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系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2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医学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合作机构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卒中
  • 2篇缺血
  • 2篇脑卒中
  • 2篇颈动脉
  • 1篇胆红素
  • 1篇动脉斑块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短暂性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内膜
  • 1篇心内膜炎
  • 1篇心源性
  • 1篇心源性卒中

机构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巢湖市第一人...

作者

  • 1篇张运
  • 1篇崔利华
  • 1篇邢星
  • 1篇王莉莉
  • 1篇张通
  • 1篇王欣
  • 1篇陈靖
  • 1篇毕欣伟
  • 1篇杨凌宇
  • 1篇祝善尧
  • 1篇刘文宏

传媒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华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00例,治疗组(51例)服用阿托伐他汀;对照组(49例)采用饮食控制或服用烟酸等非他汀类降脂药物,其他同治疗组。结果:组间血脂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治疗组厚度缩小,对照组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除有良好的降脂作用外,还有稳定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有重要作用。
祝善尧邢星田琳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颈动脉斑块脑梗死
不同稀释A型肉毒毒素的方法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的观察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本研究主要是探讨不同稀释A型肉毒毒素的方法在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对比分析。方法:将19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取在肱二头肌注射100 U的药品,注射4个位点。A组:11例,肉毒毒素被稀释为50 U/ml的溶液,共2 ml;B组:8例,肉毒毒素被稀释为25 U/ml的溶液,共4 ml。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用改良的Ashworth评分(MAS)评定肌张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MAS评分降低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相同剂量的情况下,CBTX-A稀释成50 U/ml组和稀释成25 U/ml组在降低肌痉挛的疗效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崔利华张通杨凌宇
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脑卒中上肢痉挛
心源性卒中的诊治被引量:1
2021年
【视频简介】心源性栓塞性卒中简称心源性卒中,是指来自心脏和主动脉弓的心源性栓子,通过循环导致脑动脉栓塞,引起相应脑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与其他病因所致的缺血性卒中相比,心源性卒中的病情程度相对更重、预后更差、复发率更高。其病因主要包括持续性或阵发性心房颤动、心力衰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卵圆孔未闭、主动脉弓粥样硬化、风湿性心脏病、人工心脏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扩张性心肌病和心脏黏液瘤等。目前心源性卒中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
刘广志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脑动脉栓塞卵圆孔未闭心源性卒中阵发性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
胆红素对缺血性脑卒中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9年
脑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世界有1 500万人患有脑卒中,其中500万人死亡,另有500万人永久残疾[1]。脑卒中可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以缺血性卒中为主。缺血性脑卒中是我国成人致残的首要原因。既往胆红素被认为是对人体有害的代谢废物;胆红素水平升高对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不良影响[2-4],然而,最近的研究却表明胆红素在缺血性脑卒中有保护作用,被认为是人体最有效的抗氧化、抗炎和神经保护分子之一[5]。动脉粥样硬化可致使血管闭塞和脑缺血,进而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而胆红素可对抗动脉粥样硬化,可以防止缺血性脑卒中中血栓的形成。
孙卫东张拥波赵媛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胆红素
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21年
目的探讨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早期预后不良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预测疾病复发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315例基于"时间-症状"定义的60岁以上TIA患者,根据发病后1个月是否出现复发性脑血管事件分为复发组(n=29)和非复发组(n=286),通过Logsi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复发组和非复发组在高血压病史(14/15,83/203)、伴有颅内动脉狭窄(21/8,132/154)、颈动脉狭窄(22/7,107/179)、DWI阳性、伴有运动症状、TIA发作次数[2(2,3)次,2(1,2)次]、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8.86(8.17,9.56)mmol/L,5.82(5.27,6.33)mmol/L]方面以及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伴有DWI阳性(B=1.634,OR=5.124,95%CI:2.898~9.059,P=0.000)、颈动脉中重度狭窄(B=0.572,OR=1.773,95%CI:1.050~2.993,P=0.032)可能与早期预后不良有关。结论头颅DWI阳性和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可能是老年TIA患者早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毕欣伟张运王莉莉刘文宏陈靖程嘉祺王欣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动脉狭窄弥散加权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