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卫星信息工程研究所
-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1
- 相关作者:喻文承范士明陈岩胡小峰李琳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航天时代激光导航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CAST创新基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 锥形过渡的粗圆柱天线的导纳特性
- 胡小峰杨渊
- 关键词:环形天线导纳电导率电流分布
- 卫星遥感影像解译目标警示系统的设计被引量:1
- 2003年
- 针对工程化的卫星遥感影像应用处理需求,将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设计建立目标警示系统,给影像快速筛选与解译工作提供支持。
- 喻文承王凌云范士明
- 关键词:卫星遥感图像解译GIS
- SDN架构下以太网实时同步解决方案被引量:1
- 2018年
- 由于SDN技术将网络的控制平面与转发平面解耦,有效地提升了网络转发效率,成为目前网络架构的热点与新方案之一,故SDN的大规模应用只是时间问题。而针对SDN架构下的以太网,虽然以SDN的方式更新了网络架构,但是本质仍然是以太网,实时性问题仍然是主要问题之一。本文针对目前已经成熟的时间触发以太网(Time Triggered Ethernet,TTE)技术,分析并研究了其中的时钟同步协议,对时钟同步流程进行研究和分析。设计并提出了一种SDN架构下的控制器的时间同步配置策略,而这也为以后在SDN基础上开展实时性研究提供了一种选择。
- 崔钊婧
- 用代码分析技术检测软件缺陷被引量:9
- 2011年
- 为了查找和发现软件源代码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提高软件的质量,在深入研究代码分析技术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代码分析技术的应用模式,从内存管理、数组越界、并发缺陷以及空指针引用或异常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探讨分析,给出具体实例对代码分析技术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重要性进行论证。最后给出了代码分析技术用于检测软件缺陷的主要步骤。该研究对软件源代码的测试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 赵国亮蒋勇孔令兵
- 关键词:代码分析漏洞检测内存泄露数组越界缓冲区溢出数据流
- 基于货运网络拓扑结构演化分析的武汉城市物流节点吸引力研究
- 2018年
- 为了判断物流节点在货运网络拓扑结构演化中所起的作用,为下一步构建基于物流节点吸引力的城市货运网络拓扑结构演化模型提供研究基础。首先结合武汉城市货运需求、物流节点的类型、辐射半径和投资额度、当地交通条件、城市形态、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空间布局等多种因素研究物流节点吸引力影响因素,形成物流节点吸引力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对已建立起来的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进行数据调研工作,并对原始指标数据进行规格化处理得到标准化决策矩阵,通过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个指标定量分析,以确定指标权重,进而求得各单个物流节点的吸引度综合评判值;最后,借鉴引力模型,计算货运网络中各物流节点之间的吸引力。
- 杨俊刚段爱媛
- 关键词:物流复杂网络
- 中国降雨环境下QV频段分集方案可用度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参考ITU建议书,分析了降雨对于Q/V频段电磁波信号带来的衰减。使用仿真软件,生成了中国主要城市的降雨衰减情况。针对N+P分集抗雨衰方案,计算了达到99.9%所需的备用信关站数量。得出结论:在理想条件下,对于备用站数量为1、2、3的情况,系统最多可以支持的主用信关站数量分别为4、30、66;在中国的降雨环境的条件下,系统中主用信关站数量为10的时候,最少需要2个备用信关站。若上海、广州提高天线口径,可以使用1个信关站。
- 李若可李新华李集林张云杰张巍
- 基于多基线干涉的分布式卫星SAR编队构形设计方法研究
-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基线干涉分布式卫星合成孔径雷达(SAR)的“同心环”编队构形设计方法。该编队构形以多基线干涉SAR的最优基线组合约束条件作为设计输入参数,通过设计雷达天线视角的控制规律,实现了分布式卫星SAR系统在...
- 李琳汪红强
-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编队构形分布式卫星
- 文献传递
- 一种复合模板迭代的推广卡尔曼图像滤波
- 2012年
- 图像去噪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三点:一是噪声抑制和细节保留之间的矛盾;二是实时性与算法复杂度之间的矛盾;三是理想化噪声统计模型与噪声多样性之间的矛盾。由于不同类型滤波模板对不同噪声模型适应性不同,不同尺寸的滤波模板对细节保留程度不同,为此,建立不同类型、不同尺寸的滤波模板的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利用推广的卡尔曼滤波理论将非线性模型近似线性化,利用各模板的观测值,进行卡尔曼滤波。
- 陈岩杨红乔
- 关键词:噪声抑制非线性模型
- 国内卫星移动通信发展初步分析被引量:1
- 1994年
- 文章论述了移动通信的发展过程;通过地面移动通信和卫星移动通信的比较,指出发展卫星移动通信的必要性;通过对同步轨道和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的比较,单一成型波束和多点波束的比较,提出了适合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卫星技术水平的卫星移动通信的发展途径:除参加全国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解决部分国际移动通信外,应该走发展同步轨道多点波束的卫星移动通信道路。
- 童铠郭建宁
- 关键词:卫星通信移动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