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理工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作品数:657 被引量:1,886H指数:18
相关作者:阎建辉张丽王国祥张建策毛立新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湘潭大学化工学院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05篇期刊文章
  • 4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9篇理学
  • 202篇化学工程
  • 110篇文化科学
  • 39篇生物学
  • 30篇医药卫生
  • 1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一般工业技术
  • 9篇农业科学
  • 7篇冶金工程
  • 7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电气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哲学宗教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电子电信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22篇催化
  • 65篇教学
  • 49篇光催化
  • 41篇催化合成
  • 40篇催化剂
  • 33篇甲基
  • 32篇萃取
  • 31篇丙烯
  • 27篇课程
  • 26篇教学改革
  • 25篇酯化
  • 24篇分子
  • 22篇硝酸钾
  • 21篇手性
  • 21篇纳米
  • 21篇高校
  • 20篇乙烯
  • 19篇共聚
  • 18篇离子
  • 17篇萃取分离

机构

  • 651篇湖南理工学院
  • 121篇中南大学
  • 22篇湘潭大学
  • 6篇湖南大学
  • 5篇湖南省血吸虫...
  • 5篇湖南师范大学
  • 5篇湖南民族职业...
  • 5篇琼州学院
  • 4篇湖南聚力催化...
  • 3篇北京化工大学
  • 3篇北京科技大学
  • 3篇暨南大学
  • 3篇邵阳学院
  • 3篇浙江大学
  • 3篇湖南科技大学
  • 3篇岳阳职业技术...
  • 3篇西南医科大学
  • 3篇海南热带海洋...
  • 2篇海南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90篇阎建辉
  • 74篇唐课文
  • 65篇王国祥
  • 60篇张丽
  • 56篇廖德仲
  • 45篇何节玉
  • 44篇易健民
  • 37篇毛立新
  • 34篇何斌鸿
  • 33篇刘宇
  • 32篇武鹄
  • 31篇张建策
  • 30篇聂东宋
  • 29篇周从山
  • 28篇钟明
  • 27篇郑淑琴
  • 27篇侯朝辉
  • 22篇肖华
  • 22篇杨涛
  • 21篇朱政斌

传媒

  • 138篇湖南理工学院...
  • 28篇广东化工
  • 19篇合成化学
  • 16篇山东化工
  • 10篇精细化工中间...
  • 9篇大学化学
  • 9篇广州化工
  • 9篇精细石油化工...
  • 8篇化工时刊
  • 8篇无机化学学报
  • 8篇石油学报(石...
  • 8篇杭州化工
  • 8篇化工技术与开...
  • 7篇稀土
  • 7篇应用化学
  • 7篇中南大学学报...
  • 6篇石化技术
  • 6篇光谱实验室
  • 6篇中文科技期刊...
  • 5篇应用化工

年份

  • 27篇2023
  • 25篇2022
  • 26篇2021
  • 28篇2020
  • 24篇2019
  • 19篇2018
  • 20篇2017
  • 12篇2016
  • 21篇2015
  • 23篇2014
  • 26篇2013
  • 21篇2012
  • 43篇2011
  • 53篇2010
  • 41篇2009
  • 51篇2008
  • 36篇2007
  • 49篇2006
  • 34篇2005
  • 53篇2004
6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硅胶负载硫酸银催化合成水杨酸苄酯的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应用硅胶负载硫酸银 (Ag2 SO4/SiO2 )催化合成水杨酸苄酯 ,该催化剂活性高 ,选择性好 ,易分离 ,反应时间短 ,不腐蚀设备 ,是一种环境友好催化剂。考察了影响酯化反应的条件 ,获得优化工艺条件如下 :Ag2 SO4负载量 15 % ,水杨酸 0 2 5mol,苯甲醇 1mol,催化剂 1 73g ,反应温度 190℃ ,反应时间 15 0min。此条件下 ,水杨酸的转化率 96 %以上。
毛立新陈献桃廖德仲
关键词:硫酸银硅胶催化酯化水杨酸苄酯
含硫、含磷的杂硼烷半拓扑结构计算公式研究
2004年
硼烷骨架中的硼原子被其它非金属原子取代后得到硼烷 (heterborane)。作者通过研究 ,首次给出了含硫、含磷的杂硼烷的结构通式和骨架成键电子对数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CH) a(BH) pSfHq]d,b =12 (2n +a +2f+q +d) ;[(CH) a,(BH) pPgHq]d,b =12 (2n +a +g +q +d) 再利用Wade判别规则 ,可迅速而准确地预测这类杂硼烷的半拓扑结构图式。
余红霞罗北平廖展如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面粉中增白剂BPO的含量被引量:2
2004年
探讨了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含量的方法 ,实验结果为 :方法的线性范围在 :0 .0 0 5~ 0 .10g/L之间 ,相关系数 :0 .995 5 ,进样量为 1μ时 ,检测限为 :2 .2ng ,RSD为 2 .2 3%~ 3.19% ,回收率为 93.3%~ 96 .5 % ,本法简单、快速 ,准确度较高 ,是一种适用于面粉质量监测的较好方法。
钟明
关键词: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过氧化苯甲酰面粉
D-酒石酸正庚酯的合成被引量:5
2006年
以D-酒石酸与正庚醇为原料,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合成了手性拆分剂D-酒石酸正庚酯,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优化反应条件为:D-酒石酸100 mmol,n(D-酒石酸)∶n(正庚醇)=1.0∶2.6,对甲苯磺酸0.5 g,甲苯50mL,回流反应约1 h,酯化率99%,收率在93%以上。其结构经IR确证。
陈国斌唐课文王崇国
关键词:手性拆分酒石酸正庚醇酯化
2,2′-联吡啶对化学铜二元络合剂体系沉积过程的影响
2020年
二元络合剂化学镀铜体系相较于一元络合体系,因增大了对沉积反应的调控空间而备受关注,稳定剂是二元体系的重要组分之一,当前关于稳定剂在二元络合体系中的作用规律系统性研究较少。本研究以2,2′-联吡啶为乙二胺四乙酸(EDTA)/四羟丙基乙二胺(THPED)化学镀铜二元络合体系为稳定剂,测试了体系的电化学特征和镀层结构的变化规律。基于活性离子的吸附差异,化学镀铜的二元络合体系混合电位分为诱导、过渡和稳定三个反应过程,发现2,2′-联吡啶使体系的混合电位值负向移动的趋势放缓。线性伏安法扫描数据表明,由于2,2′-联吡啶在反应电极表面的吸附,减缓了铜络离子的阴极还原反应,还原峰电流密度下降了34.3%,沉积反应受阴极还原步骤控制;镀层的沉积速率随2,2′-联吡啶浓度增加显著下降,同时由于强络合作用抑制了Cu+氧化,起到了稳定镀液的作用。通过SEM、EDS和XRD揭示,加入了2,2′-联吡啶后二元体系所制备的化学镀层呈均匀致密的菱形颗粒状,晶界面清晰分明,具有较高的纯度,以及明显的(220)晶面择优取向趋势,这与2,2′-联吡啶定向吸附在(111)、(200)生成方向抑制这二类晶面的生长,而在(220)生长方向吸附微弱从而抑制较少有关。
卢建红邓小梅阎建辉涂继国王明涌焦树强
关键词:化学镀铜
高通量筛选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9年
介绍了高通量筛选技术在中药化学成分、中药有效部位以及中药复方在不同中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刘立超吕点点李先磊
关键词:高通量筛选生物活性中药研究
工程认证背景下《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3年
作为化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有必要对物理化学实验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本文从优化课程内容设置,丰富预习模式,优化考核模式,增设探究性实验和融合课程思政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一系列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措施。通过持续改进,优化教学体系,提升了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了学生的理想信念,达到了为国家培养合格化工人才的目的。
朱政斌曹兢张岑
关键词:物理化学实验化工专业教学改革
超临界流体制备超细颗粒的流动过程数值模拟
为了对RESS法制备超细颗粒流体流动规律进行研究,通过对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法(rapidexpansion of supercritical solution,RESS)流动过程的研究与分析,建立了RESS法超临界流体流...
刘永兵易健民赵媛媛
关键词: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法计算流体力学超细颗粒
文献传递
酒石酸酯立体选择性萃取分离功夫菊酸对映体被引量:1
2009年
研究了功夫菊酸对映体在含有手性选择剂酒石酸酯的水-有机相双相体系中的萃取分配行为,考察了水相的pH、酒石酸酯的浓度、磷酸盐浓度、温度和酒石酸酯烷基链长度对分配系数(K)和分离因子(a)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分配系数(K)随pH的升高而降低,随着酒石酸酯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分离因子(a)随pH的升高和酒石酸酯浓度的增大先增加后降低,pH和酒石酸酯浓度分别为5.50和0.30mol/L时取得较好的分离效果;分配系数(K)和分离因子(a)都随磷酸盐浓度增大而减小;温度、取代烷基链长对分配系数(K)和分离因子(a)亦有较大影响。
索会锋蒋玉仁易健民唐课文
关键词:手性拆分拟除虫菊酯
产教融合模式下独立学院应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被引量:3
2019年
创新型人才培养已成为地方独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人才培养模式。独立科研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中的核心指标。本文针对新时代国家高等教育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结合现有独立院校应用化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从专业现状、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依托校企合作体系的建立、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以及教师创新教育能力建设等方面将"产教融合"与创新型人才培养进行有机结合,开发高效的创新型人才培育运行机制和育人模式,为"产教融合"模式下的独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指导。
熊碧权许卫凤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独立院校应用化学
共6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