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作品数:10,567 被引量:33,099H指数:54
- 相关作者:周新城刘建军陶文昭张雷声何虎生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市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从《雷锋日记》看雷锋精神的三重生成逻辑及其当代价值
- 2023年
- 雷锋是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雷锋日记》是从雷锋个人层面解读雷锋精神的第一手资料。从《雷锋日记》的视角来看,雷锋精神的生成蕴含着三重逻辑,毛泽东思想是雷锋精神生成的理论逻辑,英雄人物的精神和事迹是雷锋精神生成的价值逻辑,新旧社会个人遭遇的巨大反差是雷锋精神生成的实践逻辑。从《雷锋日记》的视角探析雷锋精神的生成逻辑,对于当前学习雷锋、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曹晋丽何虎生
- 关键词:雷锋雷锋精神《雷锋日记》毛泽东思想
- “同心”思想的实践效用
- 2012年
- "同心"思想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其实践效用早已超越了多党合作领域。思想上保持同心同德,有助于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人的现实性价值诉求,进而进行价值观念整合,促进社会和谐;目标上趋于同心同向,有助于全方位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开展工作,进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宏伟目标;行动上达到同心同行,有助于拓展执政理念的社会化视野,进一步优化党的社会管理职能。
- 温小勇
- 关键词:价值诉求民族复兴社会管理
- 关于中缅边界谈判中的“麦克马洪线”问题之再认识被引量:2
- 2014年
- 在当代中国陆地边界划定、勘定史上,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至60年代初的中缅边界谈判,无疑是具有"率先垂范"意义的成功样板,遗留下丰富而深刻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当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国内学界对于其中非常敏感的"麦克马洪线"问题的处理方式,即一方面坚持中缅之间的"麦克马洪线"是不具有任何约束力的"非法条约线",我们不予承认,另一方面,又主张在已经明辨了历史是非的基础上将其视为"传统习惯线"而作为双方划界、勘界的重要历史依据(因为其与我们一贯主张的"传统习惯线"是基本重叠的),一直存在有"仁智互见"的不同认识。笔者认为,中缅边界谈判在解决该问题时,所遵循的"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和"互谅互让"之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对于同时和此后进行的13场中外边界谈判,均有传承和借鉴意义,但是,其具体的处理方式,并没有改变中国政府不承认非法的"麦克马洪线"的一贯立场,并不构成中印边界谈判之"遵从先例"的法律和事实约束,而仅仅是"特殊情况特殊处理"的非典型个案。
- 齐鹏飞
- 从“俄乱”到“俄式革命”——再论“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参照”作用(1917—1921)被引量:11
- 2014年
- 在1917年后的短短五年间,"十月革命"由一个以"暴力政变"形象出现的"他者",转变为深刻影响20世纪中国历史走向的重大历史事件。这种迅速而根本的转变不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思潮变动在中国的直接体现,更是反映中国知识分子在"中国不能外于世界"的集体焦虑中反复权衡"改造社会"和"改造政治"二者关系,从而回答"改造中国"命题的一个生动实例。最后,以"改造政治"为目标的中国革命者,最先跳出"世界的中国"语境下所产生的种种争论,找到了引领中国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开启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革命之门。
- 王雪楠
- 关键词:社会革命
- 毛泽东与农业学大寨运动被引量:8
- 2004年
- 毛泽东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不是偶然的 ,而是当时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目的既是要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也是为维护人民公社体制、巩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树立一个好的样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 ,毛泽东一直关注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情况 ,并通过支持召开一系列农业会议和批发中央文件来推动运动的深入开展。这场运动的终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应当以历史的观点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评价大寨和农业学大寨运动。
- 谭首彰
- 关键词:毛泽东农业学大寨大寨精神文化大革命
- 当代发展观的演进及其人本化趋向
- 2004年
- 当代发展观经历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综合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四个阶段 ,在关注人的层面上 ,分别形成了不同的价值取向。文章通过系统梳理发展观的历史演进过程 ,分析指出人本化趋向是当代发展观演进的内在逻辑。
- 郝潞霞
- 关键词:发展观演进以人为本
- 社会有机体理论视野中的社会建设被引量:6
- 2008年
-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理之一,是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的基础。社会建设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过程,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发展问题。如果从"社会"这个分析视角来审视二者,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蕴含着社会建设的思想,为社会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反之,社会建设是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与展开。
- 潘西华
- 关键词:社会社会有机体社会建设
- 哈特的非物质劳动论评析被引量:6
- 2008年
- 当代社会的变化,一些左翼试图深入到劳动层次揭示社会的变迁。迈克尔·哈特等人提出了非物质劳动概念,指那些创造非物质性产品如知识、信息、沟通、人际关系或情感反应的劳动。非物质劳动存在多种形式:第一种是生产耐用产品中的非物质劳动。第二种是智能的分析性和象征性劳动。第三种是生产情感和控制情感的劳动。非物质劳动在劳动过程、劳动对象、劳动时间等方面呈现不同的特点。非物质劳动存在于信息业中,也体现在工业中,甚至在农业中。非物质劳动对其他形式的劳动构成一种霸权,主导和影响其他形式的劳动。非物质劳动导致劳动组织的内在变化,为大众的政治斗争和未来社会前景提供了潜力。非物质劳动是劳动观念的一种新探索,对理解当代服务业等变迁具有意义。当然,哈特等的非物质劳动虽然标新立异,但在政治和理论上都与马克思主义有较大的距离。
- 陶文昭
- 关键词:非物质劳动信息时代霸权大众
- 新时期以来国内“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综述
- 2008年
-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是连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间的桥梁。回顾国内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状况,对于推动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是很有意义的。
- 赵淑梅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建设
- 论科学发展观的社会管理思想被引量:3
- 2011年
-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强化社会管理是加强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作为和谐社会建设指导思想的科学发展观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管理思想。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的管理理念,多方参与、良性互动的管理格局和民主法治、科学系统的管理方式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社会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 赵雪峰
- 关键词:社会管理以人为本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