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24 被引量:44H指数:4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光子技术研究院暨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暨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电子电信
  • 10篇理学
  • 4篇机械工程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电极
  • 4篇冷阴极
  • 4篇纳米
  • 4篇感器
  • 4篇传感
  • 4篇传感器
  • 3篇探测器
  • 3篇平板
  • 3篇纳米线
  • 3篇光学
  • 3篇X射线
  • 2篇电子源
  • 2篇噪声
  • 2篇铌酸锂
  • 2篇物理光学
  • 2篇光电极
  • 2篇X射线源
  • 2篇ZNO纳米
  • 2篇ZNO纳米线
  • 2篇场发射

机构

  • 24篇中山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布里斯托大学
  • 1篇广东开放大学...

作者

  • 1篇吴进
  • 1篇陈钰杰
  • 1篇余思远

传媒

  • 6篇半导体光电
  • 3篇材料研究与应...
  • 2篇激光与光电子...
  • 2篇光学学报
  • 1篇红外与激光工...
  • 1篇半导体技术
  • 1篇物理学报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珠三角光电产...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导电水凝胶在柔性可拉伸传感领域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22年
水凝胶是一种由亲水聚合物链组成的三维网络结构凝胶,在水中迅速溶胀后可以保持大量水分而不溶解,表现出与软组织类似的特质。近年来,随着可穿戴电子产品的流行,具备柔性可拉伸特性的电子器件正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导电水凝胶作为导电性能良好的复合水凝胶材料,能很好地满足上述应用要求。介绍了当前导电水凝胶前沿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常见的导电水凝胶制备方法,重点阐述了导电水凝胶在柔性可拉伸传感器领域的应用研究,分析了导电水凝胶基传感器存在的不足。随着物联网(IOT)、智能终端、5G技术的迅速发展,功能性可穿戴电子器件的市场需求日渐攀升,导电水凝胶在柔性可拉伸传感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李健烨吴子轩吴进
硅基真空纳米电子源
场发射电子源及其应用探索,是真空电子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与传统热阴极电子源相比,场发射电子源是依靠电场诱导电子隧穿发射,无需吸收外界能量,因此具有功耗低、电子发射响应速度快、发射电子能量集中、工作温区较宽的优点。随着微...
佘峻聪
文献传递
ZnO纳米线冷阴极平板X射线源研制
冷阴极平板X射线源作为一种新型的X射线源,在医学成像、工业探伤和安防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我们可控制备出大面积均匀发射的ZnO纳米线冷阴极电子源阵列,验证了采用ZnO纳米线冷阴极实现大面积平板X射线源的可行性。利用Zn...
陈军陈道坤张志鹏陈毅聪余峻聪邓少芝许宁生
光电振荡器:从分立到薄膜铌酸锂光集成(特邀)被引量:3
2024年
光电振荡器(OEO)可以产生高频、宽带可调、低相位噪声的射频(RF)信号,可应用于5G通信、雷达探测和传感等领域。OEO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激光器、调制器、储能介质、光电探测器、RF放大器和RF滤波器,实现低相位噪声的关键是高Q储能介质,例如低损耗的长光纤或者高Q因子的光学谐振腔。自姚晓天博士在1996年首次提出OEO至今,已经衍生出各种OEO结构,但它们大多都由分立器件组成,体积庞大、价格昂贵且使用不便。随着各种集成光学材料平台的成熟,小尺寸、低成本和更可靠的集成OEO成为可能,例如绝缘体上硅(SOI)OEO、磷化铟(InP)OEO和硫化物OEO等,但由于这些材料本身高损耗、非线性和温度敏感等特性,难以实现OEO所需的高性能电光调制器和高Q的储能介质,而薄膜铌酸锂(TFLN)由于宽透明窗口、大线性电光系数和低损耗特性在实现高性能的电光调制器和高Q微腔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有望实现高频、宽带可调、低相位噪声的RF信号。本文回顾过去30年从分立OEO到集成OEO的发展历程并展望未来集成OEO的发展前景。
黄梓骏马蕊蔡鑫伦
关键词:光电振荡器高频相位噪声光集成
对NpHR光敏感蛋白具有刺激作用的光电极研制
2019年
光电极是研究光遗传学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波长为460nm的蓝光可以对ChR2神经蛋白产生刺激,而波长为580nm的黄光可以刺激NpHR神经蛋白,对生物体的反应产生抑制。目前,蓝光波段的光电极具有很高的功率密度,可以满足光遗传学的研究,而黄光波段半导体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较低,因此对黄光波段的光电极研究较少。在蓝宝石衬底蓝光光电极研制的基础上,通过激发黄色荧光粉和量子点两种形式获得黄光,并通过沉积SiO_2/TiO_2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DBR)有效滤除了蓝光波段的激发光,最后通过沉积Ag金属反射镜增强黄光信号,制备出荧光粉基和量子点基黄光光电极。与荧光粉基黄光光电极相比,量子点基黄光光电极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更窄的光谱半宽和更薄的厚度。在1~10mA的注入电流下,量子点基黄光光电极的功率密度为4.46~15.37mW/mm2,满足刺激NpHR神经蛋白的要求。
温耀辉侯雅倩梁捷智张佰君
关键词:荧光粉量子点
SmB6单晶纳米结构的可控制备及场发射特性研究
2020年
作为一种典型的近藤拓扑绝缘体,近年来六硼化钐(SmB6)材料受到了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与块体材料相比,SmB6纳米材料由于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而拥有更为丰富的表面电子态,因此被认为是一个研究表面量子效应和物理机制的理想平台。由于场发射电流主要来源于纳米材料的表面态,所以研究SmB6纳米材料的场发射特性可以为研究其表面量子特性提供有益的参考。本研究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在硅衬底上分别实现了SmB6纳米带和纳米线薄膜的生长。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mB6纳米线和纳米带分别为沿着[100]和[110]方向生长的立方单晶结构。场发射特性的测试结果发现:SmB6纳米带薄膜的开启电场为3.24 V/μm,最大电流密度达到了466.16μA/cm2,其场发射性能要优于纳米线薄膜。同时考虑到SmB6拥有很低的电子亲和势、高电导率和丰富的表面电子态,所以若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场发射特性,那么很可能在冷阴极电子源领域有潜在应用。
张彤黎子娟郭泽堃田颜林浩坚许宁生陈军邓少芝刘飞
关键词:纳米线纳米带场致电子发射
自调节场发射微纳电子源研究
热诱导击穿是影响场发射电子源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有效克服热诱导击穿并获得高效的热助场发射是一个难题。已报道的研究工作主要关注基于不同材料的场发射阴极的热失效机制,侧重物理图像的理解。设计新型集成器件结构并有效利用热...
佘峻聪黄志骏黄智臻黄一峰曾妙璇陈军邓少芝许宁生
文献传递
选择区域外延生长中掩模介质表面Ga原子的迁移特性
2018年
选择区域外延生长(SAG)技术是微纳尺度GaN基发光器件的主要制备方法之一。在选择区域外延生长中,Ⅲ族金属原子在掩模介质表面的迁移行为对微纳器件的形貌及特性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利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系统研究了选择区域外延生长中Ga原子在掩模介质表面上的迁移特性,得到了不同反应腔压力和生长温度下Ga原子在掩模介质表面的迁移长度,且在保持其他生长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适当降低反应腔压力或提高生长温度可提高Ga原子的迁移长度。
杨杭邢洁莹陈伟杰陈杰韩小标钟昌明梁捷智黄德佳侯雅倩吴志盛张佰君
面向硅基光子集成的片上半导体激光器(特邀)
2024年
硅基集成Ⅲ-V族化合物半导体激光器是硅光技术发展的关键,多年来研究人员发展了三大类集成方案。本文对这三类技术进行概括性综述:基于倒装焊等工艺的混合集成方案将预先制备的激光器芯粒通过压焊等手段精确安装至硅光芯片,已实现小批量生产,但在生产效率、良率、成本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材料转移或键合的异质集成方案通过将晶格匹配衬底上预先外延制备的高质量有源层薄膜贴合至硅光衬底晶圆上,实现了大尺寸硅衬底上的全晶圆级激光器加工,可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该方案正进一步提高良率;硅基直接外延化合物半导体激光器的异质集成方案作为真正的晶圆级加工技术路线具有极大的吸引力,通过缓冲层、垂直或侧向选区外延等方式,克服材料间的理化性质失配、反相畴以及激光器与硅波导之间的光耦合效率低等技术难题,取得了多项突破,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王瑞军韩羽余思远
关键词:集成光学
柔性力学传感器及其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柔性力学传感器作为可穿戴电子产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在医疗健康、人机交互、电子皮肤和物联网等领域中的应用。为满足可穿戴设备的需求,柔性传感器在敏感材料、传感器结构设计和制备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同时,神经网络算法作为人工智能的分支,可以高效处理复杂数据,实现多传感器或多模态数据的分析处理,为柔性力学传感器在复杂环境中的应用提供了强大工具。综述了柔性应变和压力传感器及其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应用,详细讨论了应变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的传感机制和不同类型的传感器的具体应用,如压阻式、压容式、压电式和摩擦电式。神经网络算法显著提高了来自传感阵列以及复杂传感系统的大传感数据的处理效率,并且可以更好地显示感知信号与信息事件之间的关系。随着力学传感器和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传感器收集到的大量身体活动等生理信号数据集,可以有效训练神经网络算法,从而进一步增强可穿戴设备的性能。此外,还讨论了神经网络算法增强力学传感器在语音识别、手势识别、物体/材质识别和人机交互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柔性力学传感器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冯吉勇黄炳方何俊恺黄俊铧桂许春
关键词:柔性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应变传感器神经网络算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