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学院学报编辑部
- 作品数:28 被引量:32H指数:3
- 相关作者:郭玲珍李文玉更多>>
- 相关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民主”启蒙的有力推动者——从“五四”问题小说与《晨报副刊》、《小说月报》的编辑谈起
- 2016年
- 以孙伏园、沈雁冰、郑振铎等为代表的报纸副刊编辑,在实践自身编辑思想的同时,对"五四"问题小说予以鼓励性地刊发,与"五四"问题小说家们一起,成为"民主"启蒙文化传播的主体,有力地推动了"民主"思想的阐释和传播。
- 郭玲珍
- 关键词:《晨报副刊》
- “民主”政策的社会性实践——以“五四”问题小说为例被引量:1
- 2015年
- 文章主要从话题预设的选材角度,具体探讨"五四"问题小说家是怎样通过问题小说文本对自身所倡导的以民主为核心思想的公共文化政策进行阐释的,以期对其在阐释自身倡导的"民主"政策过程中,社会性实践情况予以观照。
- 郭玲珍
- 关键词:社会性
- 区域视野下的城市大众体育发展模式构建——以铜仁市为例被引量:2
- 2011年
- 通过对铜仁市大众体育现状的调查分析,研究了特殊历史、文化、地理、经济因素所决定的铜仁地区大众体育的生存背景和存在方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铜仁地区大众体育的发展模式。
- 鲁娜娜
- 关键词:大众体育
- 女性主位、成年礼与文化认同——对土家族哭嫁歌的文化人类学解释被引量:2
- 2014年
- 土家族哭嫁歌是土家族婚嫁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哭嫁歌中,出嫁姑娘是各个环节的主体,具有典型的女性主位特征,具有土家族姑娘成年礼仪的意义。从哭嫁歌参与者、过程、内容等方面,哭嫁歌反映了土家族文化的认同及其与"他者"文化的互动过程。
- 黎帅郭玲珍
- 关键词:哭嫁歌成年礼文化认同
- 达·芬奇“镜子说”中的现实主义审美艺术理论被引量:5
- 2009年
- 西欧的中世纪是个特别“黑暗的时代”。基督教教会成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把上帝当做绝对的权威,文学、艺术、哲学等等,一切都得遵循基督教经典《圣经》的教义。谁都不可违背,否则,宗教法庭就要对他制裁.
- 张荣军王宙
- 关键词:艺术理论现实主义镜子封建社会《圣经》
- “五四”问题小说的“民主”阐释——基于文化传播的视角
- 2016年
- "五四"问题小说家的文学创作实践阐释了"民主"政策的时代诉求,其阐释过程又体现出文化传播的诸多特点,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吻合。但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加之问题小说作家群及其文本创作本身的诸多限制,"五四"问题小说家对"民主"政策诉求的阐释似乎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
- 郭玲珍张芹
- 关键词:文化传播
- 从语音角度看湖南泸溪方言的归属被引量:1
- 2013年
- 泸溪县处于湘语和西南官话之间的过渡地带,对于泸溪方言的归属,学术界分歧很大。文章从声、韵、调三方面入手,把泸溪方言与西南官话及湘语进行比较,最终得出结论:泸溪方言是一种带有浓郁西南官话特色的湘方言。
- 印有家刘兴芳
- 关键词:湘方言西南官话方言归属
- 基于SWOT模型的铜仁市“第六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 2023年
- 本文阐述了铜仁市“第六产业”发展现状,基于SWOT模型分析了铜仁市“第六产业”发展具有区位交通便利、基础产业雄厚、生态资源丰富和旅游客源充足等优势,存在思想认识不足、土地流转缓慢、资金缺口较大等劣势,面临政策环境优良、品牌效应显著、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模式多样等机遇,面临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矛盾、土地供需矛盾等挑战,提出了分类规划实施、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的增长型策略,创新工作机制、创造条件发展“第六产业”的扭转型策略,兼顾利益双方、平衡土地供需矛盾的差异型策略,探索创新土地供给方式、发展特色林下经济的防御型策略,以期为促进铜仁市“第六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 赵红雷陈书慧
- 关键词:SWOT模型
- 继承与展望:国内阿昌族文化研究十年回眸被引量:1
- 2015年
- 自2005年《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颁布实施以来,阿昌族的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各界学者也对阿昌族的文化展开了较为广泛的研究。本文从历史脉络、语言传承、宗教信仰、习俗与文艺、传统工艺与医药、教育与体育、文化发展问题几个层面,梳理近十年阿昌族文化研究的成就,以期对深化阿昌族文化研究有所助益。
- 黎帅谭芬芬
- 关键词:阿昌族文化研究
- 第七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在铜仁学院召开
- 2018年
-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要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就离不开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支持。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如何总结过去,提炼以往经验,研判现在,突破现有瓶颈,谋划未来,承担新使命,成为了其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 陈昌芸郭玲珍(审)
- 关键词:社会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