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

作品数:357 被引量:2,733H指数:24
相关作者:张小玲胡记磊马太雷张大林杨清雷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南阳师范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9篇期刊文章
  • 8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1篇建筑科学
  • 38篇交通运输工程
  • 31篇天文地球
  • 25篇水利工程
  • 1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6篇理学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矿业工程
  • 3篇机械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47篇有限元
  • 42篇地基
  • 39篇载力
  • 39篇承载力
  • 29篇黏土
  • 28篇土工
  • 27篇荷载
  • 26篇数值模拟
  • 26篇值模拟
  • 25篇应力
  • 22篇非饱和
  • 20篇填埋
  • 20篇填埋场
  • 20篇主应力
  • 20篇复合加载
  • 19篇有限元分析
  • 17篇孔隙水
  • 17篇孔隙水压
  • 15篇水压力
  • 14篇弹塑性

机构

  • 357篇大连理工大学
  • 38篇中国科学院武...
  • 10篇北京工业大学
  • 9篇大连大学
  • 9篇山东科技大学
  • 9篇南阳师范学院
  • 9篇重庆交通大学
  • 7篇青岛农业大学
  • 7篇同济大学
  • 6篇大连海事大学
  • 6篇东北电力大学
  • 6篇河北工业大学
  • 6篇德岛大学
  • 5篇合肥学院
  • 5篇鲁东大学
  • 5篇山东大学
  • 5篇中交水运规划...
  • 4篇江苏科技大学
  • 4篇安徽建筑工业...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74篇栾茂田
  • 92篇杨庆
  • 35篇郭莹
  • 30篇张金利
  • 29篇唐小微
  • 28篇王忠涛
  • 18篇年廷凯
  • 16篇罗强
  • 15篇张其一
  • 15篇许成顺
  • 14篇武科
  • 13篇朱训国
  • 13篇赵维
  • 11篇陈榕
  • 10篇袁凡凡
  • 10篇杨钢
  • 10篇张小玲
  • 10篇刘金龙
  • 10篇刘功勋
  • 9篇陆海军

传媒

  • 61篇岩土力学
  • 33篇大连理工大学...
  • 19篇岩土工程学报
  • 15篇岩石力学与工...
  • 12篇防灾减灾工程...
  • 11篇第7届全国土...
  • 10篇海洋工程
  • 8篇山西建筑
  • 7篇水利与建筑工...
  • 6篇水运工程
  • 5篇长江科学院院...
  • 5篇人民长江
  • 5篇武汉理工大学...
  • 5篇工程力学
  • 4篇水利学报
  • 4篇岩土工程技术
  • 4篇第二届全国环...
  • 3篇北京工业大学...
  • 3篇北方交通
  • 3篇第24届全国...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0
  • 10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8篇2016
  • 18篇2015
  • 21篇2014
  • 18篇2013
  • 10篇2012
  • 29篇2011
  • 32篇2010
  • 61篇2009
  • 46篇2008
  • 27篇2007
  • 27篇2006
  • 21篇2005
  • 14篇2004
  • 3篇2003
3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纤维红黏土三轴试验与数值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对加入不同含量与长度的纤维红黏土压缩特性进行了三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纤维红黏土强度与吸附应变能随纤维长度及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其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在某一应变水平下具有分段特性。基于上述特点,采用双曲线与直线组合表达纤维红黏土的应力应变关系。依据试验结果,通过线性与非线性拟合给出相关试验参数。基于ABAQUS有限元计算软件,建立了三轴试验的三维计算模型,并依据试验工况进行计算。数值计算结果可较好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了所提出的纤维红黏土应力应变关系的正确性。
张金利袁满蒋正国杨庆刘大伟
关键词:聚丙烯纤维红黏土三轴试验垃圾填埋场
岩体锚固效应及锚杆的解析本构模型研究被引量:26
2007年
利用Mohr-Coulomb、Hoek-Brown以及Duncan-Chang理论分别分析了块状和碎块状岩体锚固后的物理效应,通过分析认为,岩体锚固后可以有效地提高岩体的凝聚力和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增强岩体的弹性模量,改善岩体的力学性质。通过对拉拔试验测试结果分析,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推导了锚杆与注浆体或岩体耦合情况下的解析本构方程,并对其进行了参数分析,认为提高拉拔力、增大锚杆直径和锚固段长度可以有效地改善其锚固效果,并提出了锚固临界值的概念。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提出的耦合解析本构模型建立了非耦合状态下锚杆的解析本构模型,通过计算认为,该解析模型是合理的。
朱训国杨庆栾茂田
关键词:岩石力学锚固效应本构模型岩体
双向水平循环荷载下单桩承载力的离心模型实验被引量:5
2014年
针对饱和密砂地基,采用位移控制方式,分别进行了单向水平位移和双向水平循环位移加载下刚性单桩基础的离心模型实验。实验表明:桩端反力随位移荷载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10次循环后,桩端反力逐渐趋于稳定;桩身弯矩与桩端反力基本呈线性变化,最大弯矩出现在1/3埋深附近;随着水平位移和循环次数的增加,桩体转动中心最终稳定在2/3埋深附近。
张宇王忠涛赵守正
关键词:单桩水平荷载
土工格栅箱体加筋挡墙的力学特性数值分析
为探讨格栅箱体加筋挡墙(CGR)的力学特性,对一段现场格栅箱体加筋挡墙(CGR)结构时行了建立了基于自治理论的筋土复合材料力学分析模型,探讨了挡墙加筋体内格栅拉力、土压力、墙面变形以及地基应力等的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
汪承志刘春华栾茂田何光春
关键词:加筋挡墙数值模拟土压力力学特性
文献传递
随机波浪作用下海底管线与海床的相互作用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针对随机波浪作用下海底管线的动力响应是设计中需考虑的重要因素,考虑波浪随机特性、管-土接触和惯性效应,建立了二维有限元管-土相互作用的数值计算模型,开展了摩擦系数、埋深、管径、海床渗透系数对管周孔隙水压力、管线竖向位移及其内部正应力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研究成果可为海底管线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邓海峰王忠涛刘鹏
关键词:随机波浪海底管线相互作用
二维重力式采样器触地姿态及采样率分析
2018年
为了提高深水重力式沉积物采样器的采样效率,本文基于OpenFOAM程序并通过动态重叠网格方法,模拟静水中采样器触底前较大范围自由下落时的姿态。通过计算球体自由下落并与文献结果对比,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构建了采样器与流体相互作用二维时域耦合计算模型,分别对0°、5°、8°初始倾角的采样器自由下落姿态进行时域模拟,分析下落距离、下落速度以及采样器偏转角之间的相互关系。最终讨论了采样器的偏转角对取样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样器的初始偏转角对下落姿态以及取样效率均有较大影响,所得数据及结论可为实际海测提供指导。
孔丹雅马哲王胤翟钢军
关键词:采样率OPENFOAM
相变能量桩段模型传热模拟
针对能量桩体材料普通混凝土储热性能差问题,将相变材料引入普通混凝土中构建相变能量桩.利用简化能量桩段有限元数值模型模拟了普通能量桩与相变能量桩的传热过程,对比分析了两者的传热差异;并通过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相变材料,研究了添...
白丽丽裴华富宋怀博张培龙
关键词:相变材料添加量传热性能
深厚软粘土地基沉降的离心模型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考虑大连新海上机场的实际工程特点,提出合理的简化模型,采用鼓式离心模型实验,有效地模拟了深厚软粘土地基的长期沉降,同时考察了回填速率、柔性加载幅值和地基厚度及固结时间对沉降的影响。通过实验拟合获得了长期沉降过程中土体不排水剪切强度随含水率的变化关系,分别运用一维固结理论和对数曲线模型推求了时程沉降及最终沉降的理论值,并与离心模型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回填速率越快,加载幅值越大,地基厚度越大,固结时间越长,对应沉降量越大。同时经过55 a的长期沉降模拟,孔隙水压力尚未消散完毕,沉降仍在继续。对数曲线模型预测地基的工后沉降更为合理,为实际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参考。
孙柏涛徐博王忠涛王诺
关键词:软粘土地基沉降
倾斜荷载作用下桶形基础承载力特性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针对吸力式桶形基础结构,借助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平台,建立了均质软黏土地基上倾斜荷载作用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系统地计算分析,得到了单个倾斜荷载分量作用下桶形基础的承载力特性及其破坏机制。进一步研究了水平倾斜荷载与竖向倾斜荷载共同作用下的桶形基础承载性能,得到了该倾斜荷载加载方式作用下桶形基础在V-H平面内的破坏包络面,依此建立了倾斜荷载与偏心距e之间的三维破坏包络曲面。计算结果表明,偏心距e对竖向倾斜承载力的影响相对水平倾斜承载力较大;桶形基础承载性能随着偏心距e的增大而减小。
武科栾茂田范庆来王志云
关键词:桶形基础倾斜荷载承载力有限元方法
静力触探工作特性的大变形弹塑性数值分析
2009年
以有限元软件ABAQUS为分析工具,考虑土体剪胀性质和大变形特性,数值模拟静力触探探入后周围土体内的响应,探讨了探头的尺寸效应,并对比分析了分别基于大小应变定义的各响应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了,锥体面积的增加会导致锥头阻力的降低;大应变理论在锥尖处周围土体内的各应力响应有骤增现象明显,且径向位移分布与基于小应变的解答差异明显。
李波栾茂田
关键词:静力触探大变形数值模拟
共3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