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
- 作品数:157 被引量:402H指数:14
- 相关作者:祁洪芳史建全张宏罗颖杨建新更多>>
- 相关机构:青海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盐度胁迫后青海湖裸鲤Grp78及其相关基因的应答表达
- 2024年
- 为深入研究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przewalskii)面临盐度胁迫时的分子应答机制,本研究克隆了青海湖裸鲤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 kD, Grp78)基因,并采用qPCR法检测5‰, 10‰和15‰盐度胁迫后Grp78及其相关基因的应答模式。结果显示,青海湖裸鲤Grp78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962 bp,编码653个氨基酸,并包含HSP70超家族保守结构域。Grp78在青海湖裸鲤9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肠道、肝脏和心脏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组织(n=3, P<0.05)。在鳃组织中,随着盐度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 Grp78、Hyou1、Prdx1、Nqo1和UBC基因的表达先被抑制,随后逐渐上调,而DNAJC2、Cu/Zn-SOD、Mn-SOD和Hmox1基因的表达则先上调后逐渐下调,随后又上调;在肾脏和肝脏中,DNAJC2、Cu/Zn-SOD、Mn-SOD、Hmox1和Nqo1基因的表达也呈现类似的先上调后下调再上调的模式。以上结果表明, Grp78及其相关基因对盐度胁迫具有复杂的响应,可能参与了青海湖裸鲤适应和应对盐度胁迫的过程。此外, Grp78及其相关基因Hyou1、DNAJC2、Hmox1、Nqo1、UBC、Prdx1、Cu/Zn-SOD和Mn-SOD参与了机体抗氧化应激调节,在减少盐度损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赵静李长忠王蓉马淑兄贾春艳王璐勾化宇李兰英陈艳霞柳芳祁洪芳金文杰
- 关键词:青海湖裸鲤盐度胁迫GRP78基因克隆基因表达
- 一种青海湖裸鲤辅助采卵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青海湖裸鲤辅助采卵系统,该系统利用青海湖裸鲤在繁殖期溯河而上进行产卵繁殖的特点,设计了可使鱼群自然洄游的上鱼道,并在室内设置集鱼池及人工采卵工作台,实现了对青海湖裸鲤室内进行人工采卵作业,避免了室外环境对...
- 俞录贤祁洪芳张宏丰朝晖魏盼盼张涛
- 青海湖裸鲤自主摄食节律与生长特性研究
- 2024年
- 为探究盐碱环境中鱼类的摄食和生长特性,为耐盐碱鱼类增殖保护和盐碱水养殖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以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为代表,研究其在盐碱水(青海湖湖水)环境中的自主摄食节律,设置自然光照(14L:10D)湖水组和全黑暗(24D)湖水组,以自然光照(14L:10D)淡水组为对照。结果显示,青海湖裸鲤为白昼摄食类型鱼类。在自然光照条件下,淡水环境中,青海湖裸鲤的摄食高峰期为08:00—11:00,摄食低谷期则为05:00—08:00;湖水环境中,青海湖裸鲤在08:00—19:00呈现较高且持续的摄食现象,其平均每小时摄食量显著高于05:00—08:00和19:00—05:00时段。而在全暗环境中,青海湖裸鲤摄食的节律性减弱,各时段的平均每小时摄食量较为接近。经63d的自主摄食养殖,在自然光照下,湖水组的青海湖裸鲤在高盐碱环境中的体长增长率为(1.19±0.17)%、体重增长率为(10.66±0.98)%、特定生长率为(0.16±0.02)%/d,均分别显著低于淡水组青海湖裸鲤的体长增长率[(18.66±0.41)%]、体重增长率[(67.32±3.05)%]和特定生长率[(0.82±0.03)%/d],表明生长受到抑制。湖水组和淡水组青海湖裸鲤的体长–体重关系参数(b)均小于3,表明青海湖裸鲤为负异速生长鱼类,其中,湖水组b值小于淡水组,即湖水组体重增长速率低于淡水组,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高盐碱环境导致青海湖裸鲤的生长特性发生变化。本研究通过探寻青海湖裸鲤在青海湖水环境以及淡水人工养殖中的摄食节律及生长规律,为青海湖裸鲤人工增殖投喂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盐碱生境中鱼类的摄食习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 卫宇星么宗利么宗利祁洪芳来琦芳祁洪芳戴阳周凯杨建新周凯
- 关键词:青海湖裸鲤
- 青海湖裸鲤与花斑裸鲤MHCⅡ基因克隆、组织表达及多态性
- 2024年
- 为探究青海湖裸鲤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基因在免疫功能调节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实验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青海湖裸鲤MHCⅡα/β基因和伴侣基因Ii全长cDNA序列以及花斑裸鲤MHCⅡα/β和Ii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将获得的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种鱼中该基因的序列特性基本一致。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两种鱼的MHCⅡ与鲤科鱼类在进化地位上更接近,聚为一支。两种鱼中MHCⅡα/β氨基酸序列均包括信号肽、两个功能区、跨膜区和胞质区,且均在跨膜区发现1个在不同物种中的保守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结果显示,青海湖裸鲤MHCⅡ主要在肾脏、脑、鳃、肝脏、臀皮中表达较高,而花斑裸鲤主要在脑、肌肉、眼、鳃中高表达。对比正常状态和感染水霉后青海湖裸鲤鳃、肾脏、肝脏、肠组织中MHCⅡ基因的表达变化,发现MHCⅡ3个基因在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而MHCⅡα/β基因在鳃、肝脏、肠组织中均显著上调。对青海湖裸鲤进行不同盐碱胁迫处理后,检测到鳃、肾脏组织中MHCⅡ基因的mRNA水平均显著降低。对两种鱼中MHCⅡα/β基因的多态性进行分析,分别获得青海湖裸鲤和花斑裸鲤MHCⅡα 8种、12种等位基因型,分别编码23和24种氨基酸序列,且这种序列多态性主要集中在α1功能区;MHCⅡβ分别获得12、 14种等位基因型,编码22、 23种氨基酸序列。青海湖裸鲤MHCⅡα/β的多态性均低于花斑裸鲤,暗示其与青海湖裸鲤的盐碱耐受过程联系不紧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群体多样性在两个物种中均较高,其单倍型多样性接近1,且核苷酸多样性之间的差异较小。花斑裸鲤MHCⅡ基因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均略高于青海湖裸鲤,反映了青海湖裸鲤种群稳定性略低于花斑裸鲤。研究表明,MHCⅡ分子不仅在青海湖裸鲤和花
- 张海琛许保可阿琳林马清花高强田文根俞录贤梁健
- 关键词:青海湖裸鲤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多态性
- 青海湖裸鲤池塘育苗技术试验
- 2018年
- 青海湖裸鲤鱼苗进行池塘人工淡水培育试验以来,采用“一养到底”培育法培育1龄鱼种成活率达60%~70%。现将发塘池鱼苗培育技术做一总结,希望对推动裸鲤池塘淡水养殖技术的提高起到一些作用。
- 丰朝晖田少峰王红超周卫国
- 关键词:池塘育苗鲤鱼苗淡水养殖技术鱼苗培育技术成活率
- 青海湖裸鲤鱼种培育水质调节技术被引量:2
- 2019年
- 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唯一的水生经济动物,因青海湖特殊的地理及水体环境而使其具有无鳞、耐高寒、耐盐碱、杂食性的生物学特性及很强的适应能力。其肉质细嫩、鲜美,有很高的经济价值,1964年被水产部列为国家重要的水生经济动物。由于资源的衰退,青海省政府于1982年采取了封湖育鱼措施政策,并与2000年开始进行池塘淡水人工培育1龄鱼种的增殖放流工作,至2018年已放流1龄大规格鱼种1亿多尾。池塘培育是原种场的主要生产方式,良好的池塘水质是培育裸鲤1龄鱼种的关键,水质调控尤为重要。
- 丰朝晖俞录贤罗颖吴红芳闫丽婷
- 关键词:青海湖裸鲤增氧机鱼种培育水质调节
- 青藏高原沙柳河流域自然径流驱动的流域生物信息流量化特征——以环境微生物为指标被引量:5
- 2021年
- 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是生态系统过程研究中的三大主题。然而,在流域生态学研究中,有关信息流的研究一直缺位。为了推动流域信息流研究,从生物信息流切入,提出"流域生物信息流"概念,将其定义为"生物信息依托于流域生态系统过程在不同空间和系统之间进行传递、交流、作用、反馈的路径、过程与控制",并将其研究内容拟定为主要关注于水陆间、干支流间、上下游间、不同生态斑块间的流域生物信息流及其周期性节律和趋势性变迁,以及地貌、水文、人类活动等对这些生物信息流的影响等。然后,以青藏高原上青海湖重要入湖河流——沙柳河的河流水体微生物和岸带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环境DNA技术,对沙柳河流域的自然径流驱动的流域生物信息流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1)岸带土壤到水体的流域生物信息流主要由地表表面流、地下潜流等驱动,并受环境过滤效应影响,其输移效率降雨天约为62.76%、晴天约为44.16%,其中输移能力降雨天约为68.49%、晴天约为56.82%,环境过滤效应降雨天约为8.38%、晴天约为22.28%;(2)水体上游到下游的流域生物信息流主要由河川径流驱动,并受衰减效应影响,其基础综合输移效率约为97.41%/km,其中径流输移能力约为99.42%/km,无效流域生物信息流占比约为43.46%,无效流域生物信息流的半衰距离约为14.52 km;(3)降雨通过增加地表表面流等的冲蚀搬运能力并削弱环境过滤效应,促使岸带土壤到水体的流域生物信息流输移能力和输移效率增大;(4)流域生物信息流的输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输入地的可检出生物多样性,但这种增加对于流水生态系统来讲是非累积的。
- 杨海乐杜浩祁洪芳俞录贤危起伟
- 关键词:流域生态学
- 青海湖裸鲤核糖体蛋白S3a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特性研究
- 2013年
- 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及其周边流域唯一的经济鱼类,在鱼-鸟-草地生态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核糖体蛋白S3a(RPS3a)是真核细胞中核糖体40S小亚基的组成成分,为一种多功能性蛋白。开展青海湖裸鲤高盐适应机理的研究,有助于揭示青海湖裸鲤的基本生命活动规律,为该鱼种的资源保护和人工增殖放流提供理论依据。我们通过RT-PCR和RACE技术,得到了青海湖裸鲤RPS3a的完整编码序列[KC818610.1]。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检测胚胎发育不同阶段和不同盐度胁迫条件下RPS3a表达水平的变化,显示其在盐度胁迫条件下和胚胎发育过程中表达水平逐步上升,初步表明RPS3a对于青海湖裸鲤胚胎发育和盐度适应性生理机制的变化有着重要作用。
- 卫福磊王朝溪师园王辰龙史建全祁洪芳李长忠
- 关键词:青海湖裸鲤胚胎发育盐度胁迫
- 青海湖裸鲤同工酶表达的组织特异性分析被引量:15
- 2008年
- 使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20尾青海湖裸鲤的背部肌肉、肝脏、心脏和肾脏4种不同组织的13种同工酶(LDH,MDH,ME,CAT,IDH,EST,ACP,POD,HK,PGM,GDH,SOD,GPI)差异表达,并对部分同工酶基因位点及表达酶谱表型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为其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以及遗传育种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显示,13种酶类中12种在4种组织中表现出明显的组织差异性,仅有ME在4种组织间差异性较小。其中HK以及GDH的组织差异性尤为明显,仅在肝脏组织中表达。同时使用了适用于这13种酶类表达的3种缓冲系统(TC8.0、TC7.0、EBT),共检测到26个基因位点。其中,Cat,Pgm,Est-1,Gdh,Hk和s-Mdh等6个基因位点为多态位点。进一步分析了这6种多态位点酶类的亚基类型、多态基因位点以及基因位点命名,并计算了多态位点比例(P0.99)为23.08%。
- 孟鹏史建全祁洪芳王伟继孔杰高悦勉李晓静
- 关键词:青海湖裸鲤同工酶
- 青海湖裸鲤幼鱼蛋白质需要量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试验旨在确定青海湖裸鲤幼鱼蛋白质需要量(初始体重为:16.43g),以实用饲料配方为基础,设计7个蛋白质水平(31%、33%、35%、37%、39%、41%和43%)的试验饲料,每组饲料投喂3个重复。养殖过程在循环水系统中进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青海湖裸鲤幼鱼特定生长率呈现先显著上升(P<0.05)后平稳的趋势(P>0.05),饲料系数呈现下降趋势,但各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青海湖裸鲤幼鱼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及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增加(P<0.05),而血清尿素氮含量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降低(P<0.05)。根据特定生长率结果,由折线模型拟合得出青海湖裸鲤幼鱼蛋白质需要量为37.67%。
- 师园吉红卫福磊王朝溪马睿聂文强祁洪芳李长忠史建全
- 关键词:青海湖裸鲤蛋白质需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