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研究院新疆包虫病基础医学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3 被引量:46H指数:5
相关机构: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资源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棘球蚴
  • 4篇细粒棘球蚴
  • 3篇蛋白
  • 3篇多房棘球蚴
  • 3篇泡型
  • 3篇泡型包虫病
  • 3篇细胞
  • 3篇肝脏
  • 3篇包虫
  • 3篇包虫病
  • 3篇包虫病患者
  • 3篇病患
  • 3篇虫病
  • 2篇信号
  • 2篇信号通路
  • 2篇星状细胞
  • 2篇性关节炎
  • 2篇抑制剂
  • 2篇制剂
  • 2篇通路

机构

  • 13篇新疆医科大学...
  • 5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新疆大学

作者

  • 7篇林仁勇
  • 6篇李亮
  • 5篇张传山
  • 4篇温浩
  • 4篇吕国栋
  • 3篇毕晓娟
  • 3篇马海长
  • 2篇李静
  • 2篇张恒
  • 1篇叶建蔚
  • 1篇王丽敏
  • 1篇曾幼玲
  • 1篇赵晋明
  • 1篇杨乐
  • 1篇王俊华
  • 1篇吐尔洪江·吐...
  • 1篇张皓
  • 1篇李玉鹏
  • 1篇李涛
  • 1篇王慧

传媒

  • 10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粒棘球蚴TGF-βⅡ型受体不同结构域酵母双杂交载体的构建和自激活鉴定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构建细粒棘球蚴转化生长因子pII型受体全长(EgTβRⅡ)、受体结合域(EgTβRⅡ-A)和激酶域(EgTβRⅡ-K)的酵母双杂交真核表达载体,检测重组融合蛋白对酵母Y2HOold菌株的毒性作用和自激活活性。方法采用Trizol法提取细粒棘球绦虫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PCR扩增EgTβRⅡ—A、EgTβRⅡ—K和EgTβIRⅡ基因,分别克隆入pGADT7、pGBKT7载体中,经PCR、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及序列测定正确后,采用PEG/I。iAc法转入酵母菌,检测重组融合蛋白对酵母菌毒性和自激活活性。结果构建EgTβRⅡ-A、EgTβR1/-K和EgTβRU的pGADT7、pGBKT7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和1%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得到长度为406bp、1023bp和1824bp的目的基因片段,与预期结果一致;重组质粒转化酵母菌后形成的菌落与对照质粒pGBKT7转化菌的菌落生长状况一致,直径1.5~2.0mm,而在SD/-Leu/X/AbA、SD/-Trp/X/AbA平板上无菌落生长。结论成功构建EgTβRⅡ-A、EgTCtRⅡ-K和EgTCtRⅡ基因的pGADT7、pGBKT7真核表达载体,其表达蛋白对酵母菌Y2HGold无毒性作用和自激活活性,重组质粒载体可用于酵母双杂交系统,为鉴定EgTL3RII在TGF-β/Smad通路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李亮张传山杨乐王丽敏吕国栋王俊华林仁勇
关键词:细粒棘球蚴酵母双杂交
细粒棘球蚴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胞外域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抗血清制备
2016年
目的构建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胞外域(Extracellular Domain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type Ⅱ receptor of Eg,EgTβRⅡ-E)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融合蛋白并制备其特异性抗体。方法采集羊源Eg原头蚴,Trizol法提取总RNA,RT-PCR扩增EgTβRⅡ-E基因,构建pET28a-EgTβRⅡ-E原核表达载体,PCR、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的阳性质粒转入BL21E.coli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EgTβRⅡ-E融合蛋白表达并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结果成功构建pET28a-EgTβRⅡ-E原核表达载体,经0.6mmol/L IPTG诱导表达18ku的EgTβRⅡ-E融合蛋白。用融合蛋白免疫小鼠,获得高效价(1∶256 000抗血清)。结论制备的EgTβRⅡ-E融合蛋白具有抗原性,免疫小鼠获得高效价的抗血清,为研究EgTβRⅡ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李亮李静张传山吕国栋毕晓娟林仁勇
关键词:细粒棘球蚴基因克隆抗血清
泡型包虫病患者肝脏组织TGF-β1和Gadd45γ基因的表达及其在肝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研究泡型包虫病患者肝脏组织TGF-β1和Gadd45γ基因的表达及其在肝损伤中的作用,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23例AE患者肝脏手术标本,Trizol法提取RNA,反转录cDNA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GF-β1、Gadd45γ、p53和p21基因的表达。体外培养肝细胞HL-7702,用重组TGF-β1(1ng/ml)细胞因子或匀浆虫体蛋白(1mg/ml)刺激30min、1h、24h和48h,分别收集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GF-β1、Gadd45γ、p53和p21基因的表达。结果 AE患者病灶旁肝脏组织TGF-β1、p53和p21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93±1.34、1.29±0.62和1.50±1.10,与远端肝组织1.00±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dd45γmRNA为1.24±0.96,与远端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法分析TGF-β1表达分别与Gadd45γ、p53和p21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257、0.5287、0.4605,P<0.05)。用重组细胞因子TGF-β1(1ng/ml)或匀浆虫体蛋白(1mg/ml)刺激30min、1h、24h和48h,均能促进肝细胞HL-7702中TGF-β1、Gadd45γ、p53和p21基因的表达上调。结论在肝泡球蚴病晚期,炎症性细胞因子TGF-β1可能通过激活非经典型MAPK(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JNK和p38)信号转导途径和细胞周期关键调控因子(Gadd45γ,p53,p21)调控肝脏细胞的生长抑制或凋亡,造成宿主肝脏的病理性损伤。
张传山杨舒婷毕晓娟李亮吕国栋林仁勇
关键词:泡型包虫病肝损伤
BMP抑制剂LDN-193189对多房棘球蚴原头节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信号通路抑制剂LDN-193189对体外培养多房棘球蚴原头节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培养多房棘球蚴体系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乙醇组、药物组(BMP抑制剂LDN-193189),其中药物组设3个浓度组(1、50、100μmol/L),以不同作用时间(3、6、9和12 d)对原头节进行分组干预试验,用伊红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干预过程中原头节的活性变化,并绘制原头节-药物浓度生存率曲线。结果 LDN-193189干预3、6、9和12 d,各组间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μmol/L LDN-193189组干预3、6 d原头节活性与其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和100μmol/L LDN-193189组干预9 d时与乙醇组相比原头节活力显著下降(P<0.05);1、50和100μmol/L LDN-193189组干预12 d时原头节活力分别下降(10.65±3.06)%、(36.89±5.15)%和(74.55±6.34)%,50、100μmol/L组与空白对照组(1.23±0.15)%和乙醇组(1.34±0.4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原头蚴的死亡率与LDN-193189浓度和干预时间成正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扫描电镜观察原头节顶突变形,小钩脱落,覆盖顶突和体表的微绒毛减少。结论 BMP信号通路抑制剂LDN-193189具有体外抗多房棘球蚴作用,且随浓度的增大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增强。
李静李德伟王慧侯昕伶李玲慧李亮张传山
关键词:多房棘球蚴
多房棘球蚴感染对胶原蛋白诱导小鼠自身免疫性关节炎的影响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幼(E.m)感染所致的免疫应答偏倚对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CIA)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分别建立雌性C57小鼠胶原性关节炎模型(CIA组)、多房棘球蚴感染模型(E.m组)和多房棘球蚴感染后类风湿性关节炎诱导模型(E.m+CIA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足爪组织、外周血及脾脏细胞中Th17细胞相关因子及转录因子水平,实验设阴性对照组(Control组)。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两个独立样本比较法(M-W法);采用Spearman线性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外周血及脾脏细胞中IL-17A、IL-1β、IFN-γ水平在E.m+CIA组18.93(14.90-20.53)pg/ml、18.93(14.90-20.53)pg/ml,4.18(1.79-4.45)pg/ml、4.182(1.794-4.446)pg/ml,14.79(0.64-29.38)pg/ml、14.79(0.64-29.38)pg/ml,显著低于CIA组16.47(15.41-19.46)pg/ml、16.47(15.41-19.46)pg/ml,161.60(125.40-222.20)pg/ml、367.2(240.4-550.3)pg/ml,29.89(19.93-58.95)pg/ml、29.89(19.93-58.95)pg/ml(P〈0.05或P〈0.01);E.m+CIA组IL-4、IL-6等抗炎相关因子水平11.68(11.00-12.85)pg/ml、11.68(11.00-12.85)pg/ml,450.40(292.80-697.50)pg/ml、450.40(292.80-645.60)pg/ml,较其他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小鼠足爪中IL-17A及RORrt mRNA相对表达量在E.m+CIA组13.29(5.38-18.93),1.07(0.78-6.99)较其他组降低。结论 E.m感染诱导的Th2优势应答可使CIA不能有效启动致病性Th1免疫应答,抑制CIA小鼠过度的Th17应答,从而减轻RA炎症损伤。
吐尔洪江·吐逊沙地克·阿帕尔马海长李玉鹏张皓李涛赵晋明温浩
关键词:多房棘球蚴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辅助性T细胞免疫应答
Smad蛋白抑制剂SIS3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作用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研究Smad蛋白抑制剂SIS3对体外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细粒棘球蚴培养体系,以不同浓度(12.5、25、50和100μmol/L)、不同作用时间(24、48、72和96h)对原头节进行药物(Smad蛋白抑制剂SIS3)干预试验,伊红染色和扫描及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浓度药物干预过程中原头节活力及虫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SIS3干预48h,50和100μmol/L SIS3组与空白对照组原头节活力显著下降;作用96h,50和100μmol/L SIS3组原头节活力分别下降(10.06±2.79)%和(19.49±2.63)%。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扫描电镜观察原头节体表绒毛排列紊乱,吸盘结构变形,顶突小钩脱落;透射电镜观察药物组原头节表层微毛减少或消失,合胞体带变薄,胞浆空泡化,虫体内部出现脂滴等。结论 Smad信号通路抑制剂SIS3对体外细粒棘球蚴有抑制作用,为治疗细粒棘球蚴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张静曾静李亮齐海成王超林仁勇李静
关键词:细粒棘球蚴SMAD信号通路体外培养
多房棘球蚴感染对小鼠肝脾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蚴感染对C57BL/6小鼠肝和脾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方法 32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对照组、低数量组(50个原头节/鼠)、中数量组(500个原头节/鼠)、高数量组(2 000个原头节/鼠),实验组取200μl含不同数量多房棘球蚴原头节的混悬液,采用门静脉注射法建立多房棘球蚴感染小鼠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感染后4周,每组各取4只小鼠,取肝脏组织,常规Masson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剩余4只小鼠取肝脏和脾脏,制备肝、脾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肝、脾CD3^+T细胞、B细胞、NK细胞、NK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69^+T细胞、CD8^+CD69^+T细胞绝对数以及初始型CD4^+T (CD4^+Tn)细胞、效应记忆性CD4^+T (CD4^+Tem)细胞、初始型CD8^+T (CD8^+Tn)细胞、效应记忆性CD8^+T(CD8^+Tem)细胞和中心记忆性CD8^+T(CD8^+Tcm)细胞比例的变化。检测数据采用Flow-Jo软件分析,并做流式图。采用Graphad Prism 7.0软件进行作图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感染后4周,对照组小鼠肝无明显变化,低、中数量组小鼠肝组织出现急性炎症反应减弱,部分病灶炎性反应逐渐转变为纤维化修复,形成小肉芽肿结节,呈点状或灶状坏死。高数量组小鼠肝内出现小囊泡,可见生发层结构,周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小鼠肝CD3^+T细胞绝对数高、中、低数量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10±0.04)×10^5、(3.81±0.14)×10^5、(3.02±0.12)×10^5、(2.98±0.03)×10^5,高数量组高于其他3组(P<0.05或0.01)。小鼠脾CD3^+T细胞绝对数高、中、低数量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6.01±0.40)×10^5、(11.03±1.21)×10^5、(10.10±1.01)×10^5、(9.71±0.90)×10^5,高数量组高于其他3组(P<0.01)。小鼠肝CD4^+T、CD8^+T细胞和脾B细胞、CD8^+T绝对数高数量组高于其他3组(P<0.05或0.01)。小鼠肝CD4^+CD69^+T细胞绝对数高、中、低数量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23±0.10)×10^4、(1.98±0.11)×10^4、(1.51±0.26)×10^4�
章宁张传山李智德李亮王慧谭雅超尚琳琳温浩
关键词:多房棘球蚴T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
寄生虫感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卫生问题,其发病率不断增长。自从1870年"卫生假说"的提出,有大量实验和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提示寄生虫感染可能减轻或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机体的病情,但其具体机制尚未明确。因此,研究寄生虫感染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初步探讨寄生虫感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细胞及细胞因子变化等免疫机制。
沙地克.阿帕尔吐尔洪江.吐逊温浩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寄生虫免疫应答
泡球蚴组织蛋白处理对人肝星状细胞α-SMA和COL1A1表达及TGF-β/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泡球蚴组织蛋白在肝星状细胞活化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泡球蚴组织蛋白体外刺激人肝星状细胞,以PBS处理作为阴性对照,TGF-β1处理肝星状细胞作为阳性对照,分别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肝星状细胞中COL1A1、α-SMA和TGF-β/Smad信号通路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60和600μg/ml泡球蚴蛋白处理肝星状细胞后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16±0.33和2.72±0.49,COL1A1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73±0.12和5.39±0.14;TGF-β1处理肝星状细胞后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为13.43±0.27,COL1A1mRNA相对表达量为18.89±2.59;PBS阴性对照组α-SMA基因相对表达量1.07±0.42,COL1A1基因相对表达量1.00±0.02。不同浓度泡球蚴蛋白组和TGF-β1处理组与PBS阴性对照组相比α-SMA及COL1A1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星状细胞泡球蚴组织蛋白处理组与TGF-β1处理组α-SMA和COL1A1的蛋白水平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TGFβ-RII基因相对表达量在600μg/ml泡球蚴组织蛋白处理组为1.71±0.08,与PBS阴性对照组1.09±0.43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d2基因相对表达量在TGF-β1处理组为1.68±0.29,与PBS阴性对照组1.07±0.4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d3基因相对表达量在600μg/ml泡球蚴组织蛋白处理组为2.41±0.84,TGF-β1处理组为1.61±0.15,与PBS阴性对照组1.00±0.09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泡球蚴组织蛋白中有类似TGF-β作用的能够诱发宿主肝星状细胞活化的细胞因子,该细胞因子可能参与泡球蚴感染所致宿主肝纤维化损伤。
毕晓娟张传山李亮马洋洋吕国栋吐尔干·艾力邵英梅林仁勇
关键词:泡球蚴肝星状细胞COL1A1
肝脏泡型包虫病患者肝组织IL-9、PU.1和IRF-4 mRNA表达水平的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通过定量检测感染泡型包虫病患者肝脏组织中IL-9、PU.1和IRF-4 mRNA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Th9相关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在该疾病感染中所起的可能的作用。方法:将14例经手术确诊的肝脏泡型包虫病患者肝脏组织标本根据病灶分布部位分为病灶组织(L)、病灶邻近组织(PL)和正常肝脏组织(N),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标本中IL-9、PU.1和IRF-4mRNA表达水平,并将数据采用非参数配伍设计Wilcoxon秩和检验和Spearman直线相关性分析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L组IL-9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PL组和N组(P=0.002和0.0009),而PL组较N组轻微升高(P>0.05/3);PU.1mRNA的表达在L组较PL组和N组显著升高(P=0.013和0.0008),而N组较PL组轻度降低(P>0.05/3);L组IRF-4mRNA的表达较N组显著升高(P=0.0081),而PL组较N组、L组较PL组均轻微升高(P>0.05/3)。各组肝脏组织IL-9mRNA表达水平分别与PU.1和IRF-4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726和0.9248,P均<0.0001)。与N组和PL组相比,IL-9、PU.1和IRF-4mRNA在L组有显著的高水平的表达。结论:Th9相关细胞因子IL-9及特异性转录因子PU.1和IRF-4可能参与泡型包虫病感染后的免疫应答过程,并有利于多房棘球绦虫在宿主体内继续寄生存活。
沙地克.阿帕尔吐尔洪江.吐逊马海长张恒林仁勇温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