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转化医学中心

作品数:16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刘必刚蒋纪恺刘小珊更多>>
相关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汕头大学医学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人脐
  • 5篇重症
  • 5篇间充质干细胞
  • 5篇干细胞
  • 5篇病毒
  • 5篇充质干细胞
  • 4篇人脐带
  • 4篇脐带间充质干...
  • 4篇重症监护
  • 4篇重症监护室
  • 4篇细胞
  • 4篇监护
  • 4篇监护室
  • 4篇儿科
  • 4篇儿科重症
  • 4篇儿科重症监护
  • 4篇儿科重症监护...
  • 4篇儿童
  • 3篇电子垃圾
  • 3篇人脐带间充质...

机构

  • 16篇汕头大学医学...
  • 4篇汕头大学
  • 3篇广东医学院附...
  • 2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汕头市中心医...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作者

  • 6篇蔡志伟
  • 5篇林广裕
  • 5篇林创兴
  • 4篇蔡晓莹
  • 4篇陆学东
  • 4篇马廉
  • 3篇陈派镇
  • 3篇周晓华
  • 2篇许宏武
  • 2篇陈秋蓉
  • 2篇刘必刚
  • 2篇张瑞彪
  • 2篇赖秀蓝
  • 2篇霍霞
  • 2篇肖泽曦
  • 2篇唐秋灵
  • 2篇刘思征
  • 2篇贺谷雨
  • 1篇许海雄
  • 1篇林丽敏

传媒

  • 2篇国际流行病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汕头科技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抑制星形胶质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减轻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神经元损伤的机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抑制星形胶质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表达对减轻谷氨酸兴奋性毒性进而发挥神经元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慢病毒介导MAPK14干扰载体由上海吉凯基因化学技术有限公司合成,星形胶质细胞从出生48 h的SD大鼠获取,通过慢病毒介导转染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1)未转染组,为正常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加入杜氏培养液(DMEM)进行培养;(2)阴性对照组,转染MAPK14空载干扰载体;(3)慢病毒转染组,转染MAPK14干扰载体。转染72 h后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共培养48 h,随后构建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环境作用2 h。检测指标包括:慢病毒载体转染星形胶质细胞最佳转染指数(MOI);rPCR检测转染72 h后MAPK14和谷氨酸转运蛋白1(GLT-1)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转染72 h后MAPK14及GLT-1蛋白表达水平;分光光度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环境作用2 h后神经元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和神经元死亡率。结果(1)慢病毒转染星形胶质细胞最佳MOI值为30,转染后的星形胶质细胞生长良好。(2)转染72 h后,与未转染组(0.0131±0.0011)和阴性对照组(0.0139±0.0010)比较,慢病毒转染组MAPK14 mRNA表达水平(0.0057±0.0006)显著下降(P<0.01);与未转染组(0.0087±0.0003)和阴性对照组(0.0089±0.0011)比较,慢病毒转染组GLT-1 mRNA表达水平(0.0091±0.0012)未见明显变化(P>0.05)。(3)转染72 h后,与未转染组(0.61±0.05)和阴性对照组(0.63±0.01)比较,慢病毒转染组MAPK14蛋白表达水平(0.29±0.04)显著下降(P<0.01);与未转染组(0.20±0.03)和阴性对照组(0.23±0.09)比较,慢病毒转染组GLT-1蛋白表达水平(0.73±0.06)显著上升(P<0.01)。(4)谷氨酸兴奋毒性作用2 h后,慢病毒转染组LDH水平[(109.67±2.40)U/L]较未转染组[(141.52±3.88)U/L]和阴性对照组[(141.29±3.61)U/L]显著降低(P<0.01),慢病毒转染组神经元死亡率[(38.72±0.26)%]较未转染组[(52.94±1.36)%]
庄泽锐刘明发骆健明许宏武张冰娜余汉辉吴逸许海雄
关键词:脑损伤谷氨酸兴奋性毒性
3-甲基胆蒽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恶性转化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3一甲基胆蒽(MCA)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发生恶性转化的可能性,为其临床应用前的安全性检测提供可借鉴的检测模式及探索有效的预防恶性转化的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获得HUMSCs,实验组用含MCA的培养基处理HUMSCs1周,然后用基础培养基继续培养;对照组用含二甲基亚砜的培养基做同样的处理。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差异和生长速度,将实验组的HUMSCs注入裸鼠皮下,肿瘤长出后取出肿瘤组织做病理学鉴定,并对其进行原代培养,通过细胞染色体G显带判断是否为人源性。结果9批对照组细胞传至30~60d陆续凋亡,注射裸鼠皮下未见包块形成;9批实验组细胞中8批细胞30~60d后陆续凋亡,仅1批细胞的形态、生长状态和生长速度发生变化,表现出肿瘤细胞的一些特征;将此细胞注射于裸鼠皮下,约2个月后可形成包块,病理切片(HE染色)提示包块为恶性肿瘤,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提示病理类型为肉瘤或低分化肿瘤;肿瘤细胞常染色体显示为人源性细胞。结论HUMSCs在MCA诱导下能发生恶性转化,在体外培养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体内移植后可能存在致瘤性风险,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仍有待证实。
唐秋灵陈秋蓉陈辉陈业增赖秀兰刘思征谢庆东贺谷雨马廉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恶性转化
电子垃圾拆卸区铅暴露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了解电子垃圾拆卸区铅暴露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广东贵屿镇172例2~8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取其静脉血检测血铅浓度,采用DSM-IV父母及教师量表对儿童ADHD行为症状进行评分。结果本组172例2~8岁儿童铅中毒率为29.1%,ADHD流行率根据父母量表为13.4%,教师量表为7.0%。血铅与两量表的ADHD行为症状总评分、各亚型评分均呈正相关性(P均〈0.01)。铅中毒组的两量表ADHD行为症状总评分、各亚型评分均高于非铅中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男童相对女童在铅中毒情况下更容易表现出ADHD行为症状。结论电子垃圾拆卸区的铅污染已经对儿童的行为发育造成损害,有必要采取多种手段进行干预,以保护当地儿童的健康成长。
陈晓东张瑞彪彭泽华陈小娟陈林兴王鸿武蔡志伟秦山刘必刚霍霞林伟青王天有马廉
关键词:铅污染血铅儿童行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不同年龄段儿童鼻病毒的检测及临床特点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鼻病毒的检测结果及临床表现。方法采集2019年1—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290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应用多重PCR和Luminex悬浮液态芯片技术进行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对单一鼻病毒阳性的病例分年龄段进行分析,比较其检测结果、临床症状、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特点。结果单一鼻病毒阳性170例(5.85%,170/2908),不同年龄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6,P<0.05),以>28日龄~1岁组阳性率最高(7.80%),>1~3岁组阳性率最低(4.50%)。不同年龄组间均可出现发热、咳嗽、喘息表现,分别以>6岁、>28日龄~1岁和>1~3岁组比例最高(χ2=12.82、21.78、12.54,P均<0.05)。≤28日龄组气促、发绀比例最高(43.75%、37.50%),头痛以>6岁年龄组比例最高(50.00%)。影像学显示3岁以下年龄组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肺炎。不同年龄组间淋巴细胞计数升高和降低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41,29.90,P均<0.05)。结论鼻病毒在婴儿期检出率最高。新生儿以气促、发绀为主要表现,胸片以支气管肺炎为主;婴幼儿以咳嗽、喘息为主要表现;学龄期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胸片结果多正常。
蔡晓莹张丹桂林广裕林创兴蔡灿鑫陈俊铎
关键词:儿童不同年龄
人脐带华尔通间充质干细胞体内向胰腺内分泌细胞分化及对糖尿病鼠的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人脐带华尔通胶质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uMSCs)移植入糖尿病鼠体内后能否转分化为胰腺内分泌细胞,并观察其对糖尿病鼠的治疗效果。方法从足月剖宫产的新生儿脐带华尔通胶质中分离培养出huMSCs;用含NeuroD1-...
王鸿武蒋纪恺刘小珊黄天华魏炽炬马廉游芳贺谷雨林晓波吴卫照李伟中林丽敏冯学永霍霞
人脐血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表面标记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从人脐带血及脐带分离和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并分析MSCs的表面标记。方法人脐带血按常规方法制备单个核细胞,利用MSCs贴壁生长的特性,经培养、换液、传代纯化MSCs;分离脐带华尔通胶(Wharton's jelly),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获得脐带MSCs并传代。将传代的MSCs冻存,1个月后再复苏,观察复苏后MSCs的生长情况。利用FACScan流式细胞仪检测脐带血及脐带细胞表面抗原。结果经过传代后,贴壁细胞形态趋于同一。人脐血及脐带MSCs体外生长形态相似,类似成纤维细胞,可以稳定增殖和传代。经冷冻保存,复苏后仍能较好生长。人脐血及脐带来源的MSCs表面标记CD29、CD44、CD59高表达,而表面标记CD14、CD33、CD34和CD45低表达。结论人脐带血及脐带均可分离出MSCs,在体外能扩增纯化及冻存复苏,为组织工程提供丰富的细胞来源。
冯学永马廉霍霞蒋纪恺刘小珊
关键词:脐带血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新型呼吸道病毒在PICU的检出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了解新型呼吸道病毒在PICU中的检出情况及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600例PICU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600份,87例社区健康体检儿童咽拭子87份作为健康对照。应用多重PCR技术对新型呼吸道病毒进行检测,部分阳性结果进行基因测序,并分析阳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600例患儿中,新型呼吸道病毒检测阳性114例(19%),其中人博卡病毒(humanbocavirus,HBoV)48例(8.00%),C型鼻病毒(humanrhinovirusgroupC,HRV—C)47例(7.83%),新型甲型流感H1N1病毒13例(2.17%),人偏肺病毒(humanmetapneumovirs,HMPV)10例(1.67%),wu多瘤病毒3例(0.50%)。87例健康儿童呼吸道病毒检测均为阴性。(2)114例新型呼吸道病毒检测阳性患儿中,单一感染69例,混合感染45例,其中HBoV混合其他病毒感染22例(45.83%,22/48),HRV—C混合其他病毒感染14例(29.78%,14/47),新型甲型流感H1N1病毒混合其他病毒感染4例(4/13),HMPV混合其他病毒感染9例(9/10),wu多瘤病毒混合其他病毒感染3例(3/3)。结论PICU中HBoV、HMPV、HRV—C、新型甲型流感H1N1病毒等新型呼吸道病毒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能导致重症感染,应该引起临床重视。
林广裕蔡晓莹蔡志伟林创兴陈派镇周晓华肖泽曦陆学东
关键词:新型病毒呼吸道病毒儿科重症监护室
抑制细胞红蛋白表达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抑制细胞红蛋白(CYGB)表达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行脑胶质瘤切除手术的患者中获取新鲜胶质瘤标本,提取、培养出原代脑胶质瘤细胞并进行纯度鉴定。将实验细胞分为4组:转染24h组、转染48h组、转染72h组及阴性对照组,前3组应用基因转染技术将shRNA-CYGB质粒转染至脑胶质瘤细胞24h、48h、72h以抑制CYGB表达。采用CCK-8法观察各组脑胶质瘤细胞在培养第0、1、2、3、4、5天的增殖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脑胶质瘤细胞CYGB、磷脂酰3羟激酶(P13K)、总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kt)和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脑胶质瘤细胞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结果(1)随检测时间点推移,各组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均逐渐增强,各时间点间细胞吸光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检测时间点,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转染24h、48h、72h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增强,细胞吸光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氏0.05)。(2)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转染24h、48h、72h组CYGB蛋白表达依次降低,P13K、P—Akt蛋白表达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脑胶质瘤细胞总Akt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转染24h、48h、72h组IL-6、IL-10、TNF-α、TGF-β和VEGF含量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脑胶质瘤细胞CYGB蛋白表达与P13K、P—Akt蛋白表达及IL-6、IL-10、TNF—α、TGF-β、VEGF含量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CYGB可能是通过P13K-Akt信号通路影响脑胶质瘤细胞的�
许宏武杨文鹏庄泽锐周文黄月君顾嘉杰陈剑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荧光定量PCR检测恶性转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DNA甲基化转移酶的改变被引量:1
2017年
背景:根据体外培养的成体干细胞自发恶性转化现象及肿瘤干细胞理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可能产生变异,体内移植后可能存在致瘤性风险。因此,建立健全的体外安全性检测程序,将在干细胞临床应用上起积极推动作用。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致瘤性机制及DNA甲基化转移酶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扩增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利用3-甲基胆蒽促使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发生恶性转化,通过形态学观察,裸鼠成瘤实验进行验证,成瘤组织进行病理学鉴定、原代细胞培养,荧光定量PCR检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肿瘤细胞DNA甲基化转移酶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与结论:(1)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3-甲基胆蒽处理后形成恶性转化细胞,呈恶性生长,细胞核型呈非整数倍体改变,注入裸鼠体内后能形成恶性肿物;(2)经荧光定量PCR检测,恶性转化后肿瘤细胞(实验组)相比二甲基亚砜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其DNA甲基化转移酶的基因表达量明显增高;(3)结果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恶性转化,包括形态学变化及表观遗传学层面改变,DNA甲基化转移酶可作为预防干细胞移植后成瘤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陈业增唐秋灵陈秋蓉赖秀蓝邱晓燕郑泽鑫李伟中
关键词:脐带间质干细胞干细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恶性转化
重组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感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
2014年
目的 利用包装制备的重组慢病毒载体感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为后续的细胞重编程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扩增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携带目的基因(oct4、sox2、klf4、c-myc)及绿色荧光蛋白的质粒经验证、扩增后,转染HEK-293T细胞,制备携带上述基因的慢病毒上清液.荧光显微镜下梯度稀释法检测病毒滴度.慢病毒液感染3~5代生长良好的HUMSC,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病毒感染力,RT-PCR及定量PCR检测目的基因mRNA水平.结果 成功验证、扩增携带目的基因的质粒.制备的新鲜病毒液滴度达5×108U/mL,冻存后降为5×106 U/ml.重组慢病毒感染HUMSC的感染力高于80%,4种目的基因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结论 重组慢病毒载体可以在体外高效的转染HUMSC,并稳定表达目的基因,是HUMSC重编程的有效基因转移载体.
刘思征赖秀蓝陈元国贺谷雨Martín Maldonado林丽敏谢丽春吴卫照黄天华蔡志伟刘必刚马廉
关键词:重组慢病毒载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细胞重编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