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装甲兵工程学院全军装备维修表面工程研究中心

作品数:43 被引量:316H指数:11
相关作者:徐小平张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技术学院车辆运用工程系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技术创新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机械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金属学及工艺
  • 13篇机械工程
  • 9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军事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12篇润滑油
  • 8篇润滑
  • 8篇润滑油添加剂
  • 7篇喷涂
  • 7篇抗磨
  • 5篇电弧喷涂
  • 5篇酸盐
  • 5篇硼酸
  • 5篇硼酸盐
  • 5篇摩擦学
  • 5篇摩擦学性能
  • 4篇性能研究
  • 4篇修饰
  • 4篇摩擦化学
  • 4篇表面修饰
  • 3篇添加剂
  • 3篇涂层
  • 3篇微米
  • 3篇先进制造技术
  • 3篇铝合金

机构

  • 43篇装甲兵工程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国防科学技术...
  • 1篇洛阳工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金...
  • 1篇成都军区联勤...

作者

  • 31篇马世宁
  • 25篇徐滨士
  • 20篇乔玉林
  • 9篇刘维民
  • 8篇刘世参
  • 6篇朱有利
  • 6篇池俊成
  • 6篇薛群基
  • 3篇李长青
  • 3篇胡军志
  • 3篇张振学
  • 2篇阎瑞
  • 2篇叶雄林
  • 2篇徐小平
  • 2篇黄元林
  • 2篇史佩京
  • 2篇罗林
  • 2篇于军
  • 2篇张建辉
  • 2篇时小军

传媒

  • 6篇石油炼制与化...
  • 5篇中国表面工程
  • 3篇润滑与密封
  • 3篇摩擦学学报
  • 2篇材料保护
  • 2篇装甲兵工程学...
  • 2篇第十一次全国...
  • 1篇化学建材
  • 1篇佳木斯大学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新技术新工艺
  • 1篇中国机械工程
  • 1篇理化检验(物...
  • 1篇热加工工艺
  • 1篇表面技术
  • 1篇石油学报(石...
  • 1篇洛阳工学院学...
  • 1篇传感技术学报
  • 1篇电刷镀技术

年份

  • 2篇2011
  • 4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7篇2003
  • 6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8
  • 4篇1997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表面修饰硼酸盐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被引量:36
1998年
制备了表面修饰的硼酸盐润滑油添加剂(球形颗粒,粒径大都小于0.5μm),且用四球试验机研究了其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这种添加剂具有良好的极压抗磨减摩性能,当润滑油中元素B的质量分数为0.05%时,四球磨斑直径最小,最大无卡咬负荷(pB值)最高;基础油的粘度和含水量对添加剂的极压抗磨性能有较大的影响,粘度为65.30mm2/s时的极压抗磨性最好,水的质量分数为1%时的pB值最高,低于1%时的pB值比不含水时的高,水的质量分数高于1%时的pB值随水含量的增加而降低.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发现,表面修饰的硼酸盐润滑油添加剂在摩擦表面形成了一层混合的摩擦化学反应膜,其中元素B主要以BN的形式存在.
乔玉林徐滨士马世宁刘世参刘维民薛群基
关键词:润滑油硼酸盐
热电厂用高速电弧喷涂FeCrAl/WC涂层的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利用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将自行研制的FeCrAl/WC粉芯丝材制备出FeCrAl/WC复合涂层。采用EDS谱、XRD谱和成分分析系统测到FeCrAl/WC涂层的组成为84 %FeCr+16 %(WC、W2C、少量(FeCr)2O3和Al2O3)。通过对涂层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研究,得出FeCrAl/WC复合涂层的组织呈现出典型的层状结构特征;涂层综合力学性能优异,具有较高结合强度、高致密度、较佳的耐热震性能等特点。结果表明,该涂层在所测的力学性能方面能适用于热电厂燃煤锅炉管道的服役条件,能够满足实际工况应用的需要。
胡军志马世宁陈学荣
关键词:高速电弧喷涂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电弧喷涂7Cr13涂层的组织结构及摩擦学机理被引量:7
2002年
研究了 2 mm粉芯丝材电弧喷涂 7Cr1 3涂层的摩擦学性能 ,并借助 X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电弧喷涂 7Cr1 3涂层具有较优的抗磨减摩性能 ,其磨损机制主要是磨料磨损和分层磨损 ,与 GCr1 5试环对摩时 ,试环表面形成了主要含 Cr2 O3的转移膜。
乔玉林徐滨士马世宁池俊成于军
关键词:电弧喷涂
Al及Al-Re高速电弧喷涂层性能的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对高速电弧喷涂(HVAS)与普通电弧喷涂铝及铝稀土涂层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元素的加入明显改善了涂层与基体的结合性能,降低了铝合金涂层的孔隙率,同时,铝合金涂层的孔隙率也受铝稀土丝材加工工艺的影响;高速电弧喷涂铝稀土材料时,涂层具有结合强度高、硬度高、孔隙率低、组织致密等特点。
徐小平马世宁胡军志
关键词:高速电弧喷涂稀土元素工艺性能
表面修饰硼酸盐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化学作用机制被引量:14
2001年
采用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研究了表面修饰硼酸盐润滑油添加剂在钢球表面形成的表面膜的元素组成和化学状态 ,并考察了摩擦化学反应膜的结构和化学作用机制 .结果表明 :在不同油润滑条件下 ,硼酸盐润滑油添加剂均与钢球磨损表面发生了相互作用 ,并形成主要由吸附膜和摩擦化学反应膜组成的复杂表面膜 ;摩擦化学反应膜中所含元素的化学状态及其含量与试验负荷有关 ,且沿反应膜深度方向而变化 ,即由表及里 ,Fe与 B、N及 O等形成的无机化合物的含量逐渐增加 。
乔玉林徐滨士马世宁刘维民薛群基
关键词:硼酸盐润滑油添加剂摩擦化学钢球
含纳米铜的减摩修复添加剂摩擦学性能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被引量:43
2002年
在不同条件、不同接触形式下考察了含钠米铜的减摩自修复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以及对不同油晶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添加剂NFR2具有优良的减摩抗磨性能,用于液体石蜡、16号坦克油和15W/30油中,磨斑直径分别降低了42%、56%和19%,摩擦系数分别降低了50%、49%和33%。其修复性能试验后,出现了负增重现象。而添加剂NFR1具有良好的高温抗磨减摩性能,用于16号坦克油中,磨损降低了56%,摩擦系数降低了27%。其热管氧化情况与16号坦克油空白试验相似。XPS、SEM等表面技术分析结果表明,摩擦表面生成含Mo、S、P和O等元素的摩擦化学反应膜,其中Mo主要以+6价形式存在,元素S主要以-2价和+6价形式存在,元素P主要以+5价形式存在。
乔玉林徐滨士马世宁刘维民
关键词:摩擦学性能油品添加剂
含纳米金刚石复合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被引量:26
1999年
研究了表面改性的纳米金刚石分别与硫磷丁辛基锌盐和磷氮剂等功能添加剂复配的相互作用,含纳米金刚石复合添加剂的摩擦性能,以及含改性纳米金刚石复合添加剂与几种商品添加剂摩擦性能的比较。结果表明,表面改性的纳米金刚石与硫酸丁辛基锌盐和磷氮剂等功能添加剂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含纳米金刚石的复合润滑油添加剂具有优异的极压抗磨减摩性能。
乔玉林徐滨士马世宁刘世参
关键词:抗磨添加剂磨损润滑油添加剂
纳微米硼酸盐添加剂与硫系添加剂复配的摩擦学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本文研究了纳微米硼酸盐添加剂 (简称MB添加剂 ,下同 )与SO复配体系的协同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MB添加剂与SO复配体系的极压抗磨性具有协同效应。当WMB=0 4 0 %时 ,极压抗磨性最好 ;摩擦改进剂ASBT对上述复配体系的抗磨性有较大改善。当WASBT=0 10 - 0 15 %时 ,复配体系的抗磨性最好。在MB添加剂与SO复配体系油润滑条件下 ,摩擦表面生成了含元素C、S、B和N复杂摩擦化学反应膜 ;摩擦改进剂ASBT的加入 ,改变了摩擦化学反应膜的化学组成和摩擦表面形貌 。
乔玉林徐滨士马世宁
关键词:摩擦学性能XPS分析
有机铜盐抗氧剂与油溶性二烷基二硫代磷酸氧钼复配体系的抗磨减摩性能被引量:6
2003年
在四球试验机上研究了高温抗氧剂二乙基己基二硫代磷酸铜、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铜与抗磨添加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氧钼复配体系的抗磨减摩性能。结果表明 ,两种有机铜添加剂具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 ,同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抗磨减摩性能。当有机铜的添加量较低时 ,有机铜抗氧剂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复配体系具有一定的协同抗磨性。采用SEM对磨斑表面的形貌和表面膜的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 。
史佩京徐滨士乔玉林夏延秋刘维民
关键词:抗磨剂复配润滑油添加剂抗磨减摩性能
TMAH腐蚀液制作硅微结构的研究被引量:13
2006年
通过各向异性腐蚀硅微结构工艺,研究了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腐蚀液的特性,包括硅(100)晶面腐蚀速率与TAMH溶液浓度、温度、pH值以及过硫酸铵添加剂的关系,并采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不同腐蚀条件下硅的表面形貌,研究表明随TMAH溶液的浓度的降低和腐蚀温度的提高,腐蚀速率提高,硅腔的表面粗糙度增大;过硫酸铵添加剂明显改善了硅微腔的表面平整度。本研究所确定的最佳腐蚀工艺条件为溶液中TMAH浓度为25%,过硫酸铵添加剂浓度为3%,腐蚀温度80℃。在此工艺条件下腐蚀出了深度为230μm、表面粗糙度小于50nm的硅微腔。
张建辉李伟东万红吴学忠
关键词:MEMSTMAH硅微结构各向异性腐蚀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