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作品数:9 被引量:92H指数:6
相关作者:陈东晓吴林林更多>>
相关机构: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矿业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变形场
  • 2篇支护
  • 2篇数字散斑
  • 2篇数字散斑相关...
  • 2篇煤层
  • 2篇近距离煤层
  • 2篇非连续变形分...
  • 2篇DDA
  • 1篇断层
  • 1篇岩石断裂
  • 1篇岩石裂纹
  • 1篇沿空留巷
  • 1篇沿空留巷支护...
  • 1篇应急
  • 1篇应急管理
  • 1篇应急救援
  • 1篇应急救援系统
  • 1篇应急预案
  • 1篇应力
  • 1篇应力强度

机构

  • 9篇中国矿业大学...
  • 4篇北方工业大学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开滦(集团)...
  • 1篇国家安全生产...
  • 1篇中国建筑第八...
  • 1篇冀中能源集团...

作者

  • 2篇左建平
  • 2篇吴爱民
  • 1篇白忠胜
  • 1篇李成武
  • 1篇张瑞新
  • 1篇杨小彬
  • 1篇郭志飚
  • 1篇何学秋
  • 1篇宋义敏
  • 1篇王翠霞
  • 1篇马念杰
  • 1篇王群
  • 1篇吴林林
  • 1篇陈东晓
  • 1篇李岳春
  • 1篇刘纪坤
  • 1篇邓琳琳
  • 1篇王乾
  • 1篇高平波
  • 1篇赵泽鑫

传媒

  • 2篇煤炭技术
  • 1篇煤矿开采
  • 1篇煤炭工程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煤炭学报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采矿与安全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多次动压下近距离煤层群覆岩破坏规律研究被引量:21
2009年
应用不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模拟分析了邻近工作面开采和本工作面开采对上覆岩层及留设小煤柱的变形影响规律,再现了上覆岩层、留设煤柱及巷道的变形破坏过程,获得了小煤柱巷道在多次动压影响下的变形量、应力分布和破坏范围.随着开采的推进,工作面的上方会形成半椭圆形的应力场,由此可预测采空区上覆岩层的离层及关键层的形成.当下煤层开采通过邻近上煤层所留设煤柱对应位置时,留设煤柱所承受的载荷最大,在回采过程中可产生很大的应力释放,导致上覆岩层有大范围的离层,并由此引发地表大面积沉陷.此时要注意防范诸如冲击地压及地表沉陷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图7,表2,参11.
吴爱民左建平
关键词:近距离煤层群覆岩活动规律变形场
钱家营矿近距离煤层巷道破坏原因及支护对策被引量:15
2010年
为了安全高效地开采钱家营矿深部近距离煤层,研究了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的变形破坏机理并提出相应的支护对策,通过现场调查和非连续变形分析(DDA)对钱家营矿近距离煤层运输巷的变形破坏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次动压影响是造成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变形破坏的根本原因;而巷道两帮移近量大于顶底板移近量主要是由于矿区水平应力远大于垂直应力所造成的。通过DDA对原支护方案进行了优化分析,提出实施3根顶锚索支护方案,中间锚索是控制顶板位移,两边锚索是将上覆岩层应力引入到深部,底角锚杆控制底鼓。现场应用表明新支护方案能有效控制运输巷顶底板及两帮移近量;证实DDA方法将可为锚杆支护巷道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吴爱民左建平郭志飚李岳春
关键词:变形场数值模拟
基于变形场时空演化的煤冲击劈裂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采用霍普金森杆冲击加载装置,通过高速摄影机搭建实验的数据采集系统,以数字散斑相关方法作为实验的观测手段,对巴西圆盘煤试件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冲击劈裂变形场演化规律及裂隙扩展特征进行实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从变形场演化特征分析,加载初期变形场相对均匀,随荷载增加变形局部化特征明显。变形场时空演化总体表现为两个阶段特征:峰前水平方向变形量值变化较快,垂直方向变形量值变化较慢;峰后由于裂隙演化,水平方向变形量值变化缓慢,垂直方向变形量值变化较快;2霍普金森杆加载过程中,在试件两端加载处出现了局部压碎区,加载过程中主裂纹从压碎区域萌生并沿径向加载方向扩展至另一端贯通破坏;3实验测得煤样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峰前应力随应变呈线性增长,弹性模量与静荷载相比有较大提高,由于压碎区域存在,冲击加载实验得到的煤试件拉伸强度与实际相比偏小。
韩秀会李成武邢同振高平波
关键词:数字散斑相关方法
冲击载荷下岩石裂纹动态断裂参数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开展含I型预制裂纹的花岗岩矩形试件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态断裂参数的试验研究。以自行研制的能实现中低冲击加载速度的可调速落锤冲击试验机进行加载,通过高速相机搭建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数据采集,采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对试验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对岩石I型裂纹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位移场演化特征、裂纹动态断裂的裂尖张开位移、裂纹扩展速度、动态断裂全过程中的裂尖应力强度因子等进行了定量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落锤与岩石试件接触后,裂尖的应力强度因子呈增加趋势,当达到某一量值时,预制裂纹开裂,后续裂纹扩展的应力强度因子大于预制裂纹初始扩展的应力强度因子。
宋义敏杨小彬杨晟萱王乾
关键词: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应力强度因子岩石断裂冲击载荷
红外技术应用煤体瓦斯解吸过程温度测量被引量:13
2013年
为了研究煤体瓦斯解吸过程温度场变化规律,应用红外热像仪对不同变质程度的煤体瓦斯解吸过程温度变化进行了实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煤体对瓦斯的解吸过程是吸热过程,伴随有温度的变化,煤体解吸瓦斯的同时对外吸收热量,从而使煤体的温度下降;煤的变质程度不同,煤体温度下降幅度也不相同,煤的变质程度越高,温度下降的幅度愈大,按照温度下降的大小依次为无烟煤>肥煤>瘦煤>焦瘦煤.对煤体瓦斯解吸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曲线进行了拟合,其温度变化曲线符合指数函数.研究结果对应用红外热像技术进行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非接触式预测预报奠定了理论与实验基础.
刘纪坤何学秋王翠霞
关键词:变质程度瓦斯突出解吸温度变化红外热像
断层冲击地压失稳过程声发射特征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利用花岗岩双剪滑动模型进行岩石界面滑动实验,以声发射系统作为岩石界面滑动过程信息采集手段,开展断层冲击地压失稳的声发射特征研究。对花岗岩界面滑动过程中声发射振铃计数、声发射能量、声发射主频和声发射事件率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可知:(1)岩石界面产生滑动时对应的荷载降低量值逐渐增加;岩石界面滑动时刻对应的声发射振铃计数激增,且激增量值呈现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2)在岩石界面滑动全过程中,岩石界面首次滑动时声发射能量较小,随着加载的进行,岩石界面发生滑动时刻对应声发射能量整体呈现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3)岩石界面首次滑动后,各主频范围内的声发射事件均减少,在界面滑动时刻的声发射事件减少更为明显;(4)在岩石界面发生滑动前,荷载增长变缓时刻,声发射事件率开始出现下降,此特征可作为断层冲击地压发生的前兆信息。
韩秀会邢同振赵泽鑫邓琳琳王廷征
关键词:声发射
岩石断层失稳滑动能量释放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基于双向摩擦法实验,对岩石断层失稳滑动能量释放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断层临近失稳滑动时,断层两盘相对滑动位移增量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断层失稳滑动过程中的应变能密度迅速降低,应变能密度的降低量与围压有关,随着围压的增加,应变能密度降低的量值也增大。断层不同区域的应变能密度释放量值不同,且断层失稳滑动时某些区域能量释放具有一定滞后性。
韩秀会赵泽鑫邓琳琳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结构化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针对当前煤矿传统手段实施应急管理和救援工作,以应急预案的结构化为基础,运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形式化描述方法的总体思路,建立应急预案模型,结合信息化技术,实现煤矿应急管理与救援指挥辅助决策系统。
陈东晓张瑞新张伟吴林林王群
关键词:应急管理应急救援系统
无人工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支护技术与工艺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利用矿山压力基础理论、锚杆支护设计理论方法,综合目前高地压支护围岩松动圈理论,根据相近地段采样的标本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比照沿空掘巷的支护方案,结合回采巷道维修时被动支护方案的比较分析,融合巷道岩层深部的岩体力学特性,选择合理的巷道围岩控制方法及锚梁网支护技术参数、单体液压支柱配合十字铰接顶梁,回采期间还预埋注浆锚杆并采用迈步垛式支架控制顶板急速下沉,形成网矸墙。通过现场矿压观测,修正了支护参数,找到了解决邢台矿区沿空留巷支护的方法,使所留巷道的支护经济、稳定、可靠。减少顶板事故,降低维修费用和维护时间,达到安全高效的目的。
马念杰白忠胜
关键词:沿空留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