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朝阳医院
- 作品数:173 被引量:388H指数:11
- 相关作者:王超群赵春林顾元春张乐天李宏伟更多>>
- 相关机构: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经皮肝胆道穿刺造影(PTC)的研究
- 程嗣福李焕刚陈晓东
- PTC的研究,主要是发挥PTC技术诊断率高的优势,克服技术操作中一些不足之处,主要研究有二:1.原来需电视下椎体定位才能行PTC技术,给无电视设备的基层医院带来困难,现改为体表标志-剑突定位,从而解决了以上问题;2.原来...
- 关键词:
- 关键词: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注射器造影剂
- 显微手术治疗小脑海绵状血管瘤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总结小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和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淮南朝阳医院2007年7月—2014年5月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小脑海绵状血管瘤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显微手术方式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急性起病7例,亚急性起病1例。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均以头痛、头晕、小脑受损体征为主,其中伴有眼颤2例、癫痫1例。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检查,病灶位于小脑半球,均为单发病灶。其中,2例怀疑合并静脉畸形,术前行全脑血管造影,发现合并有静脉畸形1例。根据Zabramski分类,Ⅰ型2例、Ⅱ型6例。8例患者均采用常规枕下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完整切除病灶,术后病理证实海绵状血管瘤;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8.5个月,无再发及出血,疗效满意。结论小脑海绵状血管瘤常急性起病,以头痛和小脑症状为主;MR血管成像对小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显微手术治疗小脑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有效。
- 计跃
- 关键词:显微手术
- 双J管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 1999年
- 双J管在尿路疾病的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67 例上尿路梗阻性疾病治疗中双J管的应用观察,认为双J管在治疗中既可术中放置,也可经膀胱镜逆行置管;具有操作简便,引流效果好,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部分病例可免除手术,有利于病人康复等优点。
- 邓大溢鲍献银汪盛陈永胜
- 关键词:双J管上尿路疾病梗阻性
- PTCD术与ERCP术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及对肝功能的影响对比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术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在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39例,A组应用PTCD术治疗,B组应用ERCP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术后恢复情况,治疗效果,术前、术后7 d肝功能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手术成功率为97.44%,B组手术成功率为94.8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A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较B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与B组74.3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肝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有改善,A组术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酸(AST)及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同B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95%,与B组5.1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D术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效果优于ERCP术,可更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但PTCD术后恢复较ERCP术慢,且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应加强预防与处理。
- 迟长昆张坤
- 关键词: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肝功能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老年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关系分析
- 2023年
- 目的 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老年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淮南朝阳医院老年医学科治疗的老年MS患者97例作为MS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90名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基线资料。根据不同NLR水平四分位数分为4组,Q1组(≤1.40)47例、Q2组(1.41~1.73)47例、Q3组(1.74~2.40)47例、Q4组(≥2.41)46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LR与MS及其组分的关系。绘制ROC曲线评估NLR对老年MS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 MS组年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高血糖、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Ab1c)、腰围、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NLR、MS组分个数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Q4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高血糖、腰围、TG、NLR及MS组分明显高于Q1组、Q2组、Q3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TC、LDL-C后,NLR与中心性肥胖、高血压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NLR预测老年MS风险的敏感度为45.36%,特异性为72.45%,曲线下面积为0.593(95%CI:0.541~0.624,P<0.05),截断值2.16。结论 NLR与老年MS相关,与中心性肥胖、高血压也相关,NLR可能成为预测老年MS的指标之一。
- 邓朋飞程磊郑雪枫
-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代谢疾病胆固醇
- 不同浓度臭氧腰椎旁间隙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探讨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臭氧腰椎旁间隙注射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及其临床疗效。方法:按照诊断标准选取我院120例具有手术指征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根据术中所给予氧-臭氧混合气浓度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25μg/mL注射组(Ⅰ组)、40μg/mL注射组(Ⅱ组)、和60μg/mL注射组(Ⅲ组),各40例。比较三组氧-臭氧混合气不同注射浓度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疗效。结果:经对比,Ⅱ组MacMab腰腿痛手术评价标准治疗有效率和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价标准治疗优良率为95%,均显著高于Ⅰ组的80%和Ⅲ组的75%;Ⅱ组术后疼痛症状缓解程度显著优于Ⅰ组和Ⅲ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臭氧腰椎旁间隙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给予氧-臭氧混合气浓度40μg/mL,能更大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康复能力并且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曹多刚
- 关键词:臭氧腰椎间盘突出症注射
- 关于多层螺旋CT成像质量控制的研究
- 2011年
- 目前,多层螺旋CT技术(MSCT)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成像的清晰度和图像处理的精确度,对疾病的准确检出率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对MSCT的成像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旨在进一步提高医疗影像学对临床的参考意义。
- 陈丽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成像
- 有偿献血者和无偿献血者袋血中红细胞聚集物存在情况
- 1999年
- 作交叉配血试验时,我们发现袋血5%红细胞悬液中有红细胞聚集物(以下简称小块)。为了解抽血次数与聚集物的形成关系,本文统计了515例有偿献血者和201例无偿献血者袋血中聚集物存在情况,
- 高应东孙丹刘翔刘士均
- 关键词:红细胞聚集有偿献血无偿献血者交叉配血试验红细胞悬液
- 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总结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技术及操作方法,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39例经头颅CTA和/或全脑血管造影确诊的颅内宽颈动脉瘤,其中未破裂动脉瘤9例;破裂动脉瘤30例,按Hunt—Hess分级标准,Ⅰ级8例、Ⅱ级17例、Ⅲ级4例、Ⅳ级1例。根据动脉瘤的具体位置、大小、形态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分别采用3D弹簧圈网篮编织技术、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瘤颈重塑形技术、双导管技术,选用合适的弹簧圈逐步填塞治疗。结果:完全栓塞31例(79.4%),大部栓塞8例(20.6%)。无术中出血病例。术中共置人164枚弹簧圈,15枚支架。术后第7天,1例患者因肾功能衰竭及严重的肺部感染死亡。38例患者出院后3个月依据GOS评分评价疗效,恢复良好(GOS5/4分)34例、轻度残疾(GOS3分)2例、重度残疾(GOS2分)2例。其中21例术后随访6~36个月,分别于术后6个月或16个月或36个月行全脑血管造影,未见动脉瘤复发。结论:绝大部分颅内宽颈动脉瘤通过选用合适的血管内辅助技术及方法能够得到成功的栓塞治疗。
- 裴本根张健张光强袁同方计跃杨奎夏雪张玉华尹伟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弹簧圈球囊血管内介入治疗
- 静脉输注5%碳酸氢钠致过敏反应1例报告被引量:2
- 2007年
- 2007年7月,我院收治的1例患者,在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注射液时发生过敏反应,因静脉注射碳酸氢钠引起过敏反应较少见,现将此病例报告如下.……
- 亢珺刘杰
- 关键词:过敏反应静脉滴注碳酸氢钠小苏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