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作品数:458 被引量:660H指数:10
相关作者:赵馥洁刘进田何小勇罗大文张周志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西安财经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86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6篇哲学宗教
  • 85篇政治法律
  • 67篇文化科学
  • 54篇经济管理
  • 44篇社会学
  • 13篇历史地理
  • 6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学
  • 3篇艺术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2篇哲学
  • 45篇主义
  • 33篇社会
  • 29篇文化
  • 22篇教育
  • 18篇儒家
  • 17篇政治
  • 16篇社会主义
  • 15篇社会工作
  • 15篇庄子
  • 14篇大学生
  • 14篇民族
  • 13篇马克思主义
  • 13篇价值观
  • 12篇道家
  • 11篇新儒家
  • 11篇现代新儒家
  • 10篇思想政治
  • 9篇政治教育
  • 9篇治教

机构

  • 404篇西北政法大学
  • 13篇陕西师范大学
  • 7篇南开大学
  • 7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3篇长安大学
  • 3篇西安财经学院
  • 3篇陕西省社会科...
  • 2篇华东理工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山西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桂林师范高等...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京邮电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西安邮电学院

作者

  • 21篇郭明俊
  • 20篇李明
  • 19篇张谷
  • 17篇赵馥洁
  • 17篇罗大文
  • 15篇山小琪
  • 15篇任娟娟
  • 13篇张周志
  • 11篇郑文
  • 11篇俞秀玲
  • 10篇刘剑涛
  • 9篇汪小宁
  • 9篇刘进田
  • 9篇周毅
  • 9篇刘力波
  • 7篇何小勇
  • 7篇李岚林
  • 5篇张波
  • 5篇李云
  • 5篇段建海

传媒

  • 33篇西北人文科学...
  • 15篇陕西师范大学...
  • 11篇理论导刊
  • 7篇新西部
  • 7篇法学教育研究
  • 6篇兰州学刊
  • 6篇重庆广播电视...
  • 6篇西部学刊
  • 5篇宝鸡文理学院...
  • 5篇西安社会科学
  • 5篇社会福利
  • 4篇齐鲁学刊
  • 4篇江淮论坛
  • 4篇人文杂志
  • 4篇西北大学学报...
  • 4篇青海社会科学
  • 4篇唐都学刊
  • 4篇长安大学学报...
  • 4篇陕西教育(高...
  • 3篇哲学动态

年份

  • 11篇2023
  • 15篇2022
  • 17篇2021
  • 23篇2020
  • 35篇2019
  • 19篇2018
  • 17篇2017
  • 15篇2016
  • 22篇2015
  • 16篇2014
  • 18篇2013
  • 24篇2012
  • 27篇2011
  • 20篇2010
  • 36篇2009
  • 48篇2008
  • 37篇2007
  • 4篇2006
4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传统饮食文化的哲学思想研究
2022年
中国人民凭借着卓越的智慧、辛勤的劳动缔造了璀璨辉煌的中华文明,积淀了华夏儿女独有的饮食文化。中国之礼源于饮食,中国人一向注重饮食,也热爱钻研饮食,无论是官宦贵族享用的玉盘珍馐,抑或是普通老百姓食用的粗茶淡饭,它们均蕴含着浓重的文化色彩,融入了多种哲学意境,而这也是中国饮食文化能够历经数千年岁月依旧熠熠生辉的主要原因。本文拟以传统饮食文化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为中心,对中国饮食文化进行简要论述,探讨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并凝练精华,希望可以让更多人认识并理解传统饮食文化中的哲学意境,逐步形成健康、正确的饮食理念,陶冶情操、升华境界,实现个人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党淑卿
关键词:传统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哲学思想研究饮食理念中华文明陶冶情操
融通的智慧:唐君毅论中国哲学的中和人心观被引量:1
2014年
在"从中国之思想或哲学下手"以"照明中国文化历史中之精神生命"和"中国历史文化之大路"的普遍价值与现代活力的创造性阐发中,作为现代新儒家重镇的唐君毅先生认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精神之一,就是由孔子通古今、合天人、合知行以及"全面的"人文精神所奠定而成为中国哲学之基调或大本大原的普遍和谐之融通智慧。其重要表现之一,就在于中国哲学中具有无对性、虚灵性、主宰性、涵盖性的"心"以及能兼具知神气、统贯心性情而如一的人心观。
李明
关键词:中国哲学
关于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定位问题的思考
2015年
每个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两个看似离得很远的事物之间也必然有其联系。意识形态之间的碰撞也是一种对话,而意识形态之间的缓和也未尝不是一种对立,如何给予不同意识形态以恰当合理的定位就成为了必然需要考虑的问题。作为中国当今时代主流意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作为传承民族精神的中国哲学之间也是如此。本文主要是关于如何恰当合理定位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的思考。一。
赵倩
关键词:中国哲学民族精神中国传统哲学对象性活动人格修养
论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铁皮鼓》的艺术特点
2017年
电影《铁皮鼓》改编自同名长篇小说。影片以史诗般的恢宏格局,用颇具黑色幽默色彩的镜头,展现了二战前后德国社会的众生相。影片以一个"侏儒"的颠簸奇遇和独特视角,使用大量的夸张和隐喻来揭示二战时期德国整个民族的历史,抨击成人世界的虚伪与丑陋,用荒诞的剧情控诉纳粹的罪恶,带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邓楚婕
关键词:艺术电影启蒙辩证法艺术社会学
生命的诞生与毁灭
2010年
人的个体生命通过"人生"而被"演绎出来",这种"演绎"又显现和凝聚为种种"人生境界"。这里,生命的诞生与毁灭,获得与放弃都从不同视域的维度和向度中诠释着生命本身的意义与价值。生命的诞生与毁灭,获得与放弃又通过具体的途径而呈现出来,升华为人的某种"情怀"。这正是每个人所必然持有和显现的"生命的样式"。它构成"生命的容颜"。我们每个人都走在人生的边缘,既有人生的渴望,也有人生的困惑,更有在人生与命运的纠缠中难以回避与言说的有关"人之为何"的反思与追问。
李勇
关键词:生命毁灭
公共正义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被引量:4
2007年
在人所追求的善、正义、幸福三大价值中,正义价值与和谐社会的关联最为直接和有效。正义价值和制度构成和谐社会的基本尺度和牢固基石,是解决个人组成社会后所产生的诸多矛盾冲突的最有效的机制和途径。正义价值和制度的普遍性、一元性、基础性、低度性、形式性、包容性、对错性、精确性以及客观性等特征均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刘进田
关键词:正义一元性和谐社会
浅析整体与部分的深化和创新——整体与部分在系统论和管理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8年
整体与部分,是一对及其古老、使用极其广泛的辩证法范畴。它以崭新的系统理论和目标管理理论发展了自身,同时也使得传统哲学范畴的出发点发生了深刻变化,发展并深化唯物辩证法整体与部分范畴,提升了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于晓明牛纪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精神动力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内涵决定了其对精神动力的内在需要。中华民族精神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经过改造提升,内在的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实践提供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其作用在内涵上表现为,理性宽容、务实变革、革故创新的中华民族精神分别推动了中华民族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接纳、融会运用、丰富发展,而动力作用的发挥又以民族精神的民族自觉、价值导向、精神激励、成员凝聚、教育塑造等功能为可靠保障。
刘力波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华民族精神精神动力
礼理互发,经权相济——评冯兵《朱熹礼乐哲学思想研究》
2020年
引言如学界所指出,殷周之变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即周公"制礼作乐",自此以后,礼乐传统就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儒学之开山祖的孔子一直都很注重礼乐之学,他以涵摄"礼、乐"的"六艺"作为讲学的主要内容,认为"礼乐之学"在教化民众、整饬社会秩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肯定学习"礼乐"可达到"成人"目标的同时,(《论语·宪问第十四》)亦有言"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王婷玉俞秀玲
关键词:哲学思想研究制礼作乐标志性事件刑罚
人性之“伪”:《庄子》、《荀子》的不同价值取向
2021年
以“伪”来考察人性并由此展开对社会历史观的探析是先秦哲学的重要思路。提到“伪”大家更多关注到荀子的“化性起伪”,而庄子哲学中的“伪”往往被忽视。两人对“伪”字的解释突破了历史的局限,并赋予“伪”全新的“人为”含义。《庄子》将“虚伪”和“人为”紧密相连,重点在于突出“伪”的虚伪特性,而《荀子》特别注重“伪”的“人为”内涵。基于“伪”两者展开的人性论和社会政治思想学说表现出截然相反的解释学方向,从而导致完全不同的价值取向。《庄子》强调“伪”与“道”背离而《荀子》强调“伪”和“性”的不同;庄子强调回归自然本性而荀子从“伪”约束“性”走上隆礼重法的道路;通过对“伪”的诠释,庄子最终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而荀子由此走上了改变人性的社会治理之路。一个“伪”字,充分展现了两人哲学观的不同,两者对“伪”的不同诠释对我们当今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王晶
关键词:《庄子》《荀子》
共4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