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

作品数:1,198 被引量:3,435H指数:23
相关作者:刘书杰董全民刘文辉马利青柴沙驼更多>>
相关机构: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29篇期刊文章
  • 51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95篇农业科学
  • 59篇轻工技术与工...
  • 57篇生物学
  • 41篇医药卫生
  • 1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经济管理
  • 11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文化科学
  • 6篇化学工程
  • 4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2篇政治法律
  • 2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91篇牦牛
  • 146篇草地
  • 84篇燕麦
  • 80篇土壤
  • 76篇瘤胃
  • 68篇营养
  • 66篇放牧
  • 58篇群落
  • 56篇牧草
  • 50篇微生物
  • 44篇草甸
  • 43篇高寒草甸
  • 42篇瘤胃发酵
  • 41篇高寒草地
  • 40篇基因
  • 38篇青藏
  • 37篇青藏高原
  • 37篇胁迫
  • 35篇植物
  • 35篇种子

机构

  • 1,183篇青海大学
  • 89篇动物营养与饲...
  • 60篇西南民族大学
  • 56篇青海省畜牧兽...
  • 54篇甘肃农业大学
  • 29篇西北农林科技...
  • 28篇兰州大学
  • 24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中国农业大学
  • 9篇教育部
  • 8篇青海师范大学
  • 8篇青海省草原总...
  • 7篇青海民族大学
  • 7篇海晏县畜牧兽...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北京林业大学
  • 5篇四川省草原科...
  • 5篇西藏农牧学院
  • 5篇青海畜牧兽医...
  • 5篇塔里木大学

作者

  • 171篇刘书杰
  • 104篇郝力壮
  • 96篇崔占鸿
  • 84篇柴沙驼
  • 70篇刘文辉
  • 64篇马玉寿
  • 64篇张晓卫
  • 56篇王彦龙
  • 54篇董全民
  • 52篇孙璐
  • 52篇王磊
  • 49篇马利青
  • 48篇李世雄
  • 48篇吴国芳
  • 47篇李秀萍
  • 46篇贾志锋
  • 45篇王迅
  • 42篇冯宇哲
  • 42篇牛建章
  • 41篇徐成体

传媒

  • 337篇青海畜牧兽医...
  • 92篇草地学报
  • 49篇青海大学学报...
  • 46篇草业学报
  • 45篇草业科学
  • 45篇动物营养学报
  • 40篇饲料研究
  • 27篇黑龙江畜牧兽...
  • 27篇青海大学学报
  • 23篇家畜生态学报
  • 18篇中国草地学报
  • 16篇青海科技
  • 14篇饲料工业
  • 12篇中国畜牧兽医
  • 1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1篇草原与草坪
  • 10篇生态学报
  • 10篇中国饲料
  • 9篇中国畜牧杂志
  • 8篇畜牧与兽医

年份

  • 10篇2024
  • 192篇2023
  • 186篇2022
  • 169篇2021
  • 125篇2020
  • 114篇2019
  • 89篇2018
  • 68篇2017
  • 32篇2016
  • 42篇2015
  • 23篇2014
  • 20篇2013
  • 15篇2012
  • 7篇2011
  • 18篇2010
  • 30篇2009
  • 25篇2008
  • 12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1,1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标准化法评估的牦牛酸奶加工工艺被引量:13
2018年
为优化牦牛酸奶的加工工艺,通过标准化法评估研究了牦牛奶杀菌条件、菌种接种体积分数、发酵温度、后酸化时间对牦牛酸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牦牛乳在90℃下杀菌10 min,添加0.15%混合乳酸菌发酵剂、在43±1℃条件下发酵至凝固,4℃后酸化24 h,制得的牦牛酸奶品质好。
李升升靳义超
关键词:发酵
野牦牛与其他牛科动物GHRHR基因部分序列的比较被引量:1
2008年
对野牦牛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HRHR)基因部分片段(包括部分外显子6和部分内含子6)进行PCR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序列已提交到GenBank中(GenBank Accession No:EU872256)。利用BioEdit7.0.9.0、DnaSP 4.10.9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野牦牛该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普通牛、瘤牛、水牛、绵羊等牛科动物相应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野牦牛与普通牛、瘤牛、水牛、绵羊4个物种基因序列间同源性大小依次为99.0%、98.3%、97.8%、92.0%,5个物种间共发现42处序列间碱基差异(9.84/100 bp),其中野牦牛与普通牛、瘤牛、水牛、绵羊4个牛科物种均存在差异碱基3处;推导的部分氨基酸序列间同源性大小依次为94.4%、94.4%、100.0%、94.4%。
马志杰
关键词:克隆
围封和防除狼毒对狼毒斑块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量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狼毒是青藏高原高寒退化草地主要滋生的毒害草种类,采用化学除草剂和草地围封方法能有效遏制狼毒种群扩张的现状。然而,针对狼毒形成微斑块对使用除草剂和草地围封措施后植被群落结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量响应变化的研究较少。基于此,狼毒型退化草地采用短期围栏封育(1年),以围封地未防除和除草剂处理的狼毒微斑块为研究对象,比较和分析狼毒斑块内外物种多样性指数、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1)围封地未防除狼毒斑块内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高于狼毒斑块外,而防除狼毒斑块外生物量高于狼毒斑块内。2)围封地未防除狼毒斑块内表层土壤的全氮、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有机质和土壤含水量高于狼毒斑块外,而防除狼毒斑块外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和全钾含量高于狼毒斑块内;围封地未防除狼毒斑块内深层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高于斑块外,防除狼毒斑块外深层土壤速效磷、铵态氮和有机质含量高于斑块内。3)防除狼毒和围封地未防除狼毒斑块外土壤微生物量碳高于狼毒斑块内,防除狼毒斑块外土壤微生物量氮增加而微生物量磷却快速降低。由此可见,狼毒型退化草地治理需采用“狼毒净”化学除草剂快速降低狼毒种群并辅以长期围封(禁牧)措施,可提高禾本科等优良牧草比例、调节草地群落结构趋于稳定和加速土壤养分循环,并最终实现狼毒型退化草地生态修复的目标。
鲍根生宋梅玲王玉琴尹亚丽王宏生
关键词:狼毒围封防除土壤微生物量
青海草地早熟禾原种扩繁技术
2022年
青海草地早熟禾作为优良的乡土生态草种,近年来已经被大量应用于黑土滩(山)、高寒矿区等相关生态领域植被恢复与重建中,青海草地早熟禾原种扩繁技术对保障种子生产产业化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从原种扩繁的地域性要求出发,结合栽培技术、田间管理以及收获、清选等技术,详细探究青海草地早熟禾原种扩繁技术,以期为青海草地早熟禾原种繁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王彦龙马玉寿李世雄施建军刘颖马源王晓丽
关键词:青海草地早熟禾
柴达木盆地19个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和饲用品质综合评价
2023年
为提高柴达木盆地饲草质量,充分发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饲用价值,本研究选取19个紫花苜蓿品种为供试材料,探究品种和茬次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和饲用品质的影响,并通过灰色关联度法综合评价,筛选适宜柴达木盆地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结果表明,第1茬粗蛋白、粗灰分含量低于第2茬,第1茬粗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高于第2茬。‘大业3号’年干草产量最高,为11.91 t·hm^(-2);‘6010’‘极光’平均粗蛋白含量较高,分别为21.01%,20.90%;‘4030’的相对饲喂价值、粗饲料分级指数均最高,分别为151.20,5.54。因此,‘勇士’‘4030’‘佰苜201’等几个品种综合表现较好,适宜柴达木盆地种植。
王龙然王伟蒲小剑魏希杰傅云洁徐成体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紫花苜蓿饲用品质
牦牛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4年
系统了解牦牛线粒体基因组(mtDNA)的研究现状,探究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牦牛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依据和基础材料。笔者通过查阅近20年有关牦牛mtDNA研究的文献资料,对牦牛mtDNA全序列和部分序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mtDNA作为一种很好的分子标记已被研究者用于探究牦牛的起源驯化、遗传多样性、迁徙模式、历史发展动态、分类学地位、适应性机理及系统发育关系等问题,并取得了具有结论性的诸多成果。然而,有关牦牛mtDNA全序列基础上的群体基因组学研究、线粒体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学研究、核基因组与线粒体基因组间的互作和调控研究、线粒体基因组与部分性状间的关联分析等内容,还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马志杰
关键词:牦牛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
高寒牧区杂种公牛19项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2008年
对生活在3 250-3 700 m高海拔地区的黑杂F1和西杂F1的生理指标、血液生理指标和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被检黑杂F1和西杂F1的生理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绝大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均位于国内外学者记载的正常范围之内,表明黑杂F1和西杂F1两种杂种公牛对青海省3 250-3 700 m的高海拔地区有良好的适应性。
魏雅萍徐惊涛王兆龙增巴童子保陈生梅马志杰罗晓林
关键词:血液生理指标
青海省同德牦牛的母系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揭示青海省同德牦牛的母系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背景。[方法]本研究采用PCR方法和扩增产物双向测序技术,对60头(32♂,28♀)同德牦牛mtDNA D-loop区序列进行了测定。经人工核实校对序列后,使用BioEdit、DnaSP、Arlequin和Network等生物信息学软件综合分析其母系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及系统发育关系。[结果]同德牦牛mtDNA D-loop区序列长度在890-894 bp之间,排除12处插入/缺失后共检测到59处多态位点,其中单一多态位点有17处,简约信息位点42处;根据序列间核苷酸变异共确定了31种单倍型,其中H8为优势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935±0.023,核苷酸多样度为0.012±0.006。与青海其他牦牛品种(群体)(如高原、环湖、大通牦牛等)相比,同德牦牛单倍型多样度较高,表明其具有较为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使用MJ法(Median-Joining)构建的网络关系图显示:同德牦牛31种单倍型分布在A、B、C、D和E 5种单倍型组中,且其可分为2大母系支系,表明同德牦牛拥有2个母系起源。[结论]同德牦牛群体具有较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由分布于2个母系遗传分支的5个单倍型组(即A、B、C、D和E)个体组成,具有2个母系起源。
李广祯马志杰赵学军陈生梅刘书杰林元李文浩
关键词:牦牛MTDNAD-LOOP区
基于16S rRNA测序分析正常与腹泻牦牛犊牛粪便细菌区系组成被引量:9
2021年
试验旨在比较分析放牧条件下正常与腹泻牦牛犊牛粪便微生物区系组成与基因功能预测,筛选出作为腹泻评价依据的细菌,为下一步牦牛犊牛益生菌制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在放牧条件下分别采集青海玉树地区正常与腹泻牦牛犊牛粪便样本各7份并提取DNA,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研究两组牦牛犊牛肠道微生物区系的OTUs聚类、门水平和属水平相对丰度差异性、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功能预测水平信息。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正常组和腹泻组的优势菌门有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且腹泻组的梭杆菌门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在属水平上,正常组犊牛粪便中优势细菌相对丰度从高到低为:拟杆菌属、拟普雷沃菌属和未分类的瘤胃菌属;腹泻组犊牛粪便中优势细菌相对丰度从高到低为:拟杆菌属、梭杆菌属、未分类的肠杆菌属和未分类的瘤胃菌属,且腹泻组的梭杆菌属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在功能预测水平上,腹泻组的聚糖生物合成与代谢、运输和分解代谢、老化、分类和降解、脂代谢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正常组的氨基酸代谢、信号转导、细胞运动、遗传信息显著高于腹泻组(P<0.05)。通过分析放牧牦牛犊牛正常组和腹泻组之间的优势菌群差异表明,犊牛腹泻是由梭杆菌属引起的。
张玉莹刘书杰冯宇哲冯宇哲崔占鸿
关键词:牦牛犊牛腹泻粪便细菌区系
牦牛妊娠后期补饲对其失重和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6
2013年
本研究对30头怀孕母牦牛妊娠后期153 d的"燕麦青干草+营养舔块"补饲试验,整个试验期内试验组与对照组(自然放牧)牦牛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所产犊牛初生重13.05 kg与11.50 kg的差异极显著(P<0.01)。
郝力壮吴克选王万邦崔占鸿柴沙驼冯宇哲张晓卫赵月平刘书杰
关键词:牦牛妊娠补饲
共1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