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

作品数:1,954 被引量:6,827H指数:24
相关作者:徐天蜀朱霞周彤燊张薇苏柠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红河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27篇期刊文章
  • 10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71篇农业科学
  • 324篇生物学
  • 86篇自动化与计算...
  • 58篇轻工技术与工...
  • 58篇环境科学与工...
  • 57篇经济管理
  • 55篇文化科学
  • 52篇天文地球
  • 45篇医药卫生
  • 25篇化学工程
  • 20篇建筑科学
  • 9篇理学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5篇社会学
  • 3篇电子电信
  • 2篇矿业工程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机械工程
  • 2篇水利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64篇植物
  • 96篇云南松
  • 86篇遥感
  • 74篇基因
  • 71篇物量
  • 70篇生物量
  • 67篇土壤
  • 58篇群落
  • 57篇物种
  • 55篇种子
  • 50篇山松
  • 50篇活性
  • 46篇炭疽
  • 45篇生物信息
  • 45篇种群
  • 44篇幼苗
  • 43篇生物信息学
  • 43篇区系
  • 41篇胁迫
  • 38篇高山松

机构

  • 1,931篇西南林业大学
  • 75篇中国科学院
  • 62篇云南省林业科...
  • 54篇国家林业局
  • 43篇中国林业科学...
  • 36篇中国林业科学...
  • 33篇中国林业科学...
  • 30篇北京林业大学
  • 28篇云南农业大学
  • 28篇云南省森林灾...
  • 24篇云南大学
  • 24篇云南省林业和...
  • 19篇教育部
  • 19篇红河学院
  • 18篇西南大学
  • 14篇四川农业大学
  • 13篇云南省农业科...
  • 13篇云南省林业调...
  • 12篇昆明理工大学
  • 12篇昆明市海口林...

作者

  • 68篇韩长志
  • 62篇伍建榕
  • 40篇杜凡
  • 40篇岳彩荣
  • 33篇李莲芳
  • 29篇王连春
  • 28篇杨宇明
  • 28篇曹子林
  • 28篇舒清态
  • 28篇闫晓慧
  • 28篇王娟
  • 27篇董文渊
  • 25篇辛培尧
  • 25篇周军
  • 24篇段安安
  • 21篇何承忠
  • 20篇胡世俊
  • 19篇李根前
  • 16篇周汝良
  • 16篇赵洋毅

传媒

  • 205篇西南林业大学...
  • 60篇西部林业科学
  • 55篇林业调查规划
  • 44篇安徽农业科学
  • 39篇西北林学院学...
  • 37篇绿色科技
  • 34篇北方园艺
  • 28篇林业资源管理
  • 26篇安徽农学通报
  • 25篇江苏农业科学
  • 25篇现代农业科技
  • 23篇西南农业学报
  • 22篇分子植物育种
  • 22篇中南林业科技...
  • 19篇林业科技通讯
  • 18篇北京林业大学...
  • 18篇西北植物学报
  • 17篇浙江农林大学...
  • 16篇种子
  • 15篇南京林业大学...

年份

  • 10篇2024
  • 221篇2023
  • 186篇2022
  • 127篇2021
  • 123篇2020
  • 79篇2019
  • 109篇2018
  • 168篇2017
  • 175篇2016
  • 151篇2015
  • 160篇2014
  • 191篇2013
  • 167篇2012
  • 63篇2011
  • 1篇2010
1,9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干旱胁迫对云南松苗木生长及碳酸酐酶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以云南松苗木为研究材料,采用称重法控制土壤含水量对苗木进行干旱胁迫,探讨不同干旱胁迫强度对云南松苗木生长形态指标、生物量及碳酸酐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对于针叶长来说,地径对干旱胁迫更为敏感,程度较小的干旱胁迫即可引起地径生长的显著降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大,主根长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中度干旱胁迫(T4)是主根长生长的转折点。(2)高强度干旱胁迫对苗木生物量的抑制效应在器官间表现不均衡,苗木根受到的抑制作用更强;中度干旱胁迫(T4)处理时苗木根生物量比最大,同时叶生物量比最小,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有利于苗木对根和叶生物量比的调整。(3)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大,苗木根、茎、叶的碳酸酐酶活性皆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可根据根中的碳酸酐酶活性来初步筛选耐旱性更强的优良单株。总之,该年龄段苗木的地径越大、主根长越长、根生物量比越大、根部的碳酸酐酶活性越高,苗木的耐旱能力越强,越有利于苗木在石漠化生境中的成活和生长。
王晓丽徐志鸿韦文长和润喜陈诗曹子林
关键词:云南松生物量碳酸酐酶干旱胁迫
基于遥感技术的森林树种识别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21年
基于遥感手段的森林类型/树种(组)的精准识别是森林参数提取和计算的前提,是林业遥感领域的研究前沿,可为宏观尺度快速获取森林资源信息提供重要途径。对多源遥感数据在森林树种识别中的应用研究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当前基于遥感数据的树种识别已成为林业遥感的研究热点。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和近地低空遥感数据结合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等分类方法进行树种识别已相对成熟。近年来,无人机技术不断发展,以其灵活性强的特点在林业中有较强的应用潜力,在计算机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机器学习领域不断发展成熟背景下,低空遥感数据结合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森林树种的精确识别是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
李华玉陈永富陈巧王娟张超
关键词:遥感技术无人机遥感
思茅松毛虫2龄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
2022年
以云南安宁地区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 kikuchii)2龄幼虫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肠道细菌多样性,以期为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等植物保护奠定基础,并为思茅松毛虫的生物防治提供数据。试验采用纯培养法对思茅松毛虫2龄幼虫肠道细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对菌株形态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测定进行初步鉴定,然后结合16S rDNA分子鉴定技术判定细菌的分类学地位。结果显示,从2龄幼虫肠道中分离得到115株细菌,隶属于4个属,8个类群,分别为Enterobacter sp.、Staphylococcus sp.、Bacillus sp.、Corynebacterium sp.,其中23株肠杆菌属分为2个类群,55株葡萄球菌属分为3个类群,27株芽孢杆菌属分为2个类群,10株棒状杆菌属有1个类群。优势菌群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相对分离率最高(48.00%),2龄幼虫肠道细菌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分别为2.0526、0.8682、1.4753,说明思茅松毛虫2龄幼虫肠道细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包书军熊智李雕益李选文熊忠平罗曼
关键词:思茅松毛虫肠道细菌多样性
密度和施肥调控对巨龙竹新竹生长及生物量特征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索择伐留竹密度和施肥量对巨龙竹新竹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特征影响,为巨龙竹高效培育和科学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滇西南巨龙竹为研究对象,设计择伐留竹密度(7、15、25、35株/丛)和有机肥施用量(0、40、80、120 kg/丛)的2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通过每木检尺和破坏性收获调查23种新竹生长形态、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特征指标,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加权-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16种试验处理组合巨龙竹新竹生长及生物量特征差异。【结果】(1)不同试验处理巨龙竹平均每丛新竹数量1.0~7.8株、胸径17.2~19.9 cm、竹高29.0~29.9 m、枝下高14.8~16.3 m;单株新竹各构件生物量:总69.63~98.13 kg、地上58.22~80.42 kg、地下11.41~17.71 kg、秆48.94~60.37 kg、枝3.71~12.04 kg、叶1.55~9.10 kg;竹丛新竹各组分生物量:总69.63~678.20 kg、地上58.22~543.62 kg、地下11.41~134.58 kg、秆48.94~467.89 kg、枝5.69~48.04 kg、叶3.60~28.69 kg;新竹构件(组分)生物量分配比重:地上79.47%~83.62%、地下16.38%~20.53%、秆60.41%~74.87%、枝5.12%~12.27%、叶2.11%~9.26%、根冠比0.20~0.26、出叶强度0.40~0.75。(2)择伐留竹密度和施肥量对巨龙竹新竹生长形态、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特征影响显著。相同密度,新竹生长形态及生物量积累特征指标总体上随施肥量增加而提高,地下、枝、叶的生物量比重提高,而地上、秆的生物量比重降低;相同施肥量,新竹生长形态及生物量积累特征指标总体上随密度增加而先提高后降低(峰值转折点:25、15株/丛),地下、秆的生物量比重提高、而地上、枝、叶的生物量比重降低。(3)不同试验处理组合巨龙竹新竹生长和生物量特征综合评价得分及排名,单株(前3):T^((7+120))(0.457)、T^((15+120))(0.390)、T_(3)^((7+80))(0.389);竹丛(前3):T_(12)^((25+120))(0.456)、T_(g)^((15+120))(0.447)、T_(4)^((7+120))(0.424)。【结论】综合比
郭强官凤英辉朝茂刘蔚漪邹学明
关键词:巨龙竹生物量分配
云南省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对策探讨
2022年
森林资源是宝贵的生态资源,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发展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提升云南省森林资源保护水平,挖掘森林资源的潜力,以云南省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为分析对象,概述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的内容与意义,分析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森林火灾防治、森林虫灾防治、森林人为破坏防治等方面提出促进云南省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杨培萱
关键词:森林资源资源保护
基于休闲视角下我国森林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被引量:2
2011年
从休闲及休闲产业的基础理论出发,结合我国森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指出现今森林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通过分析休闲和森林旅游的关系,运用休闲视角将休闲的文化内涵运用到现代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中,并提出一些建议性的对策。
柴先琳罗明灿文毅
关键词:休闲休闲产业森林旅游
12个核桃品种低温半致死温度与抗寒性的关系被引量:8
2015年
以云南省12个核桃品种1年生幼苗叶片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人工低温胁迫下的相对电导率,并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半致死温度,从而对不同品种的抗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均呈"S"型上升趋势,不同品种半致死温度在-6.89^-16.37℃。12个核桃品种抗寒性由强到弱排序依次为:强特勒>丽53号>哈特利>云新高原>云新306>云新云林>云新301>铁核桃>维2号>三台>漾濞泡核桃>自元。这一结果与多年田间观测结果一致,说明半致死温度(LT50)可作为评价核桃抗寒性的一个可靠指标。
李静宁德鲁马婷耿树香肖良俊张艳丽潘莉
关键词:核桃相对电导率抗寒性
VDT法疏伐云南松人工林胸径及其断面积结构的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为了解中林龄阶段(25年生)疏伐对云南松人工林胸径及其断面积结构的动态影响,在昆明宜良禄丰村林场徐家山林区,采用可变密度疏伐法对直播造林后未开展任何抚育、密度分别为7 311、3 660、4 612、3 045株/hm^2的4块云南松人工林样地进行疏伐,疏伐强度分别为0.0%(对照)、25.8%、31.5%、27.7%。以2 cm为径阶,分析疏伐前后及疏伐5 a后林木径阶、胸高断面积结构及其重要值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疏伐前,6~8 cm林木是林分的主要径阶构成,但胸高断面积却以6~12 cm径阶为优势,4块样地林分≤6~16 cm径阶分别占总断面积的77.5%、70.4%、74.6%、72.1%;疏伐后,除比例变化外,6~12 cm径阶仍然是构成断面积的主要径阶(样地2~4的分别占总断面积的73.9%、73.7%、69.3%);疏伐5 a后,构成林分胸高断面积的林木前移为8~14 cm径阶,而且12、14 cm径阶的林木均有较大比例的增加,在样地1~4中分别达总株数的23.5%、21.5%、24.4%、32.8%;疏伐样地2~4的总断面积从疏伐后的13.86、28.31、24.26 m^2/hm^2增加至疏伐后5 a时的24.02、36.43、26.33 m^2/hm^2,而自然稀疏的样地1则从39.21 m^2/hm^2降低至29.07 m^2/hm^2;疏伐林分(样地2~4)的胸高总断面积较疏伐后分别增加73.3%、28.7%、8.5%,同期对照林分(样地1)的却降低25.8%。随着疏伐后林木的生长,林分重要值的主要构成也向更大径阶方向移动。
李莲芳王慷林段安安李卫冲郑树宏龚建斌
关键词:云南松人工林胸径断面积
基于不同预处理的竹纤维磺化改性及其产物热塑性能研究
2022年
以西南地区特色大型竹材巨龙竹为原料,分别经碱、水热、H_(2)O_(2)预处理后,在相对温和条件下进行磺化改性,探究不同预处理对竹纤维磺化改性可及度影响,深入分析磺化改性对竹纤维热塑性的影响调控机制。结果表明:3种预处理均可以提高竹纤维磺化反应可及性,其中基于H_(2)O_(2)预处理的竹纤维再经过磺化改性,即先氧化再磺化,磺化效果最好,磺酸基含量0.49 mmol/g。经磺化改性后竹纤维塑性明显改善,改性竹纤维热塑性随着磺酸基含量的增加而提升。3种改性方式中,经H_(2)O_(2)预处理再进行磺化改性得到的竹纤维塑性最显著,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4.71℃。
彭博石纯史正军杨静杨海艳邓佳
关键词:竹纤维预处理磺化热塑性
宜良禄丰村林场云南松天然更新分析被引量:18
2012年
通过对宜良县禄丰村林场尖山林区50年生云南松林下7块样地共28个样方天然更新的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云南松为小块状不均匀更新,样地的更新密度为22 600~66 900株.hm-2,更新幼林的年龄主要集中于3~5年生,其中以4年生的林木较多;上层林木的郁闭度在0.4~0.6之间,有利于云南松林下的天然更新;调查样地内云南松天然更新林木的地径和树高主要分布于0.20~9.53 cm和0.05~3.60 m范围内,且两者间线性相关。
彭超李莲芳王慷林段安安尹昭勇张江王克李卫冲李继宏
关键词:云南松
共19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