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生物学系

作品数:1,929 被引量:7,056H指数:30
相关作者:赵新生刘俊义袁谷郑朝贵王孝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河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河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29篇期刊文章
  • 179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55篇理学
  • 360篇医药卫生
  • 186篇化学工程
  • 156篇生物学
  • 39篇一般工业技术
  • 30篇金属学及工艺
  • 30篇电气工程
  • 28篇电子电信
  • 24篇文化科学
  • 2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8篇农业科学
  • 16篇天文地球
  • 1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3篇机械工程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8篇自然科学总论
  • 6篇经济管理
  • 4篇冶金工程
  • 4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22篇离子
  • 110篇分子
  • 107篇稀土
  • 103篇催化
  • 101篇细胞
  • 91篇光谱
  • 84篇蛋白
  • 70篇化合物
  • 70篇甲基
  • 66篇发光
  • 62篇活性
  • 61篇荧光
  • 60篇催化剂
  • 58篇动力学
  • 58篇丙烯
  • 55篇英文
  • 55篇光度
  • 53篇金属
  • 49篇电极
  • 45篇极谱

机构

  • 1,912篇北京大学
  • 102篇中国科学院
  • 19篇北京大学第三...
  • 18篇北京科技大学
  • 17篇清华大学
  • 14篇北京师范大学
  • 12篇河北师范大学
  • 10篇吉林大学
  • 10篇上海电力学院
  • 10篇郑州大学
  • 9篇北京医科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生...
  • 8篇内蒙古大学
  • 8篇河南大学
  • 6篇山东大学
  • 6篇首都师范大学
  • 6篇厦门大学
  • 6篇中国科学技术...
  • 6篇河南师范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84篇王夔
  • 69篇徐光宪
  • 68篇童沈阳
  • 56篇慈云祥
  • 56篇冯新德
  • 53篇赵新生
  • 53篇吴瑾光
  • 46篇刘俊义
  • 45篇李南强
  • 43篇高小霞
  • 41篇周锡煌
  • 41篇李克安
  • 38篇杨晓达
  • 37篇王孝伟
  • 37篇苏勉曾
  • 37篇郑朝贵
  • 36篇冯建章
  • 36篇金韵
  • 34篇顾镇南
  • 33篇俞启全

传媒

  • 244篇高等学校化学...
  • 165篇北京大学学报...
  • 129篇物理化学学报
  • 79篇化学学报
  • 76篇Journa...
  • 65篇高分子学报
  • 63篇科学通报
  • 60篇分析化学
  • 50篇大学化学
  • 48篇化学通报
  • 43篇中国稀土学报
  • 31篇有机化学
  • 25篇北京大学学报...
  • 21篇中国科学(B...
  • 20篇光谱学与光谱...
  • 16篇化学试剂
  • 16篇中国中药杂志
  • 14篇高分子通报
  • 14篇应用化学
  • 14篇化学进展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6篇2021
  • 6篇2020
  • 12篇2019
  • 14篇2018
  • 16篇2017
  • 19篇2016
  • 19篇2015
  • 33篇2014
  • 23篇2013
  • 18篇2012
  • 29篇2011
  • 18篇2010
  • 14篇2009
  • 17篇2008
  • 18篇2007
  • 14篇2006
  • 26篇2005
  • 39篇2004
1,9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甲基-N-(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苯胺与其聚合物的荧光光谱被引量:3
1990年
我们曾报道过甲基丙烯酸-4-N,N-二甲氨基苄酯(DMABMA)、N-(4-N′N′-二甲氨基苯基)代丙烯酰胺(DMAPMA)、8-丙烯酰氧喹啉(AQ)、N-丙烯酰-N′-苯基哌嗪(APP)等在同一分子中含有缺电子双键和给电子发色基团的单体及它们的聚合物在溶液中的荧光行为。在相同的链节克分子浓度下,这些单体的荧光强度比其聚合物的荧光强度低很多。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结构自猝灭现象”。
陈双基郭大捷丘坤元李福绵
关键词:荧光光谱
辣根过氧化物酶活性中心的模拟及其分析应用的研究被引量:4
1990年
合成了锰(IH)与 meso-四(4-三甲铵基苯)卟啉的螯合物(Mn-T(4-TMAP)P),研究了Mn-T(4-TMAP)P 作为过氧化物模拟酶对过氧化氢、安替比林和苯酚显色反应的催化活性。拟订的分光光度法测定0~6μg/ml H_2O_2,5μg 和10μg H_2O_2的平均回收率为97.6%和99.4%,变异系数为2.2%和1.1%。与葡萄糖氧化酶催化反应偶联,可用于人血清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孙淑声王爱民
关键词:锰卟啉葡萄糖人血清
全文增补中
铈离子与乙酰乙酸乙酯体系引发烯类聚合的研究被引量:3
1990年
铈离子与醇、醛、酮、α-羟基酸等组成的体系能引发烯类单体进行自由基聚合。关于铈离子与酯类化合物体系文献报道甚少。孙燕慧发现脂肪酸酯或芳香酸酯对铈离子引发丙烯酰胺(AAM)聚合能起促进作用,提高聚合速度只R_(p)但活性较小,相对聚合速度只,为1.3左右。本文研究了二元酸酯、乙酰乙酸乙酯(EACAC)分别与铈离子组成的体系引发AAM聚合,实验结果表明EACAC有很高的活性,它与铈离子组成的体系为一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应用自由基捕捉技术和ESR波谱研究,能检测到由EACAC组分反应产生的自由基,从聚合物端基的FT-IR光谱分析,证实了该自由基能引发单体聚合而成为聚合物的端基。从而讨论了引发机理。
丘坤元王伟郭新秋张东冯新德
关键词:自由基聚合
半浮区小Pr数液桥热毛细对流的实验探讨
1997年
研究了半浮区汞液桥实验装置,以探讨小Prandtl数流体的热毛细对流及其不稳定性.发展了非接触光学监测汞桥的表面流动及形变的方法.实验观察到热毛细对流及其受表面膜的影响,证明表面膜的形成严重抑制了与热毛细对流有关的行为.实验给出发生振荡的条件及其特征.实验表明:所观察到的临界Marangoni数远比数值模拟值为高.讨论了表面膜的生成条件和过程,以及所观察到的有表面膜情况下的表面振荡现象.并给出了该振荡的特征和频率.
孙祉伟韩金虎戴乐蓉解京昌胡文瑞
关键词:微重力热毛细对流毛细现象
新显色剂2-(2-咪唑偶氮)-4-磺酸酚与镍的分光光度研究及其应用被引量:8
1992年
本文合成了显色剂,研究了它的性质与Ni(Ⅱ)的显色反应,确定了反应条件、络合物组成和稳定常数,应用拟定的方法测定了铸铁、合金钢中的微量镍。
冯建章彭义杰张宝新童沈阳
关键词:合金钢
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腈共聚合及其聚合物的性能
1993年
测定了丙烯酸异冰片酯(IBA)与丙烯腈(AN)的共聚合反应竞聚率。当M_1=AN,M_2=IBA,测得r_1=0.49,r_2=0.23。共聚物的拉伸与压缩强度较PIBA有较大提高;Tg值均在100℃以上,共聚物透明性好,折光指数n_D^(25)在1.5017~1.5068之间。
贾欣茹李明谦仲秉元蒋硕健
关键词:IBA丙烯腈共聚高聚物
适用于化学动力学研究的激光纹影系统
1991年
激光纹影技术特别适合检测激波后高温快速反应的反应速率。本文建立的激光纹影系统能很好地从事化学动力学研究。并对Kiefer的激光纹影系统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激光纹影系统测定结果稳定,操作简便。
张朝选陈瑜杨惠星韩德刚
关键词:化学动力学激波
Ⅱ,X型胶原对钙磷酸盐生物矿化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2
2001年
为探讨软骨基质成分Ⅱ,X型胶原在软骨内成骨过程中可能起的作用,研究了在Ⅱ或X型胶原存在下,以骨基质Ⅰ型胶原为晶种时钙磷酸盐晶体生长的动力学过程。用FT-IR方法分析了固相产物羟基磷灰石(HAP)。结果表明:Ⅱ或X型胶原的存在对钙磷酸盐在Ⅰ型胶原表面的生长速率有抑制作用,X型胶原的抑制作用大于Ⅱ型胶原。在Ⅱ型胶原存在下,测得其反应级数为4。说明软骨基质Ⅱ,X型胶原在软骨内成骨这一生物矿化过程中可能起积累钙离子的作用,对结晶生长机理与矿化产物无影响。
郭媛黄健许善锦王夔
关键词:II型胶原X型胶原软骨基质成骨过程
水合肼引发烯类单体聚合研究
1983年
本文研究了不同结构甲基丙烯酸酯用水合肼作引发剂时的本体及溶液聚合,测定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乙醇中的聚合反应总活化能及引发活化能,研究了不同水合肼浓度下氧含量与聚合速度的关系,从水合肼存在下单体氧化和聚合的关系,提出并讨论了引发机理。
曹维孝陈光华冯新德
关键词:水合肼烯类单体甲基丙烯酸酯活化能
直肠癌和直肠正常组织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被引量:23
2003年
利用傅里叶变换中红外 (FTIR)光纤和ATR技术研究了 2 1例直肠癌病人的正常和癌变组织。对319张光谱进行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 ,五个相对峰高 (I2 873 I2 854,I1 74 5 I1 6 43,I1 458 I1 40 0 ,I1 2 4 0 I1 31 5和I1 1 6 2 I1 0 82,单位为cm- 1 )的差别可用于区分直肠癌和直肠正常组织。用这一差别分析了距离直肠癌 1cm处组织的光谱 ,发现该组织处于正常和癌变的过渡状态。
王凡凌晓峰杨展澜徐智任予李维红翁诗甫吴瑾光
关键词:直肠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癌变组织癌症诊断
共19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