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山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作品数:200 被引量:267H指数:7
相关作者:蒋宇陈吕强戎渊朱青青朱璐更多>>
相关机构:燕山大学国家冷轧板带装备及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金属学及工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文化科学
  • 41篇金属学及工艺
  • 3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9篇机械工程
  • 18篇电子电信
  • 14篇理学
  • 11篇电气工程
  • 11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9篇教学
  • 20篇课程
  • 20篇合金
  • 14篇本科
  • 13篇应用型本科
  • 13篇铝合金
  • 9篇机器人
  • 9篇搅拌摩擦
  • 9篇教学改革
  • 8篇观测器
  • 7篇性能分析
  • 7篇移动机器人
  • 7篇热镀
  • 6篇大学生
  • 6篇镀锌
  • 6篇热镀锌
  • 6篇状态观测器
  • 6篇网络
  • 5篇应用型本科院...
  • 5篇院校

机构

  • 189篇黄山学院
  • 8篇燕山大学
  • 7篇安徽理工大学
  • 7篇浙江工业大学
  • 6篇安徽工程大学
  • 5篇中央研究院
  • 5篇黄山宝霓二维...
  • 3篇黄山市七七七...
  • 2篇福建工程学院
  • 2篇常州工学院
  • 2篇滁州学院
  • 2篇南京航空航天...
  • 2篇西北工业大学
  • 2篇太原理工大学
  • 2篇安徽省工程技...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江苏大学
  • 1篇池州学院
  • 1篇教育部

作者

  • 14篇郭一军
  • 12篇汪洪峰
  • 9篇汪建利
  • 8篇赵磊
  • 8篇白振华
  • 8篇宋娓娓
  • 7篇杨咸启
  • 7篇刘胜荣
  • 7篇赵年顺
  • 5篇宁仁霞
  • 5篇施云贵
  • 4篇鲍婕
  • 4篇陈佩军
  • 4篇王建彬
  • 4篇褚园
  • 4篇朱增宝
  • 4篇汪洪峰
  • 3篇徐建明
  • 3篇周云艳
  • 3篇孙剑

传媒

  • 56篇黄山学院学报
  • 10篇内江科技
  • 7篇钢铁
  • 5篇中国材料科技...
  • 5篇重庆邮电大学...
  • 5篇表面工程与再...
  • 4篇常州工学院学...
  • 4篇天津理工大学...
  • 4篇科技视界
  • 3篇农机使用与维...
  • 3篇振动与冲击
  • 3篇中国设备工程
  • 3篇电子元件与材...
  • 3篇邵阳学院学报...
  • 3篇南通大学学报...
  • 2篇物理学报
  • 2篇滁州学院学报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兰州工业学院...
  • 2篇四川轻化工大...

年份

  • 1篇2024
  • 19篇2023
  • 25篇2022
  • 25篇2021
  • 21篇2020
  • 19篇2019
  • 20篇2018
  • 16篇2017
  • 10篇2016
  • 22篇2015
  • 11篇2014
2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试卷分析对课程教学的启示被引量:1
2021年
为明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对该课程的期末试卷进行分析,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181名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样本,分析试卷的难度、区分度和信度。结果表明,成绩的最高分为90分,最低分为33分,平均分为60.28分,全卷的难度、区分度和信度分别为0.6028、0.3241和0.738。全卷的难度适中,区分度和信度良好,整体成绩近似呈正态分布。针对试卷分析中反映出的不足,应加强应用能力培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期达到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目的。
葛小乐汪洪峰刘胜荣宋娓娓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卷分析教学质量应用能力培养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课程线上教学方法探讨被引量:2
2021年
传统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授的主要途径,在"互联网+"新常态下,互联网平台与教育行业融合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为吸取线上教学的成功经验,以期提升传统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从线上教学方法评价、线上教学方法选择、课程内容讲授划分和考核评定标准制定等方面探讨了线上教学方法。
董旗汪洪峰刘胜荣
关键词:线上教学互联网平台传统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效果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应用型教学改革探索被引量:12
2015年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是检测技术及自动化方向的专业限选课。通过在"卓越计划"背景下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应用型改革研究,可以探讨改革过程中如何实现知识点与工程应用无缝连接的问题,提出将项目教学法引入课堂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调整考核方式的改革方案,完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工程能力训练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陈佩军
关键词:电力电子教学改革
大功率GaN基LED的新型散热技术研究
2019年
LED因其优异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但大功率LED常常面临着热管理问题,多颗集成的封装结构所产生的高热量对自身器件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对于大功率LED的散热研究意义重大。文章从封装结构及封装材料角度,提出了石墨烯在大功率GaN基LED的应用方案,并通过模拟仿真分析,对比了石墨烯应用前后LED的散热情况,结果表明石墨烯的应用可以有效增强器件的散热能力,属于一种新型的散热方式。
靖南许媛鲍婕徐文艺周斌
关键词:GANLED封装石墨烯散热
论“酒店工程自动化”培养方向构建与特色凝炼
2020年
现代酒店工程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方面保证了酒店装置和设施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另一方面其日常保养和维修工作对酒店工程自动化人才需求也日趋迫切。"酒店工程自动化"培养方向的构建通过以校企联合培养为手段、以面向系统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行业专业标准为依托,实施素质教育+二级项目+技能培训+专题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的一条龙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并采取多项措施开展特色凝炼,经过7年的探索和实践,学生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肯定,达到了预期的培养效果。
施云贵赵磊陈佩军
基于Multisim的二阶电路时域分析教学过程结构设计被引量:1
2018年
利用Multisim软件进行仿真可以使二阶电路的过渡过程直观形象地被学生观察到,提高学习效果。在二阶电路时域分析的教学过程结构设计中,利用Multisim仿真引入课题,利用Multisim仿真显示电路响应波形,验证理论推导结果,使学生学习思路清晰,学习效率提高。
周云艳赵年顺
关键词:二阶电路时域分析仿真
热镀锌冷却过程对C翘带钢影响及其优化技术
2022年
针对热镀锌机组连续退火过程中带钢C翘导致镀层不均的问题,研究了热镀锌冷却过程核心工艺对带钢C翘板形的影响机理,建立了喷嘴冷却模型、喷嘴与带钢实际垂直距离分布模型等关键工艺模型,提出以翘曲抑制率、翘曲控制灵敏度为量化指标的C翘影响模型,给出了完整的风机关键工艺参数综合优化方法,实现了带钢精细化分区冷却控制。某热镀锌机组的应用表明该方法可有效降低机组出口带材翘曲程度。
钱胜林威胡万通白振华
关键词:热镀锌
热镀铝锌机组沉没辊系关键工艺参数优化
2023年
为进一步解决热镀铝锌带钢表面出现的划伤、块状锌渣黏附、沉没辊系辊面锌渣堆积以及轴套轴瓦磨损严重等问题,根据热镀铝锌机组热镀原理,结合热镀工艺段设备与结构特点,分析了热镀铝锌带钢表面划伤与锌渣黏附形成机理,确定了热镀铝锌机组热镀工艺段沉没辊系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卡死、打滑与振动是导致带钢表面缺陷形成的主要因素。在上述基础上,首先通过对刮刀机械结构作用原理进行分析,建立了刮刀机构Ⅰ、Ⅱ的刮刀力模型,并结合刮刀力产生的摩擦阻力矩建立了刮刀力与刮刀角度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完成了刮刀力与刮刀角度的优化。其次,根据刮刀力优化结果,通过沉没辊系受力因素分析,建立了沉没辊系轴端外载荷、带钢摩擦驱动力以及沉没辊系运行过程中的黏滞阻力模型,并结合沉没辊系驱动力矩模型,建立了张力、带钢运行速度以及带钢包角的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完成了沉没辊系运行工艺参数的优化。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典型规格带钢将优化模型应用于国内某热镀铝锌机组,有效抑制了沉没辊系卡死、打滑和振动的产生,降低了由带钢表面划伤与锌渣黏附导致的改判率。
张文军张冀邱木生王孝建钱胜白振华
关键词:刮刀工艺参数
远程网络化柔性测控技术综合实训平台的共建
2015年
远程网络化柔性测控技术综合实训平台是校方提出具体建设方案和要求,企业量身定制,通过将服务器、数据采集卡、各学科实验模块集成在nextwall工程教学实验机柜中,使得该平台不仅具有"平台化、模块化、信息化"三大要点,还充分体现了"开源化"、"柔性化"以系统工程技术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创新特点,为网络化虚拟仪器实验室的建设开辟了新思路,对于探索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环境、培养系统工程能力具有重要推广应用价值。
施云贵赵磊陈佩军
关键词:远程网络化柔性化虚拟仪器
一种四单元三频MIMO天线设计
2021年
设计了一款四单元三频段的MIMO天线,天线的工作频率能够覆盖我国目前5G通信的3个频段n41/n78/n79。单元天线辐射贴片用2个枝节,地板用1个枝节,实现了三频段工作。为了实现小型化,对枝节进行了弯折。通过合理布局4个单元天线,并在辐射贴片上增加寄生单元,提高了天线的隔离度。天线的工作频段为2.42~2.7GHz、3.15~3.62GHz和4.3~5.3 GHz,在中心频点处的最大增益分别为3.03、2.61和4.72 dBi,具有较好的全向辐射特性。
周云艳赵年顺
关键词:MIMO天线多频天线小型化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