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麻醉科
- 作品数:220 被引量:1,081H指数:14
- 相关作者:梁伟民周守静顾华华唐辉毅俞莹芳更多>>
-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机械工程更多>>
- 镇痛“自助餐”
- 2013年
- 疼痛,一直被认为是预示疾病、创伤的不祥征兆。确实,很多表情痛苦的病人前来就诊,一坐到医生面前,第一句话并不是蜕“我有什么病”,而是“我哪里痛”。
- 周守静魏兵华浩彦
- 关键词:镇痛药药品药物
-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仇健华梁伟民金玲艳
- 关键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凝血功能临床用血人体生理稀释液
- 部分肌松条件下术中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监护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 测定术中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NMEP)监护的最佳肌松程度,并探讨听神经瘤切除术中部分肌松下进行FNMEP监护的可行性.方法 本研究的第一部分通过记录30例患者在不同肌松程度下获得眼轮匝肌和口轮匝肌的波幅和潜伏期以及患者的经颅电刺激诱发的体动反应来确定最佳的肌松程度;第二部分对15例择期行听神经瘤切除术的患者在最佳肌松程度下进行术中FNMEP监护,并分析其预测术后面神经功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在单颤搐刺激肌松监测模式下,当T1=30%~40%时,既可记录到清晰可辨的FNMEP的波形,体动的影响也最小.在此肌松程度下,15例听神经瘤切除术均成功进行了术中FNMEP的监护.而术后/术前FNMEP波幅比值预测术后神经功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达到了90%和91%.结论 单次肌颤搐刺激下T1=30%~40%是适用于术中FNMEP监护的肌松程度.在此肌松程度下进行术中监护同样能够及时发现听神经瘤切除术中的面神经损伤.
- 王芸张军徐振东顾华华梁伟民
- 关键词: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术中监护开颅术
- 人工智能加速麻醉学领域脑功能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脑科学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当今人类科技发展战略的制高点,两者相互交叉、相互融合。近年来,神经生物学衍生的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算法迅速崛起,极大地促进AI算法的发展;相应地,AI有助于脑科学研究取得深层次突破,通过生物学原理对神经元与神经突触等结构实现数学建模,未来智能算法系统将能够呈现人类大脑的智能结构,实现生物脑的仿真模拟。AI属于计算机科学,定义为任何具有人类智能计算机程序的总称,其赋予计算机执行文字识别、状态推理与实现决策的能力,遵循特定规则与算法执行人类智能任务。ML是计算机通过数据构建概率统计模型对数据进行预测分析实现AI的技术学科。目前,AI和ML已渗透至医疗健康的诸多领域,两者在麻醉学领域的应用亦呈方兴未艾之势,包括但不仅限于气道管理、超声辅助诊断、智能药物输注系统、术中精准监测预警、围手术期并发症与病死率预测、重症监护治疗等,能够改变临床麻醉实践,优化治疗流程与改善患者预后,掌握AI技术对提供安全、高效、更具成本效益的临床麻醉至关重要。其中,AI在全身麻醉深度(depth of anesthesia,DoA)监测、麻醉药物作用的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及围手术期脑功能并发症预测等研究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深入解析脑功能和改善患者围手术期脑健康迎来良好契机。
- 罗猛强王英伟
- 关键词:人工智能神经网络麻醉脑功能
- 部分肌松下多组颅神经监护在小脑桥脑角区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评价全身麻醉下小脑桥脑角区肿瘤切除术患者中,在部分肌松条件下多组颅神经监护的效率。方法70例择期行小脑桥脑角区肿瘤显微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术中只进行面神经监护(FN组,n=35),另一组则除了面神经外,尚监护三叉神经、舌咽神经或副神经、舌下神经(MN组,n=35)。两组均根据监护结果调整手术操作,患者颅神经监护期间均采用TOF肌松监测,连续输注维库溴铵维持TOF值为3。术前和术后第8天评价所监护神经支配的肌肉功能。结果术中两组患者在TOF=3的部分肌松条件下均能得到清晰可辨的肌电图波形。FN组和MN组术后面神经功能恶化(从H-BⅠ-Ⅱ级至Ⅲ-Ⅳ级)的均增加4例,另外FN组新增1例舌咽神经损伤,而MN组新增1例舌下神经损伤。结论全麻下在部分肌松条件下进行术中多组颅神经监护是可行的,但在小脑桥脑角区肿瘤显微手术中多组神经联合面神经监护似乎并不增加术后短期颅神经的保护效率。
- 张军杨程顾华华梁伟民
- 关键词:神经生理学肌松弛颅神经小脑脑桥角
- 功能磁共振成像定位皮质运动区与术中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前瞻对照研究被引量:27
- 2005年
- 目的以术中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为对照,评价中央区脑肿瘤术前运用血液氧饱和水平检测(BOLD)技术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 I)定位皮质运动区的准确性。方法此项前瞻性研究选取了16例中央区脑肿瘤。开颅手术前分别执行手运动激发程式,运用BOLD技术的fMR I定位皮质运动区。将fMR I影像与磁共振导航序列影像融合。以术中MEP监测作为皮质运动区定位的标准技术。在神经导航下定位fMR I的各个激活区,单独或联合运用短串经颅电刺激(TCES)和直接皮质电刺激(DCES),在前臂及手部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比较两种技术的吻合度,以评价fMR I定位的皮质运动区的准确性。结果fMR I与MEP的吻合率为92.3%,其中与TCES的吻合率为100.0%,与DCES的吻合率为66.7%。结论运用BOLD技术的fMR I敏感度高,可实现中央区脑肿瘤术前皮质运动区的准确定位。
- 吴劲松周良辅陈伟郎黎琴梁伟民高歌军毛颖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运动皮质诱发电位电刺激神经导航功能磁共振成像皮质运动区前瞻对照研究
- 建立脑胶质瘤小鼠模型的研究进展
- 2020年
- 建立人类肿瘤的动物模型为深入研究肿瘤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研究人员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和药物靶标,为肿瘤患者提供新型的治疗方案。目前,基因编辑技术日趋成熟,使研究者拥有了修改基因的能力,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为建立优质动物肿瘤模型提供了巨大帮助。CRISPR/Cas9系统已经被开发为可以完成失活肿瘤抑制基因、诱导体细胞点突变以及实现复杂的基因组重排等一系列基因编辑操作的技术。文中就有关脑胶质瘤小鼠模型建立的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于子页徐铭徐宏治
-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小鼠模型
- 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在胸椎旁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 评价开胸手术的患者行胸椎旁神经阻滞,不同浓度的局麻药罗哌卡因对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开胸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组.前者于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椎旁神经阻滞,注入0.5%罗哌卡因,低浓度组注入0.375%罗哌卡因.记录阻滞平面、起效时间、并发症.然后开始全麻,记录两组术中芬太尼用量,术后安静和运动时的疼痛评分,术后阿片类镇痛药需求量.结果 高浓度组感觉阻滞平面(4.8±1.3个节段)、起效时间(3.7±0.5 min)、与低浓度组(5.2±1.6个节段)、(3.6±0.6 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安静时和运动时的疼痛评分以及术后吗啡需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椎旁神经阻滞中应用罗哌卡因可以为围术期提供满意的麻醉及镇痛效果,低浓度的罗哌卡因(0.375%)能产生与高浓度的罗哌卡因(0.5%)相似的麻醉效果.
- 徐江慧张军梁伟民
- 关键词:胸椎旁神经阻滞神经刺激器罗哌卡因开胸手术
- 吸入麻醉药对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的影响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护下,为术中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SEP)监护选择合适的吸入麻醉药物和浓度. 方法 60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安氟烷、异氟烷和地氟烷组,每组20例,按呼气末浓度0.3、0.5、0.75、1.0和1.5 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分别吸入不同浓度的麻醉药,记录皮层SSEP的N20波幅、潜伏期,并同时进行BIS监护,观察3种吸入麻醉药在不同吸入浓度下对SSEP和BIS的影响.结果随着吸入浓度的增加,所有3组SSEP的N20波幅逐渐下降,潜伏期逐渐延长.其中在呼气末浓度1.0 MAC时,异氟烷和地氟烷组的N20波幅下降已经超过50%,安氟烷组有3例波形消失;而在1.5 MAC时,异氟烷和地氟烷组分别有3例对象的N20波形消失,安氟烷组共有6例波形消失.BIS监测发现在1.0 MAC时,各组的BIS值均在60以下,而在0.75 MAC时,安氟烷组(BIS值:45~64)和地氟烷组(44~61)仍有部分患者的BIS值高于60,而异氟烷组BIS值均在60以下(39~58).皮层SSEP波幅和潜伏期与BIS值之间没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挥发性吸入麻醉药对BIS 和皮层SSEP的影响成剂量相关性.在合适的麻醉深度下,选择0.75MAC的异氟烷更适合术中皮层SSEP监护.尽管挥发性吸入麻醉药影响EEG和SSEP 分别与其作用于大脑皮层有关,但二者之间相关性较差.
- 张军梁伟民
- 关键词:脑电双频指数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脑电双频指数监测BIS监测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 B超辅助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两种定位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0
- 2007年
- 车薛华梁伟民
- 关键词: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锁骨下入路神经刺激器B超超声显像技术臂丛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