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学院基础学院药学系
- 作品数:19 被引量:156H指数:7
- 相关作者:辛其贵刘晓玲张智强陈锡均陈文宜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药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泛耐药株的治疗初探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分析本院在2008~2010年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用药情况,为临床防治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多重耐药菌株检出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调查,用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其感染危险因素,及调查临床用药的治疗效果。结果单因素分析得出机械介入操作,鼻饲,感染前住院时间是感染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相关因素,机械介入操作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用药以氟喹诺酮类±抗铜绿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的方案居多,对于泛耐药株,以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有效率较高。临床用药与药敏结果相符的有效率为88%,与药敏结果不相符的有效率则为50%。2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对于机械介入操作的患者,应警惕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对于多重耐药或泛耐药株的感染,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氟喹诺酮类使用仍然有效。
- 谭湘萍司徒冰刘晓玲
- 关键词: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抗菌素
- 千金子的乙酸乙酯萃取物抗肿瘤活性部位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千金子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可用于抗肿瘤,目前它的药效成分仍不完全清楚。本文拟采用化学分离与抗肿瘤活性筛选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千金子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抗肿瘤活性部位。
- 张建业李悦山张超周毅
- 关键词:千金子乙酸乙酯萃取物抗肿瘤活性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冬虫夏草中腺苷、虫草素、肌苷含量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2
- 2009年
-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冬虫夏草中腺苷、虫草素、肌苷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Agilent C18柱(250 nm×4.6 mm,5μm),甲醇与水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60 nm。结果腺苷进样量在0.200 8~1.004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 876X+0.458 8,r=0.998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5%,RSD为2.33%;虫草素进样量在0.202 2~1.011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 018X+8.726,r=0.999 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RSD为2.03%;肌苷进样量在0.201 4~1.007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5 845X-5.685,r=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2%,RSD为1.44%。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检测冬虫夏草中的腺苷、虫草素及肌苷的含量测定。
- 毛新亮郑国栋张晨郭晓蕾
- 关键词:冬虫夏草腺苷虫草素肌苷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 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广陈皮中5种活性黄酮成分
- 目的建立H PLC法测定1 2批不同产地广陈皮中5种活性黄酮的量。方法采用超声法提取药材,通过对提取工艺及色谱条件进行优化建立测定方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广陈皮中橙皮苷(1)、川陈皮素(2)、3,5,6,7,8,3′,4’...
- 郑国栋蒋林杨得坡周芳杨雪林乐维
- 关键词:广陈皮高效液相色谱橙皮苷
- 文献传递
- 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广陈皮中5种活性黄酮成分被引量:40
- 2010年
-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12批不同产地广陈皮中5种活性黄酮的量。方法采用超声法提取药材,通过对提取工艺及色谱条件进行优化建立测定方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广陈皮中橙皮苷(1)、川陈皮素(2)、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3)、橘皮素(4)和5-羟基-6,7,8,3′,4′-五甲氧基黄酮(5)5种活性黄酮的量。结果12批广陈皮中橙皮苷的量在38.021~70.735mg/g,均符合药典标准(≥35mg/g),其中,产于新会的广陈皮中橙皮苷的量低于广东其他两个产地(高要和龙门);另外,广陈皮中多甲氧基黄酮类成分的量以川陈皮素、橘皮素为高。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其结果可为广陈皮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
- 郑国栋蒋林杨得坡周芳杨雪林乐维
- 关键词:广陈皮高效液相色谱橙皮苷
- 芍药苷增高小鼠恶唑酮结肠炎黏膜中β-防御素表达并减轻病变被引量:11
- 2010年
- 观察芍药苷对恶唑酮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IBD)小鼠的结肠组织黏膜中β-防御素-2(HBD-2)、IL-6和IL-10表达的影响。通过建立BALB/c小鼠恶唑酮结肠炎模型,并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恶唑酮诱导组、5-氨基水杨酸(5-ASA)组、芍药苷(20、10及5mg·kg-1)治疗组;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组织学评分(HGC);使用免疫组织化学、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肠黏膜中HBD-2和细胞因子IL-10、IL-6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恶唑酮诱导组的DAI和HGC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芍药苷各组和5-ASA组的评分均显著低于恶唑酮诱导组(P<0.05,P<0.01);恶唑酮诱导组的HBD-2和IL-6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且与恶唑酮结肠炎症DAI和HGC呈正相关(Pearsonr=0.728(DAI/HBD-2),Pearsonr=0.758(DAI/IL-6),P<0.01,respectively;Pearsonr=0.819(HGC/HBD-2),Pearsonr=0.825(HGC/IL-6),P<0.01,respectively);恶唑酮诱导组的IL-10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且与恶唑酮结肠炎症DAI和HGC呈负相关(Pearsonr=-0.789(DAI/IL-10),Pearsonr=-0.725(HGC/IL-10),P<0.01,respectively);芍药苷各组和5-ASA组均能显著下调恶唑酮诱导组结肠黏膜部位HBD-2、IL-6含量和上调IL-10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芍药苷通过调节HBD-2、IL-6和IL-10的表达来减轻或改善恶唑酮结肠炎小鼠的症状。
- 周毅王赫李悦山陶移文张建业张智强
- 关键词:芍药苷Β-防御素IL-10
- 苦豆子总碱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中调节性T细胞及Foxp3 mRNA的表达影响被引量:2
- 2007年
- 苦豆子是豆科槐属植物,主要成分为生物碱,有槐果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定碱、槐胺碱等。药用根、根茎、全草及种子,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止痛杀虫等作用,民间常用于菌痢、肠炎。本研究是在前期药效明确的基础上拟从分子免疫方面进一步探讨其在大鼠实验性结肠炎中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
- 周毅邓虹珠王赫梁磊赵文昌
- 关键词:实验性结肠炎苦豆子总碱FOXP3氧化苦参碱槐属植物
- 毛细管电泳柱端电化学发光法分离测定药物和尿液中的盐酸维拉帕米被引量:5
- 2010年
- 采用带有柱端电化学发光(ECL)检测池的毛细管电泳(CE)法分离并测定盐酸维拉帕米(Verapamil,VRPM)。盐酸VRPM作为共反应剂,增强了吡啶钌的电化学发光强度。在优化的条件下,ECL强度与VRPM在7.0×10-7~5.0×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4.6×10-8mol/L。本方法已成功用于药物和人体尿样中盐酸VRPM含量的测定。研究了VRPM与牛血红蛋白(BHb)的相互作用,计算其结合常数为3.72×103L/mol,最大结合量为1.375×10-4mol。
- 梁汝萍朱晓艳陶移文汪敬武
- 关键词:毛细管电泳盐酸维拉帕米药物分析
- 不同厂家的茶碱缓释片三维释放特性及释放机制考察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对不同厂家生产的茶碱缓释片进行pH、时间、释放度考察,探讨其体外释放机制。方法采用搅拌桨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描绘其三维释放图像,对释放数据分别以相似因子法分析,并以零级、一级,及Peppas,Higuchi,Hopfenberg等释放模型的数学方程进行拟合。结果B片释放行为受pH变化的影响;A片、B片、C片均以一级方程为最佳拟合方程;当释放度小于40%时,A片、B片、C片均属于整块骨架系统释放模型;A片在pH=3.6及pH=8.0、B片在pH=6.8及pH=8.0、C片在pH=8.0时分别以Higuchi方程为最佳拟合方程。结论不同厂家茶碱缓释片的体外释放机制有所不同,且受pH影响。
- 张建国郭银玉陈文宜李健玲
- 关键词:茶碱缓释片
- 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广陈皮中5种活性黄酮成分
-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12批不同产地广陈皮中5种活性黄酮的量。方法 采用超声法提取药材,通过对提取工艺及色谱条件进行优化建立测定方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广陈皮中橙皮苷(1)、川陈皮素(2)、3,5,6,7,8,3’,4'...
- 关键词:广陈皮高效液相色谱橙皮苷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