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
- 作品数:252 被引量:2,902H指数:30
- 相关作者:王钦葛文华郭树林李琪孙建华更多>>
- 相关机构: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发展草地农业推进我国西部可持续发展被引量:64
- 2000年
- 在我国,人与草地的关系经历了4 个发展阶段,最终应发展成为草地农业生态系统,这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人工草地的作用不容忽视。根据草地资源、草业经济结构和生产水平状况,我国西部10 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分为6 个发展区域,各区域可因地制宜地发展各具特色的草地农业系统,同时区域之间可以实行广泛的系统耦合;建议设立6 个草地农业示范项目和3 个研究性生产基地。
- 任继周侯扶江张自和
- 关键词: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 草坪植被的坪用性评价被引量:3
- 2006年
- 对草坪植被的坪用性进行了评价;指出建植优质草坪,建坪后的管理是关键;研究并提出采用防护栏或绿篱保护、人工除杂草和修剪等常规的管理措施,使草坪植物处于分蘖和分枝生长,方能出现鲜嫩的草坪植被景观。
- 王钦
- 甘肃春蚕豆叶部病害与流行因素的分析被引量:1
- 1998年
- 甘肃临夏地区蚕豆叶部病害以轮斑病(CercosporazonataWinter)、普通赤斑病(BotrytisfabaeSardi-na)和灰葡孢赤斑病(BotrytiscinereaPers)发生为主,损失惨重。病害均形成叶斑、叶枯以至落叶及整株枯死等症状。综合分析表明,病情指数的动态进程基本呈“S”型曲线,并与病情指数增长率曲线十分接近。此流行规律为指导大田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发病期的日均温、日照时数和平均相对湿度是影响病指增长率的3个主要因子。各时期病指增长率的73.4%以上是由这3个因子决定的。
- 王淑英赵学懿丁国卫
- 关键词:春蚕豆叶部病害病原
- 草原生态系统生产效益的放大
- 生态系统随着人为施加越来越强大的干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金字塔”的形态。作者认为,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着差异,即:前者受人类活动干预少,营养级之间的转化率按“十分之一法则”进行;而后者受人类活动干预不...
- 任继周姜润潇
- 关键词:草原生态系生态学农学生态金字塔
- 基于方位角计算的拓扑多边形自动构建快速算法被引量:50
- 2000年
- 自动构建多边形是地理数据拓扑关系建立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其算法的自动化、速度和复杂性一直制约着GIS中有关模块的设计开发和地理数据库的建立 .针对该问题 ,通过研究 ,提出了一种基于方位角计算的多边形快速构建算法 ,很好地解决了多边形的构建及“岛屿”与“飞地”的处理问题 .整个算法结构清晰 ,简单易懂 。
- 闫浩文杨维芳陈全功梁天刚
- 关键词:多边形拓扑关系方位角GIS地理数据库
- 利用TM资料调查土地利用状况动态变化——以玛曲县为例被引量:20
- 2002年
- 介绍了运用TM资料监测玛曲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方法和结果。对 1986年和 2 0 0 0年的TM影像的解译结果汇总看出 ,玛曲县的土地类型面积经过 14年以后 ,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草地面积变化可看出 ,高覆盖度草地面积减少 5 2km2 ,中覆盖度草地面积减少 14 9km2 ,低覆盖度草地面积增加 2 12km2 。
- 卫亚星陈全功王一谋冯毓荪王建华
- 关键词:土地利用状况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 甘肃省“两西”地区草地退化的成因被引量:6
- 2001年
- 分析了甘肃省“两西”地区草地退化的现状,提出了两西地区草地的退化的成因:(1)草地生境的脆弱性,包括地质地貌的脆弱性,水土,热量匹配差及气候变化的影响,(2)自然外营力的驱动作用,包括干旱,风蚀,水蚀,冻融,盐渍化;(3)人为因素的影响,包括过度放牧,农垦撂荒,樵采挖药,水环境恶化 采矿及工业污染。
- 赵晓英张自和等
- 关键词:草地生态脆弱性地质地貌气候变化
- 西部高寒地区草业面临的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 阐述了草业在西部环保与发展中的意义,西部高寒地区草业发展中自然生态系统、草地使用权、草与畜供求关系、草退化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西部高寒地区草业可持续发展中关于落实草地使用权、加强天然草地管理与利用、人工草地建设、...
- 张自和郭正刚
- 关键词:高寒地区退耕还草
- 黄土高原草地农业系统立体农业种植方式的研究
- 葛文华秦士科魏怀方
- 关键词:耕作制度草地干旱区黄土高原草地农业系统立体农业
- 苜蓿施用污泥效果的研究Ⅰ对苜蓿生长及元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3
- 2001年
- 将兰州市七里河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泥施用于人工种植的新疆大叶苜蓿草地 ,探讨了不同施用量对苜蓿生长及各元素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施用 1.0~ 2 .0kg/m2 污泥 ,苜蓿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 ,第一年增产 2 3%~ 31% ,第二年增产 15 %~ 31%。施用污泥苜蓿地上和地下部组织中N ,P ,Ca ,Mg和Mn的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 ,Fe含量显著增加 ,而K和重金属元素Ni、Pb、As和Hg的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Zn和Cu的积累增多。但地上部组织中重金属元素均未超过植物中的平均含量 。
- 付华周志宇张洪荣李雪瑞左秀娟
- 关键词:污泥苜蓿施用量人工草地废物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