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政府救灾办公室
- 作品数:18 被引量:60H指数:3
- 相关作者:曹晓林何凌云罗敬军杨定中杨建权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重庆大力防治地质灾害
- 2004年
- 面临严重的地质灾害,重庆市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减少灾害损失。他们制订灾害防治规划和预案,通过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工程治理,增强应急能力,开展地质灾害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方佳军罗敬军
- 关键词:地质灾害灾害防治预警
- 对症下药,破解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难题被引量:1
- 2007年
- 重庆市是全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频率高、分布广、危害大、损失重的特点。据统计,“十五”期间,全市因灾死亡646人,房屋损坏323万间,倒塌80.18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5783.3千公顷,绝收面积857.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46.75亿元,
- 马彬
- 关键词:自然灾害灾害应急管理对症下药破解受灾面积
- 关于构建救灾资金安全防范体系的思考被引量:1
- 2005年
- 惩治与预防灾害管理行为腐败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救灾资金监管体系。救灾资金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拨付给受灾地区用于抗灾救灾的专项资金。从广义上讲,救灾资金包含政府动用公共资源用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抢险救灾的所有资金、物资及设备等。从狭义上讲,救灾资金是指政府用于赈济灾民的生活费、安置费、医疗费及恢复生产的补助资金,救灾资金俗称灾民的“保命款”或”救命钱”。
- 何凌云杨建权
- 关键词:救灾资金灾民应急抢险灾害管理腐败行为难民
- 重庆救灾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 2004年
- 直辖7年以来,全市各级有关部门坚持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救灾工作的首位,组织制定并全面实施了十年减灾规划,大力推进减灾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加大了对防灾、抗灾、救灾事业的投入力度,减灾工程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减灾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灾害紧急救助能力明显增强,经受住了暴雨洪涝、高温伏旱、大风冰雹、地质灾害等重特大自然灾害的考验,救灾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可以说,直辖7年是重庆市救灾工作力度最大、救灾资金投入最多、救灾事业发展最快、救灾效果最好的时期。
- 关键词:救灾工作政府职能
- 重庆抗击百年大旱之后的反思
- 2007年
- 2006年,重庆市遭受了历史罕见、百年一遇的特大高温干旱灾害。重庆人民发扬“自强不息、团结互助、攻坚克难、志在必胜”的抗旱精神,军民团结、干群并肩,与特大旱灾进行了100多天艰苦卓绝的斗争,抗旱救灾及减灾自救取得了全面胜利。
- 方佳军
- 关键词:特大旱灾抗旱救灾干旱灾害
- 做好防灾救灾工作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筑安全屏障
- 2003年
- "善为国者必先除五害,水一害也,旱一害也,风雾雹霜一害也,病一害也,火一害也"(《管子·度地篇》)。这充分说明我国古人对防治自然灾害的重要性早有十分深刻的认识。我们一定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切实做好防灾救灾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筑安全屏障。防灾救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涵盖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也涵盖了更大范围的人群,包括受灾的困难群体。
- 方佳军
- 关键词:防灾救灾工作小康社会小康建设
-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重庆市自然灾害综合区划及评价被引量:22
- 2003年
- 从孕灾环境、自然致灾因子和承灾体3个方面选取区划指标,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分别得到重庆市孕灾环境敏感度图、自然致灾因子危险度图和区域承灾体脆弱度图;将上述3幅图进行叠加分析,得到重庆市自然灾害区划的基本单元,然后对基本单元属性数据库的数据处理,根据拟定的区划原则,采用"自下而上"的区划定量分析方法并结合"自上而下"的区划方法对重庆市自然灾害进行区划,得到4个自然灾害区;从属性数据库中提取相关属性数据,得到每个自然灾害区的基本特征;最后,分别对每个自然灾害区的自然灾害、环境以及社会经济情况进行详细的评价.
- 蒋勇军况明生李林立冯绍国方佳军高方立何凌云曹晓林杨定中
-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孕灾环境承灾体灾害评价
- 重庆市地质灾害研究被引量:10
- 2004年
- 重庆市是全国地质灾害极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每年因此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严重制约着重庆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重庆市地质灾害类型众多,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文章在大量的野外调查和室内制图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重庆市地质灾害的特征;同时从地形地貌、降水、地下水、岩土体性质、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探讨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最后针对区域内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提出了防灾、减灾对策。
- 蒋勇军况明生李林立张远瞩方佳军何凌云曹晓林
-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措施
- 构建五大防灾减灾体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被引量:3
- 2006年
- 重庆是全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分布广、危害大、损失重。“十五”期间重庆市多次遭受干旱、洪涝、风雹、雷电、低温阴雨、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有害生物灾害等侵袭,全市因灾死亡人口646人,房屋损坏323万间、倒塌80.18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5783.3千公顷、绝收面积857.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46.75亿元 (占同期GDP的2.11%),其中农业经济损失 148.54亿元。努力构建农业防灾减灾。
- 方佳军罗敬军
- 关键词:灾后恢复重建受灾群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灾害损失防灾减灾抢险救灾
- 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被引量:1
- 2006年
- 重庆是全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分布广、危害大、损失重。“十五”期间.重庆市多次遭受干旱、洪涝、风雹、雷电、低温阴雨、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有害生物灾害等侵袭.全市因灾死亡人口646人.房屋损坏323万间、倒塌80.18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5783.3千公顷、
- 方佳军罗敬军
- 关键词:防灾减灾自然灾害地质灾害有害生物森林火灾受灾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