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 作品数:1,363 被引量:9,848 H指数:38 相关作者: 陆维举 胡波 何长生 李倩 刘磊 更多>> 相关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南京临床医学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 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文化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大黄酸和罗格列酮对db/db糖尿病小鼠代谢紊乱和肾脏损伤的作用比较 被引量:52 2004年 目的 :比较大黄酸和罗格列酮对糖尿病db/db小鼠代谢紊乱和肾脏损伤的作用 ,探讨大黄酸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机制。 方法 :实验小鼠分四组 :db/m正常小鼠对照组 ;db/db糖尿病小鼠对照组 ;db/db糖尿病小鼠大黄酸 [1 2 0mg/ (Kg·d) ]治疗组 ;db/db糖尿病小鼠罗格列酮 [4mg/ (Kg·d) ]治疗组。连续灌胃 1 2周 ,于实验末比较各组体重、血糖和血脂水平。PAS染色、免疫荧光分析肾小球病理形态学改变。电镜分析线粒体数目形态改变。Real timePCR分析脂肪和肌肉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胰岛素抵抗因子 (resistin)和脂肪酸转运体 (FAT/CD36 )mRNA表达。 结果 :大黄酸和罗格列酮治疗均可明显降低db/db小鼠血糖水平。大黄酸治疗还可明显减轻体重 ,降低血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 ,改善高脂血症 ;而罗格列酮治疗则增加小鼠体重 ,提高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组织学显示 ,db/db小鼠肾小球肥大 ,系膜区扩张 ,系膜基质增加 ,大量纤维连接蛋白 ;同时肾小管线粒体数目减少 ,体积增大 ,嵴结构不清。大黄酸和罗格列酮治疗后均可明显改善上述肾脏病理改变 ,但对线粒体的作用大黄酸较罗格列酮更为明显。db/db小鼠肌肉和脂肪组织PPARγ和resistin的表达均明显下降 ,FAT/CD36表达增加。 黄燕飞 刘志红 陈惠萍 周虹 王建平 朱茂艳 黎磊石关键词:大黄酸 罗格列酮 小鼠 代谢紊乱 肾脏损伤 胰岛素抵抗 猪同种异体胰腺移植物β细胞功能与受体猪对葡… 1997年 目的:复制出外科糖尿病模型,对其施行全胰十二指肠移植,观察移植功能和受体葡萄糖代谢。方法:健康杂种猪3头,行保留十二指肠全胰切除术复制出我科糖尿病模型,对比观察长期存活的5头胰腺移植加全胰切除的猪移植胰用葡萄糖代谢调节,观察术后血糖、胰岛素和C肽水平,并行静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3例单纯全胰腺切除的猪术后第1天血糖分别高达9.0、11.5和10.6mmol/L。 罗开 黎介寿关键词:胰腺移植 葡萄糖代谢 Β细胞 细针吸取细胞学和组织学对肝细胞癌的诊断 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通过研究进一步证实细胞学和组织学联合诊断肝细胞癌的价值。方法:运用细胞学和组织学方法观察了70例临床怀疑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细针穿刺标本。结果:70例中,细胞学肯定肝脏恶性肿瘤56例(80%),其中确诊肝细胞癌36例(64.3%)。70例组织学诊断中,肯定恶性肿瘤44例(63%),其中确诊肝细胞癌29例(66%),转移性腺癌15例(34%),二者联合诊断阳性率达100%。结论:肝细胞癌的细胞学、组织学联合检查,既能提高肝细胞癌诊断的阳性率(100%),又可提高肝肿瘤的准确分型,是目前诊断肝脏肿瘤的理想方法之一。 季洪爱 季洪爱 周晓军 金行藻关键词:细针吸取 细胞病理学 组织病理学 丙型肝炎病毒与HBV、CMV共同感染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99年 探讨丙型肝炎( 简称丙肝) 病毒与HBV、CMV 混合感染对临床某些疾病的诊断价值.对221 例临床选择病例的HCV M、HBV M 和CMV M 联合检测,发现三种病毒共同感染者5例,检出率为2 .3 % (5/221) ;5 例均为血液透析病人.HBV 与HCV 两种病毒共同感染者47 例(47/221 ,21 .3 % ) ,血液透析组为51 .2 % (22/43) ;其后依次为慢性丙型肝炎组29 .6 % (8/27) ;肝细胞癌组21 .9 % (7/32) ;白血病组21 .4 % (3/14) 和急性输血后丙型肝炎组11 .1 % (5/45) ;其他肿瘤组、普通住院患者组分别为3 .7 % (1/27) 和3 .0 % (1/33) .HCV 与CMV 共同感染者中,慢性丙型肝炎组达33 .3 % (9/33) ;肝细胞癌组为28 .1 % (9/32) ;其后依次为血液透析组27 .9 %(12/43) 和急性输血后丙型肝炎组24 .4 % (11/45) .白血病组没有没有发现2 种病毒混合感染者.提示血液透析是传播肝炎病毒的一条重要途径;HCV 与CMV 的混合感染,仅多见于与HCV 张小卫 宗永兰 齐名 马勇 熊华 李保仝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 HBV CMV 葡萄糖转运蛋白1基因转染对系膜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通过建立葡萄糖转运蛋白 1(GLUT1)的基因转染系统,观察 GLUT1的过度表达对系膜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建立 GLUT1基因转染的大鼠系膜细胞(MCGT1),以β-半乳糖苷酶转染细胞(MCLacZ)为对照。用2-脱氧-3H-萄萄糖(2-DG)测定细胞葡萄糖摄入,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3H-脯氨酸掺入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合成,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胶原IV、FN的表达。结果MCGT1的2-DG摄入率明显高于MCLacZ[(741.0±60.5)dpm·μg prot-1比(92.2±9.0)dpm·μg prot-1,P <0.01]。动力学分析发现 MCGT1的 Vmax是 MCLacZ的 3 .7倍,而两者 Km值无明显差别。在相同的葡萄糖浓度下,MCGT1的乳酸生成增多,表现出细胞体积增大、RNA/DNA和蛋白质/DNA比值增高等细胞肥大表型。与对照相比,MCGT1的胶原和FN合成与表达明显增加。结论GLUT1的过度表达使系膜细胞具有糖尿病肾病(DN)的细胞表型。GLUT1的功能状态直接影响系膜细胞的糖代谢及功能变化。 李颖健 李颖健 刘志红 朱加明 刘栋 黎磊石关键词:肾小球硬化 细胞外基质 基因转染 CpG甲基转移酶诱导紧密连接蛋白7和8基因表达下调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CpG甲基转移酶M.SssI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中紧密连接蛋白7(claudin-7)和claudin-8表达的调节作用,及其对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50U/ml的M.SssI处理HT-29细胞24h(过甲基化组),采用重亚硫酸盐测序法检测claudin-7和claudin-8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laudin-8和claudin-8mRNA的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和Westernblot法检测claudin-7和claudin-8蛋白的表达,Hoechst33342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T-29细胞的凋亡,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HT-29细胞的增殖。同时设对照组(以2山PBS处理HT-29细胞)和5-Azacytidine组(以10I.t,moL/L5-Azaeytidine处理HT-29细胞)。结果过甲基化组claudin-7和claudin-8靶序列中发生甲基化的CpG胞嘧啶数目分别为25和10个,对照组分别为9和5个,5-Azacytidine组分别为0和3个。过甲基化组claudin-7和chudin-8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5-Azacyfidine组ciaudin-7和claudin-8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Hoechst33342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和5-Azacytidine组的HT-29细胞均呈均匀蓝色荧光,细胞呈圆形,大小一致,无明显差异;而过甲基化组HT-29细胞呈高度白色荧光的凋亡细胞明显增多。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过甲基化组HT-29细胞的早期凋亡率比对照组增加84.7%(P=0.002)。MTr法检测结果显示,过甲基化组HT-29细胞的生长速度较对照组缓慢(P=0.002),HT-29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为32.1%;5-Azacytidine组HT-29细胞的增殖水平与对照组相似(P=0.084)。结论CpG甲基转移酶可以通过上调claudin-7和claudin-8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程度,下调HT-29细胞中claudin-8和elaudin-8mRNA和蛋白的表达,从而诱导细胞产生凋亡,并抑制其增殖。 王文辉 汪芳裕 魏娟 沈芸竹 刘畅 舒小闯关键词:HT-29细胞 紧密连接蛋白 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指标与雌激素代谢的关系 被引量:2 2006年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Rotterdam标准的不同诊断指标与我国患者雌激素合成以及糖代谢之间的关系.对8例对照、PCOS患者的17例多囊组(PCO组)、14例高雄组(OHA组)和21例复合组(PCOS组)妇女行卵巢兴奋试验(hMGl50IU+hCG 5000IU),分别观察睾酮和雌二醇的血浓度变化,并计算芳香化酶功能指标和代谢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COS三组均有雌二醇合成亢进,但程度有差异,芳香化酶状态以OHA组最高.三组患者的雌激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而且hMG刺激后均升高,但不同组的患者hMG刺激后雌激素升高的程度不同.雌激素过多升高导致FSH下降可能是PCOS卵泡发育停滞不排卵的一个因素. 曲军卫 吴效科 王勇 侯丽辉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 雌激素代谢 糖代谢 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内点突变的检测与分析 1997年 目的 为了检测江苏省地区苯丙酮尿症患者血苯丙氨酸羟桦酶基因内突为点及其对PKU致病的相关性,从分子水平上提高诊断率。方法:采用了4对引物,外显子4、7、11、(E4、E7、E11)及STR,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分析了6个PKU家系共21个成员。结果:21例检测样品中1个家系4位成员测出E4基因突变,父母为不同的点突变的携带者,子女为遗传复合体。 魏丽珠 伏洁关键词:苯丙酮尿症 突变基因 不典型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 被引量:3 1998年 目的:分析不典型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12例经CT扫描平扫和(或)增强扫描。结果:该瘤的不典型CT特点为(1)肿瘤内缺乏脂肪成分;(2)肿瘤位于特殊部位;(3)并发明显肾周血肿;(4)伴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不典型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虽有各种各样的表现,但12例中9例在病灶内仍可发现少量脂肪成分。结论:无论不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如何,发现肿瘤内脂肪仍是该病诊断的关键。 卢光明 张福琛 陈君坤 陈君坤 征锦 沈复兴关键词:血管平滑肌瘤 脂肪瘤 CT 肾肿瘤 Gene polymorphism in IL-1 receptor antagonist affects its production by monocytes in IgA nephropathy and Henoch-Schonlein nephritis 被引量:5 2001年 Objective To define the functional significance of IL-1 receptor antagonist (IL-1ra) gene polymorphism and to investigate, the production of IL-1ra by monocytes from individuals with different genotypes of IL-1.Methods The genotype of IL-1ra was detect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Peripheral monocytes obtained from patients with immunoglobin A nephropathy (IgAN), 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 (HSPN) and normal subjects were matched in sex and age between the IL1RN-2 allele carriers and non-carriers. The secretion of IL-1ra, IL-1α and IL-1β in the supernatant of GM-CSF (10ng/ml) treated and untreated monocytes were measured by ELISA.Results The secretion of IL-1ra by monocytes stimulated with GM-CSF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IL1RN-2 allele non-carriers than those of carriers both in IgAN (21.55±3.08 vs 13.85±2.24ng/ml, P<0.001) and HSPN (23.72±6.68 vs 12.67±2.24ng/ml, P<0.01) as well as in normal controls (20.29±1.45 vs 10.51±2.3ng/ml, P<0.001). All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onocyte secretion of IL-1α and IL-1β by GM-CSF stimulation between the IL1RN-2 allele carriers and non-carriers. Conclusion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functional correlation of the IL1RN-2 allele and IL-1ra production is present in patients with IgAN and HSPN. This gene polymorphism control of IL-1ra production may contribute to the variety of clinical responses to inflammatory stimulation in individuals with different genotype of IL-1ra. 刘志红 杨俊伟 陈朝红 龚如军 黎磊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