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浙江省水产种质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27 被引量:31H指数:3
相关作者:詹艳玲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宁波大学海洋学院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14篇生物学
  • 4篇天文地球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4篇基因
  • 13篇缢蛏
  • 5篇克隆
  • 4篇蛋白
  • 4篇泥蚶
  • 4篇胁迫
  • 4篇基因克隆
  • 3篇文蛤
  • 3篇基因家族
  • 2篇盐度
  • 2篇盐度胁迫
  • 2篇乙酰化
  • 2篇乙酰化酶
  • 2篇受体
  • 2篇转录
  • 2篇转录组
  • 2篇组蛋白
  • 2篇基因表达
  • 2篇氨氮胁迫
  • 2篇贝类

机构

  • 25篇浙江万里学院
  • 11篇上海海洋大学
  • 5篇宁波大学

作者

  • 16篇林志华
  • 6篇董迎辉
  • 3篇姚韩韩
  • 2篇任建峰
  • 2篇何京
  • 2篇何琳
  • 1篇韩庆喜
  • 1篇周小龙
  • 1篇王素芳
  • 1篇包永波
  • 1篇阮文斌
  • 1篇高晓艳
  • 1篇叶静
  • 1篇詹艳玲

传媒

  • 8篇海洋学报
  • 4篇水产学报
  • 2篇海洋渔业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海洋科学
  • 2篇渔业科学进展
  • 2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浙江万里学院...

年份

  • 3篇2024
  • 7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硫化物胁迫对缢蛏血液SO_(4)^(2-)浓度及 SULT1B1-12 基因表达的影响
2023年
作为典型的埋栖型滩涂贝类,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常暴露在富含硫化物的环境中,并表现出较强的硫化物耐受能力。胞质磺基转移酶1B1(SULT1B1)位于硫代谢途径下游,是催化磺化反应的关键酶,在甲状腺激素(THs)等内源性物质的生物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ScSULT1B1-12基因在缢蛏耐硫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其序列特征,并结合血液中SO_(4)^(2-)浓度变化,开展其组织表达及不同浓度(50μmol/L、150μmol/L、300μmol/L)硫化物胁迫72 h后的表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ScSULT1B1-12基因全长cDNA为1100 bp,含有897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98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ScSULT1B1-12含有4个催化活性位点(_(56)K、_(104)N、_(106)H和_(134)A)、1个N端的PAPS结合域(YPKSGTXW)、1个C端的PAPS结合和二聚化域(RKGXXGDWKNXFTVXXE),表明其在结构上具有催化磺化反应的能力。组织分布表明,ScSULT1B1-12基因在鳃中高表达,其次为闭壳肌和肝胰腺。硫化物胁迫后缢蛏血液中SO_(4)^(2-)浓度呈下降趋势,ScSULT1B1-12基因的表达模式也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表明硫酸盐可进一步被活化生成磺化反应的供体,而ScSULT1B1-12介导的磺化反应受抑制后可使缢蛏体内THs保持在一定水平,以加强其代谢机能和免疫功能,使机体适应高硫化物的不良环境。
孙慧妙沈伟良陈彩芳林志华林志华
关键词:缢蛏硫酸根
缢蛏Hsp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其在应激下的表达分析
2024年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等多种生物体内的高度保守的蛋白质,能够被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诱导表达。为了探究Hsp在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应对生物与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缢蛏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出62个ScHsp基因,对其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和蛋白理化性质进行预测,并对ScHsp基因在不同组织和生物胁迫[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感染]及非生物胁迫(高温和干露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ScHsp家族基因内含子的数目存在较大差异,62个ScHsp基因不均匀分布在17条染色体上,基因复制分析发现有3组串联复制基因,这可能是ScHsp家族基因数目扩张的重要原因;多数ScHsp基因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少数基因(ScHsp90-2和ScHsp70-11)呈现泛表达模式;副溶血弧菌感染和高温胁迫后,ScHsp家族基因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响应,根据基因表达的趋势分别分为6种和4种模式;对低温和常温干露胁迫5个时间点(0、12、24、48、72 h)下,ScHsp基因家族6个代表基因的表达量进行qPCR分析,结果显示6个基因都不同程度地响应干露胁迫,且表达模式不同。本研究为全面深入研究ScHsp家族基因在缢蛏应对胁迫反应作用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姚璐李治平孔祥辉董迎辉任建峰
关键词:缢蛏热休克蛋白基因家族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
缢蛏生物钟基因Tim的鉴定、昼夜表达模式及对性激素分泌的影响
2023年
Tim(Timeless)是继Per基因发现后的第2个核心生物钟基因,在动物繁殖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讨生物钟基因Tim对缢蛏夜间产卵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克隆了缢蛏Tim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利用qRT-PCR和免疫荧光技术研究了Tim基因/蛋白在不同组织中的昼夜表达模式,并用siRNA干扰技术初步研究了Tim基因对性激素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缢蛏Tim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为3 090 bp,编码1 029个氨基酸,具备3个保守结构域(TIMELESS superfamily、TIMELESS_C和FIil);Tim基因在缢蛏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肝胰腺、水管、卵巢、精巢中的表达水平较高;Tim基因在卵巢和精巢中呈现昼夜规律性表达,均在白天12:00–18:00较高,夜间00:00–06:00较低;Tim蛋白主要定位在肝胰腺的肝细胞、水管末端的上皮细胞、卵巢的成熟卵母细胞及精巢的精子细胞中,且在卵巢和精巢中的阳性信号均是白天12:00稍强于夜间00:00;siRNA干扰后,Tim基因在精巢、卵巢中的表达量均在干扰后第3-7天显著下降(P <0.05),而精巢中睾酮和卵巢中雌二醇含量均在干扰后第1-9天极显著下降(P <0.01)。由此可见,Tim基因/蛋白在精巢和卵巢中的表达均呈昼夜规律性变化,并且其被干扰后性激素含量显著降低,推测Tim基因可能通过介导性激素的分泌进而调控缢蛏夜间产卵过程。本研究初步探讨了缢蛏生物钟基因Tim的昼夜表达模式及其对性激素分泌的影响,将对深入解析贝类产卵机制和优化工厂化育苗技术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郦琪钧郑向阳柳燕子严玉箫陈妍蕾姚韩韩董迎辉
关键词:缢蛏生物钟TIMSIRNA性激素
泥蚶Smad1/5基因cDNA全长克隆及时空表达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为了研究Smad1/5基因在泥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利用SMART RACE方法克隆得到泥蚶Smad1/5基因(Tg-Smad1/5)的c DNA全长序列,该序列全长2 424bp,开放阅读框1 386 bp,编码462个氨基酸。Tg-Smad1/5蛋白与合浦珠母贝Smad5、太平洋牡蛎Smad5和大西洋舟螺Smad1的同源性分别达到了92.3%、91.2%和80.4%,与脊椎动物的同源性都在70%以上;该蛋白包含MH1和MH2区2个较为保守的结构域,此结构与高等动物Smad1和Smad5蛋白极为相似,表明该基因在物种进化过程中比较保守。利用qRTPCR技术,研究了Smad1/5基因在泥蚶6个组织和9个发育时期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TgSmad1/5基因在泥蚶成贝6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斧足中的表达量最高,极显著地高于其他组织;在各发育时期中,Tg-Smad1/5表达量随发育进程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在眼点幼虫期达到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时期,而在变态至稚贝时,表达量又极显著地下降。研究结果表明,TgSmad1/5具有类似于高等动物的分子结构,并在泥蚶不同组织、不同发育时期表达有所差异,这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贝类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钱雪骏董迎辉姚韩韩林志华
关键词:泥蚶基因克隆
缢蛏水管损伤后再生的转录组学分析
2023年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是一种重要的埋栖型双壳贝类,它的水管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对缢蛏水管损伤后的4个时间点(0 d、1 d、8 d和15 d)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分析水管再生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探究水管再生的分子机制。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DEGs主要与DNA复制、有机物代谢、蛋白质合成与转运相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共有9条通路显著富集(上调通路5条,下调通路4条),其中Wnt/β-catenin、TGF-β和Notch这3条与再生相关的信号通路发生富集并上调;在DEGs中,鉴定出一系列与细胞骨架(微管蛋白α-1D链)、应激反应(热休克蛋白10)、免疫反应(Toll样受体2)、生长发育(黏结蛋白聚糖2)、细胞外基质重塑(络丝蛋白)和表观遗传修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在再生过程中发生了显著差异表达。本研究中鉴定出的信号通路与候选基因,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缢蛏水管再生过程中的分子网络调控机制。
熊加奉李治平吕丽媛任建峰董迎辉
关键词:缢蛏转录组分子机制
盐度胁迫对缢蛏血液离子浓度及碳酸酐酶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比较缢蛏在5种盐度(盐度5、15、20、25和35)的水体中胁迫不同时间(4、8、12、24、48、72和96 h)后,血液中Na^+、K^+和Cl^-浓度变化以及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CA)基因mRNA表达变化。结果显示:随盐度升高,Na^+、K^+和Cl^-浓度呈上升趋势。随时间推移,低盐组Na^+、K^+和Cl^-浓度呈先下降、后稳定的变化趋势;高盐组Na^+、K^+和Cl^-浓度呈先上升、后稳定的变化趋势。qPCR结果显示,CA基因在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鳃中表达量最高。盐度胁迫后各个实验组的CA基因mRNA表达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呈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平稳的状态,并在24 h达到峰值。盐度5与盐度35实验组的CA mRNA表达水平比盐度15与盐度25实验组的变化趋势更为明显。实验结果表明缢蛏在盐度胁迫下血液Na^+、K^+和Cl^-浓度及CA基因mRNA表达量均发生变化,迅速调节体内外离子浓度来维持渗透压的平衡。实验研究了离子浓度以及CA基因在缢蛏急性盐度胁迫过程中的作用,为缢蛏在适应盐度环境变化的分子生理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陈铭林志华林志华何琳
关键词:盐度离子浓度碳酸酐酶缢蛏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GST和HSP90基因克隆及其在氨氮胁迫下的表达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克隆获得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谷胱甘肽S-转移酶(Sc-GSTσ)和热休克蛋白90(ScHSP90)基因的cDNA全长,分析了它们的组织表达差异及其在氨氮胁迫下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Sc-GSTσ的全长cDNA为1 414 bp,含有639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212个氨基酸,Sc-GSTσ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的GST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31.88%~43.40%;而Sc-HSP90的全长cDNA为2 752 bp,ORF为2 181 bp,编码726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HSP90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76.77%~87.05%。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Sc-GSTσ和Sc-HSP90在缢蛏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两者均在肝胰腺中表达量最高。氨氮胁迫后,Sc-GSTσ和Sc-HSP90 mRNA在肝胰腺中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表明氨氮胁迫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2个基因可能参与机体解毒或防御过程。但胁迫后期表达量下降推测是机体的防御能力有限,不足以完全保护宿主免受应激诱导的细胞损伤。
张欢董迎辉姚韩韩俞凯佳胡月亚林志华
关键词:缢蛏GSTHSP90氨氮
五种双壳贝类贝壳微观结构观察与成分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利用扫描电镜技术、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和弱酸去钙法,对菲律宾蛤仔、文蛤、厚壳贻贝、泥蚶、缢蛏5种习见海洋经济贝类贝壳的断面微观结构、物相组成、有机基质和蛋白质含量等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电镜观察结果显示,5种贝壳的微观结构主要包含棱柱层和珍珠层;棱柱层晶体结构有斜棱柱层、球棱柱层、棱柱层、均质层和交错板状层5种类型,其中缢蛏只有斜棱柱层,而泥蚶除球棱柱层外,其他4种晶体类型均存在,此复杂结构可能与其贝壳强度大有关;珍珠层晶体结构有珍珠层和肌棱柱层2种类型,其中厚壳贻贝的珍珠层呈典型的“砖-泥”结构,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其余4种贝壳珍珠层均由不规则块状结构组成。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菲律宾蛤仔、文蛤、缢蛏和泥蚶4种贝壳都属于文石质壳体,无机相几乎由文石组成,而厚壳贻贝属于混合质壳体,无机相由文石和方解石组成;贝壳化学成分分析显示,5种贝壳有机质含量均为3%左右,而总蛋白含量占有机质的2.98%~7.21%,其中可溶性蛋白是不可溶蛋白含量的5.55~20.31倍。上述结果为贝壳形成机理的研究积累了基础资料。
莫天宝徐洪强何京董迎辉林志华
关键词:贝壳微观结构有机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
颗粒浓度对文蛤、硬壳蛤和菲律宾蛤仔保留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本研究通过在养殖水体中添加底泥或单胞藻调节悬浮颗粒浓度,研究了悬浮物数量浓度和质量浓度变化对文蛤(Meretrix meretrix)、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保留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文蛤、硬壳蛤及菲律宾蛤仔的保留效率分别在粒径为8、6和6μm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1.1%、59.6%和62.6%。随着数量浓度的增加,文蛤在低(4.32×10^(7) cells/L)、中(5.27×10^(7) cells/L)、高(6.65×10^(7) cells/L)3个数量浓度下保留效率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逐渐增大,分别为9、13和14μm,保留效率最大值分别降至49.7%、33.4%和26.2%;与文蛤相似,菲律宾蛤仔保留效率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也分别增大至9、12和14μm,但最大保留值无明显变化;硬壳蛤保留效率的最大值保持不变,但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略有增大,分别为8、9和10μm。随质量浓度的增加,文蛤和菲律宾蛤仔在低(5.7 mg/L)、中(11.8 mg/L)、高(23.3 mg/L)3个质量浓度下的保留效率最大值和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均无明显变化;硬壳蛤保留效率最大值显著降低,分别为60.7%、27.6%和25.5%,但保留效率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保持不变。研究表明,文蛤和菲律宾蛤仔的保留效率对食物颗粒数量浓度变化更敏感,而硬壳蛤的保留效率受质量浓度变化影响较大。
谢彬林志华林志华
关键词:文蛤硬壳蛤菲律宾蛤仔
AFLP银染法和荧光标记法对文蛤遗传多样性评价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以文蛤山东种群(SD)和广西种群(GX)为实验材料,比较分析了AFLP银染法和荧光标记法对遗传多样性的评价效果。结果显示,AFLP荧光标记法在选择性扩增引物5’端加了FAM荧光标记,产物直接在DNA测序仪上检测,自动采集图像和数据,较银染法的数据准确度更高、稳定性更好。从遗传参数来看,银染法和荧光标记法获得的GX种群的多态位点比例、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香侬信息指数均高于SD种群,表明两种方法遗传多样性评价的结果一致。AFLP荧光标记法在文蛤两种群中共获得244个扩增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94.26%,均高于银染法(177个扩增位点,多态位点比例85.31%)。文蛤SD和GX种群的扩增位点数、多态位点比例、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香侬信息指数均是荧光标记法>银染法。
姚韩韩林志华董迎辉
关键词:AFLP荧光标记法银染法文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