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作品数:441 被引量:1,436H指数:14
相关作者:詹希美何蔼郭虹潘实清曹爱莲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医学院贵阳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贵阳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多媒体形态学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1篇期刊文章
  • 3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2篇医药卫生
  • 16篇文化科学
  • 14篇生物学
  • 1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7篇吸虫
  • 69篇免疫
  • 63篇蛋白
  • 58篇基因
  • 53篇克隆
  • 53篇管圆线虫
  • 53篇广州管圆线虫
  • 51篇华支睾吸虫
  • 50篇细胞
  • 46篇血吸虫
  • 42篇弓形虫
  • 41篇日本血吸虫
  • 40篇寄生虫
  • 37篇虫病
  • 35篇寄生
  • 32篇绦虫
  • 29篇带绦虫
  • 28篇生物信息
  • 28篇生物信息学
  • 25篇原核表达

机构

  • 439篇中山大学
  • 31篇广州医学院
  • 30篇贵阳医学院
  • 18篇教育部
  • 12篇暨南大学
  • 11篇新乡医学院
  • 8篇广州中医药大...
  • 8篇中山大学附属...
  • 8篇中山大学附属...
  • 7篇广州市疾病预...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7篇广州医科大学
  • 6篇广州市海珠区...
  • 5篇广东省人民医...
  • 5篇广东省疾病预...
  • 4篇广东医学院
  • 4篇徐州医科大学
  • 3篇川北医学院
  • 3篇江西医学院
  • 3篇郑州大学

作者

  • 105篇吴忠道
  • 95篇余新炳
  • 94篇詹希美
  • 69篇胡旭初
  • 54篇徐劲
  • 46篇何蔼
  • 35篇吕志跃
  • 35篇吕芳丽
  • 34篇李卓雅
  • 27篇黄艳
  • 24篇郑小英
  • 23篇黄江
  • 22篇郑斌
  • 20篇张瑞琳
  • 19篇孙希
  • 19篇陈代雄
  • 17篇廖兴江
  • 16篇郑焕钦
  • 16篇郎书源
  • 16篇包怀恩

传媒

  • 167篇热带医学杂志
  • 37篇中国寄生虫学...
  • 32篇中国人兽共患...
  • 21篇国际医学寄生...
  • 17篇中国病原生物...
  • 15篇中国人兽共患...
  • 10篇中山大学学报...
  • 8篇基础医学教育
  • 6篇中国寄生虫病...
  • 6篇中国血吸虫病...
  • 5篇国外医学(寄...
  • 5篇中国热带医学
  • 4篇中国公共卫生
  • 4篇中华地方病学...
  • 3篇生物技术
  • 3篇中国媒介生物...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3篇预防医学论坛
  • 3篇第五次全国人...
  • 2篇生物技术通讯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25篇2022
  • 17篇2021
  • 13篇2020
  • 17篇2019
  • 8篇2018
  • 20篇2017
  • 13篇2016
  • 14篇2015
  • 23篇2014
  • 21篇2013
  • 19篇2012
  • 29篇2011
  • 21篇2010
  • 29篇2009
  • 52篇2008
  • 29篇2007
  • 3篇2006
  • 9篇2005
4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水温下不同时间对福寿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的杀灭作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不同水温下不同作用时间福寿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死亡率的变化规律,为福寿螺的加工提供参考。方法将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福寿螺随机分为4组,记为Ⅰ、Ⅱ、Ⅲ、Ⅳ组。Ⅰ组5只,作为阴性对照;Ⅱ、Ⅲ、Ⅳ组再分别分为4小组,分别为Ⅱ30、Ⅱ60、Ⅱ90、Ⅱ120,Ⅲ30、Ⅲ60、Ⅲ90、Ⅲ120,Ⅳ10、Ⅳ30、Ⅳ45、Ⅳ60,每小组5只。Ⅱ、Ⅲ组各小组分别在80±1℃、90±1℃的水中煮30s、60s、90s、120s,Ⅳ组各小组分别在100±1℃沸水中煮10s、30s、45s、60s。将所有螺壳消化后,观察福寿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的死亡情况。结果80℃、90℃、100℃时福寿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死亡率达100%的最短时间分别为90s、90s、45s。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Ⅱ、Ⅲ、Ⅳ组作用时间与加权平均死亡率(WM)呈显著正相关(P<0.01)。运用3次模型分析Ⅱ、Ⅲ组作用时间与WM的曲线方程分别为Y=0.274+0.016x+2.01E-007x3(R=1,P<0.05);Y=0.274+0.016x-9.46E-005x2+1.30E-007x3(R=1,P<0.05)。显微镜下观察高温作用后的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L3)结构破坏严重。结论温度相同时,L3死亡率与时间呈正相关;作用时间过短,80℃、90℃<1 min,100℃<30s,不能将L3全部杀死。
彭东觉张波孙志坚曲振宇贺华良杨潇岳永亮詹希美
关键词: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L3水温
广东廉江市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调查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了解广东廉江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情况。方法使用消化法对从上述地点采集的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进行检查,并用检获的幼虫感染大鼠。结果共检查褐云玛瑙螺388只,福寿螺296只,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幼虫的阳性率分别为24.0%和8.1%;感染度分别为1~218和1~8。从上述感染的实验大鼠中均检获到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论广东廉江地区福寿螺存在广州管圆线虫感染,但目前褐云玛瑙螺可能在当地广州管圆线虫传播中仍起主要作用。
李清丽陈海业陈国健陈颖曾丹庞力沛郑木如莫沛曾令建全李芳陈代雄詹希美
关键词:管圆线虫线虫感染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福寿螺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建立具有足够感染度的感染有广州管圆线虫的福寿螺模型。方法将福寿螺随机分为Ⅰ、Ⅱ、Ⅲ、Ⅳ组,每组16只。分别用每只螺0条、1500条、2500条、3500条一期幼虫感染福寿螺。感染24h后以相同感染数量相同时间重复感染一次。35~40d后,使用酶消化法查找三期幼虫,观察螺的死亡率、感染率、感染度等指标。结果Ⅰ、Ⅱ、Ⅲ、Ⅳ组死亡率分别为0、31.25%、31.25%、62.5%;Ⅰ组各螺无三期幼虫感染,Ⅱ、Ⅲ、Ⅳ组感染率均为100%;感染度Ⅲ组和Ⅳ组明显高于Ⅱ组(P<0.05),Ⅲ组与Ⅳ组之间感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时,Ⅰ组螺可正常生存,无死亡;Ⅱ组螺死亡率较低,但感染度亦不高;Ⅳ组螺感染度较高死亡率亦高;Ⅲ组福寿螺死亡率较低、感染度较高、感染虫数较均衡,最适宜作为模型。
孙志坚彭东觉贺华良何蔼杨潇曲振宇詹希美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福寿螺
热激蛋白70(HSP70)及血吸虫HSP70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1年
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是细胞或生物体受到外界各种刺激时产生的一种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和具有高度保守性的多肽类蛋白质分子家族,其中HSP70是最受关注且研究较为深入的一种。该文阐述了HSP及血吸虫HSP70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意义作一综述。
杨洁吴忠道
关键词:血吸虫热激蛋白70疫苗
恶性疟原虫海南株AMA-1、Pfs230基因的序列分析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测定恶性疟原虫海南 (FCC1/HN)株裂殖子顶端膜抗原 1(AMA - 1)基因和Pfs2 30基因序列 ,并分别进行序列分析。方法 根据AMA - 1基因已知序列合成一对引物 ,用PCR技术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AMA - 1基因 ,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 pcDNA3 -AMA - 1。根据Pfs2 30基因已知序列合成七对引物 ,分 7段从FCC1/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Pfs2 30基因 ,并分别将扩增片段插入pMD - 18T测序载体。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克隆的AMA -1、Pfs2 30基因序列 ,应用DNAstar软件辅助进行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结果 PCR扩增得到恶性疟原虫FCC1/HN株AMA - 1和Pfs2 30基因片段。恶性疟原虫FCC1/HN株AMA - 1基因全长 186 9bp ,无内含子 ,编码 6 2 2个氨基酸残基 ,不存在氨基酸重复序列 ,相对分子量约 72 0 4 5kDa ;Pfs2 30基因全长 94 35bp ,无内含子 ,编码 314 4个氨基酸残基 ,分子量为36 4 36kDa。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FC2 7、7G8、CAMP、FCR3、Thai -Tn、3D7、FVO、KF1916、CMP1、HB3、K1和V1株AMA - 1的同源性在 94 9%以上 ,各株间有 5 3个位置相同的氨基酸残基替代位点 ,并且发生替代的氨基酸残基具二态性。FCC1/HN株分别比 3D7、7G8株Pfs2 30抗原多 9、10个氨基酸残基 ,三个分离株有 2 8个氨基酸替换?
单志新余新炳李学荣马长玲徐劲罗树红吴忠道
关键词:疟原虫恶性克隆
广州管圆线虫抗原IF的中间纤维蛋白组织来源分析和定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对广州管圆线虫抗原IF进行中间纤维蛋白家族分类和细胞组织定位。方法IPTG诱导重组基因pET-IF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广州管圆线虫抗原IF,用组氨酸亲和层析纯化表达产物,用Western blot方法鉴定抗原IF的中间纤维蛋白类型;小鼠皮下多点注射法制备抗IF抗体血清,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抗原IF在虫体组织和细胞上的定位。结果广州管圆线虫抗原IF在体外成功表达并纯化,其属于中间纤维蛋白家族的角蛋白,定位于广州管圆线虫成虫肠管壁,存在于细胞质中。结论广州管圆线虫抗原IF分布于虫体肠管壁,同时从组织学角度证明广州管圆线虫存在中间纤维结构。
孟锦绣何蔼程梅徐贵峰李卓雅余细勇蒋文玲李运雄詹希美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抗原中间纤维抗原定位
新会、开平、鹤山三地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调查
2009年
[目的]了解江门市所属新会区、开平市、鹤山市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方法]2008年8月下旬,使用消化法对从上述地点采集的福寿螺进行检查;并用从螺体中分离的幼虫感染大鼠。[结果]检查福寿螺819只,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率为8.06%;阳性螺平均感染度为8.86条/螺。新会区、鹤山市、开平市福寿螺的感染率分别为11.04%、9.82%和3.48%(P<0.01)。从感染的实验大鼠中均分离到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论]新会区、开平市和鹤山市福寿螺均存在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
谭启明赖玲芝区沃森庄春燕陈贤亮戚日玲梁淑晶周泽强宋超杰陈代雄张赟詹希美
关键词: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
旋毛形线虫分泌抗原P53的序列分析及重组表达产物的免疫学鉴定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分析旋毛形线虫分泌抗原P53的免疫学特性,评价其免疫诊断价值.方法 克隆并测序分析旋毛形线虫P53的编码区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与其他蠕虫同源蛋白的相似性以及潜在的线性B细胞和T细胞表位;并将成熟肽编码区克隆至pET28a(+)原核表达质粒中,纯化的重组蛋白用旋毛形线虫感染血清和其他寄生蠕虫感染血清经Western印迹法鉴定其免疫反应性.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未发现其他寄生蠕虫的P53同源基因,表明TsP53具有多个T细胞和B细胞识别表位,Western印迹法显示TsP53抗原只与旋毛形线虫感染血清反应,与其他几种蠕虫感染血清无反应.结论 P53具有良好的抗原性,是非常有前景的旋毛形线虫特异性诊断抗原.
徐鸿绪武伟华毛玉玲梁健谌嘉嘉胡旭初
关键词:旋毛形线虫肿瘤抑制蛋白质P53
寄生虫基因组:现状及未来展望被引量:3
2003年
1 测序计划的现状 不同于几年前的情况,许多寄生虫基因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并且大量资料已被收集.获得的序列资料可分为3种基本类型:完成或接近完成的基因组序列,通常被称为‘contigs'重叠序列;基因组序列扫描(GSS)标签,由漂浮基因组序列产生(或随机克隆或人工细菌染色体末端序列);以及表达序列标签(ESTs),由来自寄生虫生活史的一个或多个阶段的mRNAs表达产生.至2001年3月30日,在基因库中共有136214寄生虫ESTs及177172寄生虫GSSs的描述.请注意,这些数字是被低估的,因为在序列产生、登上局域网以及在基因库被正式注册之间有一相当长的滞后期.
袁竹青
猪带绦虫乳酸脱氢酶基因的序列分析、克隆表达和免疫学分析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猪带绦虫成虫cDNA文库中识别乳酸脱氢酶A的基因(lactate dehydrogenaseA,LDH-A),分析和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并对其进行克隆、表达和免疫学特性的初步研究。方法利用...
杜武英黄江胡旭初余新柄徐劲廖兴江戴佳琳
关键词:猪带绦虫克隆表达免疫学特性
文献传递
共4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