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 作品数:151 被引量:557 H指数:13 相关作者: 曹小定 朱黎婷 米文丽 田占庄 赵宏 更多>> 相关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文化科学 政治法律 更多>>
基因芯片检测健侧颈7移位术治疗小鼠全臂丛神经损伤后脊髓基因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检测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后脊髓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神经根移位术后脊髓可塑性形成的机制。方法30只雄性C57BC/6小鼠,体重20 g,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又分为3个亚组:损伤即刻修复3个月组,损伤3个月、修复3个月组,损伤1个月、修复6个月组,每组5只。按照上述分组在制作全臂丛损伤模型后行健侧颈7移位术,于不同时间点取材应用Biostar M-140s基因芯片检测小鼠脊髓组织基因表达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损伤即刻修复3个月组,损伤3个月、修复3个月组,损伤1个月、修复6个月组脊髓组织分别有55,6和118个基因发生表达水平的改变。其中编码免疫球蛋白重链、chitinase 3的基因在损伤即刻修复3个月组和损伤1个月、修复6个月组均表达增加。编码血管紧张素、collagen、myosin的基因在损伤即刻修复3个月组表达减少,而在损伤1个月、修复6个月组表达增加。突触蛋白synaptotagmin和synaptobrevin在损伤3个月、修复3个月组基因表达改变不明显,而在损伤1个月、修复6个月组表达明显升高。结论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能引起脊髓组织基因表达水平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呈时间依赖性。免疫应答发生于术后各个阶段,而突触可塑性的形成主要发生在术后6个月。 肇晖 李继峰 罗鹏波 顾玉东 冯勇关键词:臂丛神经损伤 神经移位 颈7神经根 基因芯片 电针对慢性炎症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对脊髓环氧合酶表达的影响 当前慢性炎症痛的治疗主要是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它是通过抑制体内环氧合酶(COXs)而起作用的。关于脊髓 COX-1和 COX-2在慢性痛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确切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本课题选用了大鼠... 徐红 王彦青 吴根诚文献传递 电针对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手术及围化疗期T淋巴细胞亚群和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2004年 目的 观察电针对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手术及围化疗期 T淋巴细胞亚群和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消化道肿瘤患者手术或手术加化疗及针刺治疗前后 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同时用 MTT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结果 手术后第 3日 ,患者 CD3+ 细胞百分率、淋巴细胞转化功能明显低于手术前 (P<0 .0 5 ,P<0 .0 1) ,而电针治疗组患者 CD3+细胞百分率、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则未见降低 ,与手术组病人相比有显著差异 (P<0 .0 5 )。手术后第 10日 ,患者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基本恢复至手术前水平 ,电针组患者 CD8+ 细胞明显减少 (P <0 .0 5 ) ,CD4 + / CD8+ 比值明显升高 (P <0 .0 5 )。手术并化疗后第 3日 ,CD3+细胞百分率 ,CD4 + / CD8+比值较手术前有降低 ,但统计学上无差异 ,电针能明显提高手术加化疗后第 3日患者的 CD4 + 细胞百分率 (P<0 .0 5 )以及 CD4 + / CD8+ 比值 (P<0 .0 5 ) ,与手术前自身比较 ,电针治疗能提高手术并化疗后患者的淋巴细胞转化功能 (P<0 .0 1,P<0 .0 0 1)。 汪军 姜建伟 蔡三军 彭惠婷 高艳琴 曹小定 吴根诚关键词:电针 围化疗期 T淋巴细胞亚群 淋巴细胞转化 环氧合酶-3:一个新的镇痛靶点? 被引量:4 2006年 环氧合酶是前列腺素合成的限速酶,也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的靶酶。环氧合酶-3是环氧合酶家族新发现的成员,在犬、人、大鼠及小鼠中的结构、分布和活性不尽相同。环氧合酶-3的功能作用还存在不同观点,但有关它在疼痛发生和镇痛中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研究环氧合酶-3将可能为临床疼痛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米文丽 王彦青 吴根诚关键词:前列腺素 疼痛 非甾体类抗炎药 电针抗氧化应激参与对MCAO大鼠再灌注脑功能损伤的保护(英文) 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探讨电针抗氧化应激是否参与其保护缺血再灌注脑功能损伤的机制。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模型+电针组给予电针“人中”和“百会”,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TTC染色显示的脑梗塞灶体积为指标,检测电针的保护作用;用生化方法测定胞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模型+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小。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SOD、GSH-Px活性和MDA含量均显著增高,模型+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上述指标都显著降低,但假手术+电针组和假手术组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结果提示,电针能有效保护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神经功能,缩小脑梗死体积,其机制可能与缓解细胞的氧化“应激”(oxidativestress)及减轻脂质超氧化损伤有关。 王次霞 李忠仁 陈伯英关键词:脑功能损伤 抗氧化应激 电针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动脉栓塞法 TTC染色 腺苷及其受体参与外周痛觉信息调控的机制 被引量:3 2011年 腺苷是一种遍布人体细胞的内源性核苷,通过其不同类型的受体(A1,A2A,A2B和A3受体)对机体的许多系统(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及组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参与调控睡眠、学习记忆、抑郁和焦虑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随着腺苷对受体亚型选择性激动剂和拮抗剂的开发,人们对腺苷及其受体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研究越来越深入,并逐步认识到腺苷及其受体与外周痛觉信息的传递和调控密切相关。 赵静 米文丽 毛应启梁 王彦青关键词:腺苷 腺苷受体 电针调节手术创伤后Toll样受体2/4的表达及炎症反应 临床与实验研究均表明,严重创伤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异常表现为以炎症反应增强为代表的免疫反应过度和以淋巴细胞功能受抑为代表的免疫应答低下,如何恰当、有效的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是减少创伤后并发症,避免败血症,提高生存率的关键。电针... 汪军 王彦青 吴根诚文献传递 不同时段电针对脑缺血的保护效应及其对局部脑血流的影响 <正>临床上对如何充分发挥针刺的作用,以提高缺血性中风的救治水平还存在广泛的争议。本研究系统地观察比较了在不同时段电针对大鼠缺血局部皮层脑血流的影响及其疗效,以期为合理使用针刺防治缺血性中风提供佐证和理论依据。研究采用大... 田雪松 周飞 郭景春 杨茹 靳红兵 顾靖 程介士 吴根诚关键词:电针 脑缺血 脑血流 脑保护 文献传递 电针对癌痛的缓解作用研究 恶性肿瘤引起的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病理性疼痛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 WHO 倡导的三阶梯疗法,对于癌痛的缓解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由于当前各种疗法的诸多局限性,仍有很多癌痛患者的疼痛得不到有效缓解。研究癌痛 王彦青 毛应启梁 米文丽 吴根诚文献传递 电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大鼠作用观察 被引量:22 2006年 目的利用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观察针刺治疗慢性内脏痛敏的作用规律,为临床提供治疗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新生幼鼠制作了IBS慢性内脏痛敏模型,观察大鼠腹部撤回反射(AWR)和腹直肌内肌电(AEMG)变化,探讨单次电针、多次电针和不同电针次数对慢性内脏痛敏的治疗效应。结果成年IBS大鼠AWR评分和AEMG诱发放电均明显增强,单次电针可以明显降低AWR评分和AEMG诱发放电,维持时间至停针后90 m in;多次电针具有累加效应,隔日电针连续2次后治疗效果明显,4次后达到最大,停止电针后镇痛效应仍可以维持一段时间,维持时间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而延长。结论电针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慢性内脏痛敏具有良好的即刻和累加治疗作用。 李为民 崔可密 吴根诚关键词:电针 肠易激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