.分裂细胞脱离法获取分裂期细胞,继续培养23h,在细胞运行进入G1晚期时,将其置于LN0、0.11、0.55、1.10μmol/L基质上孵育4h;细胞荧光光度计检测晚G1期细胞内Ca2+浓度、钙调蛋白、DNA含量.结果显示,LN与其膜上受体结合后引起细胞内Ca2+浓度、钙调蛋白、DNA含量增加,尤以在0.55μmol/LLN作用显著(P<0.001).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证明,cPKC-α呈现表达,提示LN与其受体结合可增强其细胞cPKC-α的活性;分析G1期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E)、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2表达水平,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LN可诱导c-Myc蛋白呈现高表达,提示LN与其受体结合增强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的基因表达;在LN作用前后的BGC-823细胞均未检测到Bax蛋白表达.结果提示,在人胃癌(BGC-823)细胞G1/S期交界处,层粘连蛋白与其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细胞内Ca2+浓度升高,诱导钙调蛋白的释放,其含量增加,增强蛋白激酶C的活化,导致细胞内DNA含量增加、G1/S期细胞周期蛋白与CDK表达增强、诱导原癌基因c-Myc呈持续表达状态,而凋亡基因Bax不表达. 孟书聪 董晓敏 张莎 林明 黄应申 肖军军关键词:层粘连蛋白 新型有机硒化合物双硒唑烷-1的动物体内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检测新型有机硒化合物双硒唑烷-1(Ethaselen-1,Eb1)的动物体内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建立Lew-is肺癌(Lew is lung cancer,LLC)皮下移植瘤C57/BL鼠动物模型,选取25.0 mg/kg和12.5 mg/kg两个剂量的Eb1作为实验药物,以左旋咪唑(levam isole,LMS)2.0 mg/kg作为阳性对照,以溶剂5 g/L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为阴性对照,于接种肿瘤后第2天开始向C57/BL鼠腹腔连续注射7 d药物,探讨Eb1对正常及肿瘤鼠的相对脾重、脾淋巴细胞转化活性、自然杀伤(natural k iller,NK)细胞活性、淋巴因子-激活杀伤(lymphok ine-activated k iller,LAK)细胞活性及淋巴细胞CD4+,CD8+亚群阳性细胞百分数的影响。结果:高剂量Eb1能够使正常鼠和肿瘤鼠的相对脾重增加150.59%和122.55%,脾淋巴细胞转化活性增加162.25%和561.98%,NK细胞活性增加78.60%和219.42%,脾淋巴细胞CD4-CD8+亚群阳性细胞百分含量增加104.72%和105.87%,高剂量Eb1亦能使肿瘤鼠的LAK细胞活性增加195.1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型有机硒化合物Eb1在C57/BL小鼠体内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 王怡瑞 肖军军 董晓敏 孟书聪 邓声菊 况斌 严俊 赵芳 曾慧慧关键词:有机硒化合物 抗体生成 免疫活性 小鼠 合成紫花茄皂苷对体外培养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合成紫花茄皂苷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的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方法:采用酸性磷酸酶(ACP)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电镜观测BEL-7402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合成紫花茄皂苷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其72h的IC50为6·5μg/ml。皂苷可引起细胞形态的明显改变。细胞经皂苷作用6h和12h后,凋亡率显著增加。结论:合成紫花茄皂苷对人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呈浓度相关性,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马朋 曹同涛 宋晓冬 张页关键词:皂苷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肝癌细胞 一种N取代4,6-二氯靛红的抗癌机制研究 2018年 目的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疾病之一,研发新型抗癌药,揭示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医学意义。本研究报道了一种新型4,6-二氯靛红衍生物(FMDOS)的抗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酸性磷酸酶法检测FMDCIS对癌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观察在FMDCIS作用下人肝细胞癌HepG2细胞的形态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FMDCIs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于25℃离心分离可溶性的微管蛋白二聚体与不溶的聚合微管蛋白,检测FMDCIS处理组和对照组HepG2细胞内微管组装水平的差异;蛋白质印迹法检测FMDCIS所致细胞周期和凋亡通路中关键调控蛋白的改变;荧光染料单丹磺酰戊二胺(monodansylcadaverine,MDC)检测自噬小体的变化。结果FMDCIS对人肝癌HepG2和BEL-7402细胞,以及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均有显著的杀伤效果,其中对HepG2细胞的杀伤效果最强,其IC50为0.57μg/mL。而FMDCIS对人胎肝细胞L02的Ic50为1.67μg/mL,明显高于HepG2细胞,表明FMDCIS对胎肝细胞的毒性相对较弱。光镜显示,FMDCIS作用后的HepG2细胞铺展能力丧失并变成圆形。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HepG2细胞在FMDCIS孵育6、12和24h后,G2/M期占比分别为(10.2±0.5)%、(71.3±1.3)%、(82.3±1.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1.38,P〈0.01,表明FMDCIS可将HepG2细胞阻断于G2/M期。此外,随着FM—DCIS作用时间的延长,G2/M峰左移,提示发生了染色体丢失和有丝分裂灾难。对照组HepG2细胞内可溶性微管蛋白与不溶性聚合微管蛋白之比值为1.01±0.02,而在FMDCIS给药组孵育24h后,可溶性与聚合微管蛋白比值增加到2.01±0.23(F=10.38,P〈0.01),表明FMDCIS具有秋水仙素样的抗微管药活性,可抑制细胞内微管组装。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在FMDCIS作用下,HepG2细胞内周期蛋白CyclinB1含量增高,F 杨玉林 赵翔 张页关键词:靛红 抗癌药 细胞周期阻滞 细胞周期蛋白 微管蛋白 有丝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