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

作品数:308 被引量:625H指数:10
相关作者:李迎春许振忠徐利娜孙薇赵振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华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中国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指导项目廊坊市科技局课题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2篇自动化与计算...
  • 69篇电子电信
  • 53篇文化科学
  • 18篇机械工程
  • 16篇电气工程
  • 10篇金属学及工艺
  • 8篇交通运输工程
  • 8篇航空宇航科学...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2篇理学

主题

  • 33篇课程
  • 31篇教学
  • 20篇图像
  • 18篇单片
  • 18篇单片机
  • 17篇传感
  • 16篇感器
  • 16篇传感器
  • 14篇思政
  • 13篇嵌入式
  • 12篇电机
  • 12篇网络
  • 12篇教育
  • 12篇教学改革
  • 11篇信号
  • 9篇数据采集
  • 9篇无线
  • 9篇FPGA
  • 7篇控制器
  • 6篇旋翼

机构

  • 296篇北华航天工业...
  • 12篇河北工业大学
  • 5篇天津大学
  • 5篇华北理工大学
  • 4篇河北科技大学
  • 4篇中国石油管道...
  • 3篇廊坊职业技术...
  • 3篇北京航星机器...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北京信息科技...
  • 2篇南开大学
  • 2篇沈阳建筑大学
  • 2篇廊坊师范学院
  • 2篇厦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廊坊供电公司
  • 2篇德克萨斯州大...
  • 2篇廊坊卫生职业...
  • 2篇福建中电合创...

作者

  • 9篇李泓锦
  • 9篇杨晓冬
  • 8篇冯登超
  • 6篇王喜斌
  • 5篇马光
  • 5篇肖成
  • 5篇张志通
  • 5篇李万军
  • 5篇王鑫
  • 5篇杨红伟
  • 5篇张兰
  • 4篇檀朝彬
  • 4篇王俊红
  • 4篇杨虹蓁
  • 4篇曹新宇
  • 4篇宋玉彬
  • 4篇白亮亮
  • 4篇刘倩
  • 3篇刘金梅
  • 3篇王鑫

传媒

  • 145篇北华航天工业...
  • 9篇电子制作
  • 8篇电子测量与仪...
  • 5篇可再生能源
  • 5篇中国新通信
  • 5篇电子技术与软...
  • 3篇内蒙古科技与...
  • 3篇油气储运
  • 3篇电子测量技术
  • 3篇电子世界
  • 2篇电脑编程技巧...
  • 2篇焊接
  • 2篇自动化仪表
  • 2篇现代计算机
  • 2篇电力电子技术
  • 2篇计算机应用
  • 2篇国外电子测量...
  • 2篇计算机仿真
  • 2篇电气电子教学...
  • 2篇实验室研究与...

年份

  • 2篇2024
  • 34篇2023
  • 25篇2022
  • 32篇2021
  • 27篇2020
  • 30篇2019
  • 20篇2018
  • 39篇2017
  • 34篇2016
  • 46篇2015
  • 7篇2014
3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子封装QFP组件热疲劳有限元分析与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通过ANSYS分析软件建立三维立体模型,模拟方形扁平式封装(QFP)组件在整个散热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处理各个组件的温度分布云图,从而了解到整个封装的温度分布;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最终模拟计算的结果与实际试验的结果基本一致。
李灶鹏
关键词:热疲劳有限元电子封装
遗传算法在排课系统中的设计与实现
2020年
为提升教学效率、减轻教务管理压力、改进传统课表设置,构建“数字校园”建设,并实现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智能排课系统。从算法研究、课表建模、问题分析、编码应用等层面入手,详细阐述了智能排课方案的设计与实现,实现了同时段教学资源高效率分配,从而有效克服了课表编排困难,推进了教学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
李丛煊彭新宇曹佳宁高博雯尚杰安志远
关键词:智能排课遗传算法
基于WIFI的PM2.5浓度检测仪器的设计被引量:1
2017年
针对现有的PM2.5浓度检测仪器高成本,数据交互差等特点。本文结合嵌入式技术和WIFI技术,提出一种基于WIFI的PM2.5浓度检测设计方案。该设计采用先进的激光式PM2.5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以串口方式每100ms进行周期性数据传输至MCU,同时嵌入u COS/II操作系统,并进行分析和算法改进。处理完的数据经过MCU以WIFI和网线的方式传输。本系统与传统的浓度采样相比,测量精度达到5%@100ug/m3、应用范围更广,具有较强的数据交互能力,且成本低,方便广大用户使用,也间接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李万军申同强刘倩
关键词:WIFIPM2.5嵌入式技术数据交互
TIADC系统误差自适应估计及补偿方法被引量:6
2017年
时间交替并行采样模数转换器结构(TIADC)是提高系统采样率的一种有效方法。TIADC结构的实现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引入时间失配误差、增益误差和偏置误差从而导致系统的信噪比降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变步长最小均方算法(VSS-LMS)的TIADC失配误差自适应估计方法。该方法可以同时完成对时间失配误差和偏置误差的估计,并根据估计得到的失配误差参数对失配误差进行校正。仿真结果表明,该自适应估计方法每通道仅需要不超过128个采样点即可以完成对失配误差的估计。最后在实际的时间交替并行采样系统中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该算法可以使得校准后的并行采样系统的信噪比提高20 dB。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可以有效提高TIADC系统的性能。
白旭韦雪洁胡辉王永云
关键词:并行交替采样自适应估计
高阻包围结构高增益介质引向天线
2017年
该设计提出了一种埋藏介质结构的引向天线,通过引入平面高阻结构对设计天线进行了改进。利用有限积分方法仿真软件对天线进行了设计和模拟,并对高阻结构给予了改进和优化。该天线满足-10d B的阻抗工作带宽为5.85-6.15GHz,设计的平面高阻包围结构有效的提升了天线的辐射效率。在6GHz中心频点处,E、H面辐射增益都达到了7.67dBi。基于设计天线好的增益和定向能力,对无线通信、雷达检测等领域的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性。
曹新宇杨虹蓁
关键词:引向天线
两种氮唑类抑制剂对钴抑制作用的比较
2022年
利用静态腐蚀和电化学实验分别研究了吡唑和1,2,4-三氮唑两种氮唑类抑制剂在碱性条件下对钴腐蚀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吡唑和1,2,4-三氮唑会加快钴腐蚀,高浓度时可有效抑制钴腐蚀。当抑制剂浓度为150mM时,吡唑对钴的抑制效率为64.21%,1,2,4-三氮唑为83.47%,1,2,4-三氮唑对钴的抑制效果更佳。两种抑制剂对钴的抑制作用主要源于N原子在钴表面的吸附,不同之处在于吡唑通过N2原子,1,2,4-三氮唑通过N4原子吸附。
张文倩王同举赵鹏张洁
关键词:吡唑电化学
太阳能高效发电与空气质量监控系统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针对如何有效地做到节能减排、对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对雾霾天气的实时监控,该文通过对智能跟踪系统提高太阳能发电转换效率、空气颗粒物测量与传输等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四象限智能跟踪发电后对监控系统进行供电,采用灰尘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测量空气中的PM2.5和温湿度值,通过单片机处理后传送至显示器进行显示,LED灯提示不同空气质量状态。系统平台处理无线通信模块远程输送的数据并通过云计算平台传输至因特网,实现对空气状态的实时预警。
张志通于媛
关键词:单片机传感器智能检测
基于北斗UM220芯片的GPS研究
2015年
本研究主要是基于北斗卫星导航芯片UM220进行的,通过UM220对其所在地位置进行定位,并通过M35通信模块用GPRS网络将位置信息传送到服务器,用户通过较少流量从服务器将数据下载下来,这样用户就可以得到相应的位置信息,实现远程数据的监测与传输。并且通过与其他检测模块的搭配可以实现不同功能,可扩展性优势较为明显。
李宁
关键词:远程数据传输
基于北斗短报文的输油管道预警系统设计被引量:5
2017年
为解决移动通信网络盲区长距离输油管道盗漏预警的问题,利用北斗FB3511模块的短报文卫星通信功能,设计了集单片机、DSP、北斗模块于一体的低功耗长距离输油管道预警系统。根据输油管道预警系统工程应用的要求与通信网络盲区无法使用移动网络链路进行数据传输的特点,提出了实时预警、地理位置定位、分布式拓扑结构及低功耗的功能要求,据此完成了整个系统的方案设计。预警系统硬件平台由信号采集与调理模块、单片机模块、DSP模块、北斗短报文模块及供电模块组成,详细介绍了整个系统的工作流程。现场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可以实现移动通信网络盲区长距离输油管道盗漏的实时预警,定位精度、系统延时、平均功率等各项指标均满足系统的设计要求。该系统对于保障移动通信网络盲区长距离输油管道的运行安全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焦智檀朝彬孙介涛孟凡琢梁星骆林依
关键词:北斗
应用型大学研究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被引量:5
2019年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作为应用型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必修科目之一,在研究生的学习以及现代技术应用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由于现代技术日益更新和完善,对于这门侧重应用类的课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不一致等问题。针对应用型大学研究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文对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及考核方式的变革进行深度剖析,对于探索应用型大学研究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
冯登超杜鹏飞沈惠雅刘振民
关键词:图像处理教学改革教学实践应用型学科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