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126 被引量:340H指数:10
- 相关作者:陈伟易恒洁彭邦星张晓杰闫雷更多>>
- 相关机构:贵州大学教育部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站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鸭SCD1基因对PC3细胞脂质性状的效应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为了探究鸭SCD1基因对PC3细胞脂质性状的影响,本研究构建了鸭SCD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前列腺PC3癌细胞,测定SCD1基因的表达量及脂质指标,分析SCD1基因对各脂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鸭SCD1基因表达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HDL)呈极显著负相关,这表明,鸭SCD1基因的表达能够促进PC3细胞的脂质代谢速率,能够为PC3细胞的快速癌变增值提供必要的脂质需求及能量供应,据此推测,鸭SCD1基因的表达有可能对鸭的癌症病变的发生与发展有一定影响,在今后畜禽疾病防控研究中,可以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加强SCD1基因的监测,为畜禽的高效生产提供保障。
- 李万贵张依裕王单单罗华伦
- 关键词:真核表达载体PC3
- 甘草次酸调节BLM的转录及PC3细胞的增殖凋亡和迁移侵袭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究甘草次酸(GA)影响前列腺癌(PC3)细胞BLM基因的转录以及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情况。[方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并筛选适宜的药物浓度,荧光定量PCR检测BLM基因的表达量,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甘草次酸浓度在0.12 mol/L^0.36 mol/L范围时,随着浓度增大,细胞的增殖能力逐渐下降,呈现药物浓度梯度依赖性;当甘草次酸浓度为0.2 mol/L时,PC3细胞中BLM的mRNA的表达量仅有对照组的0.2倍;甘草次酸浓度在0.10 mol/L以上时,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显著减小;流式结果显示甘草次酸浓度在0.10 mol/L时,细胞凋亡率为45.25±0.5**,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甘草次酸浓度为0.15 mol/L以上时,能够下调PC3细胞中BLM基因的转录量(P<0.01),在0.12 mol/L^0.36 mol/L范围时,对PC3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具有抑制作用,对PC3细胞凋亡具有促进作用。
- 陈福许厚强段志强赵佳福吴萍谌颖莲
- 关键词:甘草次酸前列腺癌细胞
- 从江香猪MYL2基因CDS区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为了克隆贵州从江香猪MYL2基因CDS区,并进行序列分析,为后续MYL2基因功能研究奠定基础,试验采集从江香猪背最长肌组织,进行RNA的提取和c DNA合成,对MYL2基因的CDS区进行克隆、构建重组载体,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从江香猪MYL2基因的CDS区全长510 bp,编码166个氨基酸,为稳定蛋白,属于亲水性蛋白,无跨膜螺旋区域,不存在信号肽;MYL2蛋白亚细胞有8.7%存在于细胞核内,56.5%存在于细胞质中,21.7%存在于细胞骨架中。
- 申勇陈伟陈伟吴国文熊元松
- 关键词:从江香猪RT-PCR
- 鸭FTO基因多态位点筛选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为挖掘FTO基因的SNP,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该基因遗传变异奠定基础。本研究以樱桃谷鸭为试验对象,构建DNA池,对第2外显子、第4外显子和第5外显子直接测序,筛选与脂质性状相关的SNP位点。结果表明:FTO基因存在2个SNPs位点突变,在第5外显子发现1个SNP位点突变,另外一个在g.33942位点处,碱基A突变为碱基G,引起天冬氨酸(GAT)变为甘氨酸(GGT),在g.33781位点处,存在碱基T和A的突变(在内含子处,没有引起氨基酸的改变);RNA二级结构的最小自由能由-475.50 kcal/mol变为-477.40 kcal/mol。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发现,突变前后,α螺旋、β转角、延伸链和自由卷曲数值均有所改变。其中,α螺旋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但比重仍为最大,自由卷曲数量由原来的186个减少到185,比例由33.27%减少32.09%。突变前后多态位点导致FTO基因编码的蛋白三级结构也有所改变。FTO基因筛选出的SNP位点,引起RNA二级结构甚至是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的改变,可能进一步引起功能的改变。
- 王单单张依裕李万贵罗华伦
- 关键词:SNP生物信息学分析
- 猪不同颜色皮肤组织中MLANA mRNA的表达分析
- 2023年
- 为了解MLANA mRNA在猪黑、白色皮肤中的表达差异,提取剑白香猪黑、白色皮肤组织的RNA,分别逆转录合成MLANA cDNA,以RPS18基因作为内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LANA mRNA在皮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MLANA mRNA在黑色皮肤中的表达量比白色皮肤高,差异极显著(P<0.01),推测MLANA基因与猪黑色皮肤的形成有关。
- 袁茂莎陈伟陈伟石婷婷蒙泽飞
- 关键词:皮肤组织
- 玉米赤霉烯酮对动物繁殖性能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9
- 2023年
- 玉米赤霉烯酮(ZEA)一种由镰刀菌属产生的次级代谢物,化学结构与内源性雌激素相似,因此,ZEA可通过与雌激素竞争性结合雌激素受体,导致动物机体生殖激素代谢紊乱,诱发生殖器官形变及功能障碍,严重危害动物繁殖系统,解决ZEA污染问题己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对ZEA的理化特性、毒性作用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有效缓解ZEA毒性及提高动物繁殖性能、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 宁春妹安佳秀赵颖杨艺
- 关键词:霉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繁殖性能毒性机制
- 鸭坦布苏病毒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2024年
- 为了建立一种有效、快速、准确的鸭坦布苏病毒(DTMUV)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本试验针对NCBI发布的DTMUV E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qPCR反应体系。通过制备的标准质粒建立标准曲线,评估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并使用该方法对临床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 5,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可特异检测DTMUV;对标准质粒的最低检测限为2.72×10^(2) copies/μL,是普通PCR的100倍;CT值组内变异系数为0.97%~1.32%,组间变异系数为1.24%~1.79%;人工感染DTMUV的20份鸭胚成纤维细胞样本以及12份人工攻毒2 d的雏鸭脾脏组织样本和12份泄殖腔棉拭子样本阳性率为100%(44/44);疑似感染的12份活鸭泄殖腔棉拭子阳性率为25.00%(3/12),14份病死鸭脾脏组织样本阳性率为28.57%(4/14)。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TaqMan探针qPCR方法有良好的敏感性、准确性和重复性,能特异检测DTMUV,适用于临床快速检测,为DTMUV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疾病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撑。
- 陈平平嵇辛勤阮涌阮涌罗晓宇安而立龙丹丹段志强
- 关键词:TAQMAN探针
- 日粮中添加金钗石斛对生长期赤水乌骨鸡母鸡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 2024年
- 为探究饲喂金钗石斛对生长期赤水乌骨鸡母鸡盲肠微生物组成及丰度的影响,试验随机挑选120只60日龄赤水乌骨鸡母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1%质量比例的金钗石斛粉,试验期30 d。90日龄时每组分别采集3只鸡的盲肠内容物,提取盲肠内容物DNA进行16S rRNA测序,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盲肠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分析。结果:(1)在门分类水平上,对照组的放线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为优势菌群,相对丰度分别为1.73%、33.60%、60.85%;试验组的梭杆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为优势菌群,相对丰度分别为2.94%、37.75%、50.98%。在属分类水平上,以拟杆菌属为优势菌群,对照组的相对丰度分别为15.93%、27.10%,试验组的相对丰度分别为7.02%、27.65%。(2)试验组的辛普森(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香农(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其盲肠微生物多样性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1%质量比例的金钗石斛粉可增加赤水乌骨鸡母鸡盲肠微生物的多样性,厚壁菌门的丰度提高,拟杆菌门的丰度降低,对肠道健康具有改善作用。
- 叶涛陈友波李辉李辉石钰仕赵德鹏龙霞谭启松徐鱼莲
- 关键词:金钗石斛盲肠微生物
- LncRNA/BLM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效应
- 2021年
- [目的]旨在研究LncRNA/BLM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效应。[方法]采用脂质体法转染至前列腺癌PC3细胞和正常人前列腺基质永生化WPMY-1细胞,qRT-PCR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及转染效率,然后CCK8试剂盒检测转染后PC3和WPMY-1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在BLNC203超表达48 h后,BLM在PC3和WPMY-1细胞中表达下调;PC3和WPMY-1细胞的增殖效率高于空白组,并且在PC3细胞中24 h的增殖效率显著高于空白组。[结论]BLNC203超表达能够抑制PC3细胞中BLM基因的表达,BLNC203可能扮演着抑癌因子的角色,为BLM解旋酶在抗癌靶标治疗前列腺癌提供基础数据。
- 罗斌杰杨丽红吴巧群崔小芝许厚强
- 关键词:前列腺癌BLMQRT-PCR增殖
- 饲料中添加石斛粉对赤水乌骨鸡免疫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为了探究中药石斛作为饲料添加剂对鸡免疫机能的影响,试验选取60日龄赤水乌骨鸡36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07%、0.14%、0.21%不同质量比例的赤水金钗石斛粉进行饲喂试验,试验期105 d,检测鸡血清免疫指标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1)饲料中添加0.07%石斛粉可显著提高鸡血清中干扰素γ、白蛋白、白细胞介素12的含量(P<0.05);添加0.14%石斛粉可显著提高鸡血清中白蛋白的含量(P<0.05);添加0.21%石斛粉可提高鸡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白蛋白、白细胞介素12的含量,其中白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在各免疫指标中,白蛋白含量随着石斛粉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升高趋势。(2)添加不同比例的石斛粉对脾脏、胸腺、法氏囊的器官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饲料中添加0.07%、0.14%、0.21%质量比例的石斛粉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赤水乌骨鸡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12的含量,显著提高血清中白蛋白的含量,对免疫器官无不良影响。
- 邓安富陈友波李辉李辉姚婷
- 关键词:石斛饲料添加剂免疫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