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戏剧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 作品数:456 被引量:439 H指数:9 相关作者: 翟月琴 陆军 徐煜 刘艳卉 沈亮 更多>> 相关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复旦大学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艺术 文学 文化科学 历史地理 更多>>
社会新变中的诗歌现场——评柯雷的《精神与金钱时代的中国诗歌》 2018年 时隔九年,荷兰莱顿大学柯雷(Maghiel van Crevel)的英文论著Chinese Poetry in Times of Mind(2008),经由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张晓红教授翻译,于2017年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尽管因1996年《粉碎的语言:中国当代诗歌与多多》(Language Shattered:Contemporary Chineese Poetry and Duoduo)的问世,柯雷早已为国内学者熟知,但《精神与金钱时代的中国诗歌》却是他在中国大陆出版的第一本中文专著。 翟月琴关键词:中国当代诗歌 先锋诗歌 汉语新诗 自信·自醒·自知——对中国戏曲当下发展的思考与展望 被引量:1 2018年 文化的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戏曲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各种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戏曲艺术取得了似乎"可观"的成绩,但我们仍需注意到繁荣背后的问题。戏曲艺术的自信源于我们的自醒,自醒的基础是我们对待戏曲艺术的自知,戏曲是众多具体剧种演出样式的总和,我们应把握其"剧统",客观而理性地去看待戏曲。 曾鹭欣 杨昊冉关键词:文化自信 中国戏曲 发展生态 整理改编豫剧《碧玉簪》后记 2024年 就创作性质而言,近期河南省豫剧二团上演的豫剧《碧玉簪》是对传统戏的整理改编。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工作,或者说是在前人创造基础上的再创造[1]。认为整理改编传统剧目不是创作的观念是错误的,许多经过整理改编的传统剧目,作者所付出的劳动并不比历史剧、现代戏创作所付出的劳动少,有时可能更多[2],整理改编传统剧目的难度也并不比新创一个剧目小。就排演性价比而言,整理改编传统剧目相较原创一部全新的剧目,成功率往往更高,能有事半功倍之效。 王明山 张凌羽关键词:豫剧 传统剧目 传统戏 现代戏 改编 从舞台到荧屏:戏曲电视剧化后的观演转变 2023年 当中国戏曲结合电视艺术呈现在荧屏时,演员表演的接受对象从实时观众转为镜头,表演环境从舞台进入实景或影棚,观众则从剧院移步到荧屏前,从集中现场看戏转为私人化观剧。戏曲表演与观赏的固定特征和时空特性也因电视剧的表现方式而改变,戏曲电视剧中演员与观众的观演状态、镜头与舞台的呈现关系、表现与再现的审美关系都在一定程度上发生转变。 李炳辉 赵凤群关键词:中国戏曲 戏曲电视剧 似音乐的戏剧——评央华版《悲惨世界》 2024年 央华戏剧近年来致力于国际交流合作的精品演出制作,如:《庞式骗局》《雷雨》《雷雨·后》以及近日登场的《悲惨世界》。这部雨果留给后世的代表作品,已成为法国文学的高度象征,小说中的人道主义精神、扬善抗恶的英雄姿态,将在中法两国的剧场中轮番上演,共同表达了两国艺术家们对世界的责任与关怀。 李旻原关键词:《悲惨世界》 人道主义精神 《雷雨》 国际交流合作 戏剧 从现实主义到新写实主义——论曹禺的经典意义和当下意义 被引量:2 2010年 作为五四新文化造就的戏剧大师,曹禺的一生与中国话剧同行。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当青年曹禺连续以《雷雨》、《日出》、《原野》等优秀作品震撼海内外剧坛之时,中国现代话剧也脱离了青春期的稚嫩而走向成熟。新中国成立后曹禺的创作状态,几乎也可说是中国话剧的一个缩影。经历"文革"折腾,步入晚年的曹禺开始陷入深深的反思和自诘之中。他在庆幸20世纪80年代话剧复苏与新生的同时,焦灼于自己的力不从心,也流露出对话剧现状的些许遗憾和担忧。在中国话剧走进新世纪的前夕,曹禺先生溘然而去。一代大师的远行,是否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曹禺是否只能成为"历史",他创造的经典是否只是给我们留下一份遥远的记忆?重温曹禺的创作精神与剧作的经典价值,我们发现曹禺并没有"过时",他的经典作品以及对话剧问题的思考与论述,非常值得今天的话剧人深长思之。也许这就是今天纪念曹禺百年诞辰的现实意义。 丁罗男关键词:中国话剧 戏剧精神 现实主义 新写实主义 当下意义 《风流院》、《临川梦》与“临川四梦” 被引量:1 2015年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传播广远,影响巨大。历来还流传许多有关"四梦"的演员及读者的故事,令人感叹。其中太仓俞二娘及扬州小青的故事尤为感人。传奇剧本《风流院》与《临川梦》让剧作家汤显祖与其剧本读者及剧中人物同时登场。《临川梦》犹如一部"汤显祖传记",以写实为主;《风流院》则是一部"汤显祖神话",以想象为主。这两个汤显祖,寄寓了传奇作者对历史人物精神不同侧面的理解。在这两部传奇的想象剧情中,"寻找"是一大主题。读者寻找作者,剧中人寻找剧作家,这是《风流院》、《临川梦》的一大创意,在中国戏曲史上留下了永远的佳话。 叶长海关键词:汤显祖 《别让我走》的解剖政治、生命政治与意索政治 被引量:2 2021年 石黑一雄的小说《别让我走》虚构了生物技术与生命权力之下克隆人一生的生命样态。从生命政治理论角度审视,概而言之,《别让我走》主要体现以下三点:第一,该小说以克隆人凯茜为第一叙述视角细密化地展现了她在解剖政治、生命政治和意索政治的管治机制下是如何一步步被形塑成完美的政治客体的;第二,在被纳入生命政治逻辑完成生命的规范化、集体化的过程中,小说也冷静地呈现了凯茜自觉进行主体塑造的生命实践;第三,透过凯茜生命主体化的乌托邦结局,小说也提供了一种在生命政治管制下沉思个体生存美学与生命价值的现代警示录。 支运波关键词:生命政治 剧场性戏剧的构建与呈现——从“德语戏剧节”看当代戏剧的形态 2015年 柏林"德语戏剧节"成为世界重要的戏剧活动,不仅在于其已成为观察国际戏剧动向和趋势的重要参照和坐标,而且还培养了众多的德国著名导演。本届德语戏剧节,依然涌现了为数不少的优秀剧目,这些作品,大多体现出独特的导演风格,演员的高超素质以及深刻的对社会的反思。德国本土戏剧的发展,与其"后戏剧"理念不无关系。"后戏剧"是一种旨在摆脱文学性思维方式的束缚,使剧场演出获得更大自由度和表现性的观念。戏剧和文学分属两个不同的系统,具有各自的媒介手段,在艺术创作中,只有发挥各自的媒介优势,才能获得更大的美学价值。 徐煜关键词:剧场性 戏剧形态 当代戏剧 从城市的窗口望向语言之乡——评黄梵的诗集《月亮已失眠》 2019年 每天深夜,它和手的交谈就像窗外知了、青蛙的咏叹调,不会轻易让我入眠。——黄梵:《笔》一翻开诗集《月亮已失眠》的目录,单看各诗篇的题目,大概以“古韵”二字概括黄梵的诗风,颇为贴合。若不是“登山感怀”“题南飞雁”的旧题,又或是“清明吟”“二胡手”的老调,便是“中秋月”“雁阵似剪刀”等被古人反复书写的风景。 翟月琴关键词:失眠 月亮 诗集 语言 城市 咏叹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