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
- 作品数:48 被引量:64H指数:4
- 相关作者:汪朝群华均康卫新国陆彪闫海江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 毛细抽吸回路冷凝器内两相流动与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
- 该文针对大型航天器的热控系统--毛细抽吸回路中冷凝器内的汽、液两相流动和传热,建立了物理和数学模型,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模拟其非稳态下的流动和传热特性,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 牟其峥屠传经牟楷侯增祺
- 关键词:航天器热控系统冷凝器两相流传热特性
- 文献传递
- DARPA地球静止轨道机器人项目综述被引量:7
- 2016年
- 系统梳理了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资助的地球静止轨道操控项目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空间操控涉及的空间机械臂设计、非合作目标探测识别与相对导航、安全逼近停靠、平台与机械臂协同控制、多臂协同精细作业柔顺控制、遥操作、地面仿真与试验等关键技术.最后给出了DARPA地球静止轨道操控项目的发展启示,并对我国地球静止轨道操控项目发展思路提出了建议.
- 闫海江范庆玲康志宇肖余之
- 关键词:地球静止轨道非合作目标空间机械臂
- 一种接收极弱GNSS信号的高轨卫星定轨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收极弱GNSS信号的高轨卫星定轨方法,该方法利用了GNSS星历与天文导航信息分析GNSS卫星可见性与估计GNSS信号多普勒频率范围,采用了8*20ms相干积分时间的匹配滤波器结合导航电文估计的技术,克服...
- 夏轩赵健康孙俊阳光
- 文献传递
- 种植体和附着体联合修复上颌无牙颌三维有限元建模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建立上颌无牙颌种植体义齿与附着体联合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其生物力学分析提供数学模型基础。方法:选取成人离体无牙颌上颌骨1个,前牙区植入4个种植体作固定桥,后牙区用冠外弹性附着体活动义齿修复,经螺旋CT扫描、获取图像数据;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成功建立了几何相似性良好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由46154个单元和71401个结点组成,可根据需要进行旋转和修改。结论:应用螺旋CT断层扫描及一系列计算机软件,能建立有效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种植体义齿和附着体联合修复上颌无牙颌的生物力学分析奠定基础。
- 于书娟李笑梅汪大林郭震
- 关键词:种植体附着体三维有限元模型
- 机载圆锥对数螺旋天线及两种馈电方式的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论述了机载圆锥对数螺旋天线及其两种馈电方式的设计方法。利用FEKO软件对圆锥对数螺旋天线和两种平衡馈电方式进行了优化仿真分析。结果说明,该天线的电特性能够满足实际工程应用要求。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天线实物样机,并对该天线实物样机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天线在2.5~8GHz的工作频率范围内,方向图3dB波瓣宽度为100°左右,轴比小于3dB,驻波系数小于2。测试数据说明该天线的测试结果和仿真分析结果吻合良好,同时也说明该圆锥对数螺旋天线具有宽频带圆极化及宽频带宽波束特性,进而说明该设计方法是有效可行的,并可以推广应用。
- 张涛商远波黄迎春张福顺焦永昌
- 关键词:平衡馈电宽带圆极化宽带宽波束
- 从“东3平台”到“HS702平台”看卫星双组元统一推进系统的发展被引量:3
- 2003年
- 本文论述了大容量、长寿命卫星使用的双组元统一推进系统,分析了国外同类系统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未来卫星双组元统一推进系统的发展方向。
- 王宇王宏年
- 制导站分系统无故障运行的可靠性考核试验
- 制导站可靠性水平主要取决于各分系统的可靠性水平.制导站分系统的可靠性验证是制导站质量与可靠性控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详细介绍了制导站分系统无故障运行的可靠性考核试验大纲.实践证明通过分系统无故障运行的可靠性考核能有利于...
- 陆彪
- 关键词:无故障运行
- 文献传递
- 0.22THz折叠波导行波管研究进展
- 带宽和增益是太赫兹折叠波导行波管的研究中关注的重点,而慢波结构及其物理设计直接影响折叠波导行波管的带宽和增益.本文对一支0.22THz折叠波导行波管样管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最大输出功率520mW,最大3dB增益带宽3.5...
- 周泉丰蒋艺雷文强胡鹏马国武陈洪斌王海涛
- 关键词:折叠波导行波管太赫兹慢波结构优化设计
- 文献传递
- 雷达/红外双模复合寻的系统数据融合试验和性能评估技术
- 本文主要研究雷达/红外成像双模复合探测跟踪系统的数据融事处理的基本方法,双模数据融合性能的主要特征及其验证技术,并且提出了进行雷达/红外双模复合探测跟踪系统性能评估的新的半实物仿真试验技术,给出了实验的部分结果.
- 汪朝群
- 关键词:数据融合多传感器
- 文献传递
- 搜寻第二个地球——系外地球(ET)巡天计划被引量:1
- 2024年
- 系外地球科学卫星(ET)将通过采用空间大视场超高精度测光这一关键技术在国际上率先突破生命起源中的系外地球存在及其演化这一重大前沿科学问题. ET卫星将在日地拉格朗日L2点晕(Halo)轨道部署由6台广角凌星望远镜和1台微引力透镜望远镜构成的空间天文台,结合凌星法和微引力透镜法,利用空间超大视场和超高精度的光学测光观测,首次发现富有重要意义、被广泛关注的系外地球,并确定其发生率,对目前了解甚少的类地行星和流浪行星进行国际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种群普查,首次发现流浪地球,并确定其发生率,揭示类地行星和流浪行星起源,为地外生命探寻提供候选者和新方向. ET卫星的观测结果、统计研究以及和对理论的检验将回答系外地球在宇宙中有多普遍,类地行星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流浪行星又是如何起源的这些亟待解决的前沿科学问题.对ET卫星发现的系外地球样本的后随观测,将精确测量其质量、密度和大气成分,有助于深入分析宜居性特征.此外,对ET新发现的大量各种系外行星样本的研究,以及对理论的检验将推动这些种类的行星形成和演化规律的更深入认识, ET的大量高精度、高频次和长基线测光数据将推动星震学、银河系考古学、时域天文学、双星和双星黑洞等领域的研究.
- 葛健陈雯陈永和宋宗玺王坚张辉李岩臧伟呈周丹张永帅陈琨阳应权毛淑德黄煦药新雨李兴隆姜海娇于涌唐正宏董峰高伟张鸿飞申超王峰涛魏传新杨宝玉李豫东文林张朋军张聪聪谢基伟马波邓洪平刘慧根段旭亮王昊宇黄江江高扬王伊菲王磊秦根健刘欣宇高婕
- 关键词:系外行星类地行星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