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学院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
- 作品数:99 被引量:96H指数:4
- 相关作者:何仁富杨永明胡金旺肖德芳王水龙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 熊十力:现代新儒学开山祖师
- 2016年
- 熊十力是二十世纪造诣最深、最有威望的儒学思想家,奠基现代新儒学的哲学基础,建构当代新经学,以孤往精神探索儒学如何与中国当代实际的相结合,以再造文化中国为终身使命。熊十力发皇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和基本价值,融汇中、印、西思想,建构了以'仁心'为本体,以'体用不二''翕辟成变''生生不息'和'冥悟证会'为宗纲,融本体论、宇宙论、人生论、价值论、认识论、方法论于一炉的博大哲学体系,不愧为现代新儒学的开山祖师。
- 吴龙灿Hou Jian
- 关键词:熊十力现代新儒学体用不二道统
- 唐君毅论理想人文世界的建构被引量:2
- 2016年
- 唐君毅被称为20世纪最大的人文主义学者,自称其理想的世界是人文世界或太和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必须自觉他是人,因而特别强调人和心的哲学;主张人为目的而不是工具,重视宗教生活,要求将礼乐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反对科学凌驾于人文之上,主张以人文涵盖科学;反对将政治经济置于人类生活的首要地位,强调文化生活的重要性;社会关系的基本范畴应是仁义与和谐。
- 杨永明
- 关键词:人文世界
- 苏轼的哲学思想及其荀学特色被引量:1
- 2019年
- 苏轼的道心人心论与理学家的含义不同,显示了他用当时流行的术语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从其性与天道所具有的超越性看,苏轼的思想具有孟学一路的特点。但从苏轼人心的认知功能及人性论等来看,他的思想又有荀学的特征。苏轼的思想由于自身完善性的需要,他一方面吸收了孟子天道超越性思想,以便确立道德信仰的终极根源;另一方面他出于对实践和规范人的礼法制度的重视,因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荀子思想的影响。台湾学者刘又铭认为荀学在当今有更大的发展前景,因而具有荀学品格的苏轼之学也就更加值得我们重视与研究。
- 胡金旺
- 关键词:孟学荀学
- 廖平《论语微言述》残本的解经特色
- 2024年
- 廖平是清末民初著名的经学大师,在论语学方面的著作甚丰,然而保留至今者甚少,或者说为大众所获者甚少。舒大刚、杨世文主编的《廖平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仅收有《论语汇解凡例》一书,其他论语学著作未收。笔者有幸获得廖平《论语微言述》的一个残本原件,该残本为稿本,更确切地说是改稿本,成书年代约在1905年(或之前)至1911年,是对《论语》最后六章的解读。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论语微言述》两种:一种为燕京大学民国二十三年抄本;一种为北京大学民国年间抄本(具体抄写时间不详)。
- 张林杰
- 关键词:民国年间成书年代论语学
- 风从何处来?--风与佛性之思
- 2020年
- 风,自然界的一种常见现象,就其表现而言,有微风、清风、凉风、狂风、暴风、飓风,可谓姿态各异,风情万种。之所以称其“风情万种”,在于风不仅仅是纯自然现象,还在于它同人的心理(心情)密切相关,譬如炎热时,人们对风有所期盼,称之为“好风”;严寒时,则称之为邪风、恶风。
- 郭继民
- 关键词:自然现象
- 孟子论仁与义——先秦儒家伦理总德和最高价值的形成
- 2018年
-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义德目,在社会生活不同领域创造性地阐发和运用仁义精神,把仁义连举连用,在仁义基础上发明'四端',建立儒家政治哲学范式'仁政',使之成为儒家伦理和中华传统美德体系的最高总德目。本文试图通过追溯先秦'仁''义'观念源流及其发展线索,分析孟子仁义观的丰富义理,以及孟子维护和高扬仁义精神的著名论辩'爱有差等''性命之辨''王霸之辨',以期更好地理解作为中华伦理总德和核心价值的仁义精神之形成理路和深刻内涵,为当代中国文化重建提供伦理资源和有益启示。
- 吴龙灿
- 关键词:仁义仁政范式
- 道德努力: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论争之视域下被引量:1
- 2012年
- 自由主义把个人的自由权利视为支配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原则的前提性观念,而社群主义认为共同体的价值或大多数人的意志应该具有首要的地位,个人的权利不能独立于根本的善或普遍福利而得到规定。双方的分歧最终可归结为对人性本质或人格观念上的对立,而在西方哲学传统内他们所能找到的概念资源似乎都无法解决这个难题。唐君毅的"道德努力"思想却为此提供了一条似乎更为可取的理解方式。
- 邵明
- 关键词: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人格同一性
- 论唐君毅的“当下一念”被引量:2
- 2013年
- "当下一念"作为中国传统思想中重要的功夫心法,有必要加以理论重构,以为当代中国哲学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格的完善提供启发。这种心灵或意识的反省自觉有一个内在的逻辑结构,是开放的、永恒持续的,可导致意义的生成,产生价值、自由和责任,并且是理性、语言和知识的根源;它表明在日常生活实践和历史经验的历程中,人自身、现象事物和整个世界的意义或本性逐步自我形成。但是这需要人不断的道德努力,以克服现实的限制和思想的惰性。
- 邵明
- “现代新儒家与现代中国”学术研讨会综述
- 2016年
- 2015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由宜宾学院和《天府新论》编辑部联合主办,由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唐君毅研究所和《宜宾学院学报》承办的第五届儒学论坛在宜宾学院图书馆第二会议室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现代新儒家与现代中国”.现代新儒家是我国现代学术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学术派别,他们在中国文化面临欧风美雨的严峻挑战下为弘扬中国文化、沟通世界文化,为中国文化现代化作出了艰辛的探索.
- 杨永明
- 关键词:现代新儒家中国文化学术思想史
- 《盐铁论》哲学思想发微被引量:2
- 2017年
- 《盐铁论》是西汉宣帝时庐江太守丞桓宽依据盐铁会议纪录"议文"编撰而成的一部政论文集。该书表明,盐铁会议虽有儒法斗争的形式,但仍然是儒家内部的争论,贤良文学一方是纯儒,桑弘羊为代表的一方是杂儒,只是王道和霸道的斗争。该书大量引用孔子、董仲舒和儒家经典内容作为理论根据,通过本末、义利、王霸等议题辩论,重申了德主刑辅、不与民争利等董仲舒政治和经济思想的合理性和正统地位。该书还是最早大量引用、化用《孟子》原文和推尊孟子的传世历史文献,是孟子升格运动有传世文献明文可考的最早起点。
- 吴龙灿
- 关键词:《盐铁论》义利之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