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作品数:3,507 被引量:15,035H指数:41
相关作者:陈斌朱书生肖春陈海如胡先奇更多>>
相关机构:红河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红河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84篇期刊文章
  • 483篇会议论文
  • 11篇标准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81篇农业科学
  • 453篇生物学
  • 71篇医药卫生
  • 64篇轻工技术与工...
  • 60篇环境科学与工...
  • 37篇文化科学
  • 34篇化学工程
  • 22篇经济管理
  • 12篇自动化与计算...
  • 9篇理学
  • 5篇语言文字
  • 4篇哲学宗教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天文地球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19篇病菌
  • 194篇马铃薯
  • 194篇病原
  • 192篇水稻
  • 181篇基因
  • 179篇烟草
  • 175篇玉米
  • 169篇线虫
  • 156篇植物
  • 143篇病害
  • 127篇毒力
  • 116篇土壤
  • 115篇稻瘟
  • 106篇瘟病
  • 105篇稻瘟病
  • 105篇昆虫
  • 103篇抗性
  • 101篇斑病
  • 100篇种群
  • 93篇实蝇

机构

  • 3,482篇云南农业大学
  • 238篇云南省农业科...
  • 159篇红河学院
  • 143篇中国农业科学...
  • 83篇西南林业大学
  • 74篇云南省烟草公...
  • 72篇中国科学院
  • 59篇云南省植保植...
  • 53篇昆明学院
  • 51篇中国农业大学
  • 49篇云南省烟草农...
  • 39篇云南大学
  • 33篇云南出入境检...
  • 30篇河北农业大学
  • 30篇浙江大学
  • 28篇云南省高原特...
  • 26篇云南省烟草公...
  • 25篇云南省烟草科...
  • 20篇中国热带农业...
  • 18篇台湾大学

作者

  • 359篇李正跃
  • 276篇陈斌
  • 181篇肖春
  • 170篇何月秋
  • 158篇朱有勇
  • 146篇陈海如
  • 139篇陈国华
  • 131篇桂富荣
  • 123篇李强
  • 122篇张宏瑞
  • 121篇王云月
  • 119篇李成云
  • 117篇胡先奇
  • 108篇吴国星
  • 95篇李凡
  • 94篇何霞红
  • 91篇高熹
  • 88篇姬广海
  • 86篇袁盛勇
  • 85篇杨艳丽

传媒

  • 311篇云南农业大学...
  • 279篇云南农业大学...
  • 136篇西南农业学报
  • 126篇植物保护
  • 94篇南方农业学报
  • 77篇植物病理学报
  • 70篇环境昆虫学报
  • 68篇安徽农业科学
  • 58篇中国农学通报
  • 57篇江西农业学报
  • 48篇云南农业科技
  • 48篇应用昆虫学报
  • 45篇江苏农业科学
  • 40篇植物保护学报
  • 39篇中国植保导刊
  • 39篇中国生物防治...
  • 38篇分子植物育种
  • 35篇华中农业大学...
  • 33篇云南大学学报...
  • 27篇生物安全学报

年份

  • 7篇2024
  • 133篇2023
  • 153篇2022
  • 163篇2021
  • 139篇2020
  • 174篇2019
  • 163篇2018
  • 153篇2017
  • 135篇2016
  • 192篇2015
  • 189篇2014
  • 173篇2013
  • 169篇2012
  • 169篇2011
  • 149篇2010
  • 173篇2009
  • 183篇2008
  • 142篇2007
  • 123篇2006
  • 136篇2005
3,5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野生稻化感抗杂草潜力的评价
作物野生近缘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蕴涵着高产、抗病、抗逆性等特异性状;是现代水稻育种中新基因的重要来源。本研究采用云南3种野生稻、化感抗(耐)杂草的水稻PI312777及长雄野生稻,非化感水稻Lemont为供体材料,稗...
郭怡卿
关键词:野生稻
利用性反转特性大量获取四种常见根结线虫雄虫被引量:8
1997年
对接种4种常见根结线虫的寄主植物番茄适时控制浇水,使番茄出现间断的暂时萎蔫,侵入番茄的寄生性二龄幼虫生活环境变劣,能促使根结线虫寄生性二龄幼虫的性别向雄性方向分化,而获得大量雄虫._试验结果,控水处理的番茄平均每株分离到的雄虫量,北方根结线虫47.0条,花生根结线虫43.8条,南方根结线虫37.6条,爪哇根结线虫30.6条;对照植株最多仅为2.0条.t测验表明,控水与否获得的雄虫量有显著差异(p=0.05);LSR法(q测验)分析表明,控水处理的番茄上产生的雄虫量,除北方根结线虫与花生根结线虫之间无差异外,其余各种相互间均有差异显著性(p=0.01).
胡先奇喻盛甫
关键词:性反转根结线虫番茄
水稻条斑病抗感品种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通过抗感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的品种的水根际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和代谢功能多样性分析,探讨其根际细菌多样性差异与水稻抗细条病的相关性。采集孕穗期水稻品种CG2和IR24的植株根际土壤,采用多种培养基进行可培养细菌的分离、鉴定,并通过16S rRNA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利用Biolog技术分析不同品种根际微生物的代谢功能差异。结果显示:不同水稻品种的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分析发现抗病品种CG2以芽孢杆菌为优势菌群,而感病品种IR24以节杆菌为优势种群;对条斑病菌有抑制的菌株,筛选后以芽孢杆菌为主,且抗病品种的比率达47%以上,而感病材料中只有2.3%;抗病品种根际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H′), Shannon均匀度指数(SE), Simpson指数(D), McIntos指数(U)和McIntosh均匀度指数(ME)分别增加了8.80%, 48.49%, 11.76%,41.88%和0.52%;主成份分析表明抗病品种CG2的根际土壤微生物与感病品种IR24相比,对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类、酯类、醇类、胺类和酸类的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2.52%、66.53%、3.78%、7.49%、27.98%和40.67%。研究表明,从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和种类上看,抗病品种CG2的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和种类与感病品种相比,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更为丰富,发挥生防作用的菌群更多,为水稻条斑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思路和资源。
杨俊王星付丽娜汪娅婷刘棋苗新利王凡魏兰芳姬广海
关键词: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代谢功能
腐植酸对香根草吸收和去除扑草净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为探索腐植酸对香根草吸收去除营养液中扑草净的影响,以香根草为研究对象,用温室模拟方法进行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为检测仪器,分析水样和植物样品中扑草净在添加腐殖酸的条件下的动态含量,结果表明:200 mg/L腐植酸对香根草去除营养液中扑草净的影响不显著,但200 mg/L腐植酸能显著促进香根草根系对扑草净的吸收,并且能显著抑制扑草净从香根草根系到茎叶的转移。
贾继维张坤李鑫圆孙仕仙
关键词:香根草扑草净腐植酸
青叶胆可持续利用策略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通过对青叶胆物候期、生物学特性、生态环境考察 ,测定种子活力及种子萌发试验等一系列实验研究 ,得出 :①青叶胆种子属中温萌发型 ,种子萌发最低温为 15℃~ 18℃ ,最适温度为 2 5℃ ,0 2 %硝酸钾浸种促进种子萌发效果较好。②青叶胆适生环境为坡地 ,土质疏松 ,沥水性较好。③在自然状态下在小灌木坡柳林中 (下 ) ,人工栽培时需要一定的郁蔽。它可与坡柳Dodonaeviscosa、黄茅Heteropogoncontortus草等混栽形成热性灌草丛 ,能有效遏止石漠化 ,此既有一定的生态学意义 。
杨永红杨林福范建甄莉杨勇张卫先
关键词:青叶胆可持续利用
小春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试验研究初探被引量:27
2003年
为探索小春作物多样性对病虫害的持续控制规律及增产增收效果,2000~2001年在云南玉溪市峨山、澄江和红塔区共设6组小春作物多样性混种大区同田对比试验及18.7hm2典型大田示范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麦类与蚕豆混种或油菜与蚕豆混种不仅能有效地持续控制、减少病虫为害,减少农药、化肥施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而且能增产、增收;此外,混种引起了油菜、麦类及蚕豆主要经济性状和蚕豆根瘤生物量不同程度的变化,预示出小春作物油//豆或麦//豆间存在的相生相克规律,初步搭配的几个优化混种组合可供生产应用。
杨进成杨庆华王树明朱有勇李惠芬何霞红李作森
关键词:小春作物生物多样性混种病虫害控制
一种斑翅果蝇寄生蜂的交配行为观察及雄虫交配次数对繁殖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明确一种斑翅果蝇寄生蜂Trichopria drosophilae的交配行为以及雌雄蜂的交配次数对后代的影响。【方法】在室内对斑翅果蝇寄生蜂的交配行为进行观察,记录该蜂在交配行为中所出现的求偶行为、交尾前期行为、交尾行为和交尾完毕的动作及持续时间。测定寄生蜂各交配次数下的雌蜂寿命、后代出蜂总量和后代性比。【结果】寄生蜂的交配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求偶,雄蜂逐渐靠近雌虫、追逐雌蜂并震动翅膀,直至爬上雌虫背部整个过程持续(50.47±85.01)s。交尾前期,雄虫头部从雌蜂的两触角中间伸出,并将触角从雌虫触角两侧向中间有规律的触碰雌虫触角,直至雌蜂打开生殖孔,整个过程持续(43.73±13.97)s。交尾,雄蜂将雄性交配器插入雌性生殖孔整个过程持续(36.28±11.03)s。交尾后期,雌虫左右甩动腹部2~3次,主动与雄虫分离整个过程持续(8.95±3.40)s。观察结果显示,雌虫一生只能交配一次,雄蜂一生交配次数在(16.54±1.37)次,最多达到19次(N=10),雄虫的交配次数对与之交配的雌蜂的寿命和后代总量无显著影响。雄蜂的交配次数对雌性后代的性比有显著影响。【结论】该寄生蜂的交配过程主要分为雄虫求偶、交尾前期、交尾、交尾后期等阶段。求偶和交尾前期阶段主要行为是雄虫追逐雌蜂、爬上雌虫背部并用触角摩擦雌虫触角。交尾阶段主要行为是雄蜂交配器插入雌性生殖孔。交尾后期主要行为是雌蜂将雄蜂甩开,是雌虫唯一主动发起的行为。随着雄蜂交配次数增加,雌蜂后代雌/雄性比降低。
刘冰李明玥熊焰刘树楠胡纯华肖春唐国文
关键词:交配次数交配行为
泽兰实蝇幼虫和虫瘿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明确泽兰实蝇幼虫及虫瘿在野外的空间分布特点,为应用泽兰实蝇对紫茎泽兰进行生物防治并提高其防治效果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棋盘式取样法在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松花村旁紫茎泽兰入侵较重的区域选取3块样地进行泽兰实蝇幼虫及虫瘿的分布情况调查,通过6种聚集度指标(扩散系数、丛生指数、聚集度指标、聚块性指标、La指标和负二项分布指标)、m*-m回归模型和Taylor幂法则等研究泽兰实蝇幼虫及虫瘿种群在野外的空间分布型,并利用种群聚集均数分析幼虫及虫瘿的聚集原因。根据Iwao的理论抽样数计算公式和序贯抽样理论公式,建立理论抽样模型及序贯抽样模型。【结果】泽兰实蝇幼虫在野外均呈聚集分布,种群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但个体间相互吸引;泽兰实蝇虫瘿在野外也呈聚集分布,种群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但个体间相互排斥。聚集均数分析结果表明,泽兰实蝇幼虫及虫瘿的聚集原因主要由泽兰实蝇的产卵、取食等习性和环境共同引起;建立了泽兰实蝇幼虫及虫瘿理论抽样数模型:N=(9.919/m+1.033)/D2、N=(6.632/m+0.015)/D2和序贯抽样模型:T0=10n±1.9617.24n+0.4、T0=10n±1.96 6.77n+4。【结论】泽兰实蝇幼虫及虫瘿在野外均呈聚集分布,聚集原因主要由泽兰实蝇的产卵、取食等习性和环境共同引起。
鲁武锋兰明先夏涛李召波廖贤斌李梦月高熹吴国星
关键词:泽兰实蝇紫茎泽兰空间分布型抽样技术
烟酰胺类化合物与灰葡萄孢菌琥珀酸脱氢酶的分子对接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本研究以"同源建模"的方法预测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琥珀酸脱氢酶的结构,使用Auto-Dock分子对接软件研究烟酰胺类化合物与其可能的作用靶标琥珀酸脱氢酶之间的结合模式,并分析烟酰胺类化合物和靶标之间的亲和力与其抑菌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琥珀酸脱氢酶中部分氨基酸构成的活性口袋能够与烟酰胺类化合物结合,两者之间的亲和力与化合物的抑菌活性之间具有相关性。通过分子对接方法预测化合物与靶标的结合是对杀菌剂抑菌机制的基础探索,同时能够为杀菌剂先导化合物的设计提供指导。
王凯博杨云海姜珊珊吴文伟何成兴吴永丽杨维剑
关键词:琥珀酸脱氢酶同源建模分子对接烟酰胺
滇杨叶片提取物对马铃薯块茎蛾产卵选择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滇杨叶片提取物对马铃薯块茎蛾产卵行为的影响。[方法]在室内利用选择性产卵试验方法分别测定了新鲜及萎蔫滇杨叶片的5种质量浓度(375~6000 g/L)的二氯甲烷提取物对马铃薯块茎蛾产卵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新鲜滇杨叶片和萎蔫的滇杨叶片的二氯甲烷提取物均对马铃薯块茎蛾的产卵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马铃薯块茎蛾产卵的抑制效果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
马艳粉张晓梅李正跃肖春
关键词:滇杨马铃薯块茎蛾产卵
共34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