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作品数:783 被引量:3,521H指数:25
- 相关作者:王桃英李梅张新立杨乃虹熊岚更多>>
-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青年基金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 现象学视野下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被引量:1
- 2008年
- 现象学作为哲学方法论之一,在心理学界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学派。现象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观点的一致性,也表现在方法论上的一致性。马斯洛和罗杰斯是现象学取向的最典型的两位心理学家,具体表现在"自我实现"、"高峰体验"、"个人中心治疗"和"自我和现象场"等理论上。
- 倪秀梅李梅
- 关键词:现象学方法论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
- 小学生师源性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
- 2006年
- 小学生师源性心理障碍是指由教师对小学生的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导致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包括自卑、退缩、厌学、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学校恐怖症、神经过敏症、反应性神经病等心理疾病。
- 杨东亚周晗
- 关键词:师源性心理障碍小学生心理疾病教育行为恐怖症神经病
- 我国综合课程发展的现状与契机被引量:24
- 2003年
- 我国综合课程理论研究在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关系,形态、目的及综合课程的结构等问题上还存在误区,实践方面教材和师资问题阻碍着课程综合化的实现。综合课程改革面临着非常好的发展契机。
- 代建军
- 关键词:综合课程分科课程课程改革
- 教育:不彻底的文化被引量:2
- 2003年
- 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和存在,一种文化的核心在于其内核,这个内核是高于有形文化的东西。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特征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遂成为教育的核心。而作为文化的教育,其内核是对人的生命的关心,宗旨在于使人过幸福的生活。和宗教相比较,教育这种文化对人的关心还不是究竟,因为教育是世间文化。要想使人超越,必须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也就是使人具有出世间情怀。那么。教育也就得有出世间性质,以慧命接续人的尘世生命。
- 毕世响
- 关键词:教育文化人文精神生命意义世俗生活社会制度
- 重返生活世界,找回失落的意义——论学校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 德育与生活世界的剥离是二十世纪道德教育的主要误区,是道德教育实效性低下的主要原因;生活是人类道德生成的基础,现代学校德育呼唤德育回归生活世界,找回失落的本质意义,同时还强调,德育回归生活是为了学生过更美好的生活。
- 严东强
- 关键词:德育德育意义
- 文献传递
- “替代父母关系”:一个理解教育的新视角被引量:11
- 2006年
- “替代父母关系”是范梅南提出的一个教育学概念,也是关于师生关系的教育理念。“替代父母关系”的提出,为我们理解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对“替代父母关系”的提出、“教师成为‘替代父母’”的条件、“替代父母关系”的特征和意义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 杨东亚吴义昌
- 关键词: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
- 近十年来国内关于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综述被引量:14
- 2006年
-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研究是近年来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从教学效能感的概念与结构、影响因素以及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相关因素的分析及研究进展等几个方面对近十年来国内学者教学效能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 谭兆敏
- 关键词:教学效能感影响因素
- 试论团体辅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被引量:11
- 2010年
-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近年来受到了各方的关注。已有从不同角度对国内外职业指导理论进行了介绍和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指导对策。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系统而动态的连续过程,仅有经验的介绍总结和缺乏针对性的策略无法体现大学生的主体性,不能满足大学生生涯规划的动态发展需要。团体辅导作为一种强调体验与认知并重的辅导方式,可以帮助大学生在全面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书,把大学学业与未来的职业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达成有效的职业指导。
- 张菊红杨帆
- 关键词:团体辅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 加快我国研究生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政策扶持、环境创新、教育方略被引量:4
- 2004年
- 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趋势日趋明显的今天,必须加快我国研究生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政策扶持、环境创新和适切的教育方略是加快我国研究生教育与国际接轨步伐的关键。
- 段作章周杰
-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环境创新教育方略
- 中学生自卑发展特点以及与防御方式关系的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为探讨中学生自卑与防御方式的现状与影响因素,以及自卑与防御方式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方式对312名中学生的自卑感倾向和心理防御机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的总体自卑感倾向不显著,大多数中学生运用了成熟的、积极的防御方式,而自卑感强的学生主要运用了不成熟的、消极的防御方式.中学生的自卑状况与防御方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 孔维民高园园黄瑜张喜芳
- 关键词:自卑感心理防御机制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