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药过程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546 被引量:4,353H指数:29
- 相关作者:王佩香沈娟李云范麒如陈健更多>>
- 相关机构: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绿原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与人白蛋白的分子对接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比较可疑致敏原绿原酸、异绿原酸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的分子结合模式和结合能力。方法:采用Molegro Virtual Docker(MVD)软件,以华法令、地西泮和HSA共结晶复合物作为受体模板,比较绿原酸和异绿原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在HSA载药位点Ⅰ和Ⅱ的分子对接情况,以对接评分、关键氨基酸基团和氢键作用确定分子的结合模式。结果:绿原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和3,5-二咖啡酰奎宁酸在HSA位点Ⅰ的分子对接分值为-112.3、-155.3和-153.1,在HSA位点Ⅱ的对接分值为-101.7、-138.5和-133.4。在位点Ⅰ,两个异绿原酸分子与关键脂溶性基团Ala291和Leu238的疏水力明显大于绿原酸;异绿原酸、绿原酸与该位点入口和内部不同的极性氨基酸基团形成氢键;与绿原酸分子相比,异绿原酸的第2个咖啡酰基占居该位点右侧亲脂区。在位点Ⅱ,异绿原酸的第2个咖啡酰基增加了其与极性氨基酸的作用。结论:异绿原酸与绿原酸相比,有更高的HSA分子对接评分,其多出的一个咖啡酰基增加了与HSA载药位点的结合能力。
- 周婧马宏跃范欣生萧伟王团结
- 关键词:植物提取物绿原酸异绿原酸白蛋白分子对接
-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热毒宁注射液栀子提取液浓缩过程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建立热毒宁注射液栀子提取液浓缩过程中绿原酸和栀子苷质量分数、固含量、密度的快速定量分析模型,实时反映浓缩状态,实现栀子提取液浓缩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收集栀子提取液浓缩过程中样品,同时采集浓缩过程在线NIR光谱,经过异常点剔除、光谱预处理和波段选择,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分别建立NIR光谱与绿原酸和栀子苷质量分数、固含量、密度分析值之间的定量校正模型,并对未知样品进行预测。结果:PLS模型中,绿原酸和栀子苷质量分数、固含量、密度校正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 5,0.994 3,0.986 2,0.987 9,交叉验证误差均方根分别为0.112,0.368,0.148,0.013;验证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 2,0.992 5,0.981 6,0.982 3,预测误差均方根分别为0.181,0.302,0.128,0.016,相对预测偏差均<6.0%,能够满足中药生产过程中质量分析要求。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快速无损且准确可靠,可用于热毒宁注射液栀子提取液浓缩过程中绿原酸和栀子苷含量、固含量、密度等质控指标的快速分析及监测。
- 李云毕宇安王振中萧伟
-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热毒宁注射液栀子绿原酸
- 热毒宁注射液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53
- 2014年
- 目的研究热毒宁注射液体内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滴鼻感染BALB/c小鼠制备肺炎模型,观察热毒宁注射液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平均存活时间、存活率、肺指数、病毒载量及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热毒宁注射液显著提高病毒感染小鼠的存活率、延长小鼠平均存活时间(P<0.05、0.01);显著降低病毒感染小鼠肺指数、肺组织病毒载量(P<0.05、0.01);提高肺组织γ干扰素(IFN-γ)水平,降低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IFN-γ水平,降低IL-6、TNF-α水平有关。
- 王振中鲍琳琳孙兰毕宇安周军萧伟
- 关键词:热毒宁注射液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毒载量肺指数细胞因子
- 青蒿浓缩过程在线近红外快速检测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建立青蒿单效浓缩过程中近红外在线快速检测模型,并讨论吸光度的变化对其模型建立的影响。方法在线收集9批浓缩液样本,偏最小二乘(PLS)法建立定量校正模型,并用此模型对1批样品进行预测。结果总酸和固含量PLS模型参数如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679和0.9623,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分别为0.7835和0.9488,交叉验证集均方根误差(RMSECV)分别为0.8258和0.9780。结论青蒿浓缩液样品吸光度范围为0-2.0,该光谱建立的总酸和固含量的PLS模型的预测相对偏差(RSEP)值均在10%以内,能够满足青蒿生产过程中质量要求,说明当吸光度范围为0-2.0时,通过增加样品数和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可消除吸光度太高(即透过率太低)对青蒿近红外模型建立的影响。
- 徐芳芳冯双双李雪珂吴建雄毕宇安王振中萧伟
- 关键词:青蒿吸光度偏最小二乘法总酸化学计量学
- 对《中国药典》2010年版丁香药材中丁香酚含量测定方法的探讨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改进丁香药材中丁香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HPLC法测定丁香酚的含量,流动相为甲醇-1%醋酸水(55:45),检测波长为280nm,并与《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的测定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新建方法测定丁香中丁香酚的含量高于《中国药典》方法,新方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丁香酚在0.1605—9.6504u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27%,RSD=0.82%。结论HPLC测定法可用于丁香药材的质量控制,为改进丁香的含量测定方法提供依据。
- 黎迎陆洋杜守颖王英姿萧伟王玥徐攀刘月环赵静宜
- 关键词:丁香丁香酚高效液相色谱法
- 金银花中抗补体活性酚酸类成分的研究被引量:33
- 2015年
- 目的:研究金银花Lonicerajaponica中的抗补体活性酚酸类成分。方法:通过溶血试验方法进行抗补体活性成分的导向分离,对所得化合物进行抗补体活性测定,采用现代波谱技术ESI-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金银花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了14个化合物,其中有8个酚酸类、3个环烯醚萜类和3个黄酮类成分,包括新绿原酸(1)、绿原酸(2)、隐绿原酸(3)、3,5-O-二咖啡酰奎宁酸(4)、4,5-O-二咖啡酰奎宁酸(5)、3,4-D-二咖啡酰奎宁酸(6)、咖啡酸(7)、咖啡酸甲酯(8)、裂环马钱苷(9)、獐芽菜苷(10)、断氧化马钱子苷(11)、木犀草素(12)、槲皮素(13)、山柰酚(14)。抗补体实验表明化合物1~9,11~14对经典的补体激活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以3,5-O-二咖啡酰奎宁酸活性最强。结论:化合物14首次从金银花中分离得到,酚酸类化合物是金银花中的主要抗补体活性成分,3,5-O-二咖啡酰奎宁酸活性最强,值得深入研究。
- 倪付勇刘露宋亚玲王雪晶赵祎武黄文哲王振中萧伟
- 关键词:金银花抗补体活性山奈酚
- 热毒宁注射液组分抗CoxA16和EV71病毒活性研究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明确热毒宁注射液组分抗柯萨奇病毒A16(coxsackievirus A16,Cox A16)和肠道病毒71(enterovirus 71,EV71)病毒的活性。方法:考察热毒宁注射液1~19号组分(RND1~19)对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的毒性,明确半数中毒浓度(TC50);进一步利用病毒感染的Vero细胞模型研究各组分的抗病毒活性及量效关系。采用50倍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TCID50)Cox A16和EV71病毒分别感染Vero细胞(1万个/孔),热毒宁注射液组分(15.625~500 mg·L-1)给药3 d后,考察抗Cox A16和EV71病毒活性(n=3)。活性组分(最佳浓度)给药8 h后,检测病毒载量。结果:热毒宁注射液各组分的Vero细胞毒性,TC50从〉1 000 mg·L-1到221 mg·L-1不等;抗病毒活性及量效关系研究表明,RDN7和RDN18具有较好的抗Cox A16活性,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460,92 mg·L-1,治疗指数(TI)分别为1.44,2.40;RDN6和RDN17具有较好的抗EV71活性,EC50分别为395,378 mg·L-1,TI分别为2.22,1.10;病毒载量研究表明,RDN7极显著降低Vero细胞中Cox A16病毒载量(P〈0.01),RDN6,RDN17极显著地降低Vero细胞中EV71病毒载量(P〈0.01),而RDN18则没有上述活性。结论:明确了热毒宁注射液组分的抗Cox A16和EV71病毒活性。
- 曹泽彧谢雪牛莹倪付勇曹亮赵祎武王振中马世平萧伟
- 关键词:热毒宁注射液柯萨奇病毒A16肠道病毒71非洲绿猴肾细胞
- 热毒宁注射液对内生致热原性发热家兔的解热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考察热毒宁注射液对内生致热原性发热家兔的解热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 48只家兔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安乃近注射液(0.024 g/kg)组和热毒宁注射液(1.02、2.04、5.08 g/kg)组。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容积5 m L/kg。除对照组耳缘iv生理盐水外,其他各组给药0.5 h后耳缘iv内生致热原(1.5m L/kg)。测定家兔注射内生致热原后4 h内体温,记录平均体温的变化(ΔT)。发热1 h后测定家兔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脑脊液、下丘脑中环磷酸腺苷(c AMP)。结果热毒宁注射液5.08、2.04 g/kg组与模型组比较,各时间点的ΔT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热毒宁注射液1.02、2.04、5.08 g/kg组下丘脑、脑脊液中c AMP水平及血清IL-1β、TNF-α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对家兔内生致热原性发热有显著的解热作用,通过减少血清中IL-1β、TNF-α水平,降低脑脊液和下丘脑中c AMP含量来发挥解热作用。
- 常秀娟孙晓萍李威唐兴梅周军王振中萧伟
- 关键词:热毒宁注射液内生致热原解热作用环磷酸腺苷
- 腰痹通胶囊化学成分研究(Ⅰ)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对腰痹通胶囊醇提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色谱(DAC)、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结合NMR等波谱学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腰痹通胶囊醇提部位中共分离得到了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紫花前胡内酯(1)、哥伦比亚苷元(2)、阿魏酸(3)、伞形花内酯(4)、佛手酚(5)、花椒毒素(6)、异欧前胡素(7)、滨蒿内酯(8)、(Z)-6-hydroxy-7-methoxydihydroligustilide(9)、4-羟基-3-丁基苯酞(10)、3-(3′-羟基)-丁基苯酞(11)、洋川芎内酯C(12)、洋川芎内酯H(13)、洋川芎内酯I(14)、秦皮定(15)、异秦皮定(16)。结论化合物1~16均为首次从该复方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为首次通过分离手段得到的天然产物。
- 王雪晶宋亚玲宋亚玲刘莉娜罗鑫王振中刘莉娜
- 关键词:腰痹通胶囊异欧前胡素阿魏酸
- 热毒宁注射液中绿原酸的降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研究热毒宁注射液中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HA)在不同pH和温度条件下降解反应的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考察不同pH和温度下绿原酸对照品水溶液及热毒宁注射液中绿原酸的含量变化,利用化学反应动力学的方法计算绿原酸在不同环境下的降解反应动力学参数,用阿仑尼乌斯公式预测其有效期(t0.9)、半衰期(t0.5)和活化能(energy of activation,Ea)。结果:绿原酸在不同pH和温度下的降解反应均遵循一级动力学规律,在pH7水溶液中绿原酸的t0.9=22 d、t0.5=104 d、Ea=90.89 kJ.mol-1;在热毒宁注射液中绿原酸的t0.9=31 d、t0.5=203 d、Ea=140.49 kJ.mol-1。结论:绿原酸在水溶液及热毒宁注射液中均在酸性、低温条件下较稳定。同样条件下,绿原酸在热毒宁注射液中的稳定性都要高于绿原酸水溶液。可根据绿原酸降解动力学模型,用于热毒宁注射液有效性和稳定性的评价。
- 邱喜龙任晓亮张慧杰萧伟戚爱棣
- 关键词:热毒宁注射液绿原酸降解动力学药物稳定性