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科 作品数:117 被引量:973 H指数:17 相关作者: 钟国民 彭伟军 杨宝锋 刘蕊 更多>> 相关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理学 一般工业技术 更多>>
MR扩散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作用 本文内容包括:
一、乳腺MR扩散检查b值的选定
二、MR检查确定乳腺癌范围
三、MR扩散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 顾雅佳关键词:MR扩散 乳腺 影像诊断 文献传递 基于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病变内部与周围区域影像组学联合临床因素预测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4类乳腺病变良性与恶性的价值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基于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CESM)乳腺病变内部与周围区域的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因素预测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类乳腺病变性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中心1)及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心2)接受诊治的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及CESM图像资料。中心1纳入835例患者, 均为女性, 年龄17~80(49±12)岁, 以Python软件中的"traintestsplit"函数按8∶2的比例分为训练集(667例)和测试集(168例);中心2纳入49例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集, 均为女性, 年龄34~70(51±8)岁。分别从所有患者CESM图像的病变内部区域(ITR)、病变周围5 mm及10 mm区域(PTR 5 mm、PTR 10 mm)及病变内部联合周围5 mm及10 mm区域(IPTR 5 mm、IPTR 10 mm)提取影像组学特征, 通过方差过滤、SelectKBest算法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算法筛选后分别建立ITR标签、PTR 5 mm标签、PTR 10 mm标签、IPTR 5 mm标签、IPTR 10 mm标签。在训练集中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对鉴别BI-RADS 4类乳腺病变良性与恶性有意义的影像组学标签及临床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列线图预测BI-RADS 4类乳腺病变良性与恶性的效能;采用决策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的净获益及校准能力。结果基于ITR标签、PTR 5 mm标签、PTR 10 mm标签、IPTR 5 mm标签、年龄、BI-RADS 4类亚分类构建的列线图在训练集、测试集及外部验证集中鉴别BI-RADS 4类乳腺病变恶性与良性的AUC分别为0.94、0.92和0.95。校准曲线显示, 列线图在训练集、测试集及外部验证集中预测BI-RADS 4类乳腺恶性病变的概率和实际结果一致性较好。决策曲线表明, 列线图在训练集、测试集及外部验证集中净收益较好。结论基于CESM乳腺病变内部和周围区域的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 张诗杰 毛宁 张海程 林凡 王思敏 高婧 张涵 王中一 顾雅佳 谢海柱关键词:列线图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基于MRI的生境影像组学预测子宫内膜癌分子亚型的双中心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建立基于MRI术前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的分子亚型的生境影像组学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家医学中心经病理证实的EC患者,分别纳入训练组(n=270)和测试组(n=70)。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术前MRI及病理组织学和分子亚型诊断。首先根据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和对比增强(contrast enhancement,CE)图像对肿瘤进行生境亚区域分区,随后从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DWI和CE图像的不同亚区域提取生境影像组学特征。应用3种机器学习分类器,包括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分别建立预测p53异常型EC的模型并进行效能验证,表现出最佳综合预测性能的模型被选为生境影像组学模型。采用相同程序,建立基于T1WI、T2WI、DWI和CE共4个序列的全区域影像组学模型及临床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评估模型的效能,使用DeLong检验比较模型的差异。使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价模型应用的临床收益。结果经特征选择后保留8个生境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生境影像组学模型、10个全区域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和3个临床特征建立临床模型。生境影像组学模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高,分别为0.855(0.788~0.922,训练集)和0.769(0.631~0.907,验证集)。DeLong检验显示训练集的生境影像组学模型效能优于全区域影像组学模型(P=0.001),但测试集差异不显著(P=0.543);两组生境影像组学模型效能均优于临床模型(P=0.007,训练集;P=0.038,验证集)。DCA曲线显示该模型在阈值概率0.2~0.8之间均可对临床诊断提供收益。结论基于MRI的生境影像组学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p53异常型的EC,效能优于全区域影像组学和临床模型,有助于术前EC的无创性分子亚型分型。 金文韬 王添平 陈晓军 张国福 李海明 张鹤关键词:MRI 生境 后肾腺瘤1例 被引量:5 2013年 后肾腺瘤(metanephric adenoma,MA)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良性肾脏上皮肿瘤,现将我院1例后肾腺瘤进行报道。患者女性,72岁。无任何症状,因体检超声发现左肾上极低回声病灶,其内血供欠佳,大小1cm×1cm,边界清楚。人院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未见异常。行CT增强扫描发现,病灶位于左侧肾脏上极,病灶平扫为稍高密度,CT值41Hu,增强后皮质期CT值51Hu,实质期87Hu, 尹波 刘莉 邹丽萍 杜尊国 耿道颖关键词:后肾腺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Utility of CT Histogram Parameters in Discriminating Between Metastasis and Non-Metastasis Among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Lesions Objective:To determine whether whole-lesion histogram parameters of pulmonary nodules based on computed tomogr... 王升平 胡婷丹 童彤 彭卫军乳腺X线摄影检查几多利弊? 2013年 乳腺癌是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位居全球女性发病第一位。乳腺癌X线摄影(即钼靶摄影)检查是实现乳腺癌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的重要的手段。国际上多个癌症研究机构和组织建议40岁以上女性每1~2年参加1次乳腺X线摄影检查。乳腺是对电离辐射致癌活性较敏感的组织,电离辐射的效应有累加性。多次小剂量照射或一次大剂量照射,均是诱发乳腺癌的不利因素。那么,乳腺X线检查作为一种电离辐射检查,其辐射剂量大吗,会因此而诱发乳腺癌吗? 胡晓欣 顾雅佳关键词:乳腺X线检查 摄影检查 女性恶性肿瘤 大剂量照射 小剂量照射 钼靶摄影 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的CT诊断 被引量:41 2004年 目的 结合病理探讨去分化脂肪肉瘤 (DL)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包括复发病例共 15例次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去分化脂肪肉瘤的CT表现特点 ,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CT表现分为 3组 :(1)脂肪密度肿块深部见一分隔的等或高于肌肉密度肿块 ,2种成分之间分界截然 ,显微镜下见分化好的脂肪肉瘤区域向高度恶性非脂肪源性肉瘤区域突然过渡者 10例 ,包括5例原发肿瘤及 5例继发肿瘤。 (2 )等或高于肌肉密度肿块 ,瘤内脂肪密度成分少于 10 %者 3例 ,为复发病例。 (3)盆腹腔内多发病灶 ,脂肪密度肿块与等或高于肌肉密度肿块分别散发于不同部位者 2例 ,为复发病例。去分化成分 ,平扫与肌肉密度相似 (15 / 15 ) ,12例增强扫描显示早期中度到显著不均匀强化 (12 / 12 ) ,有延迟强化。结论 去分化脂肪肉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点 ,动态增强扫描可反映肿瘤的强化特征 ,提供有价值的鉴别诊断依据 ,CT对于术前定性及指导病理取材有价值。 刘权 彭卫军 王坚关键词:去分化脂肪肉瘤 肿块 CT表现 发病 腹膜后 乳腺导管原位癌的影像学表现及与病理分级的关系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评估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MRI形态学及动态增强表现,提高对DCIS的认识,并进一步分析MRI表现与组织学核级别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证实为DCIS患者的MRI表现,研究其MRI形态学特点及动态增强表现,并分析MRI特点与组织学核级别的相关性。结果 22例患者中,非肿块样强化14例(段样强化9例,其内部均表现为轨道样或簇状小环样强化;区域性强化4例;线样强化1例),肿块样强化8例,均有恶性肿瘤征象,如分叶、毛刺、不均匀强化等。动态增强表现:Ⅰ型曲线5例、Ⅱ型曲线12例、Ⅲ型曲线5例;早期强化率包括早期缓慢强化2例、早期中度强化8例、早期快速强化12例。早期强化率及病灶大小与组织学核级别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31和0.002;动态增强曲线类型和形态学表现与组织学核级别无相关性,P值分别为0.4和0.225。结论乳腺DCIS的MRI表现具有相对特异性,结合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可较全面评价DCIS组织学核级别程度,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姜婷婷 顾雅佳 彭卫军 尤超 刘芮关键词:导管原位癌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数字断层融合摄影和数字X线摄影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应用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44 2019年 目的比较乳腺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数字断层融合摄影(DBT)和数字X线摄影(DM)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绍兴市中心医院就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乳腺DCE-MRI、DBT和DM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评价不同影像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采用Z检验对ROC曲线下面积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比较DCE-MRI、DBT、DM对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不同影像检查方法评估早期乳腺癌病灶大小的准确率。结果DCE-MRI、DBT、DM基于BI-RADS分类诊断早期乳腺癌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0、0.832、0.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32,P=0.001)。DCE-MRI、DBT、DM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92.3%、70.8%、52.5%;特异度分别为65.0%、85.0%、79.3%;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3.1%、70.8%、50.8%,其中,DCE-MRI(χ^2=15.330,P=0.0001)和DBT(χ^2=5.450,P=0.020)的诊断准确率均明显高于DM。DM、DBT、DCE-MRI测量值与病理测量结果均呈显著正相关(r=0.781,r=0.847,r=0.946,P值均<0.01)。结论DCE-MRI和DBT在早期乳腺癌的检出和诊断准确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较DM能显著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效能,未普及乳腺磁共振检查的广大基层医疗单位可采用DBT提高乳腺癌早期检出。 徐阿巧 翁小波 郑静 李芝清 王小玲 张盛箭关键词: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肝癌诊断及治疗后疗效评价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2006年 肝癌的治疗方法日趋多样化,对治疗后的随访及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MRS、DWI及PWI在内的功能磁共振是一种无创性检测方法,可以从局部及整体了解肝脏的代谢、能量及血流等的变化,其在肝脏显像中的不断发展对评价肝癌治疗后的疗效及预后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旨在揭示肝脏功能磁共振的原理以及目前在辨别肿瘤生物学特性中的作用,评价肝癌对治疗的反应,并探索性地提出了功能磁共振在肝癌监测中的应用前景。 蒋朝霞 彭卫军关键词:功能磁共振成像 肝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