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作品数:2,840 被引量:10,729H指数:37
相关作者:汤书昆张居中孙显元刘仲林胡化凯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徽大学历史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512篇期刊文章
  • 20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22篇文化科学
  • 431篇历史地理
  • 355篇经济管理
  • 249篇哲学宗教
  • 227篇政治法律
  • 16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22篇语言文字
  • 104篇理学
  • 98篇医药卫生
  • 90篇天文地球
  • 73篇社会学
  • 65篇轻工技术与工...
  • 61篇艺术
  • 56篇文学
  • 43篇生物学
  • 38篇农业科学
  • 2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4篇化学工程
  • 18篇自动化与计算...
  • 15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56篇教育
  • 154篇文化
  • 110篇主义
  • 87篇遗址
  • 85篇媒体
  • 84篇社会
  • 79篇教学
  • 66篇科普
  • 66篇出土
  • 63篇社会主义
  • 57篇英语
  • 57篇高校
  • 55篇哲学
  • 54篇考古
  • 51篇青铜
  • 48篇媒介
  • 46篇政治
  • 45篇农业
  • 40篇铜器
  • 38篇青铜器

机构

  • 2,720篇中国科学技术...
  • 65篇中国科学院研...
  • 63篇中国科学院
  • 41篇安徽省文物考...
  • 39篇宁波大学
  • 38篇安徽大学
  • 27篇安徽农业大学
  • 24篇合肥工业大学
  • 2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9篇湖北省文物考...
  • 18篇合肥学院
  • 17篇广西民族大学
  • 15篇安徽医科大学
  • 15篇中共安徽省委...
  • 14篇蚌埠医学院
  • 11篇合肥师范学院
  • 11篇清华大学
  • 9篇安徽师范大学
  • 9篇西南科技大学
  • 9篇安徽公安职业...

作者

  • 103篇张居中
  • 102篇周荣庭
  • 100篇王昌燧
  • 92篇汤书昆
  • 68篇秦颍
  • 67篇陈彪
  • 61篇孙显元
  • 61篇杨玉璋
  • 60篇胡化凯
  • 55篇方晓阳
  • 54篇吴兆雪
  • 49篇孔燕
  • 48篇石云里
  • 44篇刘国华
  • 40篇潘正祥
  • 37篇褚建勋
  • 35篇刘仲林
  • 34篇柯资能
  • 33篇毛振伟
  • 31篇吕凌峰

传媒

  • 65篇理论建设
  • 64篇广西民族大学...
  • 58篇新闻世界
  • 55篇科学文化评论
  • 52篇科普研究
  • 51篇自然辩证法通...
  • 51篇今传媒
  • 43篇江淮论坛
  • 37篇新闻传播
  • 33篇安徽史学
  • 33篇自然辩证法研...
  • 32篇科技进步与对...
  • 30篇自然科学史研...
  • 27篇安徽农业大学...
  • 26篇教育与现代化
  • 25篇文物保护与考...
  • 24篇华东经济管理
  • 23篇农业考古
  • 22篇合肥工业大学...
  • 19篇科技导报

年份

  • 5篇2024
  • 118篇2023
  • 133篇2022
  • 104篇2021
  • 121篇2020
  • 107篇2019
  • 100篇2018
  • 107篇2017
  • 106篇2016
  • 78篇2015
  • 101篇2014
  • 101篇2013
  • 106篇2012
  • 102篇2011
  • 105篇2010
  • 109篇2009
  • 147篇2008
  • 158篇2007
  • 152篇2006
  • 128篇2005
2,8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试析“祥瑞灾异”说衰落于北宋的原因
“祥瑞灾异”说的核心观点是“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国之将亡,必有妖孽”,其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先哲对自然本体论的探索。西汉时代其为董仲舒所体系化和准逻辑化,并迅速转变为政治哲学本体论,随后该说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思...
关行邈
关键词:北宋时期
文献传递
浅议科学可视化与《自然》封面设计被引量:4
2013年
中国的科研能力正在快速提升,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科学》、《细胞》等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学术期刊封面是科研成果展示的重要阵地,科研成果艺术化可大幅提升科研成果的学术影响力,带动科技传播与扩散效应。从而推动科研成果在社会大众中的影响力。
王国燕
关键词:科学可视化视觉传播
对生态红线管理的哲学思考被引量:3
2014年
为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党和政府提出要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划定生态红线。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出发,对生态红线的提出以及如何划定、怎样严守进行哲学思考,发掘其中的哲学内涵,对深化认识和贯彻落实生态红线这一重大举措具有积极意义。
朱逸凡潘正祥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文明
政企协作的合作教育机制——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例被引量:4
2016年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领域中最重要的一项课外活动,对职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项赛事中,政府和企业构成了一种协作机制。政府主导赛事的管理,并决定题目的内容领域。而企业则在政府设定的框架下参与赛事的组织和题目的具体设计,并且从中获取社会影响和商业利益。这种合作机制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使得这项赛事的题目内容中既包含了政府的引导,又反映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技能需求,体现了多元主体对职业教育的共同治理。
陈卓
关键词: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育管理社会治理职业教育
蓬莱出土古代青铜器锈蚀产物的显微喇曼光谱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首次运用显微喇曼光谱(RM)技术,对山东省蓬莱市登州博物馆馆藏古代青铜器的锈蚀产物进行分析,发现锈蚀产物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有蓝铜矿、孔雀石、氯铜矿、副氯铜矿、白铅矿、黄铅矾及方解石。证实该馆多数青铜器上白绿色粉状锈蚀产物为氯铜矿及副氯铜矿的混合物,是引发“青铜病”的重要隐患,所以,对这批青铜器进行科学的保护处理迫在眉睫。
李涛秦颍罗武干滕建英赵鹏刘斌王晓妮
关键词:锈蚀产物
蒙城尉迟寺文化层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在对安徽蒙城尉迟寺古文化遗址进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古文化沉积层剖面中的17种元素、pH值、TOC等数据,结果表明:①主因子分析得到的fact1可以反演距今5 050~4 000年间尉迟寺遗址地区古代人口数量的变化,变化曲线和传统器物考古方法得出的古文化层演变关系有很好的相关性;②在处于原始农耕文明的古代人类社会,人口数量的变化以及社会的兴衰与气候是息息相关的:夏季风越强,人口数量就越多,社会就越繁荣.孢粉分析结果表明4 400年左右的气候事件,导致尉迟寺遗址地区的大汶口文化与龙山文化的更替;③探索性的研究表明,地质地球化学方法可以应用在考古学研究中,并提供文明与气候的新信息.
徐利斌孙立广张志辉王玉宏罗泓灏
关键词:地球化学方法考古研究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古气候变化
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2013年发掘简报被引量:14
2017年
2013年秋对贾湖遗址的第八次发掘,揭露出房址、灰坑、墓葬等遗迹,出土陶器、骨器、石器等遗物。在属贾湖遗址第一期的2013F5室内堆积下发现两座成年男性墓,皆出有骨笛、象牙雕板及成组龟甲等高等级随葬品。这是中国目前所见最早的室内墓,对研究史前墓葬制度及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社会状况等具有重要价值。
杨玉璋杨玉璋蓝万里张居中袁增箭蓝万里
关键词:贾湖遗址墓葬新石器时代
化“中西”为“多元”——从音乐发展战略谈音乐的中西关系被引量:13
2001年
"中西关系"作为20世纪中国音乐的一个突出主题,是基于中西音乐在同一时空的直接接触,所以它是一个十分现实、也十分实际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中国音乐应如何发展.在这一问题的讨论中,首先出现的是对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例如在和声、节奏、律制、音结构、曲式、乐器音色乃至音乐的功能、观念、文化渊源等方面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这些成果都是富有建设性的,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中西音乐有积极意义.尽管有许多作为个体的成果,其结论未必正确,甚至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也仍然有其积极意义,因为它已经成为中西比较这一宏大工程的一个不可少的环节,是引出正确结论的一个不可少的前提.中西比较的根本性意义是为我们提供一条深入理解中西音乐的极其有效的途径.至于具体结论是否正确,能否称得上真理,倒还在其次.
刘承华
关键词:音乐发展曲式律制中西
合肥出土东汉墓葬蜡质文物鉴定被引量:4
2010年
采用了FTIR和XRD分析方法对合肥地区出土蜡状文物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件文物的质地是蜂蜡。结合文献资料,可以发现这件蜂蜡制品的出现与人工养蜂技术在东汉时兴起密切相关,它的品质反映出东汉时期高超的蜂蜡精炼技术。
路文举金普军佘灵珠姚政权袁传勋徐靖
关键词:蜂蜡东汉
新中国成立之初留学归国的科技工作者被引量:2
2020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2000多名海外科技工作者陆续回国,成为中国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历经坎坷的归国过程意义深远,使他们成为中国现代留学史上耀眼的群体,也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践行科学报国理念的榜样。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留学科技工作者群体归国大潮作一历史考察,探讨了他们回国的动因、过程和回国后的工作与贡献,以揭示他们在新中国科技与教育事业扬帆起航阶段做出的重要贡献与彰显出的家国情怀。
王安轶丁兆君
关键词:留学归国
共27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