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矿物材料及其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 相关作者:郭斌斌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超轻材料与表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理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埃洛石管内负载纳米四氧化三铁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被引量:8
- 2016年
- 以柠檬酸铁为铁源,采用真空浸渍法和高温热分解法,在天然埃洛石纳米管(Hal)内成功负载了Fe3O4纳米粒子复合材料(A-Hal/Fe3O4),验证产物对染料分子的吸附性能提升效果。通过X射线衍射仪、Fourier转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振动样品磁强计对A-Hal/Fe3O4复合磁性材料的组成、结构、形貌、磁性进行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检测了A-Hal/Fe3O4复合材料吸附亚甲基蓝的性能。结果表明:Fe3O4纳米颗粒已成功负载在HNTs管内,但有少量的Fe3O4表面被氧化成磁赤铁矿(γ-Fe2O3),造成样品呈黄色;制备的A-Hal/Fe3O4复合磁性材料对5 mg/L的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良好,30 min内的吸附脱色率为98.99%;回收后再次吸附,30 min内的吸附脱色率为94.14%;相比于埃洛石原矿,A-Hal/Fe3O4产物在30 min时的脱色率提升20%以上。同时,负载在埃洛石管内的Fe3O4纳米粒子的比饱和磁化强度(Ms)可以达到4.7(A·m2)/kg,通过外加磁场的吸引作用,成功将吸附了有机染料分子的复合材料从模拟废水中快速分离。
- 郭斌斌欧阳静杨华明
- 关键词:埃洛石纳米管有机染料
- 高岭石纳米矿物在光催化反应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22年
- 高岭石广泛应用于光催化领域,其在光催化反应中的作用机制错综复杂。本工作从高岭石作为传统载体、功能性载体和光催化剂3个方面,综述了高岭石在光催化领域的研究进展,并系统阐述了高岭石结构与光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对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 蒋登辉李成荆辉华宾峰杨华明
- 关键词:高岭石光催化
- 一步法高效制备纳米Si/C复合材料及其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1年
- 开发了一种一步高效合成纳米硅/碳复合材料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球磨SiCl_(4)、Mg_(2)Si和商业碳片,使SiCl4自下而上还原,原位形成的纳米硅均匀生长在碳片上,高效制备了纳米硅与碳片均匀复合物(Nano-Si/C).该Nano-Si/C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展现出高的可逆储锂容量(2450 mA·h/g)、良好的倍率性能及优异的长循环稳定性,在2 A/g电流密度下,经过600次循环后,容量仍然稳定在1400 mA·h/g.其突出的电化学性能主要归因于小尺寸纳米硅与碳片均匀复合的纳米结构,在循环嵌锂/脱锂过程中仍能保持结构和电化学性质的稳定性.
- 吴卓彦李至赵旭东王倩陈顺鹏常兴华刘志亮
-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步合成法
- 钡铁氧体/埃洛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调控
- 2021年
- 以Fe(NO3)3、Ba(NO3)2及埃洛石(Hal)为基本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M型钡铁氧体(BF)和BF@Hal复合材料,并对它们的磁性能进行了研究。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来表征样品的结构、形貌及磁性能。研究结果表明BaFe12O19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是n(Ba2+)∶n(Fe3+)=1∶11.8、pH值为7.0、煅烧温度为950℃、保温时间为2 h;在BF@Hal磁性复合材料中,适量加入Hal可以提高该材料的磁性能,Hal的最佳加入量是0.05 g,埃洛石的适量加入使得BF@Hal复合材料的Ms和Mr值较单相的BF有了明显增大,Ms和Mr值分别由40.51和21.84 Am^2/kg上升到48.69和26.33 Am^2/kg。
- 陈子豪穆大伟杨华明欧阳静
- 关键词:钡铁氧体埃洛石溶胶-凝胶法磁性能
- OBE理念下《无机材料前沿》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被引量:5
- 2021年
- 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倡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既要让学生掌握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又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目前已被许多欧美高等教育工程专业推崇。本文以无机材料前沿课程为例,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对课程进行教育改革与实践。文章系统论述了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进行的课程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课程内容模块化梳理与构建、学生-老师双中心教学模式的构建、实践教学的引入以及考核方法的改革,促进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全方位提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 常兴华宋晓岚金胜明刘琨张毅
- 关键词: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