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
- 作品数:15 被引量:5H指数:1
- 相关作者:樊荣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汲绍侯考辨被引量:1
- 2010年
- 公上不害是西汉的开国元勋之一,在当时的汲县治所汲城(今卫辉市孙杏村镇汲城村)被封为汲侯,谥曰汲绍侯。汲侯流传四代,到孙公上广德时,遭遇妻室犯上罪连坐弃市。汲侯家族在西汉初年有在汲城为侯63年的经历,是新乡地方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汲绍侯公上不害与波县(今济源市裴城)没有联系,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卷七"济水"条称公上不害为波侯,而讹作汲侯,并不符合历史事实,于史无据,不足凭信。
- 樊荣
- 梧桐意象:《庄子》思想体系中的悖论之一——兼论《文选》中司马绍通的《赠山涛》诗
- 2012年
- 梧桐意象是《庄子》思想体系中的悖论之一。《文选》中司马绍通的五言诗《赠山涛》隐含着对自己沉冤莫白的辩解,对其人生轨迹具有重要影响。《赠山涛》诗虽以"椅桐"自喻,以"神龙"喻山涛,但司马绍通的思想目的还是为了顾及面子、变换显职和解决前途问题。
- 樊星樊荣
- 关键词:《文选》悖论
- “汲冢学”在黄河文明继承创新中的地位
- 2012年
- "汲冢书"是西晋时期在战国魏王墓葬中发现的重要文化典籍,在黄河文明传承创新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系统研究汲冢中所发现的文化典籍与文物,去伪存真,能为黄河文明传承创新做出贡献的学问,可以统称为"汲冢学"。文章通过介绍"汲冢书"内容,分析"汲冢学"概念的外延与内涵,探讨了"汲冢学"在豫北所具有的独特性、地方性、创新性和学术性特色,同时对打造地方文化品牌、促进黄河文明继承创新,加强高等院校历史学、语言学、中国文学、民俗学、旅游学学科建设也有重要意义。
- 樊荣
- 关键词:汲冢书竹书纪年穆天子传
- 大梁冢遗址亟待妥善保护被引量:1
- 2010年
- 2008年8月22日《大河报》所引"大粮冢","由于谐音关系","以讹传讹",实为撰写碑文时"获嘉庠生"笔误所致。笔者经过五次实地考察,认为大梁冢与有关历史文献记载、地理环境、民间传说、"大梁冢"村名等外部因素不谋而合。最近几年,盗墓贼多次利用夜黑人静时盗挖大梁冢。由于受焦作煤业有限公司开采沉降的影响,大梁冢村将在2010年底搬迁到辉县市北云门镇一带,大梁冢遗址形势岌岌可危,亟待采取措施予以保护。
- 樊荣
- 关键词:笔误
- 王戎再论
- 2016年
- 王戎品评荐举,鉴识过人。曾先后品目阮武、钟会、司马繇,荐举乐广、束璆,重用尚书吏部郎李重、李毅,制定甲午之制,复兴古法,一度形成"海内莫不归心"的良好局面。在曹魏以来宗族生产模式产生分化、尊重私产的大环境中,王戎韬晦自污,避免君主猜忌;顺波逐流,以"与时舒卷"。其胸无大志、性俭啬的形象,在晋惠帝上台方乱之时,对于王戎及其家族而言,不仅无害,反而有利。
- 樊荣
- 关键词:品评
- 山涛再论被引量:2
- 2015年
- 山涛出身较为贫寒,敏感谨慎,又不甘心久居人下。曹魏末年,山涛在钟会叛乱的关键时刻被委以看守邺城的重任。山涛处于贿赂公行、贪污成风的西晋初期的官场漩涡中,不可能出污泥而不染。《山公启事》从内容上属于吏部在补缺官员时的奏疏。在《山公启事》中,有小心翼翼地征询皇帝意旨、有从情理上的建议、有部门集体商议的上报结果,甚至对曾有过污点或不足的官员表现也如实禀报。晋武帝后期重用外戚参与机密,山涛即为其中之一。山涛在与贾充家族打交道时,有意避其锋芒,委屈求全,保全自己。山涛并非是羊祜策划伐吴战争的积极支持者,有时甚至是与贾充、荀勖、冯遥相呼应的朋党。直到平定东吴后,山涛还劝告武帝封禅泰山,尽心竭力地为西晋王朝献计献策。
- 樊荣
- 关键词:山涛晋武帝
- 二十一世纪“竹林七贤”研究趋势概述(一)
- 2013年
- 21世纪初以来,对竹林七贤的研究空间由文学领域正在向哲学、历史考古等专业发展,具有逐渐扩张的趋势。《事文类聚别集·礼乐部》注引的《魏记》内容,承袭了《资治通鉴》卷七十八"魏记"内容。"竹林之游"包括以嵇康、阮籍、山涛为核心的"七贤之游"与以嵇康、向秀、吕安为核心的"嵇康之游"两个阶段。竹林七贤的价值取向有偏重儒家与偏重道家审美两个方面。竹林玄学研究大致可分为儒道兼综和重视庄学人生体验两个类别。
- 樊荣
- 关键词:竹林玄学
- 嵇康之妻为曹操孙女
- 2015年
- 目前学界对嵇康妻子身份的两种观点尽管角度不同,但是均判定嵇康娶的就是曹操的曾孙女。按照曹操在建安三年(198)末或建安四年(199)初纳杜氏为妾、建安五年(200)生出第一个孩子来推断,到正始五年(244)仅有44年时间,况且三代之间的成婚时间还会稍有间隔。曹魏时期,在曹林未被封沛王之前,诸王孙女不可能被隔代封为亭主。嵇康与长乐亭主成婚时,曹林未亡,其子曹纬尚未继承王位,嵇康娶的长乐亭主应该是曹林之女。尽管在当时有女性早婚的习俗,按照汉魏公主承袭制度,嵇康娶的不应是曹林的孙女,而应是曹操第十个儿子曹林的女儿。
- 樊荣
- 古“山阳”考被引量:1
- 2011年
- 山东高平之山阳郡,为魏代兖州部山阳郡高平县制,即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北四十里一带;江苏淮安之山阳国,为东汉建武十五年光武帝刘秀所封,后因大运河而著名。焦作山阳城即为西周初年蔡叔度监督武庚、战国时魏邑、秦代嫪毐为长信侯、西汉河内郡山阳县、东汉汉献帝皇子刘懿为山阳王时的城池。战国时山阳城为魏邑经济中心。今修武县五里源乡李固村南之山阳之浊鹿城是汉献帝刘协四十岁后在此度过余生之地。河内山阳县嵇公故居位于辉县市吴村镇鲁庄与山阳村之间。嵇康诗中所言之"北山",应该是位于其西北方向辉县薄壁镇境内的白鹿山脉。向秀《思旧赋》中所云"经山阳之旧居"、乾隆《七贤咏》所咏"土阜惟见横岹峣",均为歌咏辉县市吴村镇鲁庄与山阳村之间的嵇公故居地。
- 樊荣
- “竹林七贤”名号考
- 2013年
-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七十八)的篇目《魏记》对竹林七贤的评价,是一个具有贬义的重要转折。南宋祝穆《古今事文类聚别集.礼乐部》注引的《魏记》内容,并不是马鹏翔所说的《隋书.经籍志》中的"《魏纪》十二卷,左将军阴澹撰",而应该是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七十八)的篇目《魏记》;在祝穆《古今事文类聚别集.礼乐部》注引资料中,并非只引用书目,有时会书目、篇目兼引,有时只引用篇目,或概括引述,引用资料来源并不规范。在没有确凿证据出现之前,较早记载"竹林七贤"名号的文献,还是以东晋孙盛所著《魏氏春秋》和刘孝标注引的《晋阳秋》为好。
- 樊荣
- 关键词:《资治通鉴》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