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生物技术与工程学院

作品数:87 被引量:305H指数:11
相关机构:延边大学农学院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1篇农业科学
  • 23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文化科学
  • 6篇理学
  • 4篇化学工程
  • 4篇医药卫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矿业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2篇活性
  • 7篇栽培
  • 6篇正交
  • 6篇抗氧化
  • 6篇红茶
  • 5篇正交试验
  • 5篇发酵
  • 5篇茶树
  • 4篇多酚
  • 4篇野生
  • 4篇晒青
  • 4篇培养基
  • 4篇普洱茶
  • 4篇灵芝
  • 4篇咖啡
  • 4篇抗菌
  • 4篇环境因子
  • 4篇寄生
  • 4篇教学
  • 4篇

机构

  • 87篇滇西科技师范...
  • 10篇云南省农业科...
  • 7篇昆明理工大学
  • 6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云南大学
  • 2篇延边大学
  • 2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成都大学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全国农业技术...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上海市农业科...
  • 1篇云南省计量测...
  • 1篇云南机电职业...
  • 1篇云南中医药大...
  • 1篇大理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 1篇中海环境科技...

作者

  • 6篇张焱珍
  • 6篇周会明
  • 6篇柴红梅
  • 2篇易伦朝
  • 2篇曾彪
  • 2篇王家金
  • 2篇吕才有
  • 2篇钱均祥
  • 2篇刘迪
  • 2篇张智慧
  • 1篇孟远夺
  • 1篇潘洪彬
  • 1篇胡承孝
  • 1篇欧光龙
  • 1篇黄英
  • 1篇李树红
  • 1篇石亚娜
  • 1篇杨明华
  • 1篇王丽
  • 1篇丰奇成

传媒

  • 4篇食品工业科技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茶叶通讯
  • 3篇热带作物学报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3篇中国瓜菜
  • 3篇农业技术与装...
  • 3篇生物化工
  • 2篇农村经济与科...
  • 2篇黑龙江农业科...
  • 2篇金属世界
  • 2篇河南农业科学
  • 2篇食品工业
  • 2篇茶叶科学
  • 2篇食用菌学报
  • 2篇江苏调味副食...
  • 2篇广东蚕业
  • 2篇中国食品学报
  • 2篇产业与科技论...
  • 1篇化工科技

年份

  • 4篇2025
  • 12篇2024
  • 15篇2023
  • 8篇2022
  • 9篇2021
  • 12篇2020
  • 15篇2019
  • 7篇2018
  • 5篇2017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株临沧覆土栽培盖囊菇高温品种可控环境因子优化研究
2023年
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与L_(16)(4^(5))正交优化试验的方法,研究5种环境条件对盖囊菇菌丝体生长与孢梗束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盖囊菇菌丝体在温度10~30℃、琼脂浓度0.5%~3.0%、pH 4.00~10.00、培养皿直径60~100 mm、光照时间0~24 h的范围内均能生长,其中在温度25℃、琼脂浓度3.0%、pH 5.80、培养皿直径100 mm、黑暗条件下菌丝体生长最快。盖囊菇孢梗束在15~30℃温度范围内均能形成,其余环境条件与其菌丝体相同,在温度27℃、琼脂浓度2.0%、pH 8.00、培养皿直径100 mm、光照时长24 h下孢梗束形成数量最多。正交优化试验表明,盖囊菇菌丝体生长最适环境条件组合为:温度25℃、琼脂浓度3.0%、pH 5.80、培养皿直径100 mm、光照时长0 h;其孢梗束形成最适环境条件为:温度25℃、琼脂浓度2.0%、pH 8.00、培养皿直径100 mm、光照时长14 h。总之,环境条件对盖囊菇菌丝体生长与孢梗束形成的影响较大且存在交互作用。
洪鹏和敏周会明张焱珍卯明娟王瑞马凯云邓云
关键词:正交试验菌丝体生长
锗对植物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有机锗化合物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抗氧化、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和膳食补充。无机锗化合物可被植物吸收,在植物组织中富集并转化为有机锗化合物,通过培育富锗植物获取有机锗化合物是获取有机锗的有效途径。综述外源锗在植物中的应用、锗在植物中的分布及代谢、锗对植物的生理作用和植物锗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从植物分子水平上对锗的吸收、转运及分配机理和锗在植物逆境中的生理生化机制等方面进行展望,以期为富锗植物的种植和增强植物的保健功能提供参考。
苏奇倩安福全于龙凤
关键词:种子萌发生长发育生理作用
基于电子鼻和SPME/GC-MS技术对勐海县晒青茶的挥发性物质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为了解勐海县晒青茶的挥发性物质信息,本试验使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勐海县8份晒青茶样品进行挥发性物质检测。电子鼻检测结果表明:8个茶样可分为4组,其中南糯山(NN)、西定(XD)、布朗山(BL)、格朗和(GL)、章家三队(ZJ)的5份茶样为一组,而巴达(BD)、布朗山边境(BJ)、巴达章朗(ZL)分别为一组;硫化物及烃类化合物是电子鼻富集到的晒青茶样的主要挥发性物质。GC-MS结果显示:8个晒青茶样共检测到55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以醇类(9种)、酯类(7种)、醛类(9种)、酮类(6种)、烯烃类(13种)、烷烃类(5种)、杂环类(4种)为主。醇类物质对晒青茶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影响最大,最高为ZL茶样(64.02%),最低为BJ茶样(37.14%),主要表现在芳樟醇和植物醇两种物质上。8个晒青茶样中共有的挥发性物质合计19种,含量较高的10种分别是3种醇(芳樟醇、α-松油醇、香叶醇)、2种醛(苯乙醛、藏花醛)、2种酮(β-紫罗兰酮、植酮)、2种杂环类(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和1种酯(二氢猕猴桃内酯)。格朗和乡的晒青茶挥发性物质总相对含量高于南糯山乡和西定乡,主要表现在醛类物质上;布朗山乡的晒青茶优势香气物质为酮类和烷烃类;西定乡的优势香气物质为烯烃类,即不同产地的晒青茶具有不同的优势挥发性物质。
刘学艳黄飞燕周启武
关键词:挥发性物质电子鼻
云南地区铁皮石斛组织培养及林下栽培技术探析被引量:2
2019年
铁皮石斛是一种珍稀中药材,林下种植发展前景广阔。本文主要针对云南地区铁皮石斛组织栽培以及林下种植技术进行分析,这对铁皮石斛林下种植技术的推广具有积极意义。
王朝雯
关键词:铁皮石斛林下种植
钛渣制备二氧化钛技术发展现状被引量:1
2022年
我国钛资源丰富,但钛矿品位低,钙、镁等杂质含量高,且有一半的钛资源是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钒钛磁铁矿中,难以利用,因此需通过冶炼形成钛渣后再用于提取二氧化钛。同时,钛铁矿直接用于硫酸法生产钛白粉会产生大量硫酸亚铁,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而通过制备钛渣后再用于提取二氧化钛则可综合利用钛铁矿中的铁,减少硫酸亚铁的产生和硫酸消耗,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钛渣制备二氧化钛的方法主要有盐酸法、氯化法、传统硫酸法、混合法、加碱活化焙烧法、磷酸活化焙烧法、硫酸氢铵活化焙烧法和微波法等。
聂文林阳小勇杨雅雯罗骁李启东于茂泽
关键词:二氧化钛磷酸活化硫酸氢铵硫酸消耗钛资源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学本科专业“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培养被引量:5
2023年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将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重心。为加快发展乡村农业与文化经济,促进生态振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乡村振兴中人才匮乏的问题。本文针对乡村振兴产业结构与人才类型需求进行分析,并从内涵式教学、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创新创业能力的形成及关注学生兴趣爱好等多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农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应把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作为“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重点,增强师资力量,转变培养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多维融合学科知识教学则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
阳小勇唐荣平杨国琴王丁龙
关键词:内涵式兴趣爱好
蒙自石榴栽培要点浅析
2017年
蒙自石榴以其独特的品质特点和品位优势在市场占领一席之地,日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本文就其对蒙自经济的影响、栽培及管理要点等进行浅析。
王志敏黄成兴赵一莲季罗菊
关键词:蒙自石榴栽培
云南双江不同季节晒青茶品质对比分析
2025年
为探究不同季节的晒青茶品质差异,以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公弄村、大户赛村春夏秋3个季节的晒青茶为原料,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含量,并结合感官审评对其品质进行分析。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春季晒青茶的香气清香、浓郁持久,滋味甜醇回甘,总体品质最佳,感官审评得分最高;秋茶的香气持久度减弱,滋味稍涩;夏茶香气持久度和浓度均降低,滋味平淡,总体品质较差;大户赛晒青茶的香气和滋味评分优于公弄。理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大户赛3个季节的晒青茶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和氨基酸含量均值分别为44.62%、25.54%、2.15%和3.79%,公弄的分别为38.99%、25.63%、2.31%、3.16%;大户赛晒青茶的水浸出物含量明显高于公弄地区。大户赛与公弄地区晒青茶的感官品质均是春茶最好,秋茶次之,夏茶稍差;大户赛晒青茶感官品质优于公弄。
李兴凤杨艳刘学艳
关键词:感官品质
瘦素对猪原代脂肪细胞脂滴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瘦素(LEP)对猪原代脂肪细胞脂滴相关基因FITM2、PLIN1和PLIN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LEP(0、50、100和150 ng/mL)处理15日龄三元杂交猪(DLY)皮下原代脂肪细胞48 h,试剂盒测定细胞中甘油三酯(TAG)含量,qPCR检测脂滴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0 ng/mL LEP相比,100 ng/mL LEP可显著增加猪原代脂肪细胞TAG含量以及FITM2和PLIN2 mRNA表达水平(P<0.05),显著下调PLIN1 mRNA表达水平(P<0.05);与50和100 ng/mL LEP相比,150 ng/mL LEP可显著降低脂肪细胞TAG含量(P<0.05),显著上调PLIN1和PLIN2 mRNA表达水平(P<0.05)。【结论】LEP可促进猪原代脂肪细胞FITM2和PLIN2 mRNA表达,可促进或抑制PLIN1 mRNA表达,但LEP对脂滴相关基因表达的促进或抑制存在质量浓度差异性。
何永江肖慧黄英杨明华赵素梅潘洪彬刘琛彭泽琴
49份茶树种质资源叶片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49份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从中挖掘农艺性状优异的茶树资源,为茶树种质筛选提供遗传材料和理论参考。【方法】以49份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18个叶片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结果】49份茶树种质资源的18个叶片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0.31~2.15,数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达29.4%;主成分分析表明,叶长、叶面积、叶长宽比、叶质、叶身和叶面6个叶片性状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69.37%,是形成供试茶树种质资源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表明,供试茶树可分为4大类,各类群间特征显著、差异较大,并且分类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筛选的主要性状划分结果基本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叶长与叶宽、叶面积、叶脉对数呈极显著相关,叶片大小与叶长、叶宽、叶面积、叶脉对数呈极显著相关,叶尖与叶身、叶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推测供试资源的叶片性状规律表现为叶片越大,叶片越接近披针形,其叶脉对数就越多;叶长宽比的值越大,叶尖越接近于急尖、渐尖。【结论】供试茶树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筛选出的6个叶片农艺性状可作为茶树种质资源识别和鉴定的主要性状。
魏春梅安福全苏奇倩苏向宇吴成远于龙凤
关键词:茶树叶片表型性状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