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 作品数:149 被引量:610H指数:12
- 相关作者:黄翠兰李春光孙朝霞曹晨刘丽娟更多>>
-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厦门大学软件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基于邻域熵的决策表约简
- 粗糙集理论是一种新的处理不精确、不确定与不完全数据的数学理论工具。针对传统粗糙集理论难以处理连续型数据的特点,提出基于邻域熵的决策表约简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邻域关系进行信息粒化,定义邻域熵概念,用来度量连续型数据的不确定...
- 陈玉明吴克寿唐朝辉
- 关键词:粗糙集邻域关系基因表达数据
- 浅谈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模式被引量:14
- 2009年
- 随着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教学越来越重要。做为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的计算机实验室,其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该文就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问题,分析了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实行计算机实验室集中管理的新模式。
- 林瑞金
-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室
- 基于软计算方法的中医智能辨证处理系统被引量:5
- 2008年
- 针对现代中医辨证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现有中医诊断专家系统缺乏系统性、忽视"整体观"、实用性差等问题,分析了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软计算方法研究中医智能辨证信息处理技术的优势,给出了构架基于软计算方法的中医智能辨证处理系统的主要软计算研究技术.
- 吴芸
- 关键词:中医辨证软计算
- 一种融入AD理论与DSM的软件建模方法
- 2012年
- 提出一种融入公理设计理论与设计结构矩阵的软件建模方法.从用户功能需求出发,在利用设计矩阵对功能域和物理域进行"之"字形分解的过程中,将设计矩阵与设计结构矩阵集成并同步演化,从而通过设计结构矩阵来描述各阶段的设计结果,然后对其进行评价进而优化设计矩阵,以实现对软件建模中间过程的设计决策.应用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在软件建模过程中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 崔建峰陈仁
- 关键词:公理设计理论设计结构矩阵
- 科技创新能否拯救金融危机被引量:1
- 2009年
- 探讨了金融危机的根源,指出应对金融危机必须依赖科技创新的力量,经济增长必须依赖新技术应用,世界经济的复苏呼唤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到来,而人工智能可能掀起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浪潮。
- 许高攀曾文华
- 关键词:金融危机人工智能
- 基于邻域熵的决策表约简
- 2014年
- 针对传统粗糙集理论难以处理数值型数据的特点,提出基于邻域熵的决策表特征约简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邻域关系进行信息粒化,定义邻域熵概念,用来度量数值型数据的不确定性,证明邻域熵的单调性原理,提出基于邻域熵与分类精度加权的特征重要度概念,基于邻域熵单调性原理设计了两种启发式特征约简算法.理论分析与实例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 陈玉明吴克寿唐朝辉
- 关键词:粗糙集决策表
- 大学生特殊群体的行为表现及解决方法被引量:2
- 2009年
-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中心理不健康人数越来越多。甚至一些大学生因严重的心理偏差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这类有着严重心理偏差的大学生我们将之归纳为大学生特殊群体的一类。这类群体如不及时关注,将对学生发展、学校、社会造成极坏的影响与危害。因此,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关心有心理偏差的这一类大学生群体,对创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起着重要作用。
- 宫毅敏张小华
-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偏差
- 融合正域及边界质量的实域属性约简方法
- 2012年
- 基于邻域关系提出一种综合考虑正域和边界数据的属性约简方法.该方法利用邻域关系对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通过定义基于邻域的正域属性重要度、边界属性重要度和邻域综合属性重要度概念,设计一种新的启发式属性简约算法.该算法从空约简集出发,利用邻域属性重要度启发式搜索属性空间以扩展约简属性集,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该算法有效可行.
- 唐朝辉陈玉明吴克寿
- 关键词:邻域关系属性约简粗糙集
- 视觉导航系统摄像机外参数在线标定算法被引量:1
- 2012年
- 提出一种简捷实用的摄像机外参数在线标定算法.该算法仅需借助一组平行的道路标识线和一组与地面垂直的平行线即可确定摄像机外参数.在已知摄像机高度的条件下,根据本标定算法即可从图像中得到目标物在现实世界坐标中的位置.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简单方便,且无需特殊的标定设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许华荣王晓栋
- 关键词:视觉导航系统摄像机标定消失点
- 高可用性系统技术研究被引量:11
- 2010年
- 主要从如何减少系统的平均修复时间MTTR和增加系统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两方面来提高系统可用性。首先据可信性的定义公式提出提高可信性的措施,如自主运算、面向恢复计算等。最后,深入研究高可用性系统的关键技术,数据存储技术、系统软件技术、进程检查点和迁移技术、故障检测技术、冗余和备份技术。
- 许高攀曾文华
- 关键词:高可用性体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