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宁县植物保护站
- 作品数:3 被引量:50H指数:2
- 相关机构:安庆市植物检疫植物保护站南京农业大学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安徽安庆混作稻区稻纵卷叶螟第三、四代发生规律研究被引量:34
- 2008年
- 对2007年安徽安庆单双混作稻区第3、4代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的系统研究表明,第3、4代稻纵卷叶螟在安庆混作稻区有两个发生高峰期,单季早中稻在7月下旬至8月初,双季晚稻在8月下旬末至9月上旬。结合雌蛾卵巢解剖和灯诱数据,进行世代性质分析。结果表明,早中稻田第3代以本地繁殖世代为主,有部分迁入;第4代为本地虫源,大部分迁出,少部分滞留为害。对比两种不同类型稻田的第4代稻纵卷叶螟雌蛾卵巢解剖数据,发现安庆稻区单季早中稻稻纵卷叶螟第4代以迁出型为主,双季晚稻田为居留型,早中稻田稻纵卷叶螟除远距离迁飞外,也可直接转移扩散到附近晚稻田中滞留为害。滞留的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是近年来暖秋(9月份)频率增大;二是安庆单双混作稻区的栽培制度和水稻品种的变革,使得单季稻比例上升,水稻在生长季节中不间断地种植,为稻纵卷叶螟的栖居、繁殖和秋季滞留为害提供了条件。
- 齐国君秦冉冉肖满开郑兆阳江潮程遐年张孝羲翟保平
-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卵巢发育种群特征全球变暖
- 高渗三唑磷防治水稻三化螟的研究被引量:2
- 2003年
- 试验结果表明 :12 %高渗三唑磷乳油防治水稻三化螟效果好 ,且对水稻安全。与常规剂型 2 0 %三唑磷相比 ,可减少单位面积有效成分投放量 ,减轻了环境污染 ,降低了防治成本。大面积示范推广时 ,剂量以 15 0 0~ 2 2 5 0ml/hm2 为宜。
- 周代友肖满开毕昭富江潮
- 关键词:三化螟
- 水稻种植制度变化对褐飞虱暴发种群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0年
-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南稻区北部(涉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六省)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双季改单季的水稻种植制度的调整,为了阐明水稻种植制度变化对褐飞虱暴发种群形成的影响,2007、2008年在怀宁县和潜山县采用田间调查与卵巢解剖等方法研究了单季中稻、双季晚稻中褐飞虱的种群动态及世代虫源性质。结果表明:安庆地区单季稻大面积种植后,6月中旬至7月下旬迁入的褐飞虱可以直接降落在单季中稻本田,并能连续繁殖,种群增殖倍数可高达数百倍,单季中稻褐飞虱的发生量高于双季晚稻;卵巢解剖确定了单季中稻及双季晚稻中褐飞虱各世代的虫源性质,单季中稻褐飞虱迁出盛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可以为长江三角洲后期迁入提供虫源,也可以在本地作近距离的扩散迁移,加重对双季晚稻的危害。皖南地区单季稻种植面积的扩大,不但显著增加了本地单季中稻、双季晚稻中褐飞虱的种群数量和危害程度,而且也导致了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频繁出现褐飞虱的后期迁入。因此,水稻种植制度的变化对褐飞虱暴发种群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 齐国君肖满开吴彩玲江潮张孝羲翟保平
- 关键词:褐飞虱单季中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